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谚语,大世界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o_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如何在现实中复现,语言可能是最好的载体。以西夏国的民谣为入口,在历史中回溯,经语言、文字重现西夏的曾经。刘梅花以轻松俏皮的口吻讲述着淹没在黄沙中的西夏国。从押韵的民谣说起日常百事,再从民谣说到西夏的建国,西夏的扩张,以及与唐宋元的交往,直至堙没。“夜读西夏谚,冷不丁打寒颤。文字的背后,是一种冷厉的气息,凿通千年时空。”一句句西夏民谣变成了历史的浓缩,再由历史显现出文化,最终由文化而透显出西夏国的存在状态。刘梅花带着文化散文的内蕴,以较高的文化目光,描述文化遗址、历史故事、衣食住,并在其中伴随着对这段文化本身的思索,知识性、趣味性十足。刘梅花寻觅到西夏国的语言,翻开西夏国的民谣,将日常光阴里的精华重新打捞,配以她的写作风格,行文张弛有度,用语言的火焰重新照亮了一个被时光掩埋的骁勇国度。西夏国在刘梅花的笔下成为一个久远且带着高贵白色的性情王国。
   西夏崇尚汉文化,多以诗歌和谚语为主,其谚语对偶工整,结构严谨,字数不一,内容广泛地反映了西夏社会的各种面向,并涉及百姓生产、风俗与宗教等内容。西夏国常有“谚语不熟不要说话”的记载,“千千诸人”“万万民庶”都离不开谚语,这深刻凸显出谚语对西夏人民的重要性。刘梅花虽说在诉说一段历史,但她并不是从“大我”的视角去睥睨西夏国的苍凉历史,她将叙述细腻而又绵密地根植于历史中活生生的日常,其散文从构思到裁剪,从叙述感情到描绘细节,以极强的贴近性重新回到西夏国日复一日的生活,探寻西夏人的性情,讲述西夏国与周围邻国的战事。整篇文章具有一种非常真实的可触摸感,西夏的历史在当下得到了一种带有温度的证明。刘梅花回溯着西夏人狩猎、捕鸟、穿衣、吃饭等极为细密的日常,并在每一次叙述的最后都与当下发生一些勾连,历史与现今的回响之中,谚语重新变得鲜活。此外,她还尤为倾心对西夏国独特文化的复写,寻找西夏国战斗文化的獨特内蕴,选取战马、武器为战斗文化的具象代表。但,刘梅花从来不会单刀直入地突兀切进对一种事物的叙述,她总是力图让自己的文章成为混融一体,顺承有序的和谐品。据此,叙述战马便从西夏的动物进入,待西夏国的犬鸟牛羊鹿都一一登场后,最终落脚至西夏国的战马,进而扩写到西夏国的骑兵军队,视角从战马上移,叙述便落脚至制作精良的西夏武器及其中最负盛名的夏国剑,也随之连带了与宋的交战,而战争过后的商贸往来也便自然出现在了历史的讲述之中。不带任何价值预判,重新进入一段历史,以旁观者的角度,重述过往。许多历史中的古老词汇,在漫长的时间中失掉了使用价值,其本身所承载的一段段历史也由此难觅踪迹,刘梅花以横向对比,纵向贯穿的方式,于西夏国的历史之中,以西夏国的他者视角重新关照宋朝,认知元朝。宋元的自我便在这种他者的关照中清晰可辨。历史的多维在这种偏角的叙述中重新建立起来,过去也便不再是单一性的存在。
   多姿的谚语构成了关于过去最真切密实的史料,冰冷的史书记载与生动活泼的民间谚语产生了最为奇妙的化学反应,刘梅花走出了一条书写历史的幽径。更值得称道的,是在这些叙述过程中不断延展开来的广阔历史,从一个细微的口子进入,刘梅花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大历史中的千万细节。不得不说,此种书写方式真正将文章的根子扎在了“文字”,文字作为无言的历史,穿过是非烟尘,不惧百年光阴,将随黄土泯没的西夏文化变为一撇一捺的凌冽存在,英雄战事灰飞烟灭,日常百事却仍旧生动鲜活,或者借用一句刘梅花的话:“辩才才是真正的弭药勇士。成吉思汗摁住了西夏,没有摁住文字。经过了多少光阴打磨,经过了多少世事沧桑,一本西夏谚语,从时空隧道里漏下来……”刘梅花的文章或许给历史散文书写提供了一点有益的尝试与经验,每一个恒久的过往都会在当下发出一些回响,就像是贺兰山会记录声音的岩石,会在后世某个时分突然回放。越过历史的苍凉与悲壮,进入一种文字,挖掘细小的存在,再由此织就一张绵密的网,笼罩住一种文化的存在,不再是借由典籍或遗址而来的空洞的抒情与乏味的怀念,历史就不再是一种冰冷的存在,文化也不再是大而无当的湖中弯月。
其他文献
集结号  2020年2月2日中午,《美文》雜志CEO穆涛老师打来电话,温暖的问候、关怀和祝愿之后,给我下达了写作任务,口气中带着他一贯的自信和不容分说。他说:“中央政府吹响了打赢阻击战的集结号,咱们杂志也要‘结集’一下,出一期专辑。你负责联络澳门特区和国外的几位作者,加上你自己,分别就新冠疫情这一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写篇纪实性散文,半月内交稿,多纪实,少评论。其他作者我负责联络。” 随后他就把电话
期刊
弋舟  首先,这不是你的虚构。尽管,虚构几乎就是你谋生的唯一手段。  你也确定,这不是幻觉。即便,这是幻觉四起也说得过去的时刻。  午后,在准点的刹那,在阳光下或者阴霾中,它悠扬响起。没错,只是在午后,两点时——对此,你没有把握。这令人狐疑,你无从理解,若是报时的钟声,为何不在一天之中鸣响二十四次。  就在此刻,二十一点整,你屏息谛听,没有它的鸣奏。  有人听到了吗?午后两点,有人听到了吗?此刻,
期刊
李舫  己亥末,庚子春,荊楚大疫,染者数万,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道无车舟,万巷空寂。然万狼异动,垂涎而候,华夏腹背芒刺。幸龙魂不死,风雨而立。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政者医者兵者,扛鼎逆行永战矣。商客、邻家、百姓,仁义者,邻邦捐物捐资。叹山川异域,风雨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能者竭力,万民同心。众志成城,疫除,终胜,此后百年,风调雨顺,国泰君安。  从第一声划破天际的哨声到今天,已经整整六十
期刊
刘汉俊  一向英雄的武汉,忽然成了一座教人心疼的城市;一向聪明机灵勤奋敢拼的九头鸟,真的受伤了。  “你此刻的心,像一个泪包,一碰就是汪洋一片”,这是我的长诗《给武汉的一封信》里的一句。这种感觉,是这些天来我在同家乡众多亲友的密切联系中得出来的。写下“泪包”二字,我已然是泪包了。  武汉封城,春节无法回家,我只能通过手机客户端的“强国直播”看武汉。八个摄像头直播武汉的街景实况,其中一个正对长江边上
期刊
兰文“封”住了快乐心情  正月初十,阳历2月3日,机关事业单位年假后上班第一天,而企业员工按规定一周后才可返岗复工。这是记忆中有史以来最长年假,在完全猝不及防情形下,降临到了我们头上。  猝不及防降临的还有一天天长大的可怕的新冠病毒,它彻底改变了这个春节的所有节奏,玩乐成为往事,聚会成为传说,我们成了困在家中的可怜虫,有脚不敢迈,有嘴不敢张,只好整天守在家中,躺在床上。  从未像今年春节睡这么多觉
期刊
纳莉  “新型冠状病毒”这个词在几个月前还鲜为人知,但是从2019年12月底开始,这个词正逐渐被中国和世界所熟知并日益重视。我想讲讲从新型冠状病毒最初开始传播,到逐渐转化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社会问题这几个月中,我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2019年11月末的时候,我决定在今年寒假的时候回伊朗,探望我的父母和亲戚朋友。之前因为忙于学业和论文,我已经有两年多没有回去了,特別想念我的家人和朋友。因为提前订票可以
期刊
纳兰泽芸  2020年1月末,正当中国举国上下都在准备庆祝春节的时候,中华大地突然出现了一种传染性极强、令人闻之色变的新型冠状病毒——这 是一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人类感染了这种病毒之后,就会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肾衰竭,甚至死亡。更为可怕的是,目前人类对于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特异治疗方法!  疫情的核心暴发点是中国的重要
期刊
张华  本来这期并无计划写这样一个选题,但是,“新冠”疫情突然来临的特殊时期,无论如何也难以把“抗疫”从思绪和生活中挥去,因为来自四面八方的疫情信息,飞扬着,充斥着。写作,必然会把其“呼吸”进去.......  然而,真正要写点儿什么,又显得那么艰难,那么感到受煎熬,那么窒息。  “文学与疾病”,最直接的理解应该就是文学作品对疾病的独特描写,这种描写可以是发生在个体身上的疾病,比如《茶花女》《红楼
期刊
萨拉  听到机长这句话后,我才明白过来,我已经离开了那个生活并学习那么多年的国家。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这些都是一场梦,而我会很快醒来,并发现自己在语言大学的教室里坐着听老师讲课,下课之后回家跟我的猫咪看窗外的北京风景。  但现在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飞机降落在德黑兰伊玛目霍梅尼机场的跑道上是真实的,闻到的那德黑兰熟悉的空气味道是真实的,飞机上的一个小孩对着妈妈说“太好了,终于到家了”这句话是真实
期刊
一刘佩丝  常听人讲,看中国十年的历史到深圳,看中国百年的历史到上海,看中国千年的历史到北京,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到西安。不过,尽管西安有上千年的历史,但对于许多人特别是我们这些外国人来说,西安却只存在于书面上,正所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为了这首诗,我来到了举世注目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西安。在西安亲身体会到了“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以及中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