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pf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初中地理课程是培养初中生地理学科素养的课程,让学生形成地理观念,产生地理意识,服务于生活的课程。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初中生地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并能让初中生形成自己的地理观念与思想,促进天、地、人的和谐,让初中生的生活更有趣、更美好。
  【关键词】初中地理 生活化教学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学地理教学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能让学生在地理学习时能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连,不仅仅要对小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帮助,还要对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有用。因此,生活化教学对于初中地理的教育意义重大,学生能在地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连,促进知识的吸收与理解,并能指导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更有趣,更美好。
  一、地理科学知识“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有价值的教学方式,从中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进一步理解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促进理论的吸收与内化,并能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初中地理学科是培养初中生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并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
  在地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化现象来帮助地理知识的进一步诠释以及促进初中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地理的知识,挖掘地理现象,深究地理现象原理的科学精神,让学生能了解到地理科学知识对于我们生活、生产、学习的重要性与价值性,形成地理学的区域思想,能够实现把世界进行区域划分来获得进一步的认识。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生活化教学的精髓。初中学生理解能力处于发展阶段,抽象、概括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初中地理教师要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来进行地理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倍感亲切,又容易理论结合现象进行加速理解,促进初中生的地理知识的学习,提升他们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初中地理课堂中地理知识“生活化”,促进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初中地理课堂中地理知识的传授往往通过教师的講解结合图表的分析,再融入现实生活的地理现象,展开地理教学活动,而往往地理课堂知识的引人入胜关键在于课堂的导入,地理课堂获得高效在于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学习的参与程度,地理知识的真正掌握程度则归功于课堂最后的总结与概括,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活化教学的高效开展。
  课堂的生活化引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地球和地球仪》一课中,学生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地球模型地球仪来熟知我们的地球风貌,来探究地球上的陆地与海洋的位置与分布情况,了解地球的全貌,自主探究“远方的帆船,为何先见到船桅,后见船身”的原因,厘清地球与地球仪具体不同点,从而引入《地球和地球仪》的新课知识,在此之前进行一个学习的热身运动,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课堂教学中,通过地理知识的生活化,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励学生探究的激情,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掌握技能,用生活化的地理现象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譬如在进行《地球的运动》一课中,要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知识信息,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师生共同动手操作地球仪的方式实现地球的自转、公转现象的解释,譬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紧密相连,促进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对地理自然现象的认识与理解。
  三、初中地理课堂中生活现象的知识化,促进生活地理现象的解释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有的知识理论都必须以生活为根基,在生活的基础上并进行经验的总结与提炼,进而去解释其他类似的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为创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可见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地理是一门研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我们生活在环境中,学习地理,有助于我们适应环境,改造环境,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从生活现象中学习地理,学生学习起来得心应手,更容易些,理论理解也会更简单直接些。
  例如教师展示地震的视频,让学生探究地震的原因,深究地震产生的具体缘由,探究六大板块活跃范围,从而引出课程的新内容《海陆的变迁》,研究海陆到底是变迁还是不变迁,变迁的现象又有哪些?喜马拉雅山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出地理的知识,并用地理知识理解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促进地理知识的吸收,将抽象的知识进行现象化,将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地理知识化,加深学生理解,培养学生地理分析能力。
  总结
  总之,从生活中的现象来探究地理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接受,从而让学生形成地理知识与经验,并在学习与生活中,用这些知识与经验去理解生活中类似的地理现象,并进行分析理解具体的地理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梁艳.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初探[J].地理教育,2017(S1):47-48.
  [2]刘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6):104.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泰村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学习数学也是如此。但实际上,升入初中后学生却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个别同学还有些小的抵触情绪。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没有解决。那么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低下原因分析  首先,数学基础较差。由于数学的逻辑性、抽象性较强,比较枯燥,使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一旦跟不上进度,大多数学生就会选择破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劳动力逐渐向城市发展。对此农村留守学生的数量也就大大增加,由于她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存在更大不足导致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不太理想,这与他们的课外学习的自主性有着很大的关系。留守学生很少接触到父母也很难从父母哪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就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借助于教师的力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进一步发展学生们的整体学习氛围和自主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作用,并阐述了应用的相关策略,生活化教学理念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有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还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希望相关人员能够加强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重视,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理念 高中历史 教学 应用  前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内容摘要】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阅读教学能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因此,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对此,笔者将基于自身经验,浅析一下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希望能给其他初中语文教师同行带来一些参考与启示,从而能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教师要想提高初中语
【内容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物理教学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在整体物理课堂教学中既要保证教学质量,更要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学习能力。为此,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了诸多物理教师所关心的问题。逆向思维教学法不仅迎合了新课改的教学标准,更能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新兴教学方法之一。本文就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和优化方案进行分析,希望能与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共勉。  【关键词】逆向
【内容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本文详细先是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运用历史年表、运用历史地图、利用多媒体等三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 时空观念  历史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在基础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内容摘要】学生对于角速度的矢量性问题还存在较大的困惑,本文引入角位移的概念,利用类比法对角速度的矢量性进行了论证,并得出了瞬时角速度是矢量而平均角速度不是矢量的结论,同时明确了刚体转动中角速度方向的定义。  【关键词】角位移角速度矢量性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圆周运动》一节中,给出了角速度(angular velocity)的定义:ω=ΔθΔt。书中提到“角
【内容摘要】以汉字和汉字文化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国人的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书法艺术中蕴含的博大精深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品质、书写能力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引起教师的重视。本文对培养少儿学习书法兴趣的策略进行了重点探究,希望为少儿书法教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培养 少儿 书法兴趣 策略  一、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书法颜色比较单调,
【内容摘要】传统课堂中很容易出现满堂灌的现象,而生本理念下的课堂强调以生为本,尽可能将课堂交给学生。用Moodle平台搭建的生物微课课程,就可以体现生本理念的教学,学生可借助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在课中学习时,首先使用微课来架设教学主线,接着在微课中使用实物标本进行体验式教学,最后在微课结束后使用问题探究的方式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使用微课来推进教学环节。  【关键词】
【内容摘要】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切实加强学生解题水平。而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的前提是,学生可以积极主动配合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够自主思考问题,发散思维。所以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快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亟待实践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逻辑思维,全面激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