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家大力支持农村社区服务发展的前提下,浙江省姜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锣密鼓地开展了新型的农村社区卫生惠民工程—“医院专家下社区”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得到医务人员和百姓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专家下社区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97-02
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宏观的政策指导下,一种新型的农村社区卫生惠民服务形式—医学专家深入社区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逐步开展起来。
1 “专家下社区”的意义
专家进社区旨在发挥医疗学术骨干机构资源优势,深入基层、深入社区,组织开展健康知识传播和适宜技术推广等活动,向社区医生传授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基层社区卫生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让百姓在社区享受到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社会占有率和普及率,最终切实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专家进社区工作是健全医院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需要。
我院在镇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立足群众,关注民生,本着以社区居民的健康为中心,以社区居民的满意为目标,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加强和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和管理的同时,尤其强调专家下社区的惠民服务。专家下社区,使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六位一体”的设想得到进一步实施与落实。
2 “专家下社区”的必要性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患病率正快速上升,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证实,全球30%的人死于心脑血管事件,其中62%的卒中事件和40%的心血管事件是由高血压直接引起。而糖尿病除本身的直接危害外,可促发和加重冠心病、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大血管并发症和糖尿病性眼底改变、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而导致 残病和死亡。而高血压和糖尿病又常合并存在,研究发现,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使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增加2~8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检出率、知晓率、控制率较低,广大群众对其危险性认识不足,常常是在其并发症出现后才引起注意。因此,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迫在眉睫,也是专家下社区的工作重心。
然而,当前多数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就医时都会选择比较大的医院,但大医院由于病人多,医生多数情况下没有精力对每个患者做出精细管理,许多患者取药后就一直吃下去,即不测血糖、血压,也不复诊,或者自己觉得没有症状而自行停药,常使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因此,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人的医疗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处方,更需要的是人文关怀、需要连续性和综合性的指导和监督。这在大医院很难做得到,而社区卫生服务恰好可以提供这个服务平台,同时专家下社区使得这个工作成为可能。
3 我院“专家下社区”的几项具体措施
3.1 通过学习,从医院到专家都转变服务观念,明确专家下社区的意义,明确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个体化、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可及性、优质、高效果/率的专家下社区卫生服务举措是一相综合性、持续性、可及性的惠民服务工程。
3.2 医院通过调研,全面规划,宏观布局,根据具体实际需求合理配备专家。
3.3 严格挑选深入社区专家的基本条件,选择了政治思想好、服务态度好、技术过硬的专家下社区,达到了预期效果。实践证明,好的专家是一面旗帜,相反,会起到消极效果。
3.4 我们专家下社区的工作重点是疾病预防、常见病、多发病、康复项目等,例如,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等疾病作为工作重点。
3.5 我们专家下社区注重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工作重点,积极探索特色服务模式。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社区居民的需求,发展具有特色、专业水平较高、针对性较强的医疗服务。
3.6 推行专家进家庭卫生服务是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家庭卫生服务使传统卫生服务由被动式的“坐堂行医”变为主动式的“上门服务”,拓展传统大医院医疗服务的空间。
4 “专家下社区”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由于大医院的专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中心卫生院长期安排专家下社区,我们专家下社区,不仅是到卫生院,而且还下到村保健站,甚至走进家庭,这对慢性病等的连续性和综合性指导和监督防治起到积极作用。此外,专家下社区在其他很多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4.1 专家下社区使全民健康教育得到普及,使疾病预防落到了实处。众所周知,通过定期的健康教育讲座可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防治知识,而健康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绝大多数的健康教育往往局限在文字讲解,深入一些的也无外乎图文并茂,但往往慢性病的患者老年人居多,太过专业的讲解患者并不能十分理解,而专家走进社区、走进家庭打破了传统的诊室里看病,而是亲临患者的生活环境,了解其生活习惯,指出哪些生活习惯对疾病的康复有利,哪些需要改正,使患者有一感性认识,进而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比如说,糖尿病患者需根据其身高体重指数判断其是属于消瘦、超重、肥胖、重度肥胖,并根据其从事的工作判断是属于轻体力劳动、中体力劳动还是重体力劳动,并计算出每日所需总热量,然后将其合理分配一日三餐中,使患者对一日三餐应吃些什么,吃多少,不能吃什么有一感性认识,这样才能完成“五架马车”中的最基本治疗,使患者自觉的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我们从与患者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习惯着手,指导其有利于疾病恢复的饮食、运动、习惯等,使患者有一感性认识,并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让患者认识到只有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认真作好自我保健,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血糖、肥胖。从而让患者自觉地限制烟、酒,科学合理饮食,适度有氧运动,控制体重,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4.2 专家下社区为百姓解决了实际困难。
4.2.1 专家下社区,满足了老百姓对专家的追随心理。老百姓对专家的追随,是因为这些专家在所在专业的领域有较高的影响力,病人就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确保疾病得以正确、高效、安全的治疗,社区卫生院利用大医院专家的品牌优势,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吸引更多的患者。
4.2.2 专家下社区,打破了传统的诊室治疗,让患者与专家接触的时间更长,使专家有充足的时间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避免了大医院的3~5分钟诊治一个病人的局面。
4.2.3 专家下社区,社区居民在家门口能享受到专家的医疗服务,患者再也不用千里迢迢,起早排队挂号,减少了看病费用,缩短了看病时间。
4.2.4 专家下社区,使患者提高了对医疗服务内涵的理解,真正认识到自己所患什么病,需要哪科诊治,避免患者有病乱投医,作到专科专治。
4.2.5 专家下社区,真正解决患者正确合理用药问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治疗除改善生活方式外,正确、合理用药最为重要。
高血压治疗新指南指出,为使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大多数患者需要2种或以上的降压药物联合应用才能达到目的,联合降压治疗是降压治疗的根本要求。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血压、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使其在获得最大降压疗效的同时,减少对代谢的影响,获得最大的降压外的保护作用。
糖尿病的治疗指导思想是在口服降糖药无法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尽早加用基础胰岛素是控制血糖及减少并发症的最有效措施。合理地使用降糖药和胰岛素对糖尿病治疗和并发症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3 专家下社区使定期随访落到实处。定期随访是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一种监督管理方式,因为随着季节、情绪等变化,血压波动很大;随着饮食、运动的变化血糖也随之变化,所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检测非常重要。而专家下社区可以使定期随访落到实处。
4.4 专家下社区解决社区医生解决不了的疑难病症,对社区医务人员的诊病心态形成一种无形的支撑专家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社区医生得到了不出院门的进修学习,而且这样的学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有活生生的病例做教材,社区医生感受深,学得进,掌握快,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而提高社区整体医疗水平。
4.5 专家下社区大大提高了百姓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度,树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良好形象,利于解决“医患紧张”问题。居民们在自家门口就能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用不着再怀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治能力,给居民吃了“定心丸”。
总之,专家下社区卫生服务宗旨是以人为本, 以需求为导向,积极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重治疗、轻预防、缺指导”的倾向,专家下社区的管理模式是以全科型、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为主体的属地化管理团队模式, 实施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块站结合、以站为主、站院结合,以中心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模式,专家明确各自分工、职责和服务内容及属地管辖的服务区域, 健全了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服务网络。这不仅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服务能力,同时也完善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功能,切实提高现有的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任长乐,毕芳,张春娜,等.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84~86
[2]王凤村.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华全科医学,2009,7:72,77
[3]王怡,邵梅红.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研究与思考.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0:27~28
[4]邱伟,张国力.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几点思考.中国医药指南,2009,7:15~17
[5]王巾,张宁宁.论增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意义.现代商贸工业,2009,13:51~52
[6]王颖丽,金其林,薛迪,,等.上海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状况分析.中国医院管理,2008,28:35~37
[7]朱文江.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江苏卫生保健,2008, 10:26,40
[8]李培泉, 赵立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关系研究.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842~843
[9]邹伟.医院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中的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08,3:187~188
[10] 武敏,刘金美.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作用及意义.社区医学杂志,2009,12:1~2
作者单位:315191 宁波鄞州姜山医院
【关键词】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专家下社区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97-02
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宏观的政策指导下,一种新型的农村社区卫生惠民服务形式—医学专家深入社区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逐步开展起来。
1 “专家下社区”的意义
专家进社区旨在发挥医疗学术骨干机构资源优势,深入基层、深入社区,组织开展健康知识传播和适宜技术推广等活动,向社区医生传授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基层社区卫生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让百姓在社区享受到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社会占有率和普及率,最终切实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专家进社区工作是健全医院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需要。
我院在镇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立足群众,关注民生,本着以社区居民的健康为中心,以社区居民的满意为目标,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加强和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和管理的同时,尤其强调专家下社区的惠民服务。专家下社区,使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六位一体”的设想得到进一步实施与落实。
2 “专家下社区”的必要性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患病率正快速上升,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证实,全球30%的人死于心脑血管事件,其中62%的卒中事件和40%的心血管事件是由高血压直接引起。而糖尿病除本身的直接危害外,可促发和加重冠心病、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大血管并发症和糖尿病性眼底改变、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而导致 残病和死亡。而高血压和糖尿病又常合并存在,研究发现,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使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增加2~8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检出率、知晓率、控制率较低,广大群众对其危险性认识不足,常常是在其并发症出现后才引起注意。因此,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迫在眉睫,也是专家下社区的工作重心。
然而,当前多数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就医时都会选择比较大的医院,但大医院由于病人多,医生多数情况下没有精力对每个患者做出精细管理,许多患者取药后就一直吃下去,即不测血糖、血压,也不复诊,或者自己觉得没有症状而自行停药,常使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因此,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人的医疗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处方,更需要的是人文关怀、需要连续性和综合性的指导和监督。这在大医院很难做得到,而社区卫生服务恰好可以提供这个服务平台,同时专家下社区使得这个工作成为可能。
3 我院“专家下社区”的几项具体措施
3.1 通过学习,从医院到专家都转变服务观念,明确专家下社区的意义,明确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个体化、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可及性、优质、高效果/率的专家下社区卫生服务举措是一相综合性、持续性、可及性的惠民服务工程。
3.2 医院通过调研,全面规划,宏观布局,根据具体实际需求合理配备专家。
3.3 严格挑选深入社区专家的基本条件,选择了政治思想好、服务态度好、技术过硬的专家下社区,达到了预期效果。实践证明,好的专家是一面旗帜,相反,会起到消极效果。
3.4 我们专家下社区的工作重点是疾病预防、常见病、多发病、康复项目等,例如,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等疾病作为工作重点。
3.5 我们专家下社区注重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工作重点,积极探索特色服务模式。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社区居民的需求,发展具有特色、专业水平较高、针对性较强的医疗服务。
3.6 推行专家进家庭卫生服务是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家庭卫生服务使传统卫生服务由被动式的“坐堂行医”变为主动式的“上门服务”,拓展传统大医院医疗服务的空间。
4 “专家下社区”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由于大医院的专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中心卫生院长期安排专家下社区,我们专家下社区,不仅是到卫生院,而且还下到村保健站,甚至走进家庭,这对慢性病等的连续性和综合性指导和监督防治起到积极作用。此外,专家下社区在其他很多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4.1 专家下社区使全民健康教育得到普及,使疾病预防落到了实处。众所周知,通过定期的健康教育讲座可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防治知识,而健康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绝大多数的健康教育往往局限在文字讲解,深入一些的也无外乎图文并茂,但往往慢性病的患者老年人居多,太过专业的讲解患者并不能十分理解,而专家走进社区、走进家庭打破了传统的诊室里看病,而是亲临患者的生活环境,了解其生活习惯,指出哪些生活习惯对疾病的康复有利,哪些需要改正,使患者有一感性认识,进而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比如说,糖尿病患者需根据其身高体重指数判断其是属于消瘦、超重、肥胖、重度肥胖,并根据其从事的工作判断是属于轻体力劳动、中体力劳动还是重体力劳动,并计算出每日所需总热量,然后将其合理分配一日三餐中,使患者对一日三餐应吃些什么,吃多少,不能吃什么有一感性认识,这样才能完成“五架马车”中的最基本治疗,使患者自觉的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我们从与患者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习惯着手,指导其有利于疾病恢复的饮食、运动、习惯等,使患者有一感性认识,并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让患者认识到只有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认真作好自我保健,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血糖、肥胖。从而让患者自觉地限制烟、酒,科学合理饮食,适度有氧运动,控制体重,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4.2 专家下社区为百姓解决了实际困难。
4.2.1 专家下社区,满足了老百姓对专家的追随心理。老百姓对专家的追随,是因为这些专家在所在专业的领域有较高的影响力,病人就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确保疾病得以正确、高效、安全的治疗,社区卫生院利用大医院专家的品牌优势,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吸引更多的患者。
4.2.2 专家下社区,打破了传统的诊室治疗,让患者与专家接触的时间更长,使专家有充足的时间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避免了大医院的3~5分钟诊治一个病人的局面。
4.2.3 专家下社区,社区居民在家门口能享受到专家的医疗服务,患者再也不用千里迢迢,起早排队挂号,减少了看病费用,缩短了看病时间。
4.2.4 专家下社区,使患者提高了对医疗服务内涵的理解,真正认识到自己所患什么病,需要哪科诊治,避免患者有病乱投医,作到专科专治。
4.2.5 专家下社区,真正解决患者正确合理用药问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治疗除改善生活方式外,正确、合理用药最为重要。
高血压治疗新指南指出,为使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大多数患者需要2种或以上的降压药物联合应用才能达到目的,联合降压治疗是降压治疗的根本要求。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血压、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使其在获得最大降压疗效的同时,减少对代谢的影响,获得最大的降压外的保护作用。
糖尿病的治疗指导思想是在口服降糖药无法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尽早加用基础胰岛素是控制血糖及减少并发症的最有效措施。合理地使用降糖药和胰岛素对糖尿病治疗和并发症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3 专家下社区使定期随访落到实处。定期随访是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一种监督管理方式,因为随着季节、情绪等变化,血压波动很大;随着饮食、运动的变化血糖也随之变化,所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检测非常重要。而专家下社区可以使定期随访落到实处。
4.4 专家下社区解决社区医生解决不了的疑难病症,对社区医务人员的诊病心态形成一种无形的支撑专家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社区医生得到了不出院门的进修学习,而且这样的学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有活生生的病例做教材,社区医生感受深,学得进,掌握快,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而提高社区整体医疗水平。
4.5 专家下社区大大提高了百姓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度,树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良好形象,利于解决“医患紧张”问题。居民们在自家门口就能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用不着再怀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治能力,给居民吃了“定心丸”。
总之,专家下社区卫生服务宗旨是以人为本, 以需求为导向,积极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重治疗、轻预防、缺指导”的倾向,专家下社区的管理模式是以全科型、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为主体的属地化管理团队模式, 实施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块站结合、以站为主、站院结合,以中心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模式,专家明确各自分工、职责和服务内容及属地管辖的服务区域, 健全了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服务网络。这不仅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服务能力,同时也完善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功能,切实提高现有的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任长乐,毕芳,张春娜,等.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84~86
[2]王凤村.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华全科医学,2009,7:72,77
[3]王怡,邵梅红.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研究与思考.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0:27~28
[4]邱伟,张国力.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几点思考.中国医药指南,2009,7:15~17
[5]王巾,张宁宁.论增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意义.现代商贸工业,2009,13:51~52
[6]王颖丽,金其林,薛迪,,等.上海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状况分析.中国医院管理,2008,28:35~37
[7]朱文江.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江苏卫生保健,2008, 10:26,40
[8]李培泉, 赵立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关系研究.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842~843
[9]邹伟.医院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中的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08,3:187~188
[10] 武敏,刘金美.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作用及意义.社区医学杂志,2009,12:1~2
作者单位:315191 宁波鄞州姜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