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董茂林绰号叫“毛驴”,是调皮的同学故意将“茂林”两字叫出的谐音。没曾想,长人了,绰号成了真,董茂林竟真的做起了“毛驴”事业,成为全国开发驴奶粉的第一人。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追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对秘鲁人来说驴奶就是一种万灵仙丹。在秘鲁北部楚吉约的街头,很多人排着队买驴奶,卖驴奶的妇女常常牵着驴子现挤现卖,吸引大量顾客……”
这是一篇新闻报道,刊登在2004年4月21日的《环球时报》上,题为《秘鲁人排队买驴奶》。当天,在新疆的董茂林看到了这篇报道。
驴奶有如此好的功效?董茂林很好奇。
好奇心驱使他上网查起了资料,还想方设法翻阅《本草纲目》等书籍,他想验证此篇报道中对驴奶营养价值的说法,也想在古中医圣典中寻找依据和记载。
董茂林了解到,驴奶营养价值丰富,不仅可以治病,还有美容保健等功效,但在全国,还没一家企业涉足此行业,与此同时,牛奶的战争在全国却打得如火如荼,而驴奶的营养价值要远远高过牛奶。
并且,随着农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全国的驴量在减少,而唯有新疆南疆是全国毛驴聚集区,这儿的居民喜欢赶上毛驴上巴扎、运货物、走亲戚,家家户户都有2—3头毛驴,有的一个村就有700多头驴,整个南疆有120万头毛驴,毛驴资源丰富。
这些信息都让董茂林兴奋。于是,董茂林就这样做起了他的毛驴事业,将目光放在了南疆毛驴资源最丰富的喀什岳普湖县。
岳普湖来了个收驴奶子的
“这个地方来了个收驴奶子的。”消息传开去,当地的居民起初并不以为真,自古以来养毛驴、用毛驴,但还不知毛驴产的奶还能吃,可以变成钱。
董茂林的收奶点设在村头,收一公斤驴奶付十元现金。村民们牵着驴半信半疑地来了,一维吾尔族老汉也牵着驴半信半疑地来了。没曾想老汉的驴很争气,一口气挤出1公斤7的奶子,相当于有的驴产下的两倍,也就几分钟挤奶的功夫,老汉手上多了17块钱。看着手中的钱,老汉激动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眼前的事实。当他终于定了神明白这一切是真的后,牵着驴就到附近的馆子里去敞开肚子吃了顿抓饭,饭后,又牵着驴去挤奶点,要求再挤出点奶来。
收奶工笑了,劝其要再等一等,给驴喂点好吃的。老汉将驴拴在旁边的树上,弄来饲料守着它看着它吃,4小时过去了,他的驴又为他产下400毫升奶,他又拿了4元钱,才心满意足、高高兴兴地离开了。这是2005年6月1日,董茂林在岳普湖第一次收驴奶时的一幕,这时的董茂林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在这里批了地,投资建了厂房,买入了生产设备,着手收购驴奶开始了他的驴奶事业。他的到来,无疑让当地政府和居民都很振奋,每公斤10元的驴奶收购价,让当地的居民一下看到了改善生活的渠道和希望。
但是随之而来扔在董茂林面前的还有一大堆需要解决的问题。
驴奶路走起来磕磕绊绊
做为一个新开发的食品产业,首先要有行业标准和食品营养方面科学的专业认证,就因为某些科学知识的不足,白花花的驴奶曾经因为储存的时间掌握不好而白白倒掉过。
而有关驴奶营养价值的科学认证、包括生产驴奶的加工设备,驴奶系列配方和方法等,之前全是空白的。
足有5—6个月的时间,董茂林来往于岳普湖与乌鲁木齐市两地之间。董茂林找到新疆营养学会理事长、中国营养学会的理事马龙教授,请其为驴奶的营养体系做一科学的认证。
前后十多次,驴奶在天上飞。有人在岳普湖那边将驴奶挤出装入矿泉水瓶中,再用冰块放在四周降温,从喀什飞运乌鲁木齐,而董茂林早早守候在乌鲁木齐机场旁,接到驴奶后立刻飞送马龙教授处,请其做研究。
2006年,中国第一份有关驴奶营养价值的科学认证经马龙教授之手出来了,《驴奶开发利用及前景展望》证明了驴奶极高的营养、药用价值,认定其营养成份最接近人奶,是值得大力推广和开发的有前景的产业。
但是仅仅这一项营养价值的科学认证还不够,驴奶加工生产等诸多的细节需要科学力量的支持和研发,这都需要进一步的投入。
随之而来的还有奶源问题。
说是驴资源丰富,但是驴奶的单产量很低,一头驴一天平均只产一公斤奶,与一头牛一天平均要产十几公斤奶相比,产量甚微。
并且驴奶的泌乳期的规律也并不好掌握。董茂林建了些收购点,但为保障充足的奶源和长远发展,他又决定自己建养驴基地。
董茂林买驴,驴价跟涨。原来当地公驴贵,母驴贱,但董茂林去后,当地母驴贵,公驴贱了。原来一头毛驴在五六百至七八百元之间,后来涨到一千多元至二千元左右,董茂林花钱买驴时,平均一头驴价格涨了五百到六百元。但他仍然买了400多头驴组成了自己的基地。
养了驴,才知道,养驴不像想像中简单,董茂林养驴,成本要比百姓高得多,百姓养驴除了产奶还做家里各样的活,他养驴只为几个月的产奶,但一头驴每天各项费用支出一天至少要三到四元,何况有些驴,买进来后根本不产奶。
花钱买了教训。董茂林着手逐步淘汰一些驴,又想出个租驴的新招,他称为“托驴所。”
“托驴所”就是将养驴户家中正处于产奶期的驴租过来,每个月给一头驴付450元,三到四个月后,再将驴还给人家,但要保证,在租驴期间,驴不能掉骠,每掉一公斤骠,论公斤赔偿。
为保障当地农民的收益和情绪,董茂林曾一度过度收奶,最多一天收1.8吨,当地农民每天可得1.8万元。但是市场销售的局面却打不开,单新疆市场只能销30%-40%,还有60—70%的外部市场根本没有打开,造成大量产品积压,上百吨的奶粉滞销,董茂林陷入资金紧张的困局。
将“驴”说成“龙”的无奈
注册商标时,董茂林将他的企业商标注册为“西域龙”,没有与驴字直接相关连的词汇。其实,这也是董茂林基于顾虑人们的某种喜好心理的一种无奈。
古有一篇文章是《黔之驴》。董茂林认为这篇文章让驴千年蒙冤。
“驴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很差,所有有关驴的词汇都是辱骂性的.拉着个驴脸,笨驴、蠢驴、毛驴子……”但是实际上驴和牛、马等一样,也一直在为人类做着贡献,拉磨、运货,性情也温顺、聪明,但却没有得到人类应有的评价。
也正因为此,驴奶产品上市,最先受到的障碍是人们抵触心里的排斥,要得到人们的认可,先洗涮掉人们心目中千年来对驴印象的抵触显得很吃力。
驴奶产品上市后,如何打开市场?董茂林在思考。新疆是个穆斯林群众聚居地区,人民有不食驴肉与不喝驴奶的习惯,加之驴奶粉产品定位中高端,新疆的消费水平不匹配,不如北上进京。
但是到了北京,他得知,“要进京,没有二三百万不敢进这个市场”,因为要洗涮人们千年来对驴的印象,媒体的宣传费用很高。
有三到四个月,他设了办事处,但最后还是当交了一笔学费,了解了一下市场,退回来了。他计划还是重新调整市场战略,从做新疆市场开始。
近期,他在研发驴奶饮料,这一新产品能否打响市场并不可知,但是他认定自己做这开拓性的事业具有特殊的意义,只是这初涉者的步伐难免会迈得艰难些……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追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对秘鲁人来说驴奶就是一种万灵仙丹。在秘鲁北部楚吉约的街头,很多人排着队买驴奶,卖驴奶的妇女常常牵着驴子现挤现卖,吸引大量顾客……”
这是一篇新闻报道,刊登在2004年4月21日的《环球时报》上,题为《秘鲁人排队买驴奶》。当天,在新疆的董茂林看到了这篇报道。
驴奶有如此好的功效?董茂林很好奇。
好奇心驱使他上网查起了资料,还想方设法翻阅《本草纲目》等书籍,他想验证此篇报道中对驴奶营养价值的说法,也想在古中医圣典中寻找依据和记载。
董茂林了解到,驴奶营养价值丰富,不仅可以治病,还有美容保健等功效,但在全国,还没一家企业涉足此行业,与此同时,牛奶的战争在全国却打得如火如荼,而驴奶的营养价值要远远高过牛奶。
并且,随着农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全国的驴量在减少,而唯有新疆南疆是全国毛驴聚集区,这儿的居民喜欢赶上毛驴上巴扎、运货物、走亲戚,家家户户都有2—3头毛驴,有的一个村就有700多头驴,整个南疆有120万头毛驴,毛驴资源丰富。
这些信息都让董茂林兴奋。于是,董茂林就这样做起了他的毛驴事业,将目光放在了南疆毛驴资源最丰富的喀什岳普湖县。
岳普湖来了个收驴奶子的
“这个地方来了个收驴奶子的。”消息传开去,当地的居民起初并不以为真,自古以来养毛驴、用毛驴,但还不知毛驴产的奶还能吃,可以变成钱。
董茂林的收奶点设在村头,收一公斤驴奶付十元现金。村民们牵着驴半信半疑地来了,一维吾尔族老汉也牵着驴半信半疑地来了。没曾想老汉的驴很争气,一口气挤出1公斤7的奶子,相当于有的驴产下的两倍,也就几分钟挤奶的功夫,老汉手上多了17块钱。看着手中的钱,老汉激动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眼前的事实。当他终于定了神明白这一切是真的后,牵着驴就到附近的馆子里去敞开肚子吃了顿抓饭,饭后,又牵着驴去挤奶点,要求再挤出点奶来。
收奶工笑了,劝其要再等一等,给驴喂点好吃的。老汉将驴拴在旁边的树上,弄来饲料守着它看着它吃,4小时过去了,他的驴又为他产下400毫升奶,他又拿了4元钱,才心满意足、高高兴兴地离开了。这是2005年6月1日,董茂林在岳普湖第一次收驴奶时的一幕,这时的董茂林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在这里批了地,投资建了厂房,买入了生产设备,着手收购驴奶开始了他的驴奶事业。他的到来,无疑让当地政府和居民都很振奋,每公斤10元的驴奶收购价,让当地的居民一下看到了改善生活的渠道和希望。
但是随之而来扔在董茂林面前的还有一大堆需要解决的问题。
驴奶路走起来磕磕绊绊
做为一个新开发的食品产业,首先要有行业标准和食品营养方面科学的专业认证,就因为某些科学知识的不足,白花花的驴奶曾经因为储存的时间掌握不好而白白倒掉过。
而有关驴奶营养价值的科学认证、包括生产驴奶的加工设备,驴奶系列配方和方法等,之前全是空白的。
足有5—6个月的时间,董茂林来往于岳普湖与乌鲁木齐市两地之间。董茂林找到新疆营养学会理事长、中国营养学会的理事马龙教授,请其为驴奶的营养体系做一科学的认证。
前后十多次,驴奶在天上飞。有人在岳普湖那边将驴奶挤出装入矿泉水瓶中,再用冰块放在四周降温,从喀什飞运乌鲁木齐,而董茂林早早守候在乌鲁木齐机场旁,接到驴奶后立刻飞送马龙教授处,请其做研究。
2006年,中国第一份有关驴奶营养价值的科学认证经马龙教授之手出来了,《驴奶开发利用及前景展望》证明了驴奶极高的营养、药用价值,认定其营养成份最接近人奶,是值得大力推广和开发的有前景的产业。
但是仅仅这一项营养价值的科学认证还不够,驴奶加工生产等诸多的细节需要科学力量的支持和研发,这都需要进一步的投入。
随之而来的还有奶源问题。
说是驴资源丰富,但是驴奶的单产量很低,一头驴一天平均只产一公斤奶,与一头牛一天平均要产十几公斤奶相比,产量甚微。
并且驴奶的泌乳期的规律也并不好掌握。董茂林建了些收购点,但为保障充足的奶源和长远发展,他又决定自己建养驴基地。
董茂林买驴,驴价跟涨。原来当地公驴贵,母驴贱,但董茂林去后,当地母驴贵,公驴贱了。原来一头毛驴在五六百至七八百元之间,后来涨到一千多元至二千元左右,董茂林花钱买驴时,平均一头驴价格涨了五百到六百元。但他仍然买了400多头驴组成了自己的基地。
养了驴,才知道,养驴不像想像中简单,董茂林养驴,成本要比百姓高得多,百姓养驴除了产奶还做家里各样的活,他养驴只为几个月的产奶,但一头驴每天各项费用支出一天至少要三到四元,何况有些驴,买进来后根本不产奶。
花钱买了教训。董茂林着手逐步淘汰一些驴,又想出个租驴的新招,他称为“托驴所。”
“托驴所”就是将养驴户家中正处于产奶期的驴租过来,每个月给一头驴付450元,三到四个月后,再将驴还给人家,但要保证,在租驴期间,驴不能掉骠,每掉一公斤骠,论公斤赔偿。
为保障当地农民的收益和情绪,董茂林曾一度过度收奶,最多一天收1.8吨,当地农民每天可得1.8万元。但是市场销售的局面却打不开,单新疆市场只能销30%-40%,还有60—70%的外部市场根本没有打开,造成大量产品积压,上百吨的奶粉滞销,董茂林陷入资金紧张的困局。
将“驴”说成“龙”的无奈
注册商标时,董茂林将他的企业商标注册为“西域龙”,没有与驴字直接相关连的词汇。其实,这也是董茂林基于顾虑人们的某种喜好心理的一种无奈。
古有一篇文章是《黔之驴》。董茂林认为这篇文章让驴千年蒙冤。
“驴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很差,所有有关驴的词汇都是辱骂性的.拉着个驴脸,笨驴、蠢驴、毛驴子……”但是实际上驴和牛、马等一样,也一直在为人类做着贡献,拉磨、运货,性情也温顺、聪明,但却没有得到人类应有的评价。
也正因为此,驴奶产品上市,最先受到的障碍是人们抵触心里的排斥,要得到人们的认可,先洗涮掉人们心目中千年来对驴印象的抵触显得很吃力。
驴奶产品上市后,如何打开市场?董茂林在思考。新疆是个穆斯林群众聚居地区,人民有不食驴肉与不喝驴奶的习惯,加之驴奶粉产品定位中高端,新疆的消费水平不匹配,不如北上进京。
但是到了北京,他得知,“要进京,没有二三百万不敢进这个市场”,因为要洗涮人们千年来对驴的印象,媒体的宣传费用很高。
有三到四个月,他设了办事处,但最后还是当交了一笔学费,了解了一下市场,退回来了。他计划还是重新调整市场战略,从做新疆市场开始。
近期,他在研发驴奶饮料,这一新产品能否打响市场并不可知,但是他认定自己做这开拓性的事业具有特殊的意义,只是这初涉者的步伐难免会迈得艰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