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中学美术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开放中学美术课堂,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这样也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与能力,而且使他们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发生根本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网络资源 激活 中学美术课堂
一、利用网络,拓展美术的学习领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传统的美术课堂非常封闭,其地点是固定的,仅仅局限于某一班级;其时间也是固定的,每周只有一节课。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突破传统媒介的局限和障碍,拓展时空概念。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学习美术的课堂和实践活动,运用美术去交流和沟通,拓展美术的学习领域。例如在上七年级美术欣赏《春天的畅想》一课前,我便将活动内容向学生公布,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收集、摘录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片段与诗词,中外艺术家表现春天的作品图片,表现春天的摄影图片和歌曲等,这个过程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的选择范围更宽。
网络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们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达到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逐步提高视觉感觉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的目标。
二、通过网络,开放美术的学习内容。
美术教材不仅限于教科书,形形色色的图书教材、视听教材都丰富了美术的教学内容,而网络资源的补充更是锦上添花。网络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即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富开放性,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京剧脸谱》一课,欣赏我国京剧脸谱并了解其特点是必要的一环,但书上图片不多,又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挂图,欣赏实物更是不可能,这时候网络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将各处搜来的图片扫描进电脑,并精心的按脸谱谱式等分类,还找了些相关视频。上课时,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欣赏,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充分利用网络拓展课堂容量,增加很多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动画、影像、图片等素材,创作模拟仿真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多个感官并用,提高教学的实效。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教材多样化呈现方式的要求。
三、贴近网络,创建美术自主学习平台,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上。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美术课真正实现了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要求。在计算机技术走进美术课堂的当今,计算机因具有快捷而强大的信息搜索能力、存贮能力和处理能力,必将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最佳的资料搜集和存贮处理工具,更会成为学生美术素养、美术创造能力提高的平台。并且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本着自主学习的态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高效能、高质量地解决令人关注的现实问题。这为学生学会学习和日后从事知识创新打下扎实的功底,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如用综合材料制作面具、头饰,并投入表演等。对设计简易的布景、海报、课外或校园的情报专栏等专题性的手抄报以及校内或户外的文娱、体育等项活动的设计制作、展示。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这个“好帮手”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主动请教他人,并积极与同学、老师或家长合作设计制作。还注意学会在网上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建立档案、资料库,不断进行参考、比较,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与学习。
实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走进网络,促使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必然会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而网络环境则为这一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和保障。“要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师生互动的方式也实现了全面革新。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活动,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因而,师生关系在网络环境中是“民主平等”的。在网络中搜集资料时,不再是教师指定,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各取所需,多向互动,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协作学习。此时,教师也已成为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成员,适时地提供自己所占有的资料,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在进行网络资源与美术教学相结合的改革实验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教学资源永远是开放的、多媒体的、跨越时空的,它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也深刻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方式。
关键词:网络资源 激活 中学美术课堂
一、利用网络,拓展美术的学习领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传统的美术课堂非常封闭,其地点是固定的,仅仅局限于某一班级;其时间也是固定的,每周只有一节课。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突破传统媒介的局限和障碍,拓展时空概念。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学习美术的课堂和实践活动,运用美术去交流和沟通,拓展美术的学习领域。例如在上七年级美术欣赏《春天的畅想》一课前,我便将活动内容向学生公布,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收集、摘录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片段与诗词,中外艺术家表现春天的作品图片,表现春天的摄影图片和歌曲等,这个过程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的选择范围更宽。
网络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们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达到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逐步提高视觉感觉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的目标。
二、通过网络,开放美术的学习内容。
美术教材不仅限于教科书,形形色色的图书教材、视听教材都丰富了美术的教学内容,而网络资源的补充更是锦上添花。网络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即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富开放性,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京剧脸谱》一课,欣赏我国京剧脸谱并了解其特点是必要的一环,但书上图片不多,又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挂图,欣赏实物更是不可能,这时候网络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将各处搜来的图片扫描进电脑,并精心的按脸谱谱式等分类,还找了些相关视频。上课时,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欣赏,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充分利用网络拓展课堂容量,增加很多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动画、影像、图片等素材,创作模拟仿真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多个感官并用,提高教学的实效。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教材多样化呈现方式的要求。
三、贴近网络,创建美术自主学习平台,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上。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美术课真正实现了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要求。在计算机技术走进美术课堂的当今,计算机因具有快捷而强大的信息搜索能力、存贮能力和处理能力,必将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最佳的资料搜集和存贮处理工具,更会成为学生美术素养、美术创造能力提高的平台。并且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本着自主学习的态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高效能、高质量地解决令人关注的现实问题。这为学生学会学习和日后从事知识创新打下扎实的功底,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如用综合材料制作面具、头饰,并投入表演等。对设计简易的布景、海报、课外或校园的情报专栏等专题性的手抄报以及校内或户外的文娱、体育等项活动的设计制作、展示。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这个“好帮手”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主动请教他人,并积极与同学、老师或家长合作设计制作。还注意学会在网上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建立档案、资料库,不断进行参考、比较,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与学习。
实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走进网络,促使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必然会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而网络环境则为这一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和保障。“要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师生互动的方式也实现了全面革新。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活动,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因而,师生关系在网络环境中是“民主平等”的。在网络中搜集资料时,不再是教师指定,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各取所需,多向互动,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协作学习。此时,教师也已成为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成员,适时地提供自己所占有的资料,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在进行网络资源与美术教学相结合的改革实验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教学资源永远是开放的、多媒体的、跨越时空的,它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也深刻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