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西方人早就看明白了,财富的最终归宿是社会。所以他们从不担忧 “人死了钱没花了”。
在财富积聚速度非常的社会,富人生活的被关注程度不亚于娱乐明星。
巴菲特住什么房开什么车?比尔·盖茨吃什么和穿什么?宗庆后的衬衫得好几万吧?李泽楷又把了个妙龄律师妹耶?种种疑问,无外乎八卦的层面不同而已。
或者是钦佩羡慕,或者是嫉妒和恨,当遭遇这些围观的情绪时,富人怎能不尴尬。尴尬之余,又不得不寻求一种在自我保护和公众认同之间的平衡。在中国,任何的富人都容易被心态失衡者推导至原罪,在一桶一桶金的累积过程中,吹毛求疵式的锤问让部分富人往往形格势禁。每年形形色色的富豪榜,量化着上榜者的财富值,但随之而来的过度曝光,也给这些创富者带来了“麻烦”。
从福布斯到胡润,再到后起的“新财富”,造榜者有自己的生意考量,既不会锦上添花,也谈不上是新闻需要。事实上,你关不关注,财富都在那,该增增,该减减。然而,对财富的态度却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大学问。
读者们最喜欢盯着这些榜单数着“0”为古人担忧:那么多钱,他们可怎么花啊?
有些人把财富换成了豪宅、豪车、游艇、私人飞机、钻石和名表等奢侈品,有些人换成现金高调地分发给需要的人们,有些人成立了慈善基金会,有些人则传给了子女……这些方式中,最让人微词的是第一种,也是目前普遍存在于国人中间的奢侈而高调的炫富行为。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曾注意到一种“炫耀性消费”现象——购买商品的目的在于通过夸富式炫耀博得社会艳羡而提升其社会地位和声望、荣誉,从而获得社会性的自尊和满足。也就是说,其主旨在于“斗富”,通过这样一些炫耀式消费活动,完成其社会性竞争与比较,这就使得炫耀性消费成为一种难以休止的金钱竞赛,其结果是形成奢侈之风,造成财富的浪费。
品牌咨询公司Brand:Ttust的研究报告称,目前在中国人依然喜欢用汽车来炫耀财富。而在欧洲和美国,豪华汽车品牌已成为明日黄花,绝大多数高收入者将非物质享受视为奢侈,例如长时间的休假,原因是人们已富裕了好几十年。劳力士、阿玛尼、卡地亚等都被视为已经过时。
这无疑是一种讽刺。外国人看不惯中国人扫LV包像买土豆,品红酒咕嘟一口干。所以,开着跑车故意多踩的那一脚油门,也只是留给还没富起来的同胞们污染空气的硫化物。不会增添一分国际荣耀。
炫富的确不是什么褒义词,极端一点如王朔给成功所下的定义:不就是赚很多钱,让傻X们知道吗?
与富相伴生的是仇富,这在中国体现得更为集中。从定义上来看,仇富多指对于富人阶层或富人个体的致富手段的合法性、依法纳税等操守所持有的怀疑和否定倾向的社会心态。
现在为本文开头的设问公布答案:巴菲特的房子是一座灰色小楼,估价不到50万美元,没有围墙,没有铁门,更没有大院子。如果把这座房子买了,可以在北京三环以内买个50多平放米的蜗居。
比尔·盖茨平时穿的衣服都是一些很普通很平常的休闲服,他很少买名牌西服,有人曾发现过他穿的牛仔裤上破了一个小洞(这可不像某些新新人类为了所谓的时髦故意弄出来的洞)。比尔·盖茨乘飞机通常坐经济舱,吃的是飞机上提供的三明治和汉堡。他说,我不是缺这些钱,而是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多花钱。
大多数西方人早就看明白了,财富的最终归宿是社会。所以他们吃喝有度,自用有持,从不担忧什么“人死了钱没花了”的问题。倒是中国人,还停留在爆发的初级阶段,站在路口上不断尴尬地张望:是回馈社会还是留给子女?多数人选择的都是后者,可是中国的老话在那等等着呢!
“富不过三代”。
在财富积聚速度非常的社会,富人生活的被关注程度不亚于娱乐明星。
巴菲特住什么房开什么车?比尔·盖茨吃什么和穿什么?宗庆后的衬衫得好几万吧?李泽楷又把了个妙龄律师妹耶?种种疑问,无外乎八卦的层面不同而已。
或者是钦佩羡慕,或者是嫉妒和恨,当遭遇这些围观的情绪时,富人怎能不尴尬。尴尬之余,又不得不寻求一种在自我保护和公众认同之间的平衡。在中国,任何的富人都容易被心态失衡者推导至原罪,在一桶一桶金的累积过程中,吹毛求疵式的锤问让部分富人往往形格势禁。每年形形色色的富豪榜,量化着上榜者的财富值,但随之而来的过度曝光,也给这些创富者带来了“麻烦”。
从福布斯到胡润,再到后起的“新财富”,造榜者有自己的生意考量,既不会锦上添花,也谈不上是新闻需要。事实上,你关不关注,财富都在那,该增增,该减减。然而,对财富的态度却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大学问。
读者们最喜欢盯着这些榜单数着“0”为古人担忧:那么多钱,他们可怎么花啊?
有些人把财富换成了豪宅、豪车、游艇、私人飞机、钻石和名表等奢侈品,有些人换成现金高调地分发给需要的人们,有些人成立了慈善基金会,有些人则传给了子女……这些方式中,最让人微词的是第一种,也是目前普遍存在于国人中间的奢侈而高调的炫富行为。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曾注意到一种“炫耀性消费”现象——购买商品的目的在于通过夸富式炫耀博得社会艳羡而提升其社会地位和声望、荣誉,从而获得社会性的自尊和满足。也就是说,其主旨在于“斗富”,通过这样一些炫耀式消费活动,完成其社会性竞争与比较,这就使得炫耀性消费成为一种难以休止的金钱竞赛,其结果是形成奢侈之风,造成财富的浪费。
品牌咨询公司Brand:Ttust的研究报告称,目前在中国人依然喜欢用汽车来炫耀财富。而在欧洲和美国,豪华汽车品牌已成为明日黄花,绝大多数高收入者将非物质享受视为奢侈,例如长时间的休假,原因是人们已富裕了好几十年。劳力士、阿玛尼、卡地亚等都被视为已经过时。
这无疑是一种讽刺。外国人看不惯中国人扫LV包像买土豆,品红酒咕嘟一口干。所以,开着跑车故意多踩的那一脚油门,也只是留给还没富起来的同胞们污染空气的硫化物。不会增添一分国际荣耀。
炫富的确不是什么褒义词,极端一点如王朔给成功所下的定义:不就是赚很多钱,让傻X们知道吗?
与富相伴生的是仇富,这在中国体现得更为集中。从定义上来看,仇富多指对于富人阶层或富人个体的致富手段的合法性、依法纳税等操守所持有的怀疑和否定倾向的社会心态。
现在为本文开头的设问公布答案:巴菲特的房子是一座灰色小楼,估价不到50万美元,没有围墙,没有铁门,更没有大院子。如果把这座房子买了,可以在北京三环以内买个50多平放米的蜗居。
比尔·盖茨平时穿的衣服都是一些很普通很平常的休闲服,他很少买名牌西服,有人曾发现过他穿的牛仔裤上破了一个小洞(这可不像某些新新人类为了所谓的时髦故意弄出来的洞)。比尔·盖茨乘飞机通常坐经济舱,吃的是飞机上提供的三明治和汉堡。他说,我不是缺这些钱,而是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多花钱。
大多数西方人早就看明白了,财富的最终归宿是社会。所以他们吃喝有度,自用有持,从不担忧什么“人死了钱没花了”的问题。倒是中国人,还停留在爆发的初级阶段,站在路口上不断尴尬地张望:是回馈社会还是留给子女?多数人选择的都是后者,可是中国的老话在那等等着呢!
“富不过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