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主旨,后人物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uanliu_b06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叙文的选材难不难?说不难的话,阅卷中千篇一律是议论文;说难的话,每年刊载在报刊上的满分记叙文都是可近可亲,近在咫尺的生活小故事。因为凤毛麟角,所以但凡是记叙文,在高考中通常以高分酬劳。有人质疑高考记叙文故事的真实性,其实这根本不是问题。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允许虚构的。无论是真的还是假的,只要有生活的基础,只要在生活中是可能发生的,那么这个故事就有存在的理由,就是真的。所以,考场上虚构故事也是值得追求的。
  拿到一道作文题,写什么?应该是先读懂作文题目,确定主旨。何为主旨?就是你的文章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观点。文以意为帅,定下了主旨,也就圈定了选材的范围,具体到写什么人物,这是第二步的事情。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的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这是2017山东卷作文材料,材料的核心是表现书店工作人员对“流浪者、拾荒者”这些无家可归人员的善待与尊重。把这个核心稍微放大一下,就可以提炼出这道作文题的主旨——我们应当关心尊重社会底层人士。这个主旨可以作为议论文的论点,但并不新鲜。但是如果用记叙文来表达这一主旨呢?将会激发多少读者的同情心呢?无疑这一类记叙文是阅卷老师爱看的。通常人们把工作辛苦、收入微薄的职业定义为社会底层人士。说实在的,在身边寻找这样的材料应该说是比比皆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或自己遇到过,或听身边的亲人讲述过,再不然,总归在影视剧中看过吧。所以说如何表现尊重与不尊重,善待与非善待,相信每一位考生都是知道的。根本不存在对“同情”一无所知的考生。环卫工人、走街串巷的手艺人、街头骑三轮车载客的师傅……从他们中任意选一个来讲,都是有故事的,即使没有亲历,你给他们编个故事也是生动的记叙文。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同情心的,取两类人的不同态度对比一下,作文素材就有了。有一位山东考生写了一篇满分记叙文《抬头活着》,情节不复杂,讲述了一位擦鞋女的遭遇:中年男子鄙视女主人公刷鞋这个低贱的职业,所以他对自己的小女儿说:“不好好读书就和她一样刷鞋!”少年学生尊重女主人公的劳动,所以他对女主人公说:“大婶,您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最美丽的人之一,您是劳动者啊!”孰是孰非,一目了然。该考生在鲜明的对比中表达了自己的立意——应该善待社会最底层的服务人员,他们一样有做人的自尊。
  这样的故事也可以发生在环卫工身上,也可以发生在公共汽车上面的农民工身上,类似的故事在新闻媒体上并不鲜见。所以,只要你想发掘故事,或者说想编故事,故事就在你的生活中。為着分数,考生要想写记叙文,敢写记叙文。江苏的记叙文写作一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前两年高考,江苏连出3篇有影响的记叙文,分别是《朽叶的栀子花》《王大爷的早餐店》《小巷面条香》。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取材于饮食服务行业。民以食为天,吃中有学问。很多作文题的立意在饮食行业都有大量素材可挖掘,有大量故事可讲述。以2017年全国多道作文题为例,全国卷一的“中国关键词”中就有“中华美食”这一词条,据此,考生可以编写老外在中国某地品尝小吃的趣味故事。全国卷二中的第一个名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据此,考生可以讲述身边做餐饮的小夫妻是如何自强打拼的故事。全国卷三“我看高考”更是有广泛的人物故事可以选用。高考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多少落榜的有志青年走在创业打拼的路上。至于创的是什么业,完全取决于考生手中的笔。你让他从事餐饮服务,你就可以将他安排到你家周围去开饭馆。北京卷要求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辉煌成就不一定非得选强大的军队或者高科技,如果表现老百姓的日常幸福生活也是辉煌成就啊。据此,可以设计将镜头聚焦到北京某一个饭店,写全国不同口音的游客来此就餐,以此来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其余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的作文题都可就餐饮方面选择记叙文的素材,不一一举例。
  绝大部分议论文流于空洞,走向肤浅,不是抢分的首要考虑。而记叙文能讲出真情,能形象表达主旨,能吸引阅卷老师。况且,大多数高中学生都具备写好记叙文的潜力。记叙文的选材并不难,留意处,有趣的、有深度的故事很多。同学们的眼光要放出去,思维要动起来:校车司机、公交车司机、学校的门卫、校园商店的售货员、食堂卖饭菜的师傅、宿舍管理员、路边的小吃摊……这些人可能天天都与同学们打交道。如果认为他们做的事情能体现作文题目中的某一点立意,同学们就可以放大他们身上的这一个优点,哪怕加一些虚构的情节进去。人要有感恩之心,同学们要有一种被服务的意识。这样才能在心里说:我感谢他们。考试时才能想到:在我身边就有很多勤劳善良、品德高尚的人,塑造这些接地气的人物形象就是贴近生活的佳作。
  [联系通联:江苏滨海县中市北路滨海中学]
其他文献
十年寒窗,陪伴我们最多的即为那一张张没有语言没有生命的试卷,浓浓的油墨沾染书香的芬芳,那是我们知识的积淀;泛黄的试卷,那是求学历程的见证;鲜红的勾划,那是成功与努力的方向……在高考即将来临之际,向陪伴我们的大、小考試,道声珍重!  犹如初春的杏花,娇嫩凌于枝头。在与考试初次接触的我,更多的是紧张、彷徨与不知所措。不太工整的字迹,未形成格式的答题模板,还有那微薄的时间观念,让我在一次又一次的成绩起伏
期刊
【主题导语】  李娟,1999年开始写作,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并出版过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等。这些散文集里的文章,将生活中的琐事信手拈来,在作者轻声慢语的叙述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温馨与淡淡的哲理。  读着李娟的散文,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永远十七八岁的女孩,她怯生生地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然后蹑手蹑脚地走近这里的
期刊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只有运用逻辑思维,才能把握具体对象的本质,进而认识客观世界。作文的审题、立意与行文自然也是离不开逻辑思维的,我们必须先弄清命题人的意图,选择出最佳立意才可能成功地作文。否则,就可能出现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审题不准、立意不高,就匆匆下笔的结果必然是“失之毫
期刊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纽带是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家庭的幸福等都需要纽带。  【思路点拨】  一、材料解读  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江苏高考新材料作文,其命题有三个特点:一是材料提供一个核心关键词,点明写作的起点与中心
期刊
唐代皎然在其《诗式》文论中有“偷语、偷意、偷势”之观点,我以为作文中“偷”是不可取的,毕竟涉及到品行问题,但“借”也就无可非议了。何谓“借”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就是别人称呼“洋芋”为“土豆”,你却叫它“马铃薯”;别人称呼“苞谷”为“苞米”,你却叫它“玉米”,其实质没有什么区别,换个包装而已。  2015年,我参与全省高考作文阅卷,巧遇一篇作文,其80%的文字均出自我的著作《满分作文万能素材套用》
期刊
画家是为万里江山而生的,画家总能知道,人世間最美丽的是什么。  可江山如此之大,河海山川何其多,大美在哪里?美在外表,但更在内质。一眼之间的美容易发现,但凡是大美,总是无形地隐藏在物事的深处,必须用心深谙其神韵。这样的美若是寻找到了,便会叫人念念不忘。  在我的心中,五台山,便是这样的地方。  多年来,我一次次地登临,一次次地拜望,看山寺桃花始盛开,看香火袅袅,可谓精神的愉悦和享受。我还喜欢那山上
期刊
通常高考作文题是兼顾记叙、议论两种文体的,但也不排除有明显倾向的可能。比如2017江苏高考作文题就是明显的偏记叙文的一道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遇到这样的作文題,建议考生还是顺着命题者的意图
期刊
考场上如何写出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优秀记叙文呢?“叙述视角转换”是写作的一个妙招。  大家知道,照相师照相,总会把照相机放在一定的位置上,照相机所处的位置,就叫照相的角度;画家写生,往往要选择最适当的立足点对描绘的对象进行最佳地呈现,其立足点就叫绘画观察角度。同样,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是用来讲故事的,记叙文在叙述人物、事件时,由于对象不同,表达的重点不同,观察点、立足点和切入点也就有所不同,而
期刊
考场作文作为一种指向性和特定性十分明显的创作文,其作文的立意一定要集中而突出,中心专一,显豁突出,才能使文章吸引人、震撼人,从而具有启迪意义或教育作用。考场作文作为一种短小的文章,如果东拉西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就会使人不得要领,不知所云,中心游离,不能给人以明显的观点和态度,从而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考场作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都必须受中心的管束和统帅,都必须为表现和深化中心服务。在
期刊
材料作文或命题作文的题目,写作范围一般都比较宽泛,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限制。从这个角度讲,高考作文题的特点就是“大题、宽题、虚题”——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包容的人事物理众多,容易把考生的思维引向宏观,为考生提供了张扬个性、驰骋笔墨的广阔天地。但这类题也使考生难于把握,落笔时不易集中,失去方向,无法驾驭,导致写出来的作文空洞庞杂,泛泛而谈,立意肤浅,人云亦云,甚至出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