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妇女参政的历史进程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妇女参政问题的提出,始于戊戌变法时期。民国时期,妇女为争取参政权,先后多次掀起参政运动。1947年的《中华民国宪法》中,妇女获得了名义上与男子平等的参政权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保障机制,并且对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妇女维权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妇女的社会地位。
  关键词:妇女;参政权;历史进程
  
  妇女参政权,是指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其中,最基本的内涵是妇女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妇女的参政权是妇女的基本权利之一,妇女参政权的保障是当今世界人权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1851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受基督教平等观的影响,提出了男女平等的思想,太平天国实施设置文武女官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女性人才的政策,使大批妇女得到了参政的机会。太平天国首倡男女平等,成为近代中国妇女参政运动的前奏。
  中国妇女参政问题的真正提出,始于戊戌变法时期。当时,为数不多的知识妇女在维新变法思想影响下开始觉醒,她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男女平等观念为思想武器,提出了自身解放的种种要求,萌发了参与意识,在戊戌变法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新派知识女性为了唤起广大女性的觉醒,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以妇女为对象的报纸—《女学报》。《女学报》以提倡女学、争取女权为宗旨,多方面表达了妇女解放的要求,把争取妇女自身权利的斗争同中国的独立富强联系起来,把妇女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号召妇女关心国家大事,提出了“天下兴亡女子亦有责焉”的口号。
  1897年春夏之交,李闰(谭嗣同的妻子)、黄谨娱(康广仁的妻子)等创办了戊戌时期唯一的女子团体“女学会”,并以女学会的名义创办经正女学和“女学报”。女学报公开提出女子参政的要求,“凡我辈亦可联名上书,直陈所见”,援西方国家之例,“设贵妇院于颐和园”,“荐拔高等女学生及闺媛,入贵妇院受职理事”,并提出设女学部大臣12人以分任各省。维新派女性的要求是对几千年“女不言外”封建礼教的一大冲击,它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对于登上政治舞台的渴望,对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觉醒有直接启蒙作用,揭开了妇女参政运动的序幕。
  二
  
  几乎与维新运动同时兴起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在妇女解放的若干观点上大大超过了维新运动的水平。资产阶级革命派比较自觉地认识到妇女解放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任务,并正式提出了妇女应该争取参政权利的主张。
  1903年出版的《女界钟》作为近代全面研究中国妇女问题的第一部专著,在思想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其作者金一,因此被称为“中国女界”之“卢梭”。全书最精彩的部分,是大力提倡女子参政权。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妇女的楷模—秋瑾,于1907年筹资创办了《中国女报》,作为团结妇女、鼓动妇女奋斗的舆论阵地。秋瑾积极宣传男女平等思想,倡导女子教育,主张通过提高妇女知识水平,以争取男女平权。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几千年封建王朝的历史宣告结束。一大批经过辛亥革命斗争锻炼的妇女将革命热情转向参政运动,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妇女参政运动的高潮。广东省临时议会在中国率先承认妇女有参政权,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也是亚洲最早的)10名女省议员,创立了我国女子参政的先声。1912年2月,女子参政同志会与女子同盟会、女国民会、女子后援会、女子尚武会五个团体联合,组成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盟会在《宣言书》中论述了女子参政的思想,其主要活动是要求修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上确立妇女的参政权。1912年3月1日公布的《陆时约法》仍没有男女平等的条文,更没有对女子参政权作出规定,女子的参政权根本不予承认。
  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没有男女平等的条款,女性完全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同盟会第一位女会员、女子参政运动的激进派、湖南衡阳人唐群英率领女性办报纸、设学校、闯议会、砸议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初女子参政运动。1913年11月13日,内务部以“于国家政法大有影响,该团附设学校煽惑无知妇女,开堂演说,实属大干法纪”,及“法律无允许明文”为借口,勒令解散女子参政同盟会,派人封闭该会在京报馆,禁止湖南《女权日报》在京发行,并悬赏一万元通缉唐群英。
  中国妇女以史无前例的政治热情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的争取参政权的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妇女登上政治舞台的渴望,标志着中国妇女自我权利意识的觉醒。它得到了其他国家妇女团体和国际妇女组织的支持。但是,这场以争取参政权力为目的的资产阶级女权运动没有改变中国妇女政冶上无权的状况。
  
  三
  
  1919年我国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揭开了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开创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纪元。“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开始传入中国,世界妇女参政运动高涨,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妇女的参政热情。
  作为新文化运动主阵地的《新青年》,自2卷6号起,特辟“女子问题”专栏,将妇女问题摆在十分重要的舆论宣传地位,鼓吹妇女参政权。“五四”运动以后,对妇女参政权问题持肯定态度的进一步增加,并形成了系统的妇女参政理论。邓飞黄在《我对于国宪的三个建议》中,将“承认妇女参政”作为第三个建议明确提了出来。他从原则上及事实上的根据出发,论证了妇女参政的必要性。著名的法学家王世杰综合各家言论,形成了系统的女子参政理论。
  在妇女参政思想的洗涤下,我国又一次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参政运动。这一时期的女子参政运动,范围更广,时间更长,影响更大。1921年广东妇女成立了女子参政团,联合各界妇女举行参政示威游行。同年,湖南长沙女界联合会成立,提出了女子应有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要求。随后,四川、浙江、江西等地妇女也都成立组织,发表宣言,开始女子参政运动。特别是在1922年,北京高校学生成立了女子参政协进会和女权运动同盟会。女权运动同盟会在宣言中把妇女争取参政权的斗争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联系起来,这在女权运动史上还是第一次,它标志着妇女的认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同时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妇女解放和妇女运动,为妇女参政创造了条件。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妇女运动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中国共产党为妇女参政创造条件的第一个重要文件,标志着中国妇女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四
  
  妇女正式参与市政,中国妇女获得名义上的参政权是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孙中山在创立同盟会时,曾吸收不少女盟员,如秋瑾、唐群英等。1923年的国民党章程中,明确规定吸收党员不分男女,在党部内设妇女委员会,调查妇女状况,研究解决妇女问题的方法。还规定在中央执行委员会内设妇女部,海外各级党部执行委员会下设妇女部,从事妇运工作。1927年北伐完成后,女子参政运动又重新掀起。1930年5月,国民党政府召开国民会议,制定训政时期约法,允许妇女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要到宪政时期才能实行。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公布,除在第二章第七条内规定:“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外,在国民大会和立法院中,规定了妇女名额。至此,中国妇女获得了名义上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24年,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国内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了第三次中国妇女争取参政权的运动,这次运动突破了资产阶级妇女参政运动狭小的范围,出现了各界妇女联合起来争取政治权利的情形。1924年,全国各地拥护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掀起了国民会议运动的浪潮。为了争取参加国民会议的政治权利,妇女团体纷纷联合起来,成立了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各地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的成立,推动了国民会议运动的发展。1925年3月l日,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26位女代表同其他代表一起共商国事。她们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妇女问题的报告。将妇女问题提到全国性的人民代表集会上进行讨论,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妇女投身于争取参政权的斗争,而在根据地进行推动妇女参政的实践。1931年苏维埃政府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现男女平等的根本大法。为了进一步保障妇女的平等人权,苏维埃政府随后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法细则》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等法律、法规,为广大妇女获得平等的政治地位,提供了法律依据。1939年,毛泽东倡议在延安建立了中国女子大学,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所专门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在开学典礼上毛泽东指出,中国女子大学不仅要培养大批有理论武装的妇女干部,而且要培养大批做实际工作的妇女运动干部。这是中国女子参政史上妇女首次接受参政技能的培训口中国女子大学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妇女参政的骨干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投身争取参政权的斗争和推动妇女实现参政权的实践,为新中国成立后妇女广泛参与政治活动奠定了政治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妇女运动史》,春秋出版社1989年版。
  [2]《社会主义与妇女解放》,湖南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
  [3]《中国妇女50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下册),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1999年版。
  [4]《妇女研究》1996一2001年。
  [5]成都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部课题组.成都市妇女参政议政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6。
其他文献
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同其修正以前相比,一方面,弱化了检察机关的实体性权力,缩小了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范围,使公安机关的侦查权力在量上得以扩张;另一方面,强化了检察机关的程序性权力,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拥有立案监督权,将侦查活动有效地纳入到检察监督之下,使检察监督权在质上得以提升。这是国家权力机关基于司法体制改革的需要,通过立法对侦查权和检察权进行再分配,加大了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的力度,向“侦查服务于检察
期刊
摘 要:与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直接相关的是权利保障理论,刑事和解仅仅是加害人犯罪后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而不是意味着刑事和解之后就一定能免除加害人的刑事责任。被害人获得赔偿不应仅限于金钱,加害人认罪赔偿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关键词:刑事和解;权利保护;减轻情节    刑事和解作为一项制度在我国虽然没有确立,但近几年来,全国巳有一些地方开展了这方面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从2002年开
期刊
摘 要:现场勘验与检查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的侦查措施,公安机关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进行勘查后制作的《现场勘验检查笔录》是现场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甄别犯罪嫌疑人口供和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的有力证据。但在司法实践中往往由于现场及勘验检查对象可能被人为破坏、更换、损坏等种种原因,使勘查笔录质量不高。本文针对实践中现场勘查笔录中的若干问题试做探讨,供大家借鉴。  关键词:现场勘验检
期刊
摘 要:爱国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在澳大利亚却是那么不受欢迎。究其原因,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英澳政府的统治需要。  关键词:爱国主义;澳大利亚人    澳大利亚著名历史学家杰弗里布莱恩说过:“在澳大利亚,爱国主义既是良药也是毒药。” 在澳大利亚,爱国主义的名声并不好。2007年在悉尼举行的国际巡回音乐节上,活动的组织者肯威仕特就认为挥舞着澳大利亚国旗是一种种族主义的象征。他
期刊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形成有效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根据这一重要精神,各地各级检察机关立足本职,积极探索检察人员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所谓的检察人员廉政风险,指检察人员在行使检察权的过程中因主客观因素而产生腐败的可能性。检察人员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为了预防和减少这种可能性的发生而建立的融教育、制度、监督于一体的防治腐败新机制。近年来,东阳市院作
期刊
三项重点工作是当前及今后检察机关重要的工作,新时期检察机关面临更大的新的挑战和考验。涉检上访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一个重要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涉检上访问题,最终化解社会矛盾是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要求。丰县人民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涉检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精神,旗帜鲜明地将涉检信访维稳工作列为全院整体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在具体处理信访得过程中,注重研究探寻涉检信访的内在规律,
期刊
群众维权意识经历了从觉醒到提高再到增强的过程,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不再沉默,而是敢于向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表达自己的异议和诉求,敢于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侦查监督部门作为检察机关履行职能的窗口,面对群众维权意识重于守法意识的局面,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方式,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人民检察院的司法公信力,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群众维权意识增强对侦查监督
期刊
摘 要:检察权作为我国的法律监督权是多种权力的复合体,总体上具有监督性、独立性、程序性、司法性、主动性、法律适用性、客观公正性、效率性以及社会公益性等兼具司法权和行政权的特征。  关键词:检察权 ;法律监督 ;司法规律    检察权作为我国的法律监督权是多种权力的复合体,总体上具有监督性、独立性、程序性、司法性、主动性、法律适用性、客观公正性、效率性以及社会公益性,可以说兼具了司法权和行政权的某些
期刊
检察机关是有别于其他行政机关的执法部门,其独特的工作性质对于检察官的素质要求甚高。从2002年开始司法考试,获得检察官资格门槛大大提高,然而在新形势下,如何对检察官的绩效进行全面考评,这不仅是对检察官能力素质的常态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中提出的课题,本文试就检察官绩效考评体系的构建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教于行家。    一、建立检察官绩效考评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长
期刊
摘 要:沿海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显得尤其重要,但如果角色错位,将阻碍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本文试图讨论地方政府在沿海大开发中的角色及可能产生的行为偏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保障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沿海开发;地方政府;角色;行为    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区域共同发展,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对于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优化全国沿海生产力布局都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