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ong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的播出,我国相继掀起的“中国文化热”唤醒了人们对经典文化的传承,以及对民族精神的弘扬。顺应新时代文化的发展,谷建芬老师创作的《新学堂歌》打破了当下音乐教育中儿童“无儿歌可唱”的局面,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一定的现实与积极意义。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文化热;音乐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5-0150-02
  
  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将外国歌曲重新填词演唱而广为流传。在一定意义上,学堂乐歌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和我国音乐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被称为“近代中国音乐的开端”。而《新学堂歌》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为当代儿童所创作的一套国学音乐启蒙歌曲集,歌曲以我国传统经典诗词为词,内容广泛、形式简单,一经问世便引起了业内外的高度关注,它在当代儿童音乐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
  《新学堂歌》符合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它适应学生认知和生理的发展,已成为儿童音乐启蒙和国学启蒙不可或缺的理想素材。对于学校来说,它建构了学科之间的融合,便于多种学科之间的交流;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它教学灵活方便,便于学生接受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它号召了青春榜样的力量,便于他们明白“少年强,则国强”的信仰。[2]因此,笔者认为《新学堂歌》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四方面积极的意义。
  
  
  一、增强了学生的道德情感
  小学是培养和建立学生道德情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行为习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还没有形成,暂且处于被教育与养成的状态。《新学堂歌》正好与学生关键时期对接,它都是表现对祖国河山、湖泊大海的赞美和热爱;对道德风尚、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这些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规范学生的纪律秩序,促进学生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和对未来无限的向往。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教育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成良好的纪律性。
  当然,对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同时,也是对他们初期真善美的间接诱导。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随着他们知识程度不断地提高,有的学生因个性偏差会出现自我心理冲动、非习惯性行为的现象,甚至有的学生会因个别原因导致内敛、自闭“不合群”。根据这一现象,《新学堂歌》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这部分学生对音乐主动的反馈,借助对音乐的反馈,教师就能找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得到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好地重塑他们的内心情感,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与现实的困扰。其中,《新学堂歌》加入了地方区域特有的装饰音,插入了民族传统的唱腔,都会强化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印象,让他们自然规律地成长。
  
  
  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审美
  小学是学生认知审美逐渐得到发展与提高的时期,随着自我个性的不断发展,他们对音乐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与看法。[3]《新学堂歌》打破了固有感知觉的桎梏,尤其我国五声调式的加入使歌曲的风格更鲜明、旋律更独特,这对于理解力和想象力都处在萌发时期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拉近了他们与我国传统音乐的距离。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教师只有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接触富含营养的民族歌曲,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新的认知和新的审美。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认知审美五阶段理论”也强调审美阶段的重要性,其中在第四个阶段他就发现学生开始违背规则,尝试新的原则,注意形式技巧与形式本身的表达,更愿意相信训练的重要性并且迫切地追求所做事情的结果。针对学生这个阶段的特点,《新学堂歌》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可以让教师透过课堂上的学习,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想法,让他们在学习中建立自己的责任感、勇气和自信心。同样地,随着教师音乐课堂上知识不断地深入,学生也会逐渐形成一套自我的认知审美标准,这是他们审美认知阶段日益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自身多方面完善的一种显性表现,这为以后他们将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提供了动力源泉。
  
  
  三、丰富了学生的人文内涵
  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判断标准是一个人是否具有人文内涵,而人文内涵培养的关键时期就在小学。小学是学生大脑结构与机能发展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对于外界新鲜事物和未知事物的探索有很强的渴望,对人文内涵知识的好奇心和期待值也呈上涨趋势。教师这时只要抓住学生的生理发展规律,用《新学堂歌》引入音乐课堂教学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知识和精神内涵,就可以调动课堂的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还有益于协同其他课程的教学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如果在孩子们最容易受感动的6至16岁期间,那富于生命的音乐一次都不曾注入心间的话,那么以后音乐对于他们就几乎起不了作用了。”[4]柯达伊告诉我们错过学生发展相对重要的几年,教育起的作用就會变得微乎其微。俗话说“文以载道,歌以咏志”,古代文人留下来的思辨哲学与处世之道,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经典,其中包含的社会伦理、道德、法律、姓氏、自然常识,以及生活规律、原理、原则与方法,都将会成为学生成长阶段必不可少的宝贵经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最容易感动的年龄给他们心灵注入这些宝贵的经验,这会让他们在追求梦想的同时,更坚定自己的方向。
  
  
  四、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小学是学生思想和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学生道德、行为发展的初始阶段。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曾指出,自然教育是孩子应该遵循的本质。在信息量爆炸的社会大环境中,[5]《新学堂歌》意境悠远、曲调绵长,不仅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还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更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悲叹,这些对于大自然环境的描写更遵从事物的发展,也会从小磨炼学生的品行与知行,让他们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而身心健康、独立完整地成长。[6]
  小学是学生记忆力和语言发展比较重要的时期,他们记东西较快,模仿性与自我偏好较强。在这个阶段,学生最容易出现一些精神健康问题,因为他们的欣赏水平与文化信念都还没有成熟,无法辨别哪些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知识。通常,学生对于生活中或网络媒体上流行的事物十分感兴趣,甚至对自己特别喜欢的事物熟记于心。[7]对于这一现象,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入《新学堂歌》及时规避学生对于低俗事物的模仿和学习,一方面要做学生心灵的呵护者,另一方面要做他们身体的标榜者。作为一个文化大国,我们要提倡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只有优秀文化的培育,才能使学生身体得到滋养、心灵得到浇灌,这样音乐课堂教学才会符合教学规划长远的发展。
  
  
  结 语
  在国家大力倡导全民教育的同时,音乐课堂里教师们的角色开始发生着转变,学生的角色也跟着发生着转变,《新学堂歌》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更就不言而喻,不过它还有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空间可以去研究与挖掘。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面对未来学校音乐课堂的教学,教师该如何去重新构思和适应当下社会来传承经典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这将是一种新的挑战,也将是一种新的探索。
  
  注释:
  [1]谷建芬.谷建芬·新学堂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21.
  [2]于 丽.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理论重构和实践生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5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學出版社,2012:47.
  [4]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72.
  [5]仲 敏.试论国学引进高师音乐教育课堂的积极意义[J].黄河之声,2018,509(08):56—57.
  [6]张天羽.利用国学文艺校本课程开发培养学生国学素养研究——以谷建芬《新学堂歌》进课堂为例[J].文化月刊,2017(24):90—91.
  [7]张巧鹃,黄 睿.古诗文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分析谷建芬《新学堂歌》[J].大舞台,2012(01):66—68.
  
  
  (责任编辑:刘露心)
其他文献
[摘 要]艺术来源于人民的生活,竹笛作为中国最传统的乐器之一,它的发展也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它的音色时而高亢明亮,时而圆润低沉,而它的演奏技巧也是丰富多变的,根据地域人民发展的差异,竹笛的演奏风格也不尽相同,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派别。自20世纪以来,竹笛曲目由借鉴其他曲种音乐到自行创作独奏曲再到借鉴外国曲目移植,通过大量的作品收集整理,在丰富了曲目的同时,拓宽了我国笛子曲的发展道路,呈现良好的发展趋
期刊
鮑元恺
期刊
賈铮
期刊
[摘 要]《太阳的影子Ⅲ》是为竖琴、打击乐与大提琴而作的室内乐作品,是秦文琛《太阳的影子》系列作品中的第三首。在李明月《日光下的形吟》——解读秦文琛《太阳的影子》系列室内乐作品的文章中,曾有对《太阳的影子Ⅲ》的片段解读及分析,而笔者是专门针对《影子Ⅲ》的分析。在以下文章中,笔者将通过对作品整体结构及其创作技术的解读,探寻“技术”与“民间音乐”之间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秦文琛;《太阳的影子Ⅲ》;
期刊
[摘 要]吟诵是我国特有的展读诗文的方式,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表达形式,与声乐演唱有着密切的联系,将吟诵知识用于声乐演唱中有利于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避免声乐演唱中的“同质化”现象。本文通过叶嘉莹古体诗吟诵的举例,讨论以《长相知》为例的古体诗艺术歌曲中的吟诵知识运用。  [關键词]古体诗;吟诵;艺术歌曲;长相知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5
期刊
[摘 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穿越历史连接未来的梦,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永驻的梦。在众多文艺作品中,均以不同的形式得以呈现。对于音乐作品,特别是声乐作品而言,更是数量繁多、风格迥异。其中花腔女高音独唱《有梦的中国》(吴善翎词、刘聪曲)以其鲜明的个性得到同行首肯,并入选2016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从而引发我对此曲的创作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遂行成此文。  [关键词]审美追求;艺术呈现;技术
期刊
[摘 要]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要求,并更好地达到传承、传播及保护黎族艺术文化的目的,进一步探究海南黎族艺术特色教育体系,加强和发展黎族艺术文化教育,笔者通过对海南黎族自治县——白沙县的支教及调研情况,着重以白沙县具有黎族艺术特色教育的重点中学白沙中学为例,来探究海南黎族艺术特色教育。调研采取实地实践、个别访谈、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进行。  [关键词]海南黎族艺
期刊
[摘 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共和国建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州,在这片古老神奇的雪域高原,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民族文化。在其历史进程中,多元文化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尤其是民间歌舞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璀璨夺目,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对该州民间歌舞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以及传承人等进行了汇总说明,对保护和传承的现状进行了概述,期望能对非遗文化,这一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的
期刊
[摘 要]傅庚辰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在近七十年的音乐创作实践中,创作了数以千计的音乐作品,有些已成为各个时期的经典。本文以作曲家的歌曲创作为主线,对其艺术之路、艺术成就、艺术特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傅庚辰;音乐创作;艺术成就;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5-0001-03  提起作曲家傅庚辰的名字有人可能有些陌生,但哼起《红
期刊
[摘 要]音乐与电影艺术的联姻,从电影诞生以后,艺术家们就开始了一次次的探索。为了更好地还原生活中的视觉和听觉元素,从早期的乐队现场伴奏到当下的音乐完全融入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地位愈发显得重要,甚至成为一部电影能否取得艺术和商业价值上的成功的关键所在。音乐剧电影是音乐以主导身份地位融入电影的标志性作品题材,本文以此为论述对象,结合《歌剧魅影》《马戏之王》等经典音乐剧电影作品,探寻音乐剧电影的创作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