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风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ggy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高校而言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得法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的学风建设同样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科学地看待人才培养模式与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学风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办学定位
  
  学风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和建设过程中积累形成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影响学风的因素分成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外因是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学风建设的长远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并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1]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是学校在一定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观念。[2]大学本专科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工作知识和技能,更要加强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所以,现代大学本专科教育是既专又广的双重目标教育。[3]在目标方面学风建设与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一致的。但面对扩招后净增了3倍多的在校本科生,精英教育阶段的培养模式还能、或者还要适用大众化教育阶段吗?精英教育阶段的质量标准还能、或者还要适用大众化教育阶段吗?大众化教育阶段产生了多元化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改变必然导致培养模式变化。[4]人才培养模式与学风建设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两者间有着互通你我的辩证关系。
  
  一、不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不合格的学风
  
  新形势下,不同办学定位的高校其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是首要特点。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途径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模式的多样化,要求高等教育不能搞“千校一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应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形成有特色的、适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5]如:一些地方院校从专科到本科的形式的转变,但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仍难以摆脱旧的专科传统教育模式的约束,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式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因袭传统的现象比较普遍,管理者总为学风不正而烦恼。即使充分挖掘了学风建设的各种措施,照搬中学强制性的管理办法,也无法改善学风,甚至适得其反。最后只好将问题的原因归咎于学生素质不高,没有意识到问题出在人才培养模式上。
  同时,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带来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同的高等学校在办学基础、办学条件、办学实力水平、办学声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各自承担着不同水平和要求的人才培养任务。假如办学规模明明只达到高等专科学校水平,却急功近利地选择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师资力量欠缺、教学条件不足、管理水平有限等多方限制,导致学生力不从心、教师苦不堪言,学风自然好不到那里去;或办学规模达到教学研究型大学水平,却选择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必导致学生反感、管理疲惫、科研滞后的恶果。
  如今,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要求已日渐趋势。学校应与时俱进,改进陈旧的教育观念,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重新完成对自身的办学定位,探索适合本校学生成长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风建设,乃至学校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学风的好坏与其办学定位是否恰当,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合适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
  
  二、学风的外因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学风建设外因主要包括教学与管理两大方面,此外还与社会大环境有关。学风的外因建设不外乎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学校教学资源、完善教学与学生管理,实现教学硬件的改造,其功能等同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既有来自学校的外部原因,也有来自于学校内部原因,这与学风建设的外因关系不谋而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学校外部关系规律,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遵循学校内部关系规律,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为参照基准,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途径,使人才培养模式中诸要素更加协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6]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得教育理念更“以人为本”,符合学校教学及师生需求,教师上课热情,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必然反过来改善学校学风教风。
  
  三、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学风建设内因问题的法宝
  
  学风建设的内因主要问题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动力不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甚至贪图玩乐、追求享受、玩物丧志,严重破坏了学风校风。解决学风建设内因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为学生设计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摒除“授受法”的课堂教学,以培养“创新思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理念为指导,重点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开展第二课堂、学生竞赛以及开放式教学等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想象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
  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学生提出问题,多动脑筋,多动手实践,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麻省理工学院做得特别好,堪称世界的典范,其造就培养了20多名Nobel Prize得主。以人为本,适应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积极开展真正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灵活得力的管理手段。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学科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主观能动性支配下,由“要我学习”转为“我要学习”。[5]这与人才培养模式另外三个重要特点:一以人为本,二灵活性,三创新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方式,学风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同于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与硬件,学风是操作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是硬件。计算机硬件是基础平台,没有过硬的硬件不能支持操作系统运作;操作系统管理硬件,没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硬件就等于一堆废铁,两者相互相承,缺一不可。优良的学风并不代表人才培养模式的优越,也许操作系统与硬件刚好匹配。但高配置的硬件则可以支持强大的操作系统。因此,建设优良学风的根本是制定符合校情,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2006年中俄重点大学校长论坛上,莫斯科大学校长维·安·萨多夫尼奇说到:“对大学生来说,通识教育很重要,否则学生未来发展的道路会很窄。在前苏联时期曾有过这样的教训,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很窄,很难找到自己的位子,最后只能到农场去工作。”[7]随着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将成为历史的必然。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这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刘道玉.面向21世纪大学生的学习观[J].高等教育研究,1999,(4).
  [2]1999年11月第一次全国高职教学工作会议时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钟秉林的讲话.
  [3]梁建梅.浅论高等教育三级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咨询导报,2007,(28).
  [4]李志义.谈高水平大学如何构建本科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7,15-16.
  [5]孙德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2).
  [6]张海云.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J].现代企业教育,2008,(06).
  [7]蒋晰捷.中俄重点大学校长讨论通识教育[N].中国青年报,2006-10-16.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旅游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旅游方式,是未来发展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热点。本文从文化旅游的概念出发,对杭州龙井村和梅家坞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进行调查,并通过因子分析等科学的统计方法来揭示杭州龙井村和梅家坞文化旅游的现状,从而力图系统地对杭州龙井村和梅家坞文化旅游开发进行研究。  【关键词】杭州龙井村和梅家坞;文化旅游;因子分析;建议    一、杭州龙井村和梅家坞文化旅游的现状  去
期刊
【摘要】通过对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笔者首先确定了学院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了三个一级指标与九个二级指标,进而建立指标体系评价的因素集、权重集、模糊矩阵,然后应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判断方法,对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进行整体的定量判断。  【关键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模糊判断    1.前言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笔者在认真研究了学校
期刊
【摘要】泰国电影《我的老师》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位中学教师与七名吸毒少年之间的教育故事,影片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戒毒的曲折经历,表现了老师独特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文章结合该片的时代背景,从教育良心、教育信念和教育智慧层面深入解读电影中所蕴含的教育意蕴及其对“问题学生”教育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教育;信念;智慧    泰国电影《我的老师》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教育电影。影片以一位中学教师帮助七名吸毒学生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会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学生群众自治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学生的纽带。学生会在党的领导和团的指导下开展各种科技、学术、文体、公益等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院学风建。作为学生会指导老师,必须明确学生会的定位和主要任务,指导学生会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会;指导;建设    高校学生会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学生群众自治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学生的纽带,是培养大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的重要场所。学
期刊
【摘要】在全社会倡导“以人为本”的形势下,如何在课堂教育和学生管理中付出切实的行动,是作为教师和班主任应该考虑的问题。另外,“赏识教育”也逐步被教师们所认可并摸索,如何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并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去应用,是本文探索的重点,而且出现成效,故总结成文,以和大家共享。  【关键词】以人文本;赏识;问题学生;管理    时光飞逝,本学期短短的三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然而,就在这短短的三个多月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建模活动及数学建模竞赛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旨在推动高职院校数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数学建模;实践教学;高职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培养素质高、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其中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成为高职生必备的素质,这种素质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开
期刊
【摘要】高职大学生人数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他们担负着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任,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使青年学生的生活方式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进而也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本文通过对在校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多元化生活方式;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是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
期刊
北京大学始终将就业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工程中,坚持以国家战略为导向、以科学育人为核心、以创新机制为动力、以学生需求为根本、以整合联动为依托、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不断为国家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具有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推动育人机制的科学发展和创新改革。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期刊
【摘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密切联系着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真分析学生学习动机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努力构建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学习动机激发策略体系。  【关键词】中职生;学习动机;策略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高技能型人才,对促进我国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要当好班主任,班主任要带领学生构建科学的班训、班风、学风、纪风以及班级的总体和阶段性发展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鼓励措施;整合班级管理资源,形成综合管理的合力;努力探索专业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形成并加强交叉管理模式;把握好“放与收”、“松与紧”、多与少,热与冷的关系的“适度”原则;实施“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词】职业学校;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