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概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觉探索知识,信息技术成为他们的学习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科整合;必备条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物质平台和理想的教学环境。
一、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指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的分析、选择、获取、利用信息资源,培养学生个人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增强数学素养的能力的同时,转变传统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终实现创新教育和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整合的意义
1.完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实现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效学习,促进创新人的培养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信息过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应有利于这一信息过程的实现。应首先考虑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来促进课程内容的学习,它是课程整合的首要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不仅能用于呈现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有关的数学内容,同时,通过整合,可帮助学生实现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真正提高数学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主动地建构知识。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在整合模式研究过程中,十分强调任务驱动。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快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
3.改革教学观念,变数学单科单向学习为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视角出发
随着当前教育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及由“面向结果”向“面向过程”的转变。现在多用“学习过程设计”一词来指代“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在这一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优势。
四、对教师技能提出的新挑战
教师要应对新模式的挑战,不但要明晰新模式下的教育培养目标,明晰自身的角色,还要学会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去。要达到这一目标,“提高信息化教学技能”恐怕是教师所面临的最为迫切的任务。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学校,它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技术既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情境,也是拓展教师学习情境的有力且不可替代的工具。为此,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培养不但是职业发展的动力需要,也是个体发展的动力需要。再有,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依赖与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与掌握,但单纯的信息技术因素却不能促成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师只有在教育情境中不断应用信息技术才能促成信息化教学技能的提高。
五、整合举例
我們以做高中一年级:正弦函数y=Asin(ωx+ψ)图像为例。
要求学生会用“五点法”作函数y=Asin(ωx+ψ) (A>0, ω>0)的简图,理解并掌握起相关基本交换。
学生已经掌握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对“五点法”作三角函数图像有一定的认识。从认识特点看,学生对静态的函数图像缺乏兴趣,难有感性认识,对抽象的变化规律更不易理解,难以上升为理性认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利用Flash的强大动画功能,使静态的图像,抽象的数学规律边的生动起来,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创设情境、复习引入、自主探究、练习巩固、课堂小结”。
创设情境:教师以小球的简谐振动的动画引出本节课题——函数y=Asin(ωx+ψ)的图像。
复习引入:让学生复习“五点作图法”,“正弦函数图像和性质”等基础知识,为下一步“自主探究”作准备。
自主探究:例1 作函数y=2sinx与y=[12]sinx的图像,并思考与y=sinx之间有什么联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例1,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自主学习另外两个例题。
例2 作函数y=2sinx与y=sin[12]x图像,并总结出规律。
例3 作函数y=sin(x+[π4])与y=sin(x-[π3])图像,并总结出一般规律。
课件能够动态演示列表、描点、连线的过程,用鼠标单击表格空格时会出现相对应的值,并且在坐标系上指出相应的点,描完五个点会自动绘制出相应的曲线。
练习巩固:练习课本上相应的习题。
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从而达到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突破,又从一般到特殊,把抽象的教学规律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亲身体验和感受到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并学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和认识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点拨”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形象直观的动态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图像的变化,主动思考,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出变化规律,在思考、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作图的方法和图像变化的相关知识,并用练习加以检验和巩固,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索”,真正使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总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数学教学带来新的契机,它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其它任何教学媒体。信息技术进课堂,必然引起教学的变革,教师的角色也会起重大变化。要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科整合;必备条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物质平台和理想的教学环境。
一、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指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的分析、选择、获取、利用信息资源,培养学生个人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增强数学素养的能力的同时,转变传统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终实现创新教育和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整合的意义
1.完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实现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效学习,促进创新人的培养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信息过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应有利于这一信息过程的实现。应首先考虑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来促进课程内容的学习,它是课程整合的首要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不仅能用于呈现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有关的数学内容,同时,通过整合,可帮助学生实现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真正提高数学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主动地建构知识。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在整合模式研究过程中,十分强调任务驱动。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快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
3.改革教学观念,变数学单科单向学习为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视角出发
随着当前教育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及由“面向结果”向“面向过程”的转变。现在多用“学习过程设计”一词来指代“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在这一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优势。
四、对教师技能提出的新挑战
教师要应对新模式的挑战,不但要明晰新模式下的教育培养目标,明晰自身的角色,还要学会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去。要达到这一目标,“提高信息化教学技能”恐怕是教师所面临的最为迫切的任务。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学校,它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技术既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情境,也是拓展教师学习情境的有力且不可替代的工具。为此,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培养不但是职业发展的动力需要,也是个体发展的动力需要。再有,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依赖与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与掌握,但单纯的信息技术因素却不能促成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师只有在教育情境中不断应用信息技术才能促成信息化教学技能的提高。
五、整合举例
我們以做高中一年级:正弦函数y=Asin(ωx+ψ)图像为例。
要求学生会用“五点法”作函数y=Asin(ωx+ψ) (A>0, ω>0)的简图,理解并掌握起相关基本交换。
学生已经掌握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对“五点法”作三角函数图像有一定的认识。从认识特点看,学生对静态的函数图像缺乏兴趣,难有感性认识,对抽象的变化规律更不易理解,难以上升为理性认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利用Flash的强大动画功能,使静态的图像,抽象的数学规律边的生动起来,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创设情境、复习引入、自主探究、练习巩固、课堂小结”。
创设情境:教师以小球的简谐振动的动画引出本节课题——函数y=Asin(ωx+ψ)的图像。
复习引入:让学生复习“五点作图法”,“正弦函数图像和性质”等基础知识,为下一步“自主探究”作准备。
自主探究:例1 作函数y=2sinx与y=[12]sinx的图像,并思考与y=sinx之间有什么联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例1,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自主学习另外两个例题。
例2 作函数y=2sinx与y=sin[12]x图像,并总结出规律。
例3 作函数y=sin(x+[π4])与y=sin(x-[π3])图像,并总结出一般规律。
课件能够动态演示列表、描点、连线的过程,用鼠标单击表格空格时会出现相对应的值,并且在坐标系上指出相应的点,描完五个点会自动绘制出相应的曲线。
练习巩固:练习课本上相应的习题。
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从而达到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突破,又从一般到特殊,把抽象的教学规律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亲身体验和感受到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并学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和认识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点拨”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形象直观的动态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图像的变化,主动思考,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出变化规律,在思考、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作图的方法和图像变化的相关知识,并用练习加以检验和巩固,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索”,真正使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总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数学教学带来新的契机,它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其它任何教学媒体。信息技术进课堂,必然引起教学的变革,教师的角色也会起重大变化。要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我们还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