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的课堂怎样创建?这是在新课改大形式下每位教师所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人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最多的知识,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追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当然,这是一个无限接近完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教学活动。
下面就自己对高效课堂的一些认识做简单概括:
一、认真备课,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
对于历史学科来说,怎样在课堂上恰当地处理基本知识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这些基本的知识点已经在课文中明明白白地表述出来了,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再给学生讲一遍,也不过是照本宣科,不仅会浪费课堂时间,达不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而且与新课改的理念相悖。那么,如何处理这些基础知识呢?每课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关注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在现实教学中,由于过分地强调了新课程,教师对后两者特别注意,而对“知识和能力”不敢过度深化,似乎害怕过分强调就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了。而事实上,只有学生在掌握了知识后,才能形成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因此,全面正确地理解教学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整合知识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整套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课堂上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必要条件。每种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功能和特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目标,但是都或多或少存在局限性。如使用讲授法就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盲目使用新教学方法,对有些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似乎用了就跟不上课程改革的脚步。其实他们使用的只是过程和方法的形式,而没有领会过程和方法的实质。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三、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
多媒体教学利用音频、动画、特效、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历史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有趣,突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听、视、触等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可以说,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中学历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是必要的,但并不是教学设备现代化了就是教学现代化了,也并不是有了新奇生动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能提高了。多媒体网络资源只能是课程资源中的一种,不能从根本上取代教师的地位。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为了追求课程资源的丰富、新奇而忽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果从头到尾演绎,很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另外,媒体利用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也不利于师生互动,教师的精讲、点拨以及学生的讨论都会被多媒体的连续演示挤掉,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学生也来不及对知识内容作出深入细致的思考,也就是说,教师引导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的机会被多媒体剥夺了。这样一来,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法实现了。
四、以认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主体
新课改强调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敢于推销自己,展示自己的个性,那么课堂的效果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如果学生只能“亲其师,信其道”,养成了一种唯书、唯师的心态,不敢怀疑传统,不敢质疑书本,不敢挑战权威,师生关系紧张,沉闷压抑,处于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性,没有个性可言,更谈不上主体作用的发挥。掌握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更新知识,掌握规则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突破规则。要教学生敢于挑战权威、质疑书本、批判人类的知识成果,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既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追求,也是历史课堂有效性的本质体现。“不破不立”,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发展良好个性的空间,使学生在标准中有变化、在规范中有自由、一致中有特色、统一中含个性,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可缺少的养料与气候。
下面就自己对高效课堂的一些认识做简单概括:
一、认真备课,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
对于历史学科来说,怎样在课堂上恰当地处理基本知识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这些基本的知识点已经在课文中明明白白地表述出来了,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再给学生讲一遍,也不过是照本宣科,不仅会浪费课堂时间,达不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而且与新课改的理念相悖。那么,如何处理这些基础知识呢?每课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关注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在现实教学中,由于过分地强调了新课程,教师对后两者特别注意,而对“知识和能力”不敢过度深化,似乎害怕过分强调就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了。而事实上,只有学生在掌握了知识后,才能形成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因此,全面正确地理解教学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整合知识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整套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课堂上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必要条件。每种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功能和特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目标,但是都或多或少存在局限性。如使用讲授法就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盲目使用新教学方法,对有些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似乎用了就跟不上课程改革的脚步。其实他们使用的只是过程和方法的形式,而没有领会过程和方法的实质。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三、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
多媒体教学利用音频、动画、特效、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历史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有趣,突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听、视、触等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可以说,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中学历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是必要的,但并不是教学设备现代化了就是教学现代化了,也并不是有了新奇生动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能提高了。多媒体网络资源只能是课程资源中的一种,不能从根本上取代教师的地位。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为了追求课程资源的丰富、新奇而忽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果从头到尾演绎,很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另外,媒体利用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也不利于师生互动,教师的精讲、点拨以及学生的讨论都会被多媒体的连续演示挤掉,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学生也来不及对知识内容作出深入细致的思考,也就是说,教师引导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的机会被多媒体剥夺了。这样一来,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法实现了。
四、以认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主体
新课改强调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敢于推销自己,展示自己的个性,那么课堂的效果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如果学生只能“亲其师,信其道”,养成了一种唯书、唯师的心态,不敢怀疑传统,不敢质疑书本,不敢挑战权威,师生关系紧张,沉闷压抑,处于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性,没有个性可言,更谈不上主体作用的发挥。掌握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更新知识,掌握规则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突破规则。要教学生敢于挑战权威、质疑书本、批判人类的知识成果,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既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追求,也是历史课堂有效性的本质体现。“不破不立”,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发展良好个性的空间,使学生在标准中有变化、在规范中有自由、一致中有特色、统一中含个性,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可缺少的养料与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