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外语教育经济学属于“语言与经济”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该领域是一个跨语言学、经济学、信息学等多门学科交叉领域,目前,对于外语教学的研究渗透到方方面面,全社会对于外语教学所产生的经济现象非常关注,本文主要探讨对于基于磨蚀理论研究下的外语教学热投入,其背后的冷思考。
关键词:外语磨蚀;教育经济学;反思
外语教育经济学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70年代,形成于80年代,拓展于90年代(许其潮,1999)。将“语言与经济”的思想运用于外语教育,主要是考虑到,外语教育“热”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各类外语学习培训机构的诞生,各类外语学习资料,各类外语学习活动等。外语学习途径的多样化证明外语学习的消费市场是巨大的,在笔者的调查问卷所收集的信息中显示:不仅仅是因为外语是高考的主要测试项目,外语对于提升找工作的概率,以及出国留学而言都是必要的技能。从学生的长远规划而言,大部分的家庭都会尽全力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外语是必备的生存技能之一。
一、外语教育是对人力资本生产的一种经济投资
从外语教育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分析,人们对于外语学习的狂热和消费,主要是因为看重外语带来的效益。很多家庭甚至让自己的子女从小就学习外语,期待学成后的经济效益。不仅仅能在学校里面领先其他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且能够的毕业后找工作是作为一项国际性的工作必备技能。另外,英语也可作为一项特长来培养,实现一举多得的可观效益。从目前在英语学习市场所做的初步调查中获悉,外语学习培训项目的收费相对于其他学习科目要高出1-1.5倍,但是报名的人数依然不减。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中的英语学习资料,外语原版教材以及多媒体学习资料的销售数量同样相当可观。初步统计显示,在所有科目学习中,外语学习依然是投入最多的。
二、外语本身的工具属性
外语本身既是人力资本,又可以作为人力资本用于补充和取代其他类型的人力资本。补充则是指人们通过通过外语这一交流工具学会其他知识和技能来服务于雇主、家庭和社会,从中获得新的工作技能;取代是指人们直接利用自己不断完善的语言知识技能来从事与语言有关的工作而获得生存资料,如语言教学或是语言翻译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在融合,对于人才的要求在逐步提升。语言是交流和工作的基础,多种语言技能能够帮助人才彰显自己的价值,同样也是实现人力资源不可替代性的重要手段。对于人力资本的投入同样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投入,与很多家长的培养理念正好相符合。
三、外语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
外语经济的价值高低取决于该语言在各种任务,各种职业和部门活动中的使用程度和广度,其使用程度又受到对该语言的供求法则的支配。简单来说,只要外语能力在劳务市场上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就会取得不同的经济效益。英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同样是世界上使用广度最大的语言,使用人数同样很庞大。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英语学习者,因此消费市场同样很大。
四、磨蚀理论对于外语教育经济学的影响
语言磨蚀是指语言学习的逆过程,海量的语言学习资料及培训机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语言学习费时低效的现状。语言学习主要面对的问题是,语言知识的遗忘。从头脑词库中经常出现提取词汇困难或是提取失败,其主要原因是受到语言磨蚀因素的影响。触发语言磨蚀现象的条件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曾出现长期停止语言学习或是语言知识的输入,目前已经探明的语言磨蚀影响因素一共有七个。分别是:磨蚀前外语水平,受蚀时间,与受蚀语的接触,年龄,外语习得方式,社会情感因素和读写能力。在语言学习中注意这7个因素后,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以科学的理论来提升语言学习的效果,进一步提升语言学习的能力,增加语言技能的抗磨蚀性,使得语言内化为自身的技能,在工作中提升自我的价值。
五、结束
根据外语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把外语学习者在学校教育或是培训机构中获得的外语能力看成一种“商品”,把学校的外语教育过程看成是“商品”,把学校的外语教育过程看成是“商品”的生产过程,把外语的实际运用看成是“商品”使用,来分析我国当前外语教育带来的经济效益,预期的结果则非常不理想。这主要表现在国家,学校,家庭,社会等在外语的教与学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是收效实在是与之不成正比,收获甚微。虽然,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如果仅从外语磨蚀的角度考虑,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只考虑在外语学习上投入巨资,却忽视了外语能力的终身学习制度,其实外语能力实质上就是人力资源,外语学习是“期货”一类的交易方式,学习过程短,一次性投入大,累积投入小,短期收效明显,外语能力的保持过程长,一次性投入小,累积投入大,长期效益明显。因此,语言是需要终身维持所需水平的,时代在发展,语言也在发展,新的词汇及表达方法的投入也将会影响到语言的输出,从情感层面衍生出更多的学习主动性配合科学的学习和维护语言技能的方法才能保持长期有效。语言学习应该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外语学习的方式和最终的考察体系都是能够促进英语学习者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蔡寒松,周榕.语言耗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4).
[2]倪传斌,刘治.二语习得与磨蚀的基本目标水平对比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5).
[3]钟书能.语言流损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3(1).
[4]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5]倪传斌.外语磨蚀的本质属性[J]外国语,2007(1)
关键词:外语磨蚀;教育经济学;反思
外语教育经济学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70年代,形成于80年代,拓展于90年代(许其潮,1999)。将“语言与经济”的思想运用于外语教育,主要是考虑到,外语教育“热”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各类外语学习培训机构的诞生,各类外语学习资料,各类外语学习活动等。外语学习途径的多样化证明外语学习的消费市场是巨大的,在笔者的调查问卷所收集的信息中显示:不仅仅是因为外语是高考的主要测试项目,外语对于提升找工作的概率,以及出国留学而言都是必要的技能。从学生的长远规划而言,大部分的家庭都会尽全力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外语是必备的生存技能之一。
一、外语教育是对人力资本生产的一种经济投资
从外语教育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分析,人们对于外语学习的狂热和消费,主要是因为看重外语带来的效益。很多家庭甚至让自己的子女从小就学习外语,期待学成后的经济效益。不仅仅能在学校里面领先其他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且能够的毕业后找工作是作为一项国际性的工作必备技能。另外,英语也可作为一项特长来培养,实现一举多得的可观效益。从目前在英语学习市场所做的初步调查中获悉,外语学习培训项目的收费相对于其他学习科目要高出1-1.5倍,但是报名的人数依然不减。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中的英语学习资料,外语原版教材以及多媒体学习资料的销售数量同样相当可观。初步统计显示,在所有科目学习中,外语学习依然是投入最多的。
二、外语本身的工具属性
外语本身既是人力资本,又可以作为人力资本用于补充和取代其他类型的人力资本。补充则是指人们通过通过外语这一交流工具学会其他知识和技能来服务于雇主、家庭和社会,从中获得新的工作技能;取代是指人们直接利用自己不断完善的语言知识技能来从事与语言有关的工作而获得生存资料,如语言教学或是语言翻译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在融合,对于人才的要求在逐步提升。语言是交流和工作的基础,多种语言技能能够帮助人才彰显自己的价值,同样也是实现人力资源不可替代性的重要手段。对于人力资本的投入同样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投入,与很多家长的培养理念正好相符合。
三、外语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
外语经济的价值高低取决于该语言在各种任务,各种职业和部门活动中的使用程度和广度,其使用程度又受到对该语言的供求法则的支配。简单来说,只要外语能力在劳务市场上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就会取得不同的经济效益。英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同样是世界上使用广度最大的语言,使用人数同样很庞大。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英语学习者,因此消费市场同样很大。
四、磨蚀理论对于外语教育经济学的影响
语言磨蚀是指语言学习的逆过程,海量的语言学习资料及培训机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语言学习费时低效的现状。语言学习主要面对的问题是,语言知识的遗忘。从头脑词库中经常出现提取词汇困难或是提取失败,其主要原因是受到语言磨蚀因素的影响。触发语言磨蚀现象的条件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曾出现长期停止语言学习或是语言知识的输入,目前已经探明的语言磨蚀影响因素一共有七个。分别是:磨蚀前外语水平,受蚀时间,与受蚀语的接触,年龄,外语习得方式,社会情感因素和读写能力。在语言学习中注意这7个因素后,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以科学的理论来提升语言学习的效果,进一步提升语言学习的能力,增加语言技能的抗磨蚀性,使得语言内化为自身的技能,在工作中提升自我的价值。
五、结束
根据外语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把外语学习者在学校教育或是培训机构中获得的外语能力看成一种“商品”,把学校的外语教育过程看成是“商品”,把学校的外语教育过程看成是“商品”的生产过程,把外语的实际运用看成是“商品”使用,来分析我国当前外语教育带来的经济效益,预期的结果则非常不理想。这主要表现在国家,学校,家庭,社会等在外语的教与学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是收效实在是与之不成正比,收获甚微。虽然,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如果仅从外语磨蚀的角度考虑,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只考虑在外语学习上投入巨资,却忽视了外语能力的终身学习制度,其实外语能力实质上就是人力资源,外语学习是“期货”一类的交易方式,学习过程短,一次性投入大,累积投入小,短期收效明显,外语能力的保持过程长,一次性投入小,累积投入大,长期效益明显。因此,语言是需要终身维持所需水平的,时代在发展,语言也在发展,新的词汇及表达方法的投入也将会影响到语言的输出,从情感层面衍生出更多的学习主动性配合科学的学习和维护语言技能的方法才能保持长期有效。语言学习应该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外语学习的方式和最终的考察体系都是能够促进英语学习者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蔡寒松,周榕.语言耗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4).
[2]倪传斌,刘治.二语习得与磨蚀的基本目标水平对比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5).
[3]钟书能.语言流损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3(1).
[4]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5]倪传斌.外语磨蚀的本质属性[J]外国语,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