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惠的长寿秘诀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er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代,由于经济不发达,医疗条件差,一般人们的寿命是很短的,六十就叫“花甲子”,七十就到“古来稀”了。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也就算长寿了。所以有句老话叫“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但事有例外,古代也不乏长寿之人,在那样的条件下能够长寿甚至寿活百岁,其经验即便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春秋时就有一位寿星佬,他活了一百多岁,长寿秘诀只有一个字:和。这个人,就是人称“坐怀不乱”的柳下惠。
  柳下惠人称“和圣”。这个称号是亚圣孟子封的,他说,柳下惠,圣之和者。这个称号怎么来的呢?这要从柳下惠的人生经历说起。柳下惠的经历很复杂,那真是三起三落,先是做鲁国的士师,就是一掌管刑罚狱讼之事的小官,可总是受权贵臧文仲的排挤,竟接连三次受到黜免,最后弄得回家教学去了。柳下惠为什么总是受到排挤呢?因为他做人太讲究原则,太耿直。在主上昏庸、奸臣当道的时侯,他说:你是你,我是我,即使你赤条条地在我身边,你又怎么能使我沾染上不好的东西呢?这话说的,真是“防腐拒变”第一人,难怪他能在美女面前“坐怀不乱”,打破了“英雄难过美人关”这一千古神话。身体力行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难呀,柳下惠做到了,而且做得从容不迫。最难得的是,柳下惠对人生不平的遭遇,采取了平和超然的态度。有人问他:“鲁聘夫子三黜,无忧色,何也?”他回答说:“春风鼓,百草敷蔚,吾不知其茂;秋霜降,百草零落,吾不知其枯。枯茂非四时之悲欣,荣辱岂吾心之忧喜?”真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千古一人也。柳下惠生于公元前720年,逝于公元前621年,寿达101岁。他长命百岁的秘诀大概就在这里。
  柳下惠死后将近二百年,孟老夫子以非常佩服的语气对他盖棺定论,他不因为君主不圣明而感到羞耻,不因官职卑微而辞官不做;身居高位时不忘推举贤能的人,被遗忘在民间时也没有怨气;贫穷困顿时不忧愁,与乡下百姓相处也会觉得很愉快;他认为自己和任何人相处,都能保持不受不良影响。因此,听说了柳下惠为人处世的气度,原来心胸狭隘的人会变得宽容大度,原来刻薄的人会变得老实厚道。世上多了柳下惠这样的人,大概就会真正“和谐”了。
其他文献
“您贵姓?”是中国很常见的问候语。姓氏在中国文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着独特的魅力。历史上,姓氏大家族成员众多。据调查统计,目前中国2万姓氏已经消失,仅余4100个常见姓。那么,这些姓氏又有着怎样的历史?  “岁”是一种罕见的姓氏,《百家姓》中并没有记录,在现实生活中,岁姓人也是少之又少。然而,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却有一个叫作“岁家坡”的村庄,村里人绝大多数都姓岁。  相传,岁家坡里的岁姓居民
期刊
《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通篇是古代山川方国、珍物奇闻的描写。几千年来,古人称之为“语怪之祖”、“博物之书”,今人誉为中国古代国土资源的“白皮书”。  日照市,以“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而大量的考古史料证明,这个行政建制从史籍上最早追溯到北宋(1087)的海边小镇,竟与记载远古历史地理的《山海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
期刊
北魏世祖拓跋焘(408-452)在位期间,有一位掌管文书、奏章等事务的尚书令叫古弼。据《魏书》本传记载,此人“少忠谨,好读书,又善骑射”,可谓文武双全,在官场上更“以敏正著称”。只是长相有些奇特,脑袋比常人尖许多,像个毛笔头,所以时人尊称其为“笔公”,连拓跋焘也常这样称呼他。  有一次,古弼接到一份举报信,说朝廷违规征地,广建园林,以致老百姓失地失业,希望能退园还田,让穷苦人有田种有饭吃。古弼很重
期刊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曾“九匡诸侯”,功业赫赫。但是,在做了多年霸主之后,他不免志得意满,沉湎于酒色,变得昏聩。管仲病重之时,曾明确告诉齐桓公,不可重用易牙、开方、竖刁三个宠臣。易牙是御用厨师,为了讨好齐桓公,他曾把自己的儿子杀了给齐桓公做菜吃;开方不但给齐桓公进献美女,而且为了服侍齐桓公,父母死了也不回家守孝;竖刁更绝,为了得到服侍齐桓公的机会,他竟然挥刀自宫。  齐桓公不傻,原则上也认
期刊
潘光旦死在费孝通的怀里  “文革”爆发后,潘光旦被抄家。费孝通是他的邻居,也被抄家,不过幸运地留有一间屋子给他,费孝通取出自己的床垫铺在水泥地上给潘光旦睡,师生二人相依为命。批斗之余,费孝通经常参加劳动改造。潘光旦并没有因为残疾(没有右腿)而受到宽待,同样接受劳改,以致坐地劳动受寒,膀胱发炎,在医院里得不到任何治疗,竟致不起。潘光旦为了尊严,坚持回到家里。1967年6月10日晚上,老保姆看潘光旦情
期刊
义玄禅师是一位深受人尊重的严师,他教育弟子的方式很有效,一般会通过师徒问答的形式,先是考察弟子领悟佛学的能力,然后根据他们的个人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导,在我们现在这就叫作“因材施教”。  不过,义玄禅师也有些怪癖,就是他一般对于弟子的提问都不会和蔼可亲地正面回答,而是以棒打加大声吆喝的方式来让弟子们醒悟。这就是所谓的当头棒喝。  义玄禅师要去世了,他在去世之前教导学生说:“你们万万不可忘记我对你们
期刊
明帝国初建的14世纪中期,正是世界政治史和经济史上的一个转折时刻。在西方,黑暗的中世纪宣告结束,由自由民组成的新兴商业城市成为欧洲的新希望,教皇和各国君王的权力受到控制,一场以“文艺复兴”为主题的启蒙运动拉开了帷幕,同时,北欧和西欧各国开始海外大冒险。而在东方,从皇帝、知识分子到平民百姓,竟没有一个人察觉到这一历史性的变局。朱元璋悍然取缔了沿袭千年的宰相制度,将一切国政大权均集中于皇帝一身,政治的
期刊
“您贵姓?”是中国很常见的问候语。姓氏在中国文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着独特的魅力。历史上,姓氏大家族成员众多。据调查统计,目前中国2万姓氏已经消失,仅余4100个常见姓。那么,这些姓氏又有着怎样的历史?  说起巨姓,人们往往都会开玩笑:“既然姓巨,不如名字就叫‘巨无霸’,好记又响亮……”可玩笑归玩笑,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巨姓名人还真就叫“巨毋(无)霸”。  据《汉书》第九十九卷《
期刊
我们常说黄土高原培育了华夏文化,但就在黄土高原培育华夏儿女的同时,它还培育了戎狄的儿女。戎狄,是古代与华夏不同的族群,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华夏文人称他们为“蛮族”,因为他们不行礼乐、不修文字、不念诗书,却养太多的牲口。  华夏的文明人在庙堂列鼎中盛满了牲口肉,但他们从来低视养牲口的戎狄。戎狄是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但他们却被把持历史纪录大权的汉族士大夫抹杀了。我们今人,也受了古代文人的影
期刊
金石学始于宋代,以青铜器铭文和石刻文字为主要研究对象,属于文字学的范畴。广义的文字学,全面研究字的音形义,在古代被称为“小学”,除文字外,还包括音韵、训诂的研究。随着近代甲骨文、汉代简牍、敦煌藏经洞遗书三大考古发现,传统文字学被大大拓展了。罗振玉和王国维对新发现的甲骨、汉简、敦煌遗书、墓志以及青铜器、玺印、碑刻、符牌等大量文物进行汇集整理,综合了古文字、古文献、器物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方法,罗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