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是一只刺猬,那么你很容易遇到同类。
——题记
去石浦的公交车上,偶遇了这样一幕。
天十分闷热,再加上车内乘客过多的原因,人们额头上渗出了汗。这时我看见一位坐在我旁边的老爷爷有点想开窗的意思,他试着推了推窗,竟然纹丝不动。目光瞥向坐在他身后的那位小伙子,他把自己身边的窗户开到了极点,整个人趴在了窗口,阵阵凉爽的风吹来,他正惬意地享受着呢。我心里有些不平了,想要提醒他一句。但见那位老爷爷转过身,用手轻轻触了触他的衣服,小伙子回过了神,老爷爷朝窗户指了指,微笑着点了点头。
就这么短短的一瞬间,小伙子便害羞地将自己的窗户合上了些。接着他探过身把老爷爷那边的窗拉开了一条缝隙,再一用力,窗开大了点,老爷爷双手合十,点了点头,小伙子的脸一下涨红了。两股清爽的风从窗口吹了进来,让人感到十分舒爽。
看到这儿,让我想起了曾经发生在相同情况下的一件事。
那天,不算热,人没有这么挤,一个同校的男生坐到了我的前面,我有点想开窗,只是还没有行动呢,他就斜了我一眼,二话没说将自己的窗开到了最大,风呼呼地灌进来,他贪婪地吸着。见状,我像一只刺猬一样竖起周身的芒,将他的窗推回去,把自己的窗开到最大。风一头撞过来,把我的头发都掀到一边去了,可真爽快啊。可他又不干了,也立起芒刺,把我的窗推了回去,并且用手支在窗口上。不甘心的我,腾地站起,憋着一口气,将两只手摁在玻璃边缘。我的战斗架势激起了他的抗议,他“嚯”地起身,撸起袖子和我拼力气了。我们就这样僵持着,谁也不肯先松手,直到下车,方才罢休。
“没见过男孩心眼儿这么小,居然和女生斗,我记着你了。”我用“芒”指向他,切齿地说道。
“没见过女孩这么蛮,记着我,敢情好啊,我也不会忘了你的。”他抖了抖身上的“刺”,头也不回留下一句,晃晃悠悠走了。
“学校到了,要下车的赶紧下车啊。”司机的话打断了我的回忆,下得车来,心绪却不能平静。
不由得去想,在利害冲突面前,一个善意的提醒,微微一笑,瞬间就化解了难题。我不禁暗自反省:如果在冲突面前自己先變成一只刺猬,那么谁又甘愿被扎呢?记得在一本书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是一只刺猬,那么你很容易遇到同类。斫去身上锋利的芒吧,捧出善意的软,你又何尝不会遇到温润的回应呢!
(选自《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3年8月上旬刊)
小编点评:
本文的立意很巧,题记简直是一语中的,揭开了为人处事的一个普遍法则,即人若有“刺”,必然会碰到“芒”,同理,人若有“芒”也必然会遇到“刺”,“芒”与“刺”是一组共生关系。作者采用了两组对比事例,一个是眼前的老人与青年的默契礼让,另一个是记忆中自己与同学相互较量。两则故事发生的背景相同,但是当事人的态度和处理方式迥然,让与不让之间,就直接导致了事件朝着或美好或糟糕的不同方向发展。
【中考热点文题延伸】回声;人际交往法则;自己与他人……
——题记
去石浦的公交车上,偶遇了这样一幕。
天十分闷热,再加上车内乘客过多的原因,人们额头上渗出了汗。这时我看见一位坐在我旁边的老爷爷有点想开窗的意思,他试着推了推窗,竟然纹丝不动。目光瞥向坐在他身后的那位小伙子,他把自己身边的窗户开到了极点,整个人趴在了窗口,阵阵凉爽的风吹来,他正惬意地享受着呢。我心里有些不平了,想要提醒他一句。但见那位老爷爷转过身,用手轻轻触了触他的衣服,小伙子回过了神,老爷爷朝窗户指了指,微笑着点了点头。
就这么短短的一瞬间,小伙子便害羞地将自己的窗户合上了些。接着他探过身把老爷爷那边的窗拉开了一条缝隙,再一用力,窗开大了点,老爷爷双手合十,点了点头,小伙子的脸一下涨红了。两股清爽的风从窗口吹了进来,让人感到十分舒爽。
看到这儿,让我想起了曾经发生在相同情况下的一件事。
那天,不算热,人没有这么挤,一个同校的男生坐到了我的前面,我有点想开窗,只是还没有行动呢,他就斜了我一眼,二话没说将自己的窗开到了最大,风呼呼地灌进来,他贪婪地吸着。见状,我像一只刺猬一样竖起周身的芒,将他的窗推回去,把自己的窗开到最大。风一头撞过来,把我的头发都掀到一边去了,可真爽快啊。可他又不干了,也立起芒刺,把我的窗推了回去,并且用手支在窗口上。不甘心的我,腾地站起,憋着一口气,将两只手摁在玻璃边缘。我的战斗架势激起了他的抗议,他“嚯”地起身,撸起袖子和我拼力气了。我们就这样僵持着,谁也不肯先松手,直到下车,方才罢休。
“没见过男孩心眼儿这么小,居然和女生斗,我记着你了。”我用“芒”指向他,切齿地说道。
“没见过女孩这么蛮,记着我,敢情好啊,我也不会忘了你的。”他抖了抖身上的“刺”,头也不回留下一句,晃晃悠悠走了。
“学校到了,要下车的赶紧下车啊。”司机的话打断了我的回忆,下得车来,心绪却不能平静。
不由得去想,在利害冲突面前,一个善意的提醒,微微一笑,瞬间就化解了难题。我不禁暗自反省:如果在冲突面前自己先變成一只刺猬,那么谁又甘愿被扎呢?记得在一本书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是一只刺猬,那么你很容易遇到同类。斫去身上锋利的芒吧,捧出善意的软,你又何尝不会遇到温润的回应呢!
(选自《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3年8月上旬刊)
小编点评:
本文的立意很巧,题记简直是一语中的,揭开了为人处事的一个普遍法则,即人若有“刺”,必然会碰到“芒”,同理,人若有“芒”也必然会遇到“刺”,“芒”与“刺”是一组共生关系。作者采用了两组对比事例,一个是眼前的老人与青年的默契礼让,另一个是记忆中自己与同学相互较量。两则故事发生的背景相同,但是当事人的态度和处理方式迥然,让与不让之间,就直接导致了事件朝着或美好或糟糕的不同方向发展。
【中考热点文题延伸】回声;人际交往法则;自己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