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常去乡下的外祖父家度寒暑假,最喜欢到后院的鸡棚里玩,只是外祖父管得太严,不敢常去。鸡棚里养着200多只鸡,外祖父不只一次地告诉我,圈养的鸡,一是怕病,一死一大片,二是怕惊,也就是“炸群”。小鸡这玩艺儿,越扎堆成群,越是胆小。所以进鸡棚,不能穿太鲜艳的衣服,不能大声说话,不能有突然的响动……说到鸡“炸群”,外祖父眼神中飘出一丝看不清楚的痛楚。十几岁的我,从未见过鸡“炸群”,当然也就无从想象那个情景。
就在我初中毕业那年,到底赶上了一场鸡棚“炸群”。
当我听到外祖父的嚎叫声,赶到后院鸡棚时,已经分不清是什么在叫了。鸡棚里的鸡哪里是在叫,而是那种拼尽最后力气的嘶哑的长嚎,几乎每只鸡脖子上的毛都扎竖起来了,每只鸡都在扑腾着乱飞,横冲直撞!大棚里鸡毛飞舞,鲜血四溅,鸡棚四壁上一摊摊粘挂着鸡毛的鲜血随处可见,地上的死鸡都惊恐地圆睁着眼睛。混沌未开的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平和的农家生活中,怎么会蕴藏着这样的恐怖和血腥!那些鸡为什么要拼命嚎叫?为什么乱飞乱撞停不下来——直到撞死?!是什么东西让这些低级动物如此恐惧?直到今天,在我心里仍然是个想解又不敢解的谜……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真是世事难料,我竟在一个平静的午夜,在一节普通平常的火车车厢里,同百余名乘客一起,成了“炸群”中的一员。
那是1983年9月初,我在哈尔滨市公共汽车总公司任党委秘书。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总公司组织30余名劳模到镜泊湖度假,我是随队工作人员。三天后,我们从牡丹江乘火车回返。午夜时分,列车避让,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站悄悄地停了下来。此时车厢里的人大半已经睡去。没睡着的也已睡意朦胧,在秋风习习的寂静中,只能听到时断时续的鼾声。
突然,万籁寂静中传来断断续续的叫声:“完了,完了!”继而有人大喊:“来了,过来了,快!快跳车!”半醒半睡的我,恍惚间听到车窗玻璃被硬物砸碎的声音。这声音在秋夜的寂静中显出特有的响亮,直刺人的神经。
第一感觉就是“完了。”我从乘客的哀嚎声和由远而近的玻璃碎裂声中,隐隐感觉到有一种令人恐惧、不可名状的重力挤压过来。绝望中,我本能地想弄清到底是什么“来了”。可是还没等我回过神来,车厢里百余名睡眼朦胧的乘客“轰”地一下全都站了起来,稍一怔,便马上开始了一幕不知所以的大混乱:人们先是都挤站到座席上,哭爹喊娘地从行李架上往下扔东西;反应快的则一个鱼跃从开着的车窗处“飞”了出去;人在车窗口挤住了,有人开始砸另外的车窗玻璃;于是有更多的人“飞”出去,车窗桌上的东西被刮带到窗外,跳车人被车窗四边残留的玻璃划得血肉尽溅。车厢外,玻璃瓶子摔碎声、器皿类物品在地上翻滚声、男人的嚎叫声、女人的哭喊声,响成一片……
也就是几秒钟的功夫,混乱便开始蔓延。别的车厢的人也都站了起来,惊厥开始向两边的车厢传染。更多的人在砸车窗玻璃、更多的人往外跳……更多的人从睡梦中惊醒,人人都想弄清发生了什么,可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很多人都互相揪扯着,喊叫着,尽管谁都听不清对方在喊什么。
就在一场更大的祸乱即将形成的时刻,发生了一件非常关键却又很平常的事:车厢“咣当”一震——列车启动了。我抬腕看了一下表——全过程还不到20秒。
发狂的人们像醉汉被人狠狠抽了一记耳光,一下子清醒过来:刚才出什么事了?为什么要逃命?
车厢里一下子静了下来。尴尬,热烘烘的尴尬,开始在人们的脸上蔓延。
列车员也出现了,拽住几个满身是血的旅客嚷着要赔车窗玻璃;有几个哭喊着的妇女和孩子在找人,车厢两头已经被乘警封锁,那些找不到的人肯定是跳车了。
“落水思命,得命思财”,这是很自然的事。人们开始寻找自己的东西,但是很多行包都在慌乱中扔到车厢外面的漆黑中去了。乘警开始统计人数,核对行包,以便把跳车人的行包找出,保管起来。同时打电话同车站联系,寻找跳车人。
终于弄明白了,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有几个人上了这列车,发现自己上错了车,于是连说“完了,完了”。恰巧这时另一列火车进站了,其中一人就惊叫:“来了,来了,快跳车!(上那列车)”。而听到这些断断续续声音的人,恰恰是一群困得要死、睡得发懵的旅客,而且时间是午夜。
人在精神恍惚间极易惊恐,全神贯注时或半睡半醒时,神经多半处于十分安宁又极度脆弱状态。这时,哪怕是一丁点儿的突然刺激,都可能导致惊悸或恐慌。巧得很,写这篇稿子时,我又遇到相似情景。写到妙处,灵魂正处在要出窍又未出窍的境地,妻子把一杯热茶悄悄地放到我手边,轻轻地说声:“喝点儿吧。”我全身突然一激灵,“啊”地一声大叫,妻子在我的惊叫之下,全身一抖,也大叫起来。
惊恐过后,妻子笑作一团,可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总觉得有些事让人想不明白,心底里一阵一阵地疹得慌。天知道我们到底在怕什么?这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是谁,在什么时候种在我们心里的?
我们当然不是大棚里“炸群”的小鸡,但我确实看到过动物和人类极其相似的、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无助和绝望。当一些站着走路的两条腿动物高叫着要征服大自然的时候,我们的心里是不是该留有一点点敬畏,以求令人尴尬的恐惧再次袭来时,我们至少在心里能稍稍踏实些?
就在我初中毕业那年,到底赶上了一场鸡棚“炸群”。
当我听到外祖父的嚎叫声,赶到后院鸡棚时,已经分不清是什么在叫了。鸡棚里的鸡哪里是在叫,而是那种拼尽最后力气的嘶哑的长嚎,几乎每只鸡脖子上的毛都扎竖起来了,每只鸡都在扑腾着乱飞,横冲直撞!大棚里鸡毛飞舞,鲜血四溅,鸡棚四壁上一摊摊粘挂着鸡毛的鲜血随处可见,地上的死鸡都惊恐地圆睁着眼睛。混沌未开的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平和的农家生活中,怎么会蕴藏着这样的恐怖和血腥!那些鸡为什么要拼命嚎叫?为什么乱飞乱撞停不下来——直到撞死?!是什么东西让这些低级动物如此恐惧?直到今天,在我心里仍然是个想解又不敢解的谜……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真是世事难料,我竟在一个平静的午夜,在一节普通平常的火车车厢里,同百余名乘客一起,成了“炸群”中的一员。
那是1983年9月初,我在哈尔滨市公共汽车总公司任党委秘书。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总公司组织30余名劳模到镜泊湖度假,我是随队工作人员。三天后,我们从牡丹江乘火车回返。午夜时分,列车避让,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站悄悄地停了下来。此时车厢里的人大半已经睡去。没睡着的也已睡意朦胧,在秋风习习的寂静中,只能听到时断时续的鼾声。
突然,万籁寂静中传来断断续续的叫声:“完了,完了!”继而有人大喊:“来了,过来了,快!快跳车!”半醒半睡的我,恍惚间听到车窗玻璃被硬物砸碎的声音。这声音在秋夜的寂静中显出特有的响亮,直刺人的神经。
第一感觉就是“完了。”我从乘客的哀嚎声和由远而近的玻璃碎裂声中,隐隐感觉到有一种令人恐惧、不可名状的重力挤压过来。绝望中,我本能地想弄清到底是什么“来了”。可是还没等我回过神来,车厢里百余名睡眼朦胧的乘客“轰”地一下全都站了起来,稍一怔,便马上开始了一幕不知所以的大混乱:人们先是都挤站到座席上,哭爹喊娘地从行李架上往下扔东西;反应快的则一个鱼跃从开着的车窗处“飞”了出去;人在车窗口挤住了,有人开始砸另外的车窗玻璃;于是有更多的人“飞”出去,车窗桌上的东西被刮带到窗外,跳车人被车窗四边残留的玻璃划得血肉尽溅。车厢外,玻璃瓶子摔碎声、器皿类物品在地上翻滚声、男人的嚎叫声、女人的哭喊声,响成一片……
也就是几秒钟的功夫,混乱便开始蔓延。别的车厢的人也都站了起来,惊厥开始向两边的车厢传染。更多的人在砸车窗玻璃、更多的人往外跳……更多的人从睡梦中惊醒,人人都想弄清发生了什么,可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很多人都互相揪扯着,喊叫着,尽管谁都听不清对方在喊什么。
就在一场更大的祸乱即将形成的时刻,发生了一件非常关键却又很平常的事:车厢“咣当”一震——列车启动了。我抬腕看了一下表——全过程还不到20秒。
发狂的人们像醉汉被人狠狠抽了一记耳光,一下子清醒过来:刚才出什么事了?为什么要逃命?
车厢里一下子静了下来。尴尬,热烘烘的尴尬,开始在人们的脸上蔓延。
列车员也出现了,拽住几个满身是血的旅客嚷着要赔车窗玻璃;有几个哭喊着的妇女和孩子在找人,车厢两头已经被乘警封锁,那些找不到的人肯定是跳车了。
“落水思命,得命思财”,这是很自然的事。人们开始寻找自己的东西,但是很多行包都在慌乱中扔到车厢外面的漆黑中去了。乘警开始统计人数,核对行包,以便把跳车人的行包找出,保管起来。同时打电话同车站联系,寻找跳车人。
终于弄明白了,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有几个人上了这列车,发现自己上错了车,于是连说“完了,完了”。恰巧这时另一列火车进站了,其中一人就惊叫:“来了,来了,快跳车!(上那列车)”。而听到这些断断续续声音的人,恰恰是一群困得要死、睡得发懵的旅客,而且时间是午夜。
人在精神恍惚间极易惊恐,全神贯注时或半睡半醒时,神经多半处于十分安宁又极度脆弱状态。这时,哪怕是一丁点儿的突然刺激,都可能导致惊悸或恐慌。巧得很,写这篇稿子时,我又遇到相似情景。写到妙处,灵魂正处在要出窍又未出窍的境地,妻子把一杯热茶悄悄地放到我手边,轻轻地说声:“喝点儿吧。”我全身突然一激灵,“啊”地一声大叫,妻子在我的惊叫之下,全身一抖,也大叫起来。
惊恐过后,妻子笑作一团,可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总觉得有些事让人想不明白,心底里一阵一阵地疹得慌。天知道我们到底在怕什么?这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是谁,在什么时候种在我们心里的?
我们当然不是大棚里“炸群”的小鸡,但我确实看到过动物和人类极其相似的、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无助和绝望。当一些站着走路的两条腿动物高叫着要征服大自然的时候,我们的心里是不是该留有一点点敬畏,以求令人尴尬的恐惧再次袭来时,我们至少在心里能稍稍踏实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