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学业负担过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就像一把难以解开的精神枷锁,禁锢着初中生身心的发展,减负因此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但人们在强调减负的同时,好像忘掉了另一个重要的原则:增效。负担减轻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是否成反比例增长了呢?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笔者认为有必要弄清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是减负和增效的内涵是什么;二是如何才能做到减负增效。只有认清这两方面问题,语文教学才能迎来光明的明天。
一、减负和增效内涵探析
不知从何时起,为了语文成绩能够比别人高几分或十几分,初中生跳进了题海不能自拔,阅读和作文使学生身心疲惫。教师声声叹息着:“练习做了那么多,成绩仍然那么差”,无奈之语不绝于耳。事态发展至此,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学生厌学心理的负面影响;教材的更新,内容的加深,课外辅助教材的随意拔高;社会和家庭的压力等等。
因此,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绝不能以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无休止地加大学生作业量为代价,减负势在必行。“减负”主要是减掉学生语文学习负担中不合理的部分,减掉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减负是要学生在合理的压力之下,在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更高,知识结构更为科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更为合理。
随意减负,一减了之,并不是语文教学所要看到的现象,减负的目的是为了“增”。增效和减负的理想关系应该是成反比例的,一“减”一“增”,语文教学目标才能达到,减负才能达到增效的目的。增什么呢?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的两个基本属性,增效就要增加学生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语文素养,增效就要讲究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只有语文的人文性教学目标达成了,初中生才会热爱并勤奋学习语文,就不会把语文学习当做一种负担。语文的工具性,清晰地告诉我们,学习方法恰当,语文学习将会事半功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是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持续动力。
二、减负和增效可行办法探索
语文教师自加压力,提高语文教学素养。语文教师在减负增效中的作用中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减负增效对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自加压力,为自己“增负”,从教学观念、知识体系的建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备课组协作这五个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素养。
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变教学过程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的过程,这样,学生才会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有人认为,语文知识缺乏体系,学生难以掌握,这是对语文认识的误区,魏书生就曾把语文知识整理成为“语文知识树”。因此,语文教师要自觉地掌握教学系列,研究初中阶段需要学习的知识,弄清知识的各种内在联系,按单元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概括,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既能学得活又会掌握得牢。
语言表达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对语文教师而言,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超出一般教师,这也是对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有三个特征:准确、优美、扼要。准确的语言是要求教师能确切、规范地运用言语,优美的语言是要求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感情丰富、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错落有致,扼要的语言则是要求教师的语言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同时,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减负增效必不可少的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增强学生接受知识的兴趣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加大课堂密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做到“堂堂清”,达到既减负又增效的教学效果。
减负增效靠教师个人,显然势单力薄,而备课组的力量是巨大的。同一备课组要加强集体备课,根据重点、难点制定出合理的课时教学目标,具体实施,即可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实施分层教学,有的放矢。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良莠不齐,如果只用一种标准去教学生,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没有好处,孔子也说过“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按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主动性、意志品质及语文基础和现有成绩等由高到低分成A、B、C三个层次。A为语文优等生,B为中等生,C为后进生。教师根据A、B、C三个层次进行分层教学,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可以独立完成,可以合作完成,也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并切实构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考察各层次学生的达标情况,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多做激励性评价。对A层学生要提出新目标、新要求;对B层学生要宽严并济;对C层学生要多加爱护,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奋进,并适时调整“层次”,使各层次学生都能相互促进,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
提供少而精的作业,巩固学习效果。减轻学生作业量是“减负”的重要内容,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减轻学生作业量就是少留或不留作业,因为作业既是“减负”的一个方面,又是巩固及反馈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与重要途径。如何提供少而精的作业,巩固学习效果呢?笔者认为,就是要做到科学地设计作业,恰当地布置作业,用心批改反馈作业。
作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纵向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作业设计类型又可以分为许多种:从时间上可以分为课前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从完成作业的学生上可设计分层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有明确和正确的目的。明确的目的,要求每一次作业都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某一方面,并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目的正确就是完成作业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有助于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繁琐的重复性劳动。布置作业时,要讲清具体要求,难度适宜,注重方法的指导。作业批改一定要及时,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应集中讲解,存在问题多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作业优秀的典范和进步显著的学生予以表扬。
总之,教师要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精确地进行学情分析,遵循教学规律,方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文昌实验中学(215151)
一、减负和增效内涵探析
不知从何时起,为了语文成绩能够比别人高几分或十几分,初中生跳进了题海不能自拔,阅读和作文使学生身心疲惫。教师声声叹息着:“练习做了那么多,成绩仍然那么差”,无奈之语不绝于耳。事态发展至此,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学生厌学心理的负面影响;教材的更新,内容的加深,课外辅助教材的随意拔高;社会和家庭的压力等等。
因此,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绝不能以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无休止地加大学生作业量为代价,减负势在必行。“减负”主要是减掉学生语文学习负担中不合理的部分,减掉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减负是要学生在合理的压力之下,在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更高,知识结构更为科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更为合理。
随意减负,一减了之,并不是语文教学所要看到的现象,减负的目的是为了“增”。增效和减负的理想关系应该是成反比例的,一“减”一“增”,语文教学目标才能达到,减负才能达到增效的目的。增什么呢?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的两个基本属性,增效就要增加学生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语文素养,增效就要讲究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只有语文的人文性教学目标达成了,初中生才会热爱并勤奋学习语文,就不会把语文学习当做一种负担。语文的工具性,清晰地告诉我们,学习方法恰当,语文学习将会事半功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是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持续动力。
二、减负和增效可行办法探索
语文教师自加压力,提高语文教学素养。语文教师在减负增效中的作用中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减负增效对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自加压力,为自己“增负”,从教学观念、知识体系的建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备课组协作这五个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素养。
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变教学过程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的过程,这样,学生才会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有人认为,语文知识缺乏体系,学生难以掌握,这是对语文认识的误区,魏书生就曾把语文知识整理成为“语文知识树”。因此,语文教师要自觉地掌握教学系列,研究初中阶段需要学习的知识,弄清知识的各种内在联系,按单元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概括,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既能学得活又会掌握得牢。
语言表达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对语文教师而言,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超出一般教师,这也是对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有三个特征:准确、优美、扼要。准确的语言是要求教师能确切、规范地运用言语,优美的语言是要求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感情丰富、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错落有致,扼要的语言则是要求教师的语言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同时,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减负增效必不可少的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增强学生接受知识的兴趣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加大课堂密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做到“堂堂清”,达到既减负又增效的教学效果。
减负增效靠教师个人,显然势单力薄,而备课组的力量是巨大的。同一备课组要加强集体备课,根据重点、难点制定出合理的课时教学目标,具体实施,即可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实施分层教学,有的放矢。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良莠不齐,如果只用一种标准去教学生,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没有好处,孔子也说过“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按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主动性、意志品质及语文基础和现有成绩等由高到低分成A、B、C三个层次。A为语文优等生,B为中等生,C为后进生。教师根据A、B、C三个层次进行分层教学,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可以独立完成,可以合作完成,也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并切实构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考察各层次学生的达标情况,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多做激励性评价。对A层学生要提出新目标、新要求;对B层学生要宽严并济;对C层学生要多加爱护,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奋进,并适时调整“层次”,使各层次学生都能相互促进,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
提供少而精的作业,巩固学习效果。减轻学生作业量是“减负”的重要内容,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减轻学生作业量就是少留或不留作业,因为作业既是“减负”的一个方面,又是巩固及反馈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与重要途径。如何提供少而精的作业,巩固学习效果呢?笔者认为,就是要做到科学地设计作业,恰当地布置作业,用心批改反馈作业。
作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纵向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作业设计类型又可以分为许多种:从时间上可以分为课前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从完成作业的学生上可设计分层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有明确和正确的目的。明确的目的,要求每一次作业都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某一方面,并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目的正确就是完成作业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有助于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繁琐的重复性劳动。布置作业时,要讲清具体要求,难度适宜,注重方法的指导。作业批改一定要及时,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应集中讲解,存在问题多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作业优秀的典范和进步显著的学生予以表扬。
总之,教师要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精确地进行学情分析,遵循教学规律,方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文昌实验中学(21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