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落到实处,关键在人。作为党报新闻工作者,其职业特性决定了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性,也决定了对其从业人员素质的高标准严要求。采编人员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工作作风是党的新闻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下面是包头日报社为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宣传报道要求,加强采编队伍建设的一些做法。
一、以马克思新闻观为指导,增强采编人员责任感使命感和业务技能
加强采编队伍建设,夯实报纸立业之基,这是历代报业同仁共同努力的目标和坚持不懈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党报开展了新闻采编综合素质培训活动、“三项教育”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培训以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党报的发展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同时,又通过高素质的采编队伍的辛勤工作使报业获得长足的进步。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下发的《关于在全区新闻战线开展新闻采编综合素质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包头日报社积极组织、精心部署,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培训指导机构,并多次召开各种形式的相关会议,强调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制定具体的培训制度,使广大采编人员在做好日常繁忙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同时,能够切实将学习培训落在实处、切实使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年的时间里,报社采编人员围绕学习培训的前两部分内容——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开展了认真扎实的学习。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广大采编人员日常承担着繁重的新闻宣传报道任务,风雨晨昏,难有止停。尽管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但是理论的补养还是使大家生发了诸多的感受。如在理论基础篇之哲学原理章节,讲到新闻工作要把握适度原则,即:要适宜、要适量、要适时、要合法。尤其是适量原则中讲到:“应当懂得物极必反、过犹不及”的道理。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控制好报道的密度,做到详尽报道和提纲契领相结合。再如,以马克思新闻观为指导,需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才能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二、践行“走转改”,树立责任意识,踏踏实实写新闻
由于新闻工作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任何理论性的学习与培训最终要还原到实践中。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过程中,一方面了解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内涵和意义,另一方面鼓励和带动采编人员,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投身于田间地头、城市社区、厂矿企业等基层一线,记录百姓寻常生活,反应群众的真情实感。同时在采访当中,通过深度报道、主题策划、舆论监督,提高业务能力、职业素养和从业操守,在实践中历练成长。
近年来有关春运,成为记者关注的重点话题。记者相继采写了铁路、民航、交通、交警等相关部门确保春运畅通安全的报道。记者报道的覆盖面不可谓不广,但是我们又感觉欠缺些东西。施行实名制、网上购票后,农民工是否感到了方便?那些为春运忙碌的个体,他们会有怎样的心境?我们惯常的报道往往是宏观够大、微观不微,其实离开那些鲜活的个体感受,宏观的支撑注定力道不足。于是记者深入到购票现场,采写出《三个农民工的艰辛购票记》的新闻特写,这3个农民工一个是用电话订票;一个购票时忘带身份证,让家人通过传真发送身份证复印件时,又找不到收传真的地方;一个网上购票,找到网络时,又不会使用网络预订。这样感同身受(下转82页)的报道自然是让人印象深刻,感慨颇多。
三、学习工作相渗透,培育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
采编队伍专业素质和道德操守如何,关乎着党报公信力与权威性的确立。多年来,包头日报社致力于倡导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将素质教育渗透到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之中,总编辑率先垂范,编采部门主任以身作则,影响和带动了所有编采人员。编采人员边学习、边摸索、边工作,将学习渗透于工作之中,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已经成为包头日报社采编部门的惯例。业务研讨、编采策划、考核打分,时时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业务学习氛围。
为紧跟全国党报发展步伐,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党报改革成果,以促进《包头日报》取得长足的进步,自2008年起,包头日报社总编辑、副总编辑亲自带队,先后分赴长三角、珠三角和西部地区考察学习。编采人员学习回来后,又将个人的收获与体会通过报告会等形式与大家分享,同时将一些先进的工作理念逐步融入到工作实践中。2012年,为紧跟国内党报发展趋势,包头日报社先后派出近20人次到北京、西安、广州、上海等地学习。一方面参加新闻机构组织的有关版面设计、新闻策划、网络新闻等学习培训,另一方面走进先进的新闻集团,如《广州日报》《京华日报》等报业集团现场观摩求教。这些走出去的代表回来后再传播给所有采编人员。与此同时,为了让更多的采编人员能够走出封闭办报的格局,接受更多新鲜的办报思维和理念,报社又采取请进来的方式,组织集中学习培训。曾先后三次邀请南方报业集团视觉总监赵小星,为编采人员进行了版面设计创意与规范化操作专题培训。2012年2月,邀请原《华西都市报》主任、国际劳动组织管理人员李维,作《新闻工作人员如何对待工作的专题报告》,培训在报社引起强烈的共鸣和反响。
总之,近年来包头日报社不断提升自身队伍素质和报纸质量,使党报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冗长会议报道减少了,生硬的口吻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实、短、新”的文风,以及老百姓关注的话题和热点新闻。
(作者单位:包头日报社)
责任编辑:邰山虎
下面是包头日报社为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宣传报道要求,加强采编队伍建设的一些做法。
一、以马克思新闻观为指导,增强采编人员责任感使命感和业务技能
加强采编队伍建设,夯实报纸立业之基,这是历代报业同仁共同努力的目标和坚持不懈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党报开展了新闻采编综合素质培训活动、“三项教育”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培训以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党报的发展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同时,又通过高素质的采编队伍的辛勤工作使报业获得长足的进步。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下发的《关于在全区新闻战线开展新闻采编综合素质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包头日报社积极组织、精心部署,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培训指导机构,并多次召开各种形式的相关会议,强调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制定具体的培训制度,使广大采编人员在做好日常繁忙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同时,能够切实将学习培训落在实处、切实使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年的时间里,报社采编人员围绕学习培训的前两部分内容——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开展了认真扎实的学习。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广大采编人员日常承担着繁重的新闻宣传报道任务,风雨晨昏,难有止停。尽管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但是理论的补养还是使大家生发了诸多的感受。如在理论基础篇之哲学原理章节,讲到新闻工作要把握适度原则,即:要适宜、要适量、要适时、要合法。尤其是适量原则中讲到:“应当懂得物极必反、过犹不及”的道理。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控制好报道的密度,做到详尽报道和提纲契领相结合。再如,以马克思新闻观为指导,需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才能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二、践行“走转改”,树立责任意识,踏踏实实写新闻
由于新闻工作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任何理论性的学习与培训最终要还原到实践中。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过程中,一方面了解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内涵和意义,另一方面鼓励和带动采编人员,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投身于田间地头、城市社区、厂矿企业等基层一线,记录百姓寻常生活,反应群众的真情实感。同时在采访当中,通过深度报道、主题策划、舆论监督,提高业务能力、职业素养和从业操守,在实践中历练成长。
近年来有关春运,成为记者关注的重点话题。记者相继采写了铁路、民航、交通、交警等相关部门确保春运畅通安全的报道。记者报道的覆盖面不可谓不广,但是我们又感觉欠缺些东西。施行实名制、网上购票后,农民工是否感到了方便?那些为春运忙碌的个体,他们会有怎样的心境?我们惯常的报道往往是宏观够大、微观不微,其实离开那些鲜活的个体感受,宏观的支撑注定力道不足。于是记者深入到购票现场,采写出《三个农民工的艰辛购票记》的新闻特写,这3个农民工一个是用电话订票;一个购票时忘带身份证,让家人通过传真发送身份证复印件时,又找不到收传真的地方;一个网上购票,找到网络时,又不会使用网络预订。这样感同身受(下转82页)的报道自然是让人印象深刻,感慨颇多。
三、学习工作相渗透,培育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
采编队伍专业素质和道德操守如何,关乎着党报公信力与权威性的确立。多年来,包头日报社致力于倡导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将素质教育渗透到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之中,总编辑率先垂范,编采部门主任以身作则,影响和带动了所有编采人员。编采人员边学习、边摸索、边工作,将学习渗透于工作之中,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已经成为包头日报社采编部门的惯例。业务研讨、编采策划、考核打分,时时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业务学习氛围。
为紧跟全国党报发展步伐,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党报改革成果,以促进《包头日报》取得长足的进步,自2008年起,包头日报社总编辑、副总编辑亲自带队,先后分赴长三角、珠三角和西部地区考察学习。编采人员学习回来后,又将个人的收获与体会通过报告会等形式与大家分享,同时将一些先进的工作理念逐步融入到工作实践中。2012年,为紧跟国内党报发展趋势,包头日报社先后派出近20人次到北京、西安、广州、上海等地学习。一方面参加新闻机构组织的有关版面设计、新闻策划、网络新闻等学习培训,另一方面走进先进的新闻集团,如《广州日报》《京华日报》等报业集团现场观摩求教。这些走出去的代表回来后再传播给所有采编人员。与此同时,为了让更多的采编人员能够走出封闭办报的格局,接受更多新鲜的办报思维和理念,报社又采取请进来的方式,组织集中学习培训。曾先后三次邀请南方报业集团视觉总监赵小星,为编采人员进行了版面设计创意与规范化操作专题培训。2012年2月,邀请原《华西都市报》主任、国际劳动组织管理人员李维,作《新闻工作人员如何对待工作的专题报告》,培训在报社引起强烈的共鸣和反响。
总之,近年来包头日报社不断提升自身队伍素质和报纸质量,使党报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冗长会议报道减少了,生硬的口吻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实、短、新”的文风,以及老百姓关注的话题和热点新闻。
(作者单位:包头日报社)
责任编辑:邰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