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受调查者认为西方经济理论遭遇危机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5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提示
  金融危机自爆发以来,公众对危机的来龙去脉、发展走势、影响及应对等表现出了极大关注。此前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进行的相关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受调查者认为金融危机离自己很近。
  经济发展形势扑朔迷离,普通群众想搞清楚但往往又难以搞清楚,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最愿意听到来自专家学者的声音。专家学者拥有某一领域的知识专长,为公众答疑解惑、创新理论等无疑是专家学者的责任。在金融危机这样的重大现实挑战面前,也是打破西方理论霸权、检验理论、创新理论的机会。那么,专家学者应该做些什么贡献?现在做得怎么样?公众对他们还有哪些期待?
  为此,近期人民论坛杂志社在人民网、新浪网推出了“金融危机下,你对中国学者有什么期待?”专题调查,共有5271位网友参与。
  
  
  一问:有关金融危机各种问题的解释是否透彻?
  75.2%的受调查者认为,当前专家学者对有关金融危机各种问题的解释并非清晰透彻
  
  “你认为专家学者最应当做什么?”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四位的分别为:“研究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3215票,占总61%);“用正确的理论见解影响公共政策”(2978票,占总56.5%);“教书育人,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搞歪门邪道”(2736票,占总51.9%);“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普通群众答疑解惑”(2440票,占总46.3%)。
  为什么受调查者对专家学者应当进行理论总结和创新表示了如此大的关注度?有受访者表示,“金融危机下,08年中国经济仍然实现了高增长,西方的理论似乎难以破译,为此,我们寻求对中国发展更加有说服力的解释。这就需要植根于中国实践的理论创新。”以上观点代表了相当多受访者的看法。相关调查结果也佐证了以上民意。在回答“金融危机袭来,你是否觉得西方经济理论遭遇了危机”的提问时,55%的受调查者表示认可。
  实践说明,理论创新对促进改革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专家学者都希望自己的政策主张能够影响公共决策,在现实生活中,为专家学者提供意见、建议的渠道正越来越广,但民众仍然期待真正富有理论创新能力的专家学者多一些。
  调查结果显示,在针对金融危机相关问题答疑解惑方面,公众认为专家学者做得还不够好。在回答“相关解释是否清晰透彻”的提问时,75.2%的受调查者(3964票)认为“不是”,19.1%的受调查者(1007票)表示“说不清楚”,仅有5.7%的受调查者(300票)认为“是”。
  “现在有很多难懂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不仅枯燥乏味而且让人摸不着头脑。”“现在是打破西方理论霸权的有利时机。对西方理论照抄照搬已经行不通了,专家学者要有理论自信和自觉,勇于担当。”网友表示。
  
  二问:危机下,理论创新的机会有多大?
  近五成的受调查者表示,理论创新的机会“大”(1059票,占总20.1%)或“很大”(1529票,占总29%)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8.2%的受调查者认为,专家学者“理论创新的意识普遍较为缺乏”;59.7%的受调查者表示,“对此次金融危机,中国还缺乏理论回应或创新不够”。由此可见,近六成公众对专家学者在理论创新方面的表现是不太满意的。
  那么,理论创新的空间究竟有多大呢?调查显示,近五成的受调查者表示,理论创新的机会“大”(1059票,占总20.1%)或“很大”(1529票,占总29%),另有38.52%的受调查者认为,当前专家学者理论创新“没有天花板”。
  有专家表示,这是一个特别需要理论创新的时代,如何实现中国的理论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挑战。中国的转型,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情况之复杂,等等,都是史无前例的,但到现在为止,却没有产生一个和中国的转型相关的社会科学理论。所以才会造成用西方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现实,公众却认为解释不清的重要原因。
  “缺少理论创新使我们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比如在外交领域,理论和概念创新上的贫乏给我们造成了一些困难,我们常常是被动地解读、应对。”“中国的理论创新应当具有责任感和紧迫感。简单地接受西方理论永远不能建立起解释中国社会现象的科学。”“一个理论创新的时侯,往往是不被理解甚至误解的时候,如果你认为是对的,就要坚持下去,最后这个理论可能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甚至成为一种共识。专家学者要有这样的创新精神。”网友们纷纷表示。
  当然,理论创新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许多网友反映,创新所受到的限制还较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前进比较,理论界还缺少百家争鸣的浓厚氛围。其原因:一是研究环境还不够宽松,思想还不够解放;二是红线较多,让人缩手缩脚。
  
  三问:对国内的专家学者,你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88.4%的受调查者表示,“多搞调查研究,扎扎实实研究中国问题,进行理论创新”是最大的期待
  
  “对国内的专家学者,你最大的期待是什么?”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多搞调查研究,扎扎实实研究中国问题,进行理论创新”(4660票,占总88.4%);“写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有重要影响的著作”(2762票,占总52.4%);“对群众所关心的问题给以通俗易懂的科学解释”(2462票,占总46.7%)。
  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我们所要的是这样的理论家,“他们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仍然需要依据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针对改革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实际问题,给予科学解释的专家学者。而就现实情况而言,这样的专家学者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现阶段的理论研究最大的弊端就是越来越专业化、专职化、学院化,使活生生的理论成为‘经院理论’。”有受访者表示。还有一些受调查者反映,目前理论研究缺少社会实证的调查,不能深入基层,总结社会发展的真实规律。有专家提出,一些理论成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不能很好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而是停留在文本上,停留在书斋里,理论与实践成了“两张皮”。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同时显示,56.1%的受调查者认为,“有些专家学者高高在上,离公众较远”。据受访者反映,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有些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过于理论化,与现实太远;二是有些专家学者习惯“从书本到书本”的研究,缺乏实证和调查;三是个别专家学者喜欢故弄玄虚,玩文字、概念等游戏。
  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认为,专家学者要在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做改革的促进派,要讲真话实话,要踏踏实实地做研究,不要哗众取宠,现在我们有的专家学者研究工作做得不够深。
  
  四问:专家学者应担当怎样的理论创新责任?
  超过七成的受调查者表示,专家学者理论创新最需要的是“追求真理的精神”(4023票,占总76.5%)和“客观中立的学术立场”(3790票,占总71.9%)
  
  西方理论霸权无处不在,作为一名专家学者该如何承担理论创新的责任?超过七成的受调查者表示,专家学者理论创新最需要的是“追求真理的精神”(4023票,占总76.5%)和“客观中立的学术立场”(3790票,占总71.9%);超过五成的受调查者认为,“用知识和专长服务大众的意识”(3094票,占总58.7%)和“关注社会现实的旨趣”(2862票,占总54.3%)。
  “你如何看待专家学者这个群体?”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4.3%的受调查者表示,“专家学者群体形象有下滑的趋势”。另有83.4%的受调查者认为,“某些理论学家有哗众取宠甚至投机钻营的嫌疑”,是最为影响专家学者在公众心目中形象的因素。
  近些年来,有的专家学者公正立场和道德信用有所缺失,既漠视国家利益,也漠视民众利益,严重触犯了众怒,使得社会公众对一些专家学者“拷问道德良知”,这值得专家学者界的深刻反思。
  调查结果显示,“专家学者是值得尊敬的知识精英”认同度仅为8%。同时,49.5%的受调查者认为,专家学者“只是掌握了某一领域知识的普通人”。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调查结果是,在回答“当前你认为专家学者在哪方面做得最好”的提问时,56.1%的受调查者表示“说不清楚”,排在了第一位。公众了解专家学者主要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而对绝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公众了解较少。
  有网友表示,专家学者是有思想、有专业知识的“社会精英”,在社会上有名望、地位和“话语权”,言论、主张多多少少地影响着社会舆论,也往往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势。因此,专家学者都应当也必须具有高度的使命感,自觉地承担起理论创新的社会责任。(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艾 芸)
其他文献
“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第一稿)”形成后,课题组将其发给有关专家和官员,进行了意见征集,共有121位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学者以及36位官员参与笔谈,并在此基础上举行了小范围座谈,即第二次会议,推出第二稿(图二)。专家及官员们就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以及具体指标设置的相关焦点、难点进行了深入探讨,精华思想如下。    一级指标的分类    关于一级指标的分类,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中国社科院
期刊
高小平:构建“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很有意义,由权威的第三方评价县域科学发展,就我所知在历史上是第一次。在政治上、国际形象上等多方面都有很好的效应,可以搞出一个很好的结果。  我要谈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有三点,第一点是要用一套科学、合理、规范、易行的指标体系来进行评价,要以客观指标为主、主客观结合。同时,要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指标体系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用等到大家
期刊
李成勋: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科学发展”,不是指一般的经济社会统计数字,是科学发展,是特指的;二是“评价体系”,它有很强的导向性,赞成什么,不赞成什么,有鲜明的意图。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定位应就定在:用一套指标体系来反映县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得怎么样。这就与其他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不一样,如果一致,就无法显示我们指标体系的特色了。  考察县域的发展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
期刊
郑风田:建立一个有特色的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觉得应该像体育比赛一样,既有总排名,又有分项排名。泛泛地说科学发展观,可能并不一定能让大家记住,而分项排名却可能吸引住人的眼球,让大家记住。生态文明,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公众满意度也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同时,我建议增加一个国际上很有名气的幸福指数。例如,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但生活压力比较大,幸福指数反而较低;而一些小乡村虽然物质文化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中国外交经历了具有深刻意义的伟大变革,开创了生机勃勃、波澜壮阔的新局面。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与实践的光辉指南    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制定的。这包括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战争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关系,通过和平谈判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三个
期刊
陈耀:我主要讲四点。  第一,就是建立这个体系的必要性。这套体系在理论上是必要的,在实践上是亟需的。我看了这个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感觉非常不错。一般来讲,学术界做的比较多,而且搞的是越复杂越好,越看不懂越好,让人感觉很科学,指标非常多。但另一方面,这是工作考核的需要,从方法上就要简洁、简单,让人看得明白。  第二,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意义。评价指标体系要起到导向作用,具有引导性,引导县域工作方向。比
期刊
在深入研究与广泛讨论过程中,就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构建达成的共识如下。    共识一:评价体系构建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科学发展观是对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如何贯彻落实到全面小康建设中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重要举措。  科学发展,县为基础;社会和谐,县为根本。实践
期刊
从这次金融危机的表现和经济学的原理分析,本次金融危机的实质其实就是经济危机。  1929年之前美国的信贷扩张主要是在生产领域,如汽车和建筑业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然后是长达10年的“柯立芝繁荣”,美国生产能力迅速扩张。而消费需求能力并没有跟上,于是美国对于发展最快、而购买力不足的汽车和建筑业推行分期付款的“创新”方式,当时美国60%以上的汽车则是用赊销方式出售的。   美国这次
期刊
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线与网民交流时表示,对中国的经济有信心,对中国的企业发展有信心,因而对中国的资本市场也有信心。信心来自我们对形势的正确判断,来自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来自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出台的正确措施。  当前,这场始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给许多国家以沉重打击,而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却表现抢眼,信心坚定。这不仅是因为三十年的改革实践为应对危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
期刊
评述由头 新官上任,总让人们充满诸多期待。对于新官自身来说,也希望自己能够大有作为,带来一番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于是,新官上任要烧出“三把火”,从古至今似乎成了惯例。然而,近期一些履新官员却对此观点提出异议,认为要谨防“新官上任三把火”。面对百姓的期待和地方发展的需要,上任新官究竟该不该烧“三把火”?又该如何“烧”?值得探讨。    “三把火”重在为谁而“烧”    “新官上任三把火”有深刻的人性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