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岳陽楼记》,让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名满天下,也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曾经有段时间,只要前往岳阳楼的游客能完整背诵出《岳阳楼记》全文,就能获得一张免费门票。由此可见《岳阳楼记》对于岳阳楼的重要意义。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的课文,这可并不是一篇容易背诵的语文课文哟!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称“巴陵”),是“四大名楼”中唯一一座“城楼”。岳阳楼的楼体修建于城墙之上,楼下为岳阳城的西城门。关于岳阳楼的始建年代,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只知道它的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鲁肃的阅兵台。唐代时这里已经成为旅游景点,大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等都曾先后登临赋诗——
诗句连连看
你能将以下诗句与它们的作者一一连起吗?
这些诗句都是流传甚广的经典之作,而真正让岳阳楼名满天下的,还是北宋范仲淹创作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的诞生,与岳阳楼在北宋年间的一次修缮有关。北宋庆历六年(1046),那时候的岳阳市“市长”(古称“巴陵郡太守”)滕子京在主持重修岳阳楼之后,派人给在邓州(今延安)做官的好友范仲淹送去了一封邀请信,请他为岳阳楼写一篇纪念文章,并随信附上了一幅《洞庭秋晚图》。从没到过岳阳楼的范仲淹,就看着这幅画洋洋洒洒地写下了《岳阳楼记》。
什么?传诵千载的《岳阳楼记》竟然是“看图作文”?!
是的,知道了这个“秘密”,你再细看《岳阳楼记》,就会发现原来文中关于主角“岳阳楼”的笔墨少之又少,文章大多是描写洞庭湖的景色。但这一点儿都不影响《岳阳楼记》的魅力。《岳阳楼记》的美,不仅在于它的文字之美,更在于它的思想境界之美。文章通过描写“迁客骚人”在岳阳楼上远眺洞庭湖,欣赏到雨天和晴天两种不同景象以及产生的两种不同心情,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追求。“先忧后乐”的思想作为范仲淹家国情怀的真实写照,感染、教育了无数中国人,至今影响深远。
我的日记
我是范仲淹,后人赞誉我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哈哈,真是不好意思!)。后人还说,我提出的许多政治措施和军事思想在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我立志“救国民于水火”,可惜,因为我太耿直了,多次被贬,可以说是“三起三落”。创作《岳阳楼记》时,就是我最后一次被贬出京。不过,即使我只担任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员,也要鞠躬尽瘁、勤政爱民。这是我的人生信条!
今天我们看到的岳阳楼,是清代同治年间重建的。远远望去,红色城墙之上,矗立着一座覆满金黄琉璃瓦的三层楼宇。这形状像将军头盔的飞檐楼顶,显得古朴又灵动。你可别小看这个“将军头盔”,岳阳楼可是中国目前仅存的盔顶结构古建筑。
登上城墙,你可以看到4根大楠木做成的“通天柱”从基座直贯楼顶。仔细看,整座建筑没用一钉一铆,仅靠木质构件拼接。一组组结构复杂、工艺精美的“如意斗拱”承托着向外挑出的屋檐。
走进岳阳楼内,历代名人的诗文楹联令人眼花缭乱,其中诗仙李白的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最为著名。但最惹眼的,还是清代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雕屏,雕屏由12块巨大的紫檀木拼成,文章、书法、刻工、木料全属珍品,人称“四绝”。
这是今天人们眼中的岳阳楼,也是北宋范仲淹心中的岳阳楼。
当我们登楼而上,远眺洞庭,望着眼前“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景象,再度吟诵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怎能不对范仲淹这位中华先贤心生敬仰呢?
优良的家风家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蕾出版社约请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知名主持人共同打造了一套适合家庭亲子阅读、收听的家风家教故事书,欢迎扫码,限时免费阅读、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