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模式,在抓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关键词:课堂讨论;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被人们所采用,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兴趣高涨,同时又利于教师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教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讨论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的价值和积极性作用,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它已经成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然而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这种教学方法,即使所有的教学内容适用,如果组织得不好,照样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使课堂讨论不流于形式,并且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有必要对数学课堂进行多角度的讨论与研究。那么,如何组织好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挖掘教材,开展探讨活动
数学教材是专家编的供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使用的材料,因此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组织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比如教科书第24页计算4+1=?。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算法。有的学生说我是拨手指1、2、3、4、5数的;有的说我是从4开始,再往下数一个数(4、5);还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得出4+1=5。我肯定学生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又如,在教学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时,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的铅笔全部拿出来,然后让互相交流、讨论,看看可以怎么分类,有的学生是按铅笔的颜色来分的,有的是按铅笔有无橡皮头来分的,有的是按铅笔有没有削过来分的,还有的是按照铅笔的长短来分的。教师肯定学生的这些分类方法是对的,并引导学生得出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能进行不同的分类。经过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并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抛出课题,开展探讨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前,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调查某些项目;教学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等,对于学生的创造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如教学“生活中的数”时,课前就布置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见过数,上课时学生就汇报出各种结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又如,我在教学“数学乐园”时,设计了一个运弹子的活动,先是在组内进行比赛,然后以组为单位派代表比赛,看谁在单位时间内运的多,运来一个弹子记录员就往黑板上贴一个圆片,最后根据圆的个数的多少确定谁运的多。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感觉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不高。根据课堂上的观察,发现集体讨论的参与率比小组讨论的参与率低,大部分学生只是处在观众地位,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等待尖子生回答,没有进入到讨论的气氛之中。
三 、故意示错,开展探讨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处,故意弄出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如教学教材第31页的思考题时,得出:右边小猴的桃子比左边小猴的桃子多,有的同学看了书以后马上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学生兴趣很高,通过小组讨论,跟老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得出结论“不能确定右边小猴桃的个数肯定比左边小猴多”,还向学生“道谢”。学生通过讨论,经过跟老师的智力进行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针对数学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来关注并积极加以改进,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就一定能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课堂讨论;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被人们所采用,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兴趣高涨,同时又利于教师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教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讨论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的价值和积极性作用,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它已经成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然而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这种教学方法,即使所有的教学内容适用,如果组织得不好,照样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使课堂讨论不流于形式,并且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有必要对数学课堂进行多角度的讨论与研究。那么,如何组织好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挖掘教材,开展探讨活动
数学教材是专家编的供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使用的材料,因此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组织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比如教科书第24页计算4+1=?。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算法。有的学生说我是拨手指1、2、3、4、5数的;有的说我是从4开始,再往下数一个数(4、5);还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得出4+1=5。我肯定学生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又如,在教学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时,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的铅笔全部拿出来,然后让互相交流、讨论,看看可以怎么分类,有的学生是按铅笔的颜色来分的,有的是按铅笔有无橡皮头来分的,有的是按铅笔有没有削过来分的,还有的是按照铅笔的长短来分的。教师肯定学生的这些分类方法是对的,并引导学生得出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能进行不同的分类。经过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并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抛出课题,开展探讨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前,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调查某些项目;教学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等,对于学生的创造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如教学“生活中的数”时,课前就布置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见过数,上课时学生就汇报出各种结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又如,我在教学“数学乐园”时,设计了一个运弹子的活动,先是在组内进行比赛,然后以组为单位派代表比赛,看谁在单位时间内运的多,运来一个弹子记录员就往黑板上贴一个圆片,最后根据圆的个数的多少确定谁运的多。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感觉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不高。根据课堂上的观察,发现集体讨论的参与率比小组讨论的参与率低,大部分学生只是处在观众地位,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等待尖子生回答,没有进入到讨论的气氛之中。
三 、故意示错,开展探讨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处,故意弄出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如教学教材第31页的思考题时,得出:右边小猴的桃子比左边小猴的桃子多,有的同学看了书以后马上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学生兴趣很高,通过小组讨论,跟老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得出结论“不能确定右边小猴桃的个数肯定比左边小猴多”,还向学生“道谢”。学生通过讨论,经过跟老师的智力进行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针对数学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来关注并积极加以改进,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就一定能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