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主要通过对某戒毒所的调研,分析现阶段中劳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新型管理模式、劳教管理人员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劳教制度;三等六级;对策
一、当前场所管理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首先,劳教人员构成复杂:一是吸毒类劳教人员所占比重逐年增大,近几年急剧上升,约占所内劳教人员总数的20%,而且由于受到社会吸毒人群的增长的影响,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扩大。笔者调查了一个中队的吸毒人数:截止目前,该中队现有在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104人,在队102人,所外就医2人。我们从这一数字上面就可看出该所吸毒人员的比例.二是多次被劳教的人员比例上升,从近几年劳教人员被劳动教养的次数分析来看,多进宫人员几乎占了劳教人员总数一半以上,并且出现多次被劳教人员的数量在增加,一人被劳教的次数在增加。笔者分析了50名吸毒人员进宫次数,如下表:
其次,年龄偏小的学员增多,尤其是25岁以下的学员呈现出较明显的增加趋势,此类年龄段的学员情绪不稳定,自控力较差、易冲动,进一步增加了管理难度。下面是50名吸毒人员的出生日期表,从中可以看出80后吸毒人员集中。
再次,民警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如民警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执法不规范的现象已然十分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工作辛苦得不到肯定或是害怕承担责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维定式。
二、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首先,2006年4月伊始,该所全面推行管理工作改革,使用“三等六级”新型管理模式。
1、对处于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劳教学员进行分级管理,悬挂了封闭区、半开放区管理标牌进行区别管理,区别对待,并区别处遇,设立了活动区、休闲区、购物区供学员们的休息、娱乐、活动以及购物。
2、处于半开放式管理模式下的学员在日常的改造生活中比处于封闭式管理模式下的学员更具有优越性,在亲情电话、通信和会见上具有优先性并且次相对较多,在减期和奖励上具有优先性,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半开放式管理处遇的学员,在小锅菜和购物上可享受预定,在自由活动的时间上更长、在空间上更广阔。
3、劳教人员在不同管理模式间的升降充分结合劳教人员自身的实际改造表现,规范审批程序,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执行。
其次,转变民警观念。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几十年一贯制的思维模式是当前束缚我们改革、拓新的重要原因。由于受到特定的职业和区域发展的影响,部分民警职工,甚至极少数领导尚存在着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的思想观念。主要表现为:一是求安不求变,认为只要把自己份内工作做好,工资不少一分,生活、工作也顺利,多一份开拓也就会多担一份风险。宁可安于现状,不愿冒险创新,结果是单位缺少生机,个人缺乏斗志。二是瞻前顾后,害怕一招不慎前功尽弃,事与愿违,给单位和个人造成损失影响。又想干事又害怕出事担风险的心理导致的结果是想的多,做的少,讲的多,干的少,工作原地踏步,也影响了单位的发展。三是小进则喜、小富则安。喜欢向后看,不喜向前看,只求心安理得,易于满足现状,不讲可持续性发展,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黄二”心态,昭然若揭。如果我们不能在观念上取得突破,实现场所经济的二次飞跃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鉴于上述分析,首先从转变民警职工的观念上下功夫,借助于会议宣传、政治学习、个别交流,以及组织民警职工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加强民警职工的观念更新教育,引导民警职工对所内所外形势再分析,再认识,不断推进思想解放,增强民警职工的责任感,紧迫感,在思想上做到两个破除。一是破除“吃亏上当”的思想,牢固树立“近期让利长期受益”的双赢观念。二是破除求稳怕乱,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科学发展观。通过教育、引导使全大队民警职工抛弃了旧的思维,逐步地树立了新的理念。创业意识、与时俱进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从而推动了整体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再次,针对难改人员的几点建议:
1、个别教育、因人施教。民警充分重视个别教育工作,切实加强个别教育工作,能准确地摸清劳教人员的思想脉络,及时解决劳教人员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劳教人员的改造积极性和自觉性。
2、真情帮扶、解决困难。在对难改份子的转化过程中,切实解决其实际困难对于该教的转化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如某学员的妻子瘫痪在床,两个女儿失学在家,家中经济吉据,生活困难,导致该教无法安心服教,曾一度绝食,对其的思想教育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帮助解决其实际困难才能达到转化目的。于是,该所对该教当地政府民政部门发份公函,帮助解决其家中困难,另一方面,发动广大学员向该教捐款献爱心,解决了两个女儿的上学问题,解决了该教家中的实际困难。目前,该教安心改造,积极参加劳动改造。
3、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通过对劳教人员的教育谈话,仔细分析问题针结之所在,再寻求方法加以解决。
4、人文关怀、感动予人。在与劳教人员的接触中,民警发现只要你能够真心为其教育挽救,给予关怀帮助,便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拉近民警与劳教人员的关系,从而实现逐渐转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沈雪春.对劳动教养立法的创新思考[J].法治论坛,2007.
[2]杨峰.浅析劳教制度的存废[J].法制与社会,2011.
[3]李继刚.和谐社会视角下对我国劳教制度的反思[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
【关键词】劳教制度;三等六级;对策
一、当前场所管理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首先,劳教人员构成复杂:一是吸毒类劳教人员所占比重逐年增大,近几年急剧上升,约占所内劳教人员总数的20%,而且由于受到社会吸毒人群的增长的影响,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扩大。笔者调查了一个中队的吸毒人数:截止目前,该中队现有在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104人,在队102人,所外就医2人。我们从这一数字上面就可看出该所吸毒人员的比例.二是多次被劳教的人员比例上升,从近几年劳教人员被劳动教养的次数分析来看,多进宫人员几乎占了劳教人员总数一半以上,并且出现多次被劳教人员的数量在增加,一人被劳教的次数在增加。笔者分析了50名吸毒人员进宫次数,如下表:
其次,年龄偏小的学员增多,尤其是25岁以下的学员呈现出较明显的增加趋势,此类年龄段的学员情绪不稳定,自控力较差、易冲动,进一步增加了管理难度。下面是50名吸毒人员的出生日期表,从中可以看出80后吸毒人员集中。
再次,民警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如民警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执法不规范的现象已然十分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工作辛苦得不到肯定或是害怕承担责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维定式。
二、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首先,2006年4月伊始,该所全面推行管理工作改革,使用“三等六级”新型管理模式。
1、对处于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劳教学员进行分级管理,悬挂了封闭区、半开放区管理标牌进行区别管理,区别对待,并区别处遇,设立了活动区、休闲区、购物区供学员们的休息、娱乐、活动以及购物。
2、处于半开放式管理模式下的学员在日常的改造生活中比处于封闭式管理模式下的学员更具有优越性,在亲情电话、通信和会见上具有优先性并且次相对较多,在减期和奖励上具有优先性,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半开放式管理处遇的学员,在小锅菜和购物上可享受预定,在自由活动的时间上更长、在空间上更广阔。
3、劳教人员在不同管理模式间的升降充分结合劳教人员自身的实际改造表现,规范审批程序,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执行。
其次,转变民警观念。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几十年一贯制的思维模式是当前束缚我们改革、拓新的重要原因。由于受到特定的职业和区域发展的影响,部分民警职工,甚至极少数领导尚存在着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的思想观念。主要表现为:一是求安不求变,认为只要把自己份内工作做好,工资不少一分,生活、工作也顺利,多一份开拓也就会多担一份风险。宁可安于现状,不愿冒险创新,结果是单位缺少生机,个人缺乏斗志。二是瞻前顾后,害怕一招不慎前功尽弃,事与愿违,给单位和个人造成损失影响。又想干事又害怕出事担风险的心理导致的结果是想的多,做的少,讲的多,干的少,工作原地踏步,也影响了单位的发展。三是小进则喜、小富则安。喜欢向后看,不喜向前看,只求心安理得,易于满足现状,不讲可持续性发展,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黄二”心态,昭然若揭。如果我们不能在观念上取得突破,实现场所经济的二次飞跃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鉴于上述分析,首先从转变民警职工的观念上下功夫,借助于会议宣传、政治学习、个别交流,以及组织民警职工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加强民警职工的观念更新教育,引导民警职工对所内所外形势再分析,再认识,不断推进思想解放,增强民警职工的责任感,紧迫感,在思想上做到两个破除。一是破除“吃亏上当”的思想,牢固树立“近期让利长期受益”的双赢观念。二是破除求稳怕乱,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科学发展观。通过教育、引导使全大队民警职工抛弃了旧的思维,逐步地树立了新的理念。创业意识、与时俱进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从而推动了整体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再次,针对难改人员的几点建议:
1、个别教育、因人施教。民警充分重视个别教育工作,切实加强个别教育工作,能准确地摸清劳教人员的思想脉络,及时解决劳教人员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劳教人员的改造积极性和自觉性。
2、真情帮扶、解决困难。在对难改份子的转化过程中,切实解决其实际困难对于该教的转化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如某学员的妻子瘫痪在床,两个女儿失学在家,家中经济吉据,生活困难,导致该教无法安心服教,曾一度绝食,对其的思想教育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帮助解决其实际困难才能达到转化目的。于是,该所对该教当地政府民政部门发份公函,帮助解决其家中困难,另一方面,发动广大学员向该教捐款献爱心,解决了两个女儿的上学问题,解决了该教家中的实际困难。目前,该教安心改造,积极参加劳动改造。
3、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通过对劳教人员的教育谈话,仔细分析问题针结之所在,再寻求方法加以解决。
4、人文关怀、感动予人。在与劳教人员的接触中,民警发现只要你能够真心为其教育挽救,给予关怀帮助,便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拉近民警与劳教人员的关系,从而实现逐渐转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沈雪春.对劳动教养立法的创新思考[J].法治论坛,2007.
[2]杨峰.浅析劳教制度的存废[J].法制与社会,2011.
[3]李继刚.和谐社会视角下对我国劳教制度的反思[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