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引材料贯全文辐射延伸妙构思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an_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评类作文虽也是材料型作文的一种,但又明显不同于一般寓言故事类的材料作文,它引用的作文材料多是反映时代的新闻事件,这样的时事不仅是写作的出发点,更是贯穿全文的支撑点和收束全文的归结点。
  


  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失误:一是不加区分,只把材料当作引出话题的依据,后文则丢下材料而旁征博引其它材料来论证观点;二是不会剖析,对材料的分析不够深入透彻,只是泛泛而论、平平而过,没有抓住事件的核心问题;三是不能拓展,只局限在原材料中,不能多方关联类似的事实材料,难以辐射延伸形成磅礴的说服力。那么该怎样引导学生减少失误写好时评类作文呢?笔者以一个时评类作文题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具体说明: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上海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指责他的乘客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標题自拟。
  首先要分析材料,辨别类型,认识时评类作文的基本特征。时评类作文的材料更多在于就事说事,而非就事说理。就事说事就要把事情的是非曲直说透彻,并且推而广之,辅之以更多的事实来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让大家从这一类事件中获得更深的启发和更多的省悟。而寓言故事类材料主要在于就事说理,材料只是引出观点的依据,后文只需围绕观点来组织材料即可,基本可以抛开原材料,而无需再涉及凸显原材料了。上面所给的“黑衣男”脚踢“吐痰男”的材料就需要就事说事,要从这一新闻事件中深入挖掘“以暴治陋”的问题,全文都要关联这个事件,而不仅仅是开头的一个引子而已。
  其次要巧引材料,提炼论点,深入分析材料的主要问题。时评类作文开头要巧引材料,不可照搬材料,做到简明扼要、干脆直接,让论点能够紧随材料之后,迅速准确地直击要害,树立旗帜鲜明的个人观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引”和“点”,这在文章的第一段中就要完成,既不可以拖泥带水、不亮观点,也不可以指东道西、繁琐分析。到了第二段就要深入分析材料的关键问题,从现象挖掘本质,指明其症结所在和解决之道,让人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的必要性,这是弥合材料和论点的重要环节,否则观点就显得突兀勉强,难以服人。比如上面的作文题就可以这样开头和分析:
  上海地铁上演的这幕以暴治陋的闹剧,折射出当今中国社会治理陋习的尴尬和无奈,劝说无果,脚踢有效,“黑衣男”踢向“吐痰男”的那一脚,竟然获得多数人的认可。这种做法和现象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实不可取,因为以暴治陋贻害无穷。(引用不必求全,只引你要论证的角度,然后快速点出论点)
  从这个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像吐痰男这样言行粗鲁、公德缺失的人着实让人痛恨,但即便是恨铁不成钢,也不能拳脚相加、诉诸暴力。尽管踢出的这脚比多数人的劝诫还有效果,也不可成为我们制止陋习的良方。暴力只能解决一时,不能消除陋习的根源,而且还会加剧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仇恨,实在是得不偿失。(分析要从现象中抓住关键,切中要害,引起人们的重视)
  “黑衣男”敢于向不文明行为说不,确实应该受到赞扬,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有这种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但是劝诫或制止应该以法律为基石,以公民权利为前提,否则陋习虽然压制住了,而人权和法律却遭到了践踏和破坏。暴力的滥用和失控会摧毁一切文明的成果,暴力是文明社会的毒瘤。(肯定对的地方,指出错的地方,一分为二,突出容易忽略的危害性)
  再次要延伸材料,串联论据,充分体现观点的广泛普遍。有了第二段的深入分析之后,论点基本已树立起来了,但还没有形成磅礴的说服力。这就需要在后文中由此及彼,多方列举类似材料,指出其本质上的相同之处,从而凭借丰富的论据,产生强大的说服力。举例时尽可能采用事实清楚的新闻事件,而不宜用寓言故事来作支撑性材料。做到边举例、边分析,成为论点的多方面支撑,大大拓展了观点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使其具有了不可辨驳的说服力。仍以上面的作文题为例:
  一个文明的社会绝不允许暴力横行,哪怕拥有善意的出发点。前不久,中国熊孩子在飞往洛杉矶的飞机上打闹,邻座的乘客制止孩子未果,却遭到孩子父母的殴打,飞机降落洛杉矶后,警方将一家三口控制,并以伤害罪拒绝一家人入境,第二天凌晨将他们遣返回国。对于这种不文明行为,美国警方行动迅速、处置有力,彰显了对陋习的不手软,对暴力的零容忍。
  在暴力拆迁的事件中,也有上海“最牛钉子屋”挺立14年后开始主动搬迁的佳话,成为暴力拆迁中为数不多的坚守者。拆迁户维护了宪法赋予的权利,动迁方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双方依照法规,坚守原则,体现了法治社会的规范运作,这的确引人深思,也给了我们社会治理的最佳范式。没有暴力的参与,拆迁的双方都收获了自己的权益,一旦诉诸暴力,各种惨痛的悲剧就会不断上演。暴力只能制造更大的裂痕和仇恨,不利于文明社会的建成。(联系更多典型的事实,多方面论证暴力解决争端的危害性之大)
  面对各种陋习应该消除暴力思维,需要积极培育良好的法治思维和规则意识,主动履行公民应有的权责。良言相劝无效,可以向管理部门举报,做自己该做能做的事情,绝不因为要伸张正义、阻止陋习而以身试法、突破法律的底线。当然,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应该完善相关的奖惩措施,对于那些劝阻无效的人进行必要的惩处,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各行其权、加强综合治理,文明的社会才能最终形成。(提出解决类似事件的合理方案,有理有据,层次清楚)
  最后要回归材料,重申论点,全面展现脉络的连贯统一。有了文章前几段的充分论述,结尾似乎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但是还得要回归材料,突出论述的针对性,做到材料贯穿全文,论述紧紧围绕核心。从材料中出发,再回到材料中去,既能在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贯通文章的脉络,又能在主题上凝聚力量,深化论点,引发人们对现实的关注和深思。这样的结尾对于时评类作文来说不仅必不可少,更是画龙点睛、锦上添花。例如上面作文可以这样结尾:
  “黑衣男”的行事方式应该受到谴责,以暴治陋绝不容褒奖,以暴治陋是野蛮社会的丛林法则,只有以理以法治陋,文明社会的根基才会越发牢固。(回归材料,总结深化,重申论点,收束有力)
  总之,时评类作文应该遵循其形式和内容的基本要求,将其和其它材料型作文区别对待,努力做到巧引材料贯穿全文,延伸辅射精巧构思。
  [作者通联:陕西山阳中学]
其他文献
1926年早期象征派诗人穆木天在《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提出“纯诗”这一概念,即“纯粹的诗歌”。穆木天所谓的“纯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主张“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二是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早期象征派诗人提出的“纯诗”概念,在其更深层面上,意味着一种诗歌观念的转化:从强调诗歌的“抒情表
期刊
我们还会在春风中相见  周 中  做一棵野草,就很好  低低地站着,一棵又一棵  彼此保持距离,也可以相互靠近  在一起悄悄耳语  有风的时候,就一起晃动身体  没风的时候,就安静地各自低着头  用一整个白天去想:哎  也没有什么事,非得去担心  春天到了,身畔的草茎就会拿出  暗藏已久的野花  你看她们多么骄傲——  可以捧出自酿的花蜜,与我们分享  我们也会把香喷喷的花粉,一棵接一棵  传递到
期刊
有这样一则故事:在巴西丛林里,一位猎人在射杀一只豹子时,竟看到这只豹子拖着流出肠子的身躯,爬了半个小时,来到两只幼豹面前,喂了最后一口奶后倒了下来。看到这一幕,这位猎人流着眼泪折断了猎枪。我们不得不为猎人的良心发现而称赞“善莫大焉”。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生命的底色和亮色,是人世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中华民族历来以“善”
期刊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高考作文基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及新材料作文之后的一次飞跃。但是鉴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就事论事、循事析理的行文特点,考生在写作中始终需要带着镣铐跳舞,按照命题者提供的“事”从不同角度或者不同层面进行分析,故而要想跳出“文质兼备”的极致,可谓是难上加难。这也是自2015年开始考查任务驱动型作文以来,高考优秀作文所呈现出来的文字,几乎都是整体趋于平淡的原因。客观上,在就事论事的分析中,考生可
期刊
北京卷近四年四道记叙文命题,均明确要求“展开想象”,考查考生的想象能力。  为什么连续四年侧重考查“想象能力”呢?  这是因为,作文需要创造思维,创造思维的核心就是想象力。高考作文所要考查的是考生全方位的语文能力,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文体,谋篇、表达、技巧等方方面面,而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都需要用想象去接通思想的电路,动用生活的积累,迁移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写作活动。想象能
期刊
刘亮程的文笔,冷得如同一把尖刀,直插心灵,寒风吹彻,让我这生长在江南的女孩,禁不住浑身瑟缩了起来。  从小认为,雪是洁白,是丰盈,是一床天地间的冬被,然而在遥远的西北,它却把你的那点温暖搜刮得一干二净,让炉火须臾间变得苍白,让你感到一根根针刺在骨头上又狠命往骨髓里钻。文字太过磅礴,初读之时,仿佛一道闪电划过心灵,我震撼了。寒冷,竟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能将人的一根骨头冻坏在寒夜里,能将一个活生生的人冻
期刊
考场作文作为一种特殊环境中写成的作文,要想迅速取悦阅卷者,从而取得优势,一定要有一些技巧与方法,笔者通过近几年考场作文阅卷评分的实践,以为几下“五招”实为作文语言制胜之招,现整理出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修辞粉黛,淡妆浓抹。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可以让你的文章语言显得有文采,让文章语言变得生动形象起来。特别是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达到出人意料之外的表达效果。请看著名作家高
期刊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就像一股不可抗拒的离岸流  将败退的红军  卷向荆棘密布险象环生的草地雪山酷暑奇寒  丧心病狂地围追堵截超越极限的艰难险阻  在硝烟弥漫的炮火下生存  在草根树皮的饥渴中煎熬  在内外交困的洗礼中蜕变  从稚嫩到成熟从弱小到壮大  红军经由长征的淬炼得到升华  左力迈开双脚重新丈量这条  巨大的“L”形的长征之路  支持 反对 肯定 质疑  外部的阻力和内心的动摇  都在竭尽
期刊
这是一部让我潸然落泪的电影。  看完后,我迫不及待地讲给老妈听,老妈听得入迷,并不断流泪。听完后,急不可耐地要立即去电影院观看。  这是一部接地气的电影。  这不是发生在达官显贵家里的故事,而是发生在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身上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就生活在你我身边。没钱买药的病人们在生活中挣扎,这样的家庭在每个城市都很多很多,他们没有豪宅靓车,也没有外出旅游的闲钱。他们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凄凄惨惨,因为所
期刊
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是人的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好好珍惜。家是维系亲情的纽带,是储藏亲情的港湾,值得我们去好好热爱。人,无论他身居何处,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孑身一人还是子孙满堂,只要心中有家,就会活得踏实。家是有人间烟火的地方,是人感觉最温暖的所在,时光在变,岁月在变,人们对亲情的渴望亘古不变,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有个温馨的家,严寒酷暑都不怕,虽然它那么朴实无华,却是我们幸福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