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对策

来源 :吉林农业·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2006年开始,国土资源部不再管理具体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专项资金按任务直接落实到市、县,项目管理体制面临着重大转变,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特别是不久前,部分省(自治区)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建设正式启动,标志着土地开发整理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和新机遇,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让土地开发整理事业更好地发展、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能发挥出应有效益,探索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思路及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新农村建设;“U”型槽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028-2
  
  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财综[2006]48号)的规定,从2006年开始,国土资源部不再管理具体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专项资金将按任务直接落实到市、县,项目管理体制面临重大转变,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特别是不久前,部分省(自治区)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建设正式启动。此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各项土地整治资金,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益实践,也是支农惠农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对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标志着土地开发整理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面对新形势和新机遇,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让土地开发整理事业更好地发展,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能发挥出应有效益,探索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思路及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笔者以辽宁省丹东市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为例,对如何做好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谈几点对策。
  1 丹东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回顾和主要做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证资源供给,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地开发整理是有效途径和根本保障。丹东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在各级政府的领导、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下,深入分析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规范项目管理,推进和深化土地开发整理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今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基本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耕地质量普遍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增产增收,农民逐渐富裕,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
  1.1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与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切实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土地开发整理的工程建设内容、标准、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的组织形式、实施管理、公众参与、相关材料要求等方面均有所突破、有所侧重,积极争取“扶贫”和“兴农富民”项目工程资金,加快农村扶贫开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在2005-2008年,使用“扶贫”和“兴农富民”资金共实施14个村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总投资为1400万元,项目规模为837hm2,新增耕地60hm2。
  凤城市鸡冠山镇四台子村就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与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受益者之一,此村地处凤城市西北部,距市区15km,全村1869人,耕地面积214hm2,人均耕地1.7亩,以种植玉米、大豆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贫困村。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引导下,全村广大村民依托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虽然解决了广大村民的温饱问题,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制约始终没能实施蔬菜种植的规模化和产业化。项目实施后完成土地平整34hm2,低产田施肥改良43hm2,排水渠3932延长米,排水路涵6处,灌溉水井74眼,田间生产道路1605延长米,彻底改变了此村部分的生产生活条件,带动了整个村的经济发展。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丹东市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示范、推动作用,为如何使辽东山区贫困农村脱贫致富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1.2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与基本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相结合,围绕重点地区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方向上,坚持 “三个倾斜”,向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倾斜政策,重点地向沿路、沿线、沿江布局,与基本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相结合,围绕重点地区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丹东东港市地处辽东半岛东端,南邻黄海,东依鸭绿江,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土地资源丰富,是全省2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国土面积2400km2,64万人口,耕地总面积127万亩,其中水田面积75万亩。丹东市以此地区为重点,结合实际,突出基本农田保护、水田保护等特点,切实做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此地区相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4亿元,建设总规模为5857hm2,新增耕地541hm2。
  开发整理后的农田稻丰、水美、蟹肥,实现了“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增长”的工作目标。
  1.3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积极创新
  丹东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积极创新,大力推广应用渠道硬化新技术。经过多年的考察和实践,会同设计单位研制了在农渠上安装砼制件“U”型槽的新技术。此技术得到了项目评审专家和市政府,农业、水利等有关部门的认可,也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
  这种砼制件“U”型槽的特点:一是节水,水流速度快,灌溉时间短;二是方便农民作业;三是减轻农民负担,不需割草和打药(灭草剂),省工又省钱;四是通风好,减少水稻病虫害;五是实际增加一部分耕地。目前,正在实施的丹东东港市6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涉及7个乡镇、27个行政村,总投资近1.08亿元,建设规模为4845hm2,新增耕地面积316hm2,共需安装“U”型槽近240km。过去的农渠宽度为2.5m,少则也有2m左右,安装 “U”型槽后,缩减到1.5m,按照每安装一延长米“U”型槽实际增加耕种面积为0.5m2计算,6个项目区,将会实际增加耕地面积180多亩。
  1.4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与发展特色农业相结合,因地制宜,搞好特色开发整理项目
  根据丹东特点,以土地开发整理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彻底改变旧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使农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宽甸县古楼子乡土地整理项目和宽甸县长甸、古楼子乡土地整理项目分别是2004和2005年省投资项目,项目总投资3126万元,项目总规模937hm2,其中土地开发128hm2,果园整理809hm2,新增耕地114hm2。
  通过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的果园缓坡梯田化,陡坡鱼鳞坑化,并加修了部分石埂梯田,改变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降低了自然灾害程度,改变了地区小气候,为鸭绿江风景区建设创造了环境条件。果树的产量和效益增长可达30%以上,项目实施后,平展展的梯田上种植了当地的特产燕红桃,树更多、花更红、桃更鲜,收成更好,项目区所在村民组人均增收1100元,全村人均增收240元;新增耕地114hm2,建标准蔬菜大棚215个,年内净增加收入215万元,项目所在地人均增收3910元。
  项目實施后,项目区所在的村民组人均增加耕地0.075hm2,全村人均增加耕地0.011hm2,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扩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面,提高了农民收入,不仅如此,通过对山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里的桃林不仅环抱村庄,而且坐绿拥红,依偎在蓝天碧水之中,仿佛人间仙境;极好地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定的经济基础。
  2 做好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对策
  随着丹东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对土地开发整理的认识不断深化,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需要认真地进行研究、分析,逐步地加以解决,同时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不健全。为使丹东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为丹東的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根据丹东实际,提出如下对策:
  2.1 科学规划,有序地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在对拟开发整理土地资源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下,制定科学详细的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建立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不同层次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储备库,未纳入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或开发方向不符合规划所确定的用途的,不准立项开发,避免一哄而起、盲目开发,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才能从根本上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才能有力地促进土地开发整理健康、有序地发展。
  2.2 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全面协调发展
  进一步完善土地开发整理的质量标准,扭转只重数量平衡、忽视质量平衡、占优补劣的倾向,严格考核补充耕地的质量,把改善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把是否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要标准。
  2.3 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全程科学管理
  在有关法规和政策的指导下,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有关技术研究,把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充分应用到土地开发整理中去,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在高水平、高科技的基础上实施、全程科学化管理,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健康顺利开展,真正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4 综合布局,实现土地综合整治
  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地貌地形特点,从实际出发,在广泛征求当地群众意见基础上,以村为基本单元,若干个村相连组成一个项目区,实现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实现“实施一片、成效一片;成效一块、发挥效益一片”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开发整理的综合效益,提高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把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城乡一体化布局中。
  2.5 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开展评价工作
  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尽快建立和完善土地开发整理技术标准体系,更好地为土地开发整理事业服务。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等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尽快完善土地开发整理的质量评价标准,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完善、操作性强的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体系,开展土地开发整理综合效益的评价。
  2.6 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 ,保证资金
  坚决落实政府各类土地收益用于“三农”的规定,充分利用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耕地开垦费等方面资金,严格按规定用途整合使用,加强督查,使之成为政府支持土地开发整理、支撑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源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编制.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的“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难题,1949年后中国政府在“三农”问题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从解放初的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再到1958年的人民公社,以及1978年后的农村家庭承包制,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但成功只限于农民的温饱解决了,农民却始终没有富裕。文章从分析和反思家庭承包制和农村合作经济入手,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农村应该走村镇化和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的道路,并用天
期刊
摘要:文章对三洞乡推广水稻“叶龄模式”的示范结果、辅助实验及推广采用的技术措施进行分析,以期加快水稻叶龄模式的推广,提高水稻生产水平。  关键词:叶龄模式;栽培技术;水稻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124-1  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是指在水稻生育进程的叶龄模式,以叶龄为指标,器官相关生长规律为生物学依据的栽培理论和技术新体系,是当前我国
期刊
摘要:石柱中山稻区立体地带明显,气温低,日照少,热量不足,云雾雨日多,造成冷害重,自然灾害频繁,加之推广品种单一,引进品种杂乱,栽培技术落后,限制了水稻产量的提高。对策是:选用早中熟,耐寒抗病的优良的杂交品种,采取综合技术措施上,提早播种,及时防治病虫害,促进水稻高产。   关键词:石柱中山;气候生态特点;杂交稻;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
期刊
摘要:本课题在运用《金秋梨无公害生产新技术推广》示范项目中,总结了关键的技术点六个“到位”,即土壤基础、树体管理、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疏花疏果、套袋时间和方法准确到位,通过2002年到2005年观测表明,示范基地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高,由421公斤/亩,提高到1728公斤/亩;优质果率逐年提高由小于70%提高到80.1%以上;投入产出比逐年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长。课题成果值得运用与推广。  关键词
期刊
台家村社区居民委员会位于兰家镇政府,距离兰家镇政府7公里,交通便利,道路平坦,村内一条主路线,向西通往合心镇长白西线,向南通往和平大路零公里处,向东通往长农公路。  台家村社区居民委员会由两个自然屯组成,辖区总面积4.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016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切实解决广大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台家
期刊
小城子村位于长春市宽城区兰家镇,下辖3个自然屯,幅员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公顷。近年,小城子村通过实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使党员作用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群众普遍满意的目标要求。  小城子村依托宽城区农村“三项工程”综合培训基地,全力打造“三项工程”,服务中心内设机构及职能,根据新光复路市场和东北亚物流园区用工需求,积极开展劳动力就业技能、法律维权等培
期刊
摘要:麻栗坡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城,多年来农业发展受到内外部等因素制约,发展较为缓慢,存在很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山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探讨,为决策者在麻栗县域实施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山区农业;制约因素;对策;麻栗坡县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001-2    1 发展现代农业的
期刊
摘要:在推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对于农民在较高的租金收益下,仍不愿流转土地行为,部分解释为恋土情结,农户的土地意识浓重,因此这种情结和意识被归结为制约性因素,并且大部分专家学者也对此持否定态度。但是,这种情结和意识也有其积极地一面,对社会有意的一面,不能完全予以否定,应该加以分析研究,甚至应该予以保护。  关键词:乡土情结;土地意识;勤劳观念  中图分类号:F33/3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三农”工作已成为我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对我国“三农”新形势、新任务的分析,提出了新阶段“三农”发展路径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三农”;新农村;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022-1    0 前言  去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历经30年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和30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期刊
摘要:连锁超市这一概念是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从国外借鉴引进的一种连锁企业经营业态,20多年来连锁超市在我国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近年来,随着大量国外连锁零售企业的涌入,使得国内连锁企业的竞争加剧,连锁超市在城市的发展趋于饱和,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市场成为连锁超市新的发展空间,逐渐将经营重点向农村转移,将是连锁超市发展的新选择。文章将以贵州地区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为切入点,思考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