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人的生活理想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llp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吉祥文化,总能给人亲切感。在紫砂壶的造型及装饰上融入吉祥文化,体现出某种美感,也表现了某种美好愿望。紫砂“和润壶”就很好地表达了中国人的生活理想。
  关键词 紫砂;和润壶;寓意;生活理想
  紫砂壶自最初的纯实用器转变为赏用两宜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迄今已有五百多年。在这期间,中华传统吉祥文化在紫砂壶艺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系日益紧密。民间传统手工艺作品很多以吉祥文化为题材进行创作,如年年有余、龙凤呈祥、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等,在紫砂壶艺等民间传统工艺中屡见不鲜,司空见惯。在当代,壶艺家更应继承和发扬紫砂文化,努力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紫砂的造型,这样的话壶艺作品将更具人性化,也将具有更加旺盛的艺术生命。紫砂壶在今天已成为实用艺术兼备的茶器,这与当代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现拟围绕紫砂“和润壶”的造型、审美和精神三方面进行论述(见图1),在此基础上谈谈中国人的生活理想。
  1 紫砂“和润壶”的造型
  一件能称得上是艺术品的紫砂壶,必然可以体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与艺术境界。作者的艺术素养也会通过技艺而表现出来。撇开这些,对一把紫砂壶进行审美仍然要从造型开始。紫砂“和润壶”色泽古朴,雅韵十足;由上下两个扁圆对接而成,折腹,腰线鼓出向上下收敛;平盖压口,线面挺括;壶钮与壶把构成如意形造型,简洁爽快;弯流胥出壶肩,将女性独有的细腻与温柔都融入了其中;而壶底三足支撑稳当。此壶轮廓曲线秀美流畅,壶身整体的各部比例恰到好处,过渡处转承协调有致,弧线与直面变化巧妙,整体风格张弛有度,做工精到法度严谨,故值得把玩。紫砂“和润壶”把捏在手,轻巧而不失稳重,以此沏茶,顿觉气韵绵长。
  2 紫砂“和润壶”的审美价值
  为数众多的饮茶人偏好紫砂壶。古人对于紫砂壶的兴起与发展、风格的流变与尝试、紫砂装饰的探索与艺术、紫砂壶造型的审美与诠释等都有着很深刻的认识。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品位也随之提升。如今,宜兴紫砂壶已经成为居家工作不可或缺的陈设物,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赞叹与收藏。人们不仅看重茶壶的实用功能,更欣赏其艺术价值。紫砂“和润壶”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内涵意义上,都存在着值得被多角度挖掘的审美情趣。一件较为完美的壶艺作品,形、神、气三者缺一不可。紫砂“和润壶”具有完美的观赏效果,耐人寻味,这便是此壶的审美价值所在。
  3 紫砂“和润壶”的圆合之道
  紫砂“和润壶”的壶身由上下两片圆盘组合而成,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圆合”之道。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古人在地道的基础上领会到了天道。圆的世界虽小,却蕴含着宏大的道理;只有用心理解体会此壶,才能领会其中的真谛。此壶以“和润”为名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圆润的意思就是调和、滋润。不仅如此,此壶还蕴含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精神追求。三国魏曹植《节游赋》写道:“感气运之和润,乐时泽之有成。”李大钊的《青春》也提到了:“神州赤县,古称天府,胡以至今徒有万木秋声、萧萧落叶之悲,昔时繁华之盛,荒凉废落至于此极也!毋亦无此种草木为之文柔和润之耳。”人们对和谐滋润生活的希望一直延续下来,时至今日,紫砂“和润壶”也体现了这一点。
  4 结 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吉祥文化契合了民族朴实守成的心理,因此民族手工艺往往与吉祥文化联系紧密。将吉祥文化融入紫砂创作,在历史上有多个成功的例子。作为当代壶艺人,我们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将传统吉祥文化凝聚到现代壶艺的创作设计当中去,讲究“壶必有意、意必吉祥”,这样作品的艺术生命将更鲜活。正如这款紫砂“和润壶”,蕴含了中国人最寻常普遍的生活理想,造型上也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因此是一款内外双修的紫砂壶。
  参 考 文 献
  [1]王秀云.紫砂壶赏用皆宜的艺术价值[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11):100
  [2]钱育培.民族,民间,民俗——从“吉祥壶”谈壶艺创作选题三要素[J].江苏陶瓷.2011,(06):27~28
其他文献
摘 要 现代紫砂艺术设计创作的过程,也是其艺术化的过程。设计理念一般通过自身思维构想以及感受社会与自然形态而形成。紫砂壶的创作理念力求于基础的方圆形态上有所变化,使作品更生动、秀美,这也是作者自身所追求的情怀。在紫砂壶固定造型的基础上追求灵动的变化,笔者将其称为“艺术上的唯美主义”。本文从紫砂“小樱竹节壶”的形象美入手,试分析其平安吉祥的寓意。  关键词 小樱竹节壶;紫砂;形象美;寓意  紫砂壶能
期刊
紫砂壶一直因其大方朴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其也经常会用到多种装饰手法,如陶刻、点砂、贴塑、绞泥等。有些装饰手法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底蕴,有些增加了作品轮廓线条的层次,有些则让色彩更丰富。这些装饰使人不断改变对紫砂作品的观感,玩味无穷。艺术上美有很多种,很多时候人们更愿意将其简单地分为两种,即古典和现代。可能很多人在这里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古典必然意味着年代久远,但事实并非如此:年代久远的作品肯定
期刊
紫砂艺术发展迄今已有600年左右的历史。伴随其成熟和发展,人们开始在紫砂壶、器皿、杂件上署名、纪年、纪事,并融合书法、绘画、篆刻进行陶刻创作,形成了一整套兼具图腾、民俗、宗教等文化符号同时又有浓郁文人情怀的紫砂文化艺术体系。它不简单从属于任何艺术派系,而是一门以诗、词、歌赋、楹联、篆刻、印章为主题,通过正、草、隶、篆、甲骨、钟鼎、石鼓、简帛、碑帖各体书法表现墨痕、笔锋以及创作者思想的手工艺术。它以
期刊
说起佛所有人都知道,但要用语言或者形象来描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一个只有名字的概念具现出丰满的形象,全凭每个人的主观想象。如果对艺术创作的理解不深刻、不透彻,难免走向牵强附会、自说自话的歧路,甚至有时候会孤芳自赏,向隅而立。紫砂壶艺传承已有几百年,在不断的继承和发展中,紫砂艺人们总能吸收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元素为己所用,兼收并蓄的结果就是越来越丰富的题材和工艺在紫砂壶上被表现出来。以
期刊
摘 要 一把小小的紫砂壶,承载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蕴含了独特的风格和内涵。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我们更应重视紫砂艺术的内在美。许多紫砂壶造型都是来自艺人的匠心独运,具有独创性,个中滋味,尽在壶中。  关键词 方逸壶;工艺品;设计构想  紫砂源于宜兴,紫砂泥最早主要产自位于宜兴丁蜀古镇的黄龙山。历代艺人以自然为灵感源泉,吸收了其它传统艺术的长处。当文人的理念与紫砂艺人的技艺结合时,紫砂艺术必将
期刊
紫砂陶艺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包括紫砂壶艺、紫砂雕塑、紫砂杯艺、紫砂陶刻、紫砂金缮修补等多种手工技艺。其发展迄今约600年,理念不断得到改进,从最初以实用性为主,到后来实用性艺术性兼顾。从最初的“茶匙穴中,指掠内外”到建立起完备的紫砂技艺体系,多种细分门类一起齐头并进,共同推动了紫砂陶艺整体的蒸蒸日上。现代紫砂陶艺将原本对立的传统紫砂陶艺与西方陶艺,通过个性化的现代思维,突破固有创作格局,进而使二
期刊
宜兴紫砂壶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辉煌于当代,其造型简练大方,色泽淳朴素雅,富有感性美和意韵美,长期享誉海内外。自问世以来,既有东坡居士“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情趣,又有曼生 “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佳话;既有顾景舟“智欲其圆,行欲其方”的感慨,更有余光中“对斟两岸,品味古今”的感怀。正如北宋诗人梅尧臣在《宛陵集》中所写的那样:“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从艺紫砂几十年,笔者凭着对事业执着的
期刊
写意概括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感悟和认知,因其最契合艺术本质,故为历代大家所提倡。中国画要求用凝练的笔墨描绘出物象的神韵。通过写意的“写”,表达作者心中源于自然但更具神韵的“意”。  历史上关于绘画中的“写”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其中的“写载其状”就是指用丹青描绘物象,关于写意的“意”,意有意象、意境、意思、意味等多个义项
期刊
紫砂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中国传统手工艺,自诞生之日起一直都是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金石文字、书画篆刻、诗词歌赋,富有深厚的历史气息,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经过数百年传承,紫砂呈现出或简洁素雅,或端庄大气,或古朴浑厚,或小巧精致的不同面貌。形态及表现手法的丰富多彩造就了紫砂艺术的气象万千。  日本的奥兰田曾就紫砂壶的造型有段文字:“温润如君子者有之,豪迈如丈夫者有之,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
期刊
摘 要 历代工匠运其巧思,通过篆刻、贴花、泥绘等各种工艺,琢磨精工,从而营造出器型和泥色上十足的观赏效果。“仿古如意壶”造型流畅动人,表现出生动的自然美。本文拟就“仿古如意壶”的造型和寓意予以简要赏析,旨在为更多人介绍其出类拔萃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仿古如意壶;紫砂;经典  《丁蜀镇志》载:“丁蜀以盛产陶瓷而闻名中外,素有“陶都”之称,有着得天独厚的陶土资源,其中紫砂为世界独有。” “仿古如意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