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信息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所受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了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结合实际进行了独立学院工科实践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采用“分层、分步”、“贴近工程实际”教学,理论实践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将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实验;开放实验;工程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独立学院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从总体上看,独立学院的发展是健康的,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办学定位不准、人才培养目标不明就是其中的一大通病——独立学院通常照搬母体高校的培养目标,盲目拔高人才培养标准,影响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1]。
当前,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2]:第一,全盘拷贝母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教学模式、课程模式等照搬所依托的母体院校。第二,基本沿用所依托母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和要求,在某些方面稍许做些改造,课程设置往往未经严密论证,开设课程大多与所在大学相关院系的课程雷同,课程设置缺乏特色。第三是降级培养,盲目依据市场要求,降低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按照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将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成职业技能型人才,挤占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才市场。此三种模式,从某种程度讲,并没有将独立学院的特色办出来,限制了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在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市场竞争加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对各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3]。不仅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求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快速适应工作等综合能力,独立学院也因此应运而生。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理工教育都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如美国理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数与理论教学学时数之比为3:1,英国为2:1[4]。
独立学院自身如何准确定位,是关系独立学院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独立学院本科属三本,介于二本和专科之间,更是在职业技术学院和职业中专教育之上,其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面较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那么如何高效地培养这种应用型人才就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课题。这种人才的培养是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完善的实践教学来实现的,实践环节决不可缺少和轻视。培养这种人才,涉及到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手段、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改革。
下面在对我国独立学院工科实践和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对如何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有利于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结合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教研项目“独立学院工科实践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阐述一些相应的改革措施和研究成果。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帮助学员认识并理解学科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必要的工程技术、先进设备、测量方法和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员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以及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实践先于理论,理论源于实践,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实践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忽视实践教学就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目前,由于思想观念问题或受现有实践条件的限制,独立学院工科专业有不少的实践教学还是沿续母体大学的做法,采用传统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一)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曾建立了单一的、过分强化专业教育、要求培养各种专家式的框架,形成了一套过窄、过专、过深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划分过细,教学内容繁多、具体。教学特点是以传授学科专业知识为主体,突出理论教学,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实践重视不够。这套“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逐渐暴露出它的许多弊端: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不宽,文化素质不高,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适应性较差。尤其是到了现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各个专业应用领域的知识相互交叉渗透,过去那种人才培养模式很难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尽管独立学院各方面基础都较薄弱,但也不能采用这套“专才型”的培养模式,更不能再采用“助理工程师”或“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模式,需要探索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培养模式。
(二)独立学院工科实践和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教师、学生进行调查,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认为学生实验前不预习,做实验不认真,实验报告敷衍了事,千篇一律;而学生则在不停地说在大学里缺少实践锻炼机会,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三个原因[5]:(1)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实验课时少,实验课时与理论课时之比大约为1:3,大大低于美国和英国。(2)实验设施陈旧、实验内容落后且单一,实验缺少吸引力,起不到锻炼、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效果。(3)现有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不能激发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实验教学一般只是定位于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和继续,所占课时比理论课要少得多,即处于理论教学的一种附属地位。在实验项目的编排上,多属于以基础实验或演示性实验为主,内容单一,目的为验证课堂所学知识。在进行实验的方式上,更是采用一种大体固定的方式,即在确定的时间内,让学员根据实验指导书要求,在教员指导下,按既定方法、既定仪器设备条件,完成实验全过程。这里所谓实验全过程,学员真正做的只是三件事:即熟悉实验指导书内容、按实验指导书要求进行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更有甚者,只是在实验时当当旁观者,抄一份其他同学的实验报告上交了事。
另外,传统的实验,都是针对某一门理论课教学而言,学生实验主要是对该门课知识的阶段性检验,而较少考虑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印证,使学生无法建立起系统的观点和工程的观点,同样也很难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转变观念和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从根本上扭转独立学院工科实践教学的被动局面,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思想,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内容和方法。根据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创新实践教学
首先,人才培养模式要从“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要从“知识型”向“能力型”、“创新型”和“应用型”转变。要彻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错误思想,真正做到重视实践教学。为此我们修订了独立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大增加了实践环节内容和课时的比重。
(二)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要把握好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突出实践能力、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的平衡关系。着重保证基础课的教学课时,优化和精简专业理论教学内容,在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给实践环节的教学留出相应的时间与空间,以形成实践环节与专业理论教学紧密配合、相互促进的并行模式。采用“立体化教材”,除了包括纸介质教材外,还包括音像制品、电子、网络出版物等。采用“立体化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知识的传播、存储与检索高科技,不断增加学生个人获得和掌握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强其学习的自主性。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创新教学方法,将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把枯燥的理论注入式变为启发式、讨论式乃至研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渗透、齐头并进的创新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突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把知识传授作为基础,而把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根本目的。
三、采用“分层、分步”的实验和“逼近工程实际”的教学方法
打破传统中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各自为政的局面,注重各个环节的层次性、关联性、渐进性和整体性,建立工程实践和实验教学的整体观念,将实践内容按其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构建新型的完整的工程实践与实验教学体系[6]。改进实验手段、内容、方式,采用“分层”和“分步”实验教学方法,进行“逼近工程实际”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现代工程概念下的实习体系研究和实践环节的考评体系研究是我们教改研究的中心内容。
(一)实验手段、内容、方式的改革和“分层、分步”的实验教学方法
近两年我们系投入两百多万元,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武装实验室,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先进的实验条件,不断改进实验手段和实验内容,尽可能将实验与微机技术相结合,将原来的手工测试改为由微机来进行测试,并进行数据的图表处理,使实验的内容得以深化,提高实验的效率和质量。
改进实验方式,采用“分层、分步”的实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这种方法对学生的要求分为两种层次:第一种层次的是基本要求,基本的实验内容;第二种层次的更高要求,更深层次的实验的内容。实验过程也分为两步,第一步完成基本要求的内容,第二步完成更高要求的内容。完成第一步后,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设计方法、操作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鼓励优秀学生进行相关实验的设计与探究。这种“下要保底”,而“上不封顶”的“分层、分步”的实验教学方法,既保证了基本的教学要求,又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思考。
(二)逼近工程实际的课题设计
坚持设计课题面向实际,面向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技术性问题是提高设计质量的保证。我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课题多采用来自工程实际的课题,其中还有部分课题是来自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这样的课题不但紧跟当代工程技术水平的发展,而且有的放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部分地将学生吸收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让学生完成项目中的子课题,学生干劲大,兴趣浓,完成设计后富有成就感。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得到了综合训练,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有不少学生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四、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及实践教学管理
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和进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对培养具有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人才有特殊的作用。我们建立了较为现代化、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新型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包括“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仿真”和“运动控制”等九个实验分室,形成了包括验证性、研究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实验体系,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较好的保障。另外,更新了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了一些创新型实验教材,与创新型实验室相辅相成。同时,我们还十分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
(一)开放性实验室和第二课堂活动
开放性实验室,可以实现实验时间的弹性化和实验的组配化、资源共享化。实行开放性实验室管理可让学生做实验像上机一样方便,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实验内容上,全由学生自己掌握。我系将“计算机控制技术”和“计算机仿真”等实验分室实行开放性管理,学生可利用课外时间选做或自创实验,可利用综合实验台做与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有关的实验,也可与自己的设计和制作结合起来。将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气氛。成立了电子协会,自动化协会,通讯协会等各种专业社团,经常开展各种专业学习,专业知识竞赛活动,每年都要举行大学生科技节。这些措施的采取成效显著,有不少的学生先后分别获得了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多种奖项。
(二)实习基地的建设和校企联合教学机制
现代化的工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工科专业必须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实习提供切实的保障。我们在这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与上海新建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常德烟厂、常德烟机厂等十几家具有现代化先进技术的生产企业建立了自动化专业实习基地合作关系,签订了实习合作协议,保障了实习的顺利进行并取得很好效果。构建校企联合教学机制,我们经常聘请一些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上课,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同时我们也为地方企业进行一些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形成了互惠互利的稳定合作关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实践环节考评体系
实践环节的考评体系是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得以全面完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我们初步建立了一套对教师和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考评体系。通过对实践环节的考评,激发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促使学生脚踏实地地进行学习。同时也对教师完成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工作进行严格的考核,比如要求要有详细的实验记录、对学生的考勤登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情况登记等等,并将考核结果与工作量和工作业绩直接挂勾,极大地加强了教师的责任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独立学院工科实践教学进行改革,研究出“1-2-3”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特色,两种方式,三点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采用“分层、分步”、“贴近工程实际”的教学方式,将理论实践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将工程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在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教研项目“独立学院工科实践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的研究过程中,虽然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但是由于该项目是一个涉及面很广,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很多东西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贾创雄,孟克,齐运锋.独立学院“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8):17-18.
[2]姚萱,张向阳,冯燕俊,徐生智.独立学院的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456-457.
[3]段其昌,黄席樾,林景栋等.自动化专业创新实验的开发和探索[C].中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383-386.
[4]苏薇,龚华栋,张海涛.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C].中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387-390.
[5]李军,徐志良,彭富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索[C].中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411-414.
[6]张季超,童华炜,张春梅,王可怡,陈小宝.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
[7]张丕壮.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3).
基金项目: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独立学院工科实践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实验;开放实验;工程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独立学院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从总体上看,独立学院的发展是健康的,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办学定位不准、人才培养目标不明就是其中的一大通病——独立学院通常照搬母体高校的培养目标,盲目拔高人才培养标准,影响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1]。
当前,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2]:第一,全盘拷贝母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教学模式、课程模式等照搬所依托的母体院校。第二,基本沿用所依托母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和要求,在某些方面稍许做些改造,课程设置往往未经严密论证,开设课程大多与所在大学相关院系的课程雷同,课程设置缺乏特色。第三是降级培养,盲目依据市场要求,降低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按照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将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成职业技能型人才,挤占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才市场。此三种模式,从某种程度讲,并没有将独立学院的特色办出来,限制了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在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市场竞争加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对各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3]。不仅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求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快速适应工作等综合能力,独立学院也因此应运而生。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理工教育都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如美国理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数与理论教学学时数之比为3:1,英国为2:1[4]。
独立学院自身如何准确定位,是关系独立学院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独立学院本科属三本,介于二本和专科之间,更是在职业技术学院和职业中专教育之上,其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面较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那么如何高效地培养这种应用型人才就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课题。这种人才的培养是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完善的实践教学来实现的,实践环节决不可缺少和轻视。培养这种人才,涉及到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手段、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改革。
下面在对我国独立学院工科实践和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对如何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有利于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结合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教研项目“独立学院工科实践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阐述一些相应的改革措施和研究成果。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帮助学员认识并理解学科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必要的工程技术、先进设备、测量方法和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员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以及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实践先于理论,理论源于实践,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实践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忽视实践教学就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目前,由于思想观念问题或受现有实践条件的限制,独立学院工科专业有不少的实践教学还是沿续母体大学的做法,采用传统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一)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曾建立了单一的、过分强化专业教育、要求培养各种专家式的框架,形成了一套过窄、过专、过深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划分过细,教学内容繁多、具体。教学特点是以传授学科专业知识为主体,突出理论教学,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实践重视不够。这套“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逐渐暴露出它的许多弊端: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不宽,文化素质不高,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适应性较差。尤其是到了现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各个专业应用领域的知识相互交叉渗透,过去那种人才培养模式很难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尽管独立学院各方面基础都较薄弱,但也不能采用这套“专才型”的培养模式,更不能再采用“助理工程师”或“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模式,需要探索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培养模式。
(二)独立学院工科实践和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教师、学生进行调查,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认为学生实验前不预习,做实验不认真,实验报告敷衍了事,千篇一律;而学生则在不停地说在大学里缺少实践锻炼机会,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三个原因[5]:(1)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实验课时少,实验课时与理论课时之比大约为1:3,大大低于美国和英国。(2)实验设施陈旧、实验内容落后且单一,实验缺少吸引力,起不到锻炼、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效果。(3)现有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不能激发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实验教学一般只是定位于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和继续,所占课时比理论课要少得多,即处于理论教学的一种附属地位。在实验项目的编排上,多属于以基础实验或演示性实验为主,内容单一,目的为验证课堂所学知识。在进行实验的方式上,更是采用一种大体固定的方式,即在确定的时间内,让学员根据实验指导书要求,在教员指导下,按既定方法、既定仪器设备条件,完成实验全过程。这里所谓实验全过程,学员真正做的只是三件事:即熟悉实验指导书内容、按实验指导书要求进行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更有甚者,只是在实验时当当旁观者,抄一份其他同学的实验报告上交了事。
另外,传统的实验,都是针对某一门理论课教学而言,学生实验主要是对该门课知识的阶段性检验,而较少考虑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印证,使学生无法建立起系统的观点和工程的观点,同样也很难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转变观念和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从根本上扭转独立学院工科实践教学的被动局面,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思想,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内容和方法。根据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创新实践教学
首先,人才培养模式要从“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要从“知识型”向“能力型”、“创新型”和“应用型”转变。要彻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错误思想,真正做到重视实践教学。为此我们修订了独立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大增加了实践环节内容和课时的比重。
(二)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要把握好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突出实践能力、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的平衡关系。着重保证基础课的教学课时,优化和精简专业理论教学内容,在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给实践环节的教学留出相应的时间与空间,以形成实践环节与专业理论教学紧密配合、相互促进的并行模式。采用“立体化教材”,除了包括纸介质教材外,还包括音像制品、电子、网络出版物等。采用“立体化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知识的传播、存储与检索高科技,不断增加学生个人获得和掌握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强其学习的自主性。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创新教学方法,将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把枯燥的理论注入式变为启发式、讨论式乃至研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渗透、齐头并进的创新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突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把知识传授作为基础,而把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根本目的。
三、采用“分层、分步”的实验和“逼近工程实际”的教学方法
打破传统中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各自为政的局面,注重各个环节的层次性、关联性、渐进性和整体性,建立工程实践和实验教学的整体观念,将实践内容按其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构建新型的完整的工程实践与实验教学体系[6]。改进实验手段、内容、方式,采用“分层”和“分步”实验教学方法,进行“逼近工程实际”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现代工程概念下的实习体系研究和实践环节的考评体系研究是我们教改研究的中心内容。
(一)实验手段、内容、方式的改革和“分层、分步”的实验教学方法
近两年我们系投入两百多万元,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武装实验室,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先进的实验条件,不断改进实验手段和实验内容,尽可能将实验与微机技术相结合,将原来的手工测试改为由微机来进行测试,并进行数据的图表处理,使实验的内容得以深化,提高实验的效率和质量。
改进实验方式,采用“分层、分步”的实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这种方法对学生的要求分为两种层次:第一种层次的是基本要求,基本的实验内容;第二种层次的更高要求,更深层次的实验的内容。实验过程也分为两步,第一步完成基本要求的内容,第二步完成更高要求的内容。完成第一步后,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设计方法、操作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鼓励优秀学生进行相关实验的设计与探究。这种“下要保底”,而“上不封顶”的“分层、分步”的实验教学方法,既保证了基本的教学要求,又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思考。
(二)逼近工程实际的课题设计
坚持设计课题面向实际,面向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技术性问题是提高设计质量的保证。我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课题多采用来自工程实际的课题,其中还有部分课题是来自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这样的课题不但紧跟当代工程技术水平的发展,而且有的放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部分地将学生吸收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让学生完成项目中的子课题,学生干劲大,兴趣浓,完成设计后富有成就感。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得到了综合训练,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有不少学生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四、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及实践教学管理
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和进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对培养具有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人才有特殊的作用。我们建立了较为现代化、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新型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包括“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仿真”和“运动控制”等九个实验分室,形成了包括验证性、研究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实验体系,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较好的保障。另外,更新了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了一些创新型实验教材,与创新型实验室相辅相成。同时,我们还十分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
(一)开放性实验室和第二课堂活动
开放性实验室,可以实现实验时间的弹性化和实验的组配化、资源共享化。实行开放性实验室管理可让学生做实验像上机一样方便,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实验内容上,全由学生自己掌握。我系将“计算机控制技术”和“计算机仿真”等实验分室实行开放性管理,学生可利用课外时间选做或自创实验,可利用综合实验台做与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有关的实验,也可与自己的设计和制作结合起来。将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气氛。成立了电子协会,自动化协会,通讯协会等各种专业社团,经常开展各种专业学习,专业知识竞赛活动,每年都要举行大学生科技节。这些措施的采取成效显著,有不少的学生先后分别获得了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多种奖项。
(二)实习基地的建设和校企联合教学机制
现代化的工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工科专业必须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实习提供切实的保障。我们在这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与上海新建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常德烟厂、常德烟机厂等十几家具有现代化先进技术的生产企业建立了自动化专业实习基地合作关系,签订了实习合作协议,保障了实习的顺利进行并取得很好效果。构建校企联合教学机制,我们经常聘请一些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上课,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同时我们也为地方企业进行一些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形成了互惠互利的稳定合作关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实践环节考评体系
实践环节的考评体系是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得以全面完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我们初步建立了一套对教师和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考评体系。通过对实践环节的考评,激发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促使学生脚踏实地地进行学习。同时也对教师完成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工作进行严格的考核,比如要求要有详细的实验记录、对学生的考勤登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情况登记等等,并将考核结果与工作量和工作业绩直接挂勾,极大地加强了教师的责任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独立学院工科实践教学进行改革,研究出“1-2-3”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特色,两种方式,三点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采用“分层、分步”、“贴近工程实际”的教学方式,将理论实践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将工程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在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教研项目“独立学院工科实践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的研究过程中,虽然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但是由于该项目是一个涉及面很广,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很多东西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贾创雄,孟克,齐运锋.独立学院“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8):17-18.
[2]姚萱,张向阳,冯燕俊,徐生智.独立学院的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456-457.
[3]段其昌,黄席樾,林景栋等.自动化专业创新实验的开发和探索[C].中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383-386.
[4]苏薇,龚华栋,张海涛.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C].中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387-390.
[5]李军,徐志良,彭富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索[C].中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411-414.
[6]张季超,童华炜,张春梅,王可怡,陈小宝.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
[7]张丕壮.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3).
基金项目: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独立学院工科实践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