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数字技术在人类活动中的“浸入”,当今社会结构已经演变成现实社会与数字社会并存的形式,数字化生存能力随之成为当代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全新的生存能力。如今中国数字技术发展迅速,但是部分相对贫困地区受到地理位置和生活条件的限制,数字素养匮乏,对数字化知识和政策缺乏充足的认识,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基于此,我们聚焦数字化赋能计划,深入研究农村数字化教育实践与推广。
关键词:乡村教育;数字化教育实践;推广价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这为数字乡村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班子就乡村建设推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需求,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乡村振兴科技体系,这极大地推动了数字乡村战略的进一步推进。
随着2021年我国贫困地区的相继脱贫以及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乡村数字化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已经从“没设备、没设施”转变为“有设备、没人教、教不好”。通过走访调研铅山县下际小学、鄱阳县杨源小学等几所乡村小学,我们发现当地村民以及学生的数字化知识较为匮乏,数字意识淡薄,这与数字化政策普及以及乡村数字化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数字化普及力度不足,数字化知识难以渗透,成为乡村数字化教育推进的严重阻碍。
1乡村数字化教育实践的背景分析
1.1乡村小学“有设备,没人教,教不好”
2019年1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高校服务“三农”的优势和特色为基础,汇集各类政策、资源,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需求,推动高校加快构建服务支撑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体系的指导性文件,高校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逐渐凸显。
此外,随着2021年我国各贫困地区的相继脱贫,乡村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乡村数字化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已经从“没设备,没设施”转变为“有设备,没人教,教不好”,这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的数字乡村建设进程。
1.2高校学生“有意愿,想要做,没渠道”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少综合性或理工科高校如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开始申报开设人工智能等数字化专业,也有不少人文社科类高校如南昌大学开始申报与数字化相结合的专业数据法学,金融科技等专业,未来,我国数字化相关专业大学生将会进一步增加,这些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字信息素养,愿意积极响应数字帮扶的号召,但目前高校学生与乡村地区之间缺乏链接的“桥梁”,双方资源不匹配。
1.3人民群众公益热情和国家情怀日益高涨
近年来,随着公益、国家复兴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公益慈善和国家建设的服务中,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3月9日,中国志愿服务网注册志愿者数量为11405.88万人,比2017年增加了2861.103万人,志愿服务团队越来越庞大。
2乡村数字化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
推进乡村数字化教育实践应聚焦乡村数字化教育的漏洞及弊端,通过暑期支教、短期宣讲、志愿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弥补数字化教育的“短板”,实现课堂教育与课余教育的长期有效结合。在推进乡村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推进暑期支教和高校“三下乡”活动,并建立高校与乡村数字化教育实践地的长期帮扶关系,制定长期规划,凭借“以老带新”“两年换届”的形式持续推进乡村数字化教育。
在推进乡村数字化课余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在“針对成年人以国情政策宣讲为主,针对青少年以激发兴趣为主”的原则下制定规划,原则为准,循环发展。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促进当地数字乡村建设。
2.1开展数字课程,激发数字学习兴趣
针对乡村数字化教育,主要设计“科技中国”宣讲项目、“创新思维”培养项目和“数字未来”筑梦项目来提高乡村学生对数字化知识的了解程度,培养创新思维。其中推进六次系列宣讲活动,分别从知识启航、国情教育、政策宣讲、知识传授、互动探索和畅谈未来等系列课程,以政策宣讲和激发兴趣为主要目的,通过互动和游戏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科技相关的政策和数字化赋能知识。帮助同学们从游戏中学创新、讲解中学创新、辩论中学创新,提高创新思维,提升数字素养。
2.2走访调研实地,探察意识普及情况
通过走访调研等形式,对当地权重的科技创新意识以及数字化知识情况进行简单的调研和总结,并且及时总结出当地数字化教育的弊端和漏洞,从而在基础的数字课程的程度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完善和改建,强化数字技能培养和数字素养提升,尽可能的将数字化知识带到更需要的地方。
3 乡村数字化教育实践的问题总结
3.1观念落后,教育水平待提高
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家庭教育至关重要,而且是关键的不可忽视的一环。在乡村家庭传统观念中,孩子的教育主要以文化教育为重,忽视素质教育,非常不利于青少年提升数字化学习兴趣和培养科技创新思维能力。
3.2师资匮乏,人才环境待优化
据调研,鄱阳县杨源村下设一所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无法满足当地青少年基础教育及提升教育的需求,部分青少年选择外出求学,这也给当地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而且当地青壮年外出打工现象突出,人员内流较少,外流严重,对流失衡,难以实现内在动力循环。
3.3产业薄弱,设施基础待加强
实体经济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基础和组成部分,实现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一个地区实体经济的发展对当地的基础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如果数字经济发展的“土壤”贫乏,数字基础信息及发展不足,那么当地的数字化教育和数字化知识发展程度也有待考究。 3.4资源贫瘠,政策支持待升级
大环境来看,据《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2018)》,江西省的电子商务指数在全国升级区域中排名十五,仅为23.6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相关文献也表明,江西省省内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度有待继续加大,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劣势。此外小环境来说,江西省内的部分乡村物流环境等数字经济支撑条件严重落后,创新创业环境亟待优化。
4乡村数字化教育实践的持续推进
4.1鼓励多方力量参与,两种教育并重同行
构建以学校为主体,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乡村数字化建设体系,联合高校社团、社会组织以及一些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积极推动乡村数字化建设,不断为乡村传递新的科技力量,为学生创造科技创新的环境。此外在当地开展统一的信息教育培训或者网络培训班,提高乡村教师的科技水平,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农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本土乡村教师。使其在授课的同时传播数字化技术知识,使学生获取数字信息的手段从封闭式的单一教学转变为开放式的互联网授课,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互联网理念和信息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且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互联网理念相对淡漠,所以推进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重同行至关重要。
4.2加强信息科学普及,破除乡村传统观念
加快数字技术与政府治理的广泛结合,促进数字政府建设。乡镇政府以及村级政府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完善乡村农业服务体系,深化信息惠民服务,借助数字化技术开展远程教育等方式,尽可能的给当地居民带去优秀的数字资源。此外要积极开展正确的思想建设工作,以创新推动教育公平,以创新促进农村教育发展,通过传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符合时代发展的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摒弃传统的文化教育高分率、高升学率的错误观念,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技能力。
4.3结合当地民俗特色,引进数字信息技术
当地政府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乡村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转型,因地制宜地向乡村旅游、乡村服务和乡村特产等特色领域方向发展,包括认养农业、观光农业、健康养生、居家养老等新产业,推动乡村的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水平,以此吸收科技创新型乡村师资力量。此外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通过一系列“政策配套、下血本”等方式,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待遇,增强乡村科技创新型教师岗位的吸引力,从而引进数字化信息技术,提高内外数字信息沟通能力。
4.4 线上线下媒体联动,实现数字资源共享
在国家财政力量的支持下,构建素材化和海量数据的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相对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根据相对贫困地区的人口及自然环境等特点,运用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等技术手段,汇聚发达地区的数字知识资源,在相对贫困地区设置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数字资源共享。其中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存储、查找、共享功能,结合新型网络媒介方式,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宣传推广作用,为相对贫困地区搭建线上线下交互式数字化平台。
5总结
综上所述,数字化背景的影响下,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乡村教育结构有着极大程度的改变。乡村数字化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最终服务的是乡村民众,致力于提升鄉村信息素养,更是需要全体民众的广泛参与,聆听不同地区的教育声音,挖掘深层次的教育问题,实现数字化知识的全面精准普及,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乡村数字化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各方协作,吐故纳新,兼收并蓄,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任茹月,张帆.我国青少年信息素养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02).
[2]麦洁明.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的分析[J].电脑迷,2018(07).
[3]丛全滋,耿晓宁,王学军,于健,刘琨.网络环境下信息素养“微课+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8(04).
[4]曾万强.谈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落实[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
[5]康小强.提高农村小学生信息素养初探[J].学周刊,2018(14).
[6]艾维依,陈明慧.城乡新数字鸿沟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实事求是,2018(03):67-70.
[7]张丽霞,王丽川.基于数字化生存能力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重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12):82-87.
[8]张立新,林文婷.数字化生存能力概览——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提升[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02):33-35.
[9]温靖,郭黎,黄珊瑜,朱逸铭.聚焦“院士展望”与“权威发布”——2019年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论坛侧记之二[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33):13-14.
作者简介:
王静,2001.03,女,河南范县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财经大学2021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110421007
关键词:乡村教育;数字化教育实践;推广价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这为数字乡村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班子就乡村建设推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需求,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乡村振兴科技体系,这极大地推动了数字乡村战略的进一步推进。
随着2021年我国贫困地区的相继脱贫以及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乡村数字化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已经从“没设备、没设施”转变为“有设备、没人教、教不好”。通过走访调研铅山县下际小学、鄱阳县杨源小学等几所乡村小学,我们发现当地村民以及学生的数字化知识较为匮乏,数字意识淡薄,这与数字化政策普及以及乡村数字化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数字化普及力度不足,数字化知识难以渗透,成为乡村数字化教育推进的严重阻碍。
1乡村数字化教育实践的背景分析
1.1乡村小学“有设备,没人教,教不好”
2019年1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高校服务“三农”的优势和特色为基础,汇集各类政策、资源,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需求,推动高校加快构建服务支撑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体系的指导性文件,高校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逐渐凸显。
此外,随着2021年我国各贫困地区的相继脱贫,乡村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乡村数字化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已经从“没设备,没设施”转变为“有设备,没人教,教不好”,这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的数字乡村建设进程。
1.2高校学生“有意愿,想要做,没渠道”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少综合性或理工科高校如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开始申报开设人工智能等数字化专业,也有不少人文社科类高校如南昌大学开始申报与数字化相结合的专业数据法学,金融科技等专业,未来,我国数字化相关专业大学生将会进一步增加,这些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字信息素养,愿意积极响应数字帮扶的号召,但目前高校学生与乡村地区之间缺乏链接的“桥梁”,双方资源不匹配。
1.3人民群众公益热情和国家情怀日益高涨
近年来,随着公益、国家复兴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公益慈善和国家建设的服务中,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3月9日,中国志愿服务网注册志愿者数量为11405.88万人,比2017年增加了2861.103万人,志愿服务团队越来越庞大。
2乡村数字化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
推进乡村数字化教育实践应聚焦乡村数字化教育的漏洞及弊端,通过暑期支教、短期宣讲、志愿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弥补数字化教育的“短板”,实现课堂教育与课余教育的长期有效结合。在推进乡村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推进暑期支教和高校“三下乡”活动,并建立高校与乡村数字化教育实践地的长期帮扶关系,制定长期规划,凭借“以老带新”“两年换届”的形式持续推进乡村数字化教育。
在推进乡村数字化课余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在“針对成年人以国情政策宣讲为主,针对青少年以激发兴趣为主”的原则下制定规划,原则为准,循环发展。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促进当地数字乡村建设。
2.1开展数字课程,激发数字学习兴趣
针对乡村数字化教育,主要设计“科技中国”宣讲项目、“创新思维”培养项目和“数字未来”筑梦项目来提高乡村学生对数字化知识的了解程度,培养创新思维。其中推进六次系列宣讲活动,分别从知识启航、国情教育、政策宣讲、知识传授、互动探索和畅谈未来等系列课程,以政策宣讲和激发兴趣为主要目的,通过互动和游戏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科技相关的政策和数字化赋能知识。帮助同学们从游戏中学创新、讲解中学创新、辩论中学创新,提高创新思维,提升数字素养。
2.2走访调研实地,探察意识普及情况
通过走访调研等形式,对当地权重的科技创新意识以及数字化知识情况进行简单的调研和总结,并且及时总结出当地数字化教育的弊端和漏洞,从而在基础的数字课程的程度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完善和改建,强化数字技能培养和数字素养提升,尽可能的将数字化知识带到更需要的地方。
3 乡村数字化教育实践的问题总结
3.1观念落后,教育水平待提高
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家庭教育至关重要,而且是关键的不可忽视的一环。在乡村家庭传统观念中,孩子的教育主要以文化教育为重,忽视素质教育,非常不利于青少年提升数字化学习兴趣和培养科技创新思维能力。
3.2师资匮乏,人才环境待优化
据调研,鄱阳县杨源村下设一所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无法满足当地青少年基础教育及提升教育的需求,部分青少年选择外出求学,这也给当地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而且当地青壮年外出打工现象突出,人员内流较少,外流严重,对流失衡,难以实现内在动力循环。
3.3产业薄弱,设施基础待加强
实体经济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基础和组成部分,实现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一个地区实体经济的发展对当地的基础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如果数字经济发展的“土壤”贫乏,数字基础信息及发展不足,那么当地的数字化教育和数字化知识发展程度也有待考究。 3.4资源贫瘠,政策支持待升级
大环境来看,据《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2018)》,江西省的电子商务指数在全国升级区域中排名十五,仅为23.6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相关文献也表明,江西省省内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度有待继续加大,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劣势。此外小环境来说,江西省内的部分乡村物流环境等数字经济支撑条件严重落后,创新创业环境亟待优化。
4乡村数字化教育实践的持续推进
4.1鼓励多方力量参与,两种教育并重同行
构建以学校为主体,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乡村数字化建设体系,联合高校社团、社会组织以及一些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积极推动乡村数字化建设,不断为乡村传递新的科技力量,为学生创造科技创新的环境。此外在当地开展统一的信息教育培训或者网络培训班,提高乡村教师的科技水平,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农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本土乡村教师。使其在授课的同时传播数字化技术知识,使学生获取数字信息的手段从封闭式的单一教学转变为开放式的互联网授课,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互联网理念和信息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且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互联网理念相对淡漠,所以推进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重同行至关重要。
4.2加强信息科学普及,破除乡村传统观念
加快数字技术与政府治理的广泛结合,促进数字政府建设。乡镇政府以及村级政府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完善乡村农业服务体系,深化信息惠民服务,借助数字化技术开展远程教育等方式,尽可能的给当地居民带去优秀的数字资源。此外要积极开展正确的思想建设工作,以创新推动教育公平,以创新促进农村教育发展,通过传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符合时代发展的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摒弃传统的文化教育高分率、高升学率的错误观念,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技能力。
4.3结合当地民俗特色,引进数字信息技术
当地政府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乡村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转型,因地制宜地向乡村旅游、乡村服务和乡村特产等特色领域方向发展,包括认养农业、观光农业、健康养生、居家养老等新产业,推动乡村的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水平,以此吸收科技创新型乡村师资力量。此外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通过一系列“政策配套、下血本”等方式,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待遇,增强乡村科技创新型教师岗位的吸引力,从而引进数字化信息技术,提高内外数字信息沟通能力。
4.4 线上线下媒体联动,实现数字资源共享
在国家财政力量的支持下,构建素材化和海量数据的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相对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根据相对贫困地区的人口及自然环境等特点,运用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等技术手段,汇聚发达地区的数字知识资源,在相对贫困地区设置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数字资源共享。其中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存储、查找、共享功能,结合新型网络媒介方式,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宣传推广作用,为相对贫困地区搭建线上线下交互式数字化平台。
5总结
综上所述,数字化背景的影响下,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乡村教育结构有着极大程度的改变。乡村数字化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最终服务的是乡村民众,致力于提升鄉村信息素养,更是需要全体民众的广泛参与,聆听不同地区的教育声音,挖掘深层次的教育问题,实现数字化知识的全面精准普及,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乡村数字化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各方协作,吐故纳新,兼收并蓄,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任茹月,张帆.我国青少年信息素养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02).
[2]麦洁明.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的分析[J].电脑迷,2018(07).
[3]丛全滋,耿晓宁,王学军,于健,刘琨.网络环境下信息素养“微课+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8(04).
[4]曾万强.谈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落实[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
[5]康小强.提高农村小学生信息素养初探[J].学周刊,2018(14).
[6]艾维依,陈明慧.城乡新数字鸿沟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实事求是,2018(03):67-70.
[7]张丽霞,王丽川.基于数字化生存能力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重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12):82-87.
[8]张立新,林文婷.数字化生存能力概览——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提升[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02):33-35.
[9]温靖,郭黎,黄珊瑜,朱逸铭.聚焦“院士展望”与“权威发布”——2019年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论坛侧记之二[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33):13-14.
作者简介:
王静,2001.03,女,河南范县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财经大学2021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1104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