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再现“江湖”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y2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表示“江河湖海”的“江湖”,到表示“时尚前卫”的“很江湖”,“江湖”一词的意义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本文简述了“江湖”一词意义的发展,并简要分析其意义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江湖 很江湖 “副格”
  
  查看《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江湖”一词及与其相关的词语解释如下:
  【江湖】,旧时泛指四方各地:闯~|流落~。
  【江湖】,旧时指各处流浪,靠卖艺、卖药等生活的人,也指这种人所从事的行业。
  【江湖骗子】原指闯荡江湖靠卖假药等骗术谋生的人,后泛指一味招摇撞骗的人。
  我们知道,词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一些新词会产生,一些失去生命力的旧词会消亡,同时,有些词的含义及用法也会有很大的变化。我们对“江湖”一词的词义发展作简单地分析,即可发现,《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江湖”一词的解释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需要。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老子在《庄子·大宗师》中为我们提供了“江湖”一词最早的含义,“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洼,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但是他们都希望找到一条水路,开心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自由天地,相忘彼此。”“江湖”即“江河湖海”。
  此后,“江湖”一词的含义在“江河湖海”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新的含义。如《汉书·王莽传下》:“太傅牺叔士孙喜清洁江湖之盗贼。”此处“江湖”泛指四方各地。东晋陶渊明的《与殷晋安别》:“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此处“江湖”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因而,“江湖”一词又具有了“退隐”之义,如唐·贾岛的《过唐校书书斋》:“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江湖心自切”即“退隐的心情很迫切”。“江湖”也用来指代“民间”,如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卷九:“今江湖间俗语,谓钱之薄恶者曰悭钱。”从指代“民间”这一义项慢慢引申而来,“江湖”显然有与朝廷相对之意,即隐士与平民所处之“人世间”。这一文化意义在宋·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记》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到了现代,若提到“江湖”二字,则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武侠小说家笔下的“恩怨纠缠的武侠世界”。古龙先生就为这样的“江湖”下了一个完美的定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并在《三少爷的剑》第七回中借燕十三之口说到:“一个人到了江湖,有时做很多事都是身不由主的。”在这样的“江湖”中混了多年的人也就被称作“老江湖”。而香港的古惑仔系列影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现代江湖”:做事不靠法律,而靠一个“义”字的“黑社会秩序”。
  按照汉语语法,名词本不能受副词“很”修饰,但在现代汉语中,却出现了很多的“副+名”的语法形式,如“很男人”“很小孩儿”等等。“很江湖”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凡具有上述两种“江湖”含义的人或事物,都可用“很江湖”来描述。
  (1)武侠世界中的侠客们,有人肩携长剑、一袭白衫,笑傲江湖;有人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醉心江湖。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漂泊之人,混在北京的人叫“北漂”,混在南方的人叫“南漂”,混在海外的人叫“海漂”。他们把这种生活异乡、不知所从的感觉戏称“很江湖”。(http://blog.163.com/zhangzbsky@126/blog/)
  (2)武侠中的“江湖”儿女,不仅胆识过人、武艺超群,而且侠骨柔情、敢爱敢恨,这也是现代都市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做一个大气的女孩,做一个“很江湖”的女人,做一个让自己喜欢,让自己佩服,让别人折服的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3f4b6010009pe.html)
  这样一个“很江湖”的女孩,这样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心态,正是来自武侠世界的“江湖”。
  当然,江湖多险恶,武侠世界中,也有一些人,机关算尽,世俗圆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把这种左右逢源、精于世故的人称作“很江湖”。
  (3)不在媒体聚光灯下的罗雪娟,如今变得越来越冷酷,但是一旦面对媒体,她却显得非常圆滑,甚至有着很浓的“江湖”气息。
  不可否认,实力决定了罗雪娟是当今中国女子泳坛的一姐,她在世界赛场的一枝独秀在一定程度上把中国游泳变成了她一个人的“江湖”,但同时,她也成了一个“很江湖”的罗雪娟。(http://sports.tom.com 2005年10月16日来源:扬子体育报)
  如今,“很江湖”不仅仅用来形容某类人,很多的时候,人们还把它用在了菜肴上:
  (4)江湖菜的本意是乡土菜,因为存在于民间,所以称作江湖菜。号称“江湖”,无非是说它草创于山野乡场,不入菜系,不登大雅之堂。既不受地域局限,又不为民族之分,大彻大悟、随意取舍。江湖菜具有粗犷豪放的气质,在烹调上不拘常法,让人不仅可以大饱口福,而且可以感受视觉和心理的双重刺激。江湖菜的一大特色是大胆创新,老菜新做、北料南烹,看似无心,实乃妙手天成,从而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江湖菜能让那些平日里辛勤工作、努力拼搏之人“忘却江湖艰难,享受民间平和”。 (http://bbs.northeast.cn/dv_rss_xhtml_409_151967_10.html)
  (5)味道“江湖”,听说起就很过瘾,其实那是一家在成都非常有名气的酒店,火得不能再火,菜的味道很“江湖”,人就更是“江湖”大家了!(http://club.qingdaonews.com)
  可见,凡是不入菜系,做法大胆创新的菜肴,现在的人们都喜欢说上一句“很江湖”。江湖菜味觉、视觉、心理上的多重刺激激发了人们的好奇欲,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为此,以“江湖”为名的饭馆越来越多,如成都的“味道江湖”(饭馆名)等等。至此,“很江湖”一词也就成为了“民间”“大胆创新”的代名词。
  敢于创新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近些年,“韩流”一直冲击着中国,在服饰、饮食、影视等方面,都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在年轻人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标新立异的不对称设计、个性张扬的夸张手法、以及点缀时髦的“哈韩”配饰,使得“哈韩”服装备受年轻人的喜爱。与正装的正统地位相比,“哈韩”服装只能处于“江湖”地位,但“哈韩”服饰跳出正装陈旧呆板的束缚,这恰恰迎合了年轻人张扬个性的心理。在评价一个人的穿着的时候,年轻人也喜欢说上一句“很江湖”。此时,“很江湖”又替代了“时尚”“前卫”等字眼而为年轻人所钟爱。
  综上所述,从表示“江河湖海”的“江湖”,到表示“时尚前卫”的“很江湖”,“江湖”一词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发展和人们猎奇心理双重作用的结果。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些新词语来表达社会上的新现象,而本着语言经济性的原则,只能用有限的词语来表达无限的意义。同时,人们又有一种求新求异的心理,希望在旧词中找出新意。“很江湖”能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表达形象生动,具有娱乐性,读之,会使人有一种时尚、新潮、前卫、刺激的快感。“很江湖”很快在网络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广泛使用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李步军 朱 燕,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VP者”结构是古代汉语里经常出现的语法现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空语类理论对其进行成分提取分析,从而判定它所表示的转指与自指的不同特点。  关键词:“VP者”结构 空语类 转指 自指    一、引言    “者”字是古代汉语里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左传》一书中共出现522次,占全书总字数的0.28%[1],《史记》中共出现4327次,占总字数的0.75%[2]。学者们对“者”字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借助于多元的传媒手段,以“X迷”为代表的一类新词语以其独特的方式产生和传播着,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本文拟从“X迷”的语义、结构特点、“迷”的类词缀化趋向等几方面来对“X迷”这一新词语现象进行探讨。  关键词:“X迷” 语义 结构 类词缀化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言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词汇是语言体系中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一个要素,在人
期刊
摘 要:“国语”一词,古已有之,它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民族共同语的“国语”一词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现代意义的“国语”,是在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后,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一同出现的一个具有全新内涵的概念,它的出现显然是受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语言政策的影响。在中国,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国语”一词,在近代究竟起用于何时,目前学术界的说法并不一致。根据对相关资料的钩沉发现,最早使用现代意义上的“国语”
期刊
摘 要:“言意之辨”是中国哲学、语言学的古老而经典的命题,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就在于其字面意义之外还蕴含了意蕴无穷的“言外之意”。本文试图从情感的外化和语境的显示两个方面,结合一些文学作品,对文学语言模糊性的产生根源进行探讨。  关键词:言外之意 情感 语境    文学语言关注人们博大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注重用主体的精神去拥抱客体,以直觉感情去引导和化解创作时的复杂情绪,并将它升华到作品中,使作品呈现出
期刊
摘 要:音节音量测量方法是一种测量音节综合声学数据的简易方法,它使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和Excel统计软件,参考英国语言学家巴维尔先生的V值公式,获得语音频率、振幅、时长的多维数值,使之与语音上的听觉印象“轻”“重”相对应。运用这种方法测量南京方言的音节音量,结果显示,该方言的轻声和北京话属于不同类型。  关键词:音节音量 V值公式 南京方言轻声    一、音节轻重、音量与V值    (一)音
期刊
摘 要:自《马氏文通》问世以来,介词及其相关格式的研究就一直得到语法学界的重视。21世纪后,随着汉语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通过借鉴语法等国外语言学理论,学者们在用新的视角研究介词时,提出了介词框架的概念,并开始进行系统的研究。作为介词框架中广泛使用的“P+X+看来”,也得到了学者的关注。本文运用三个平面的理论,对现代汉语介词框架“P+X+看来”的研究概况进行了梳理和评述,总结了教材、专著、论文等各种
期刊
摘 要:现代汉语中存在“有一X没一X”的语言现象,本文拟在“语义-语法”场的观点基础上,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该现象进行考察。将其作为一个对称的固定短语进行三个层面地分析,发现“有一X没一X”是一个非自足的固定短语,具有对举性,其中X属数量词范畴,与“一”构成“一X”的数量结构,X选择范围受其所在的语义、语法场的限制,具有封闭性。从句法层面看,“有一X没一X”在句中有三种存在形式,分别为“有
期刊
摘 要:“X+以降”是书面语中常见的一种格式,主要表达从某一时间点开始一直延续到说话时的一段时间。本文考察“X+以降”格式的语义功能和句法功能,并对此格式的虚化历程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分析。  关键词:“以降” “X+以降” 词汇化    “X+以降”格式是目前在书面语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格式,如“秦汉以降”“20世纪以降”“曹雪芹以降”等。格式究竟表达什么含义,哪些成分可以出现在该格式中,格式的句法语
期刊
“门”在汉语中表示“房屋或区域的可以开关的出入口”,它象征着隐私和安全。“X门”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修辞效果,能最大限度地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关注,并广泛流行。“解说门”“电话门”“窦唯门”“裁员门”“艳照门”等,我们发现“X门”已经成为一种人们关注的流行的语言现象。  “X门”的语义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  (一)外来词阶段,表现具有爆炸性的政治丑闻。此词源于1972美国政坛发生的水门事件,“gate”
期刊
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一出口,喜爱者争相使用并仿造。一时间,大小报刊杂志上出现了众多“痛并快乐着”和一些别出心裁的“A并B着”的说法。探讨这句话流行的原因以及它流行开来后产生的诸多相关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关于“痛并快乐着”流行的原因,谢质彬先生有“反常出新”一说。(《语文建设》2002年第4期)对于这一点,笔者非常赞同。此外,笔者认为还有两点也是其流行的重要因素:其一,一个“并”字使得整个句子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