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理核心素养观念下思维型课堂的创设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c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当前高中生上物理课被动接受多、主动思维少的情况,重点阐述教师如何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处理,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让学生在课堂内能够积极参与思考并且能有效、高效地思考,从而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本文尝试探讨教师在思维型课堂中如何发挥引导作用并且建构相关的教堂策略。
  關键词:核心素养;思维型课堂;问题情境;有效思维;辩证思维
  引言
  常常有学生向我反映,上物理课能听懂,但做题目的时候却不知从何下手,这种情况在物理教学中其实是非常普遍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上课过程偏向于给学生“讲懂”、让学生“听懂”,而忽视了让学生自己去“思懂”。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了各学科课程建设关注的焦点,作为物理核心素养之一的科学思维更是物理教学的核心。那么,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思维的课堂,从而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呢?
  1.创设问题情境,促进问题生成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那疑起于什么呢?那就是问题。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有情境的,知识构建必须是有意义,所以问题必须以一定的情境来呈现,那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1.1问题情境能够造成思维冲击
  教师创设的问题要有新奇性,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和思维冲击。比如学习《平抛运动》时,抓住学生爱玩游戏心态,我利用了一个飞机投弹的交互动画,和学生比赛投弹命中率,学生的学习热情立马被带动起来。再如,在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滴雨水从1000m高空下落,着地速度多大?为什么落到人的身体上人不会受伤?这种司空见惯的问题却引起了学生的深思。
  1.2问题情境具有体验性和感受性
  切身的体验能更好地唤醒人们的思维,而观察和实验是获得体验的最好方式。比如课堂上让学生夹书拔河来体验摩擦力的特点;让学生带着灵敏测力计和钩码去乘坐升降电梯体验超失重的感觉;让学生去观察齿轮的传动获得圆周运动的体验;让学生甩动绳球获得向心力大小的体验等。
  1.3问题情境能够促进问题生成
  问题情境巧妙地把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觉得情境既熟悉又陌生,当应用旧观念,旧知识来解决问题时会发生巨大的冲突,这会使学生对已往的知识体系产生怀疑,从而萌发新问题。例如在学习《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时候,我向学生展示电动势相等的新旧两个电池,把它们分别连上相同的小灯泡,学生惊奇地发现小灯泡的亮度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冲突和矛盾可以很好促进问题的生成。
  2.引导思维探究,注重有效思维
  有了很好的问题,如果没有有效思维过程,则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么怎样让学生去有效地思考问题呢?
  2.1让学生经历核心思维全过程,构建系统的科学思维方法
  一个物理问题从提出到解决通常要经过猜想、建模、实验、论证、质疑、创新等过程,这些是物理科学思维的基本要素。教师要引领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各个思维环节,产生整体性的认知,从而知道问题的“来龙去脉”,逐渐掌握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思维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学会等待,不要包办代替。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为了探究自由落体的性质,对学生进行以下引导:①、你认为自由落体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运动?说出你的猜想;②、分组讨论实验验证方案,解释你的实验方案;③、根据桌面上所提供的仪器,请学生代表操作示范,说出操作注意事项;④、分组讨论数据记录的方法及分析数据的方法;⑤、思考从数据分析能够得到什么结论。经常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全过程的思考,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2遵循最适度的启发原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可以替代学生说,替代学生想,但不能替代学生思维。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能适度启发,不能越俎代庖。
  在启发时机上,孔子曰:“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下启发效果最好。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揣摩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中一闪即逝的良机,铺设疑问,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上面研究自由落体性质的教学案例中,在讲台桌上放上一个小铝球和一个小钢球,有的学生挑了小钢球,有的学生挑了小铝球,教师并不作评价和提示,等实验做完后再引导学生总结正确的做法,这种延时评价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体验性,从而印象深刻。
  在启发的程度上,遵循适度启发原则。启发过多,思维容易被打断,思考不够深入,思维变得“碎片化”;启发过少,学生思路不通,可能会放弃探究或产生畏难和消极情绪。要根据问题的需要,设置恰当的台阶,建造思维脚手架。比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合力和质量关系》的实验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小车合外力等于沙桶重力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平衡摩擦力和沙桶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我让学生经历从最简单到复杂的设计过程,依次分析图1、图2、图3三种实验方案,提出相关问题进行引导启发,使学生顺利地理解图3的原理。在此基础上给出创新方案,如增加气垫导轨和传感器,分析实验条件的变化,会让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更进一步。
  2.3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及交流,让知识内化于心。
  有些学生对讲解的问题听明白也理解了,但遗忘得很快,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学生虽弄懂了问题如何解决,但问题为什么要这样解决却并不清楚。更重要的是,学生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暂时是以外部逻辑(比如通过教师的讲解)来维系的,是不牢靠的。一旦失去该外部逻辑的支撑,则建立的知识体系就会立马分崩离析以至于变得模糊以致被遗忘,所以,新建构的知识体系一定要用学生自我的意识进行重建构。用自我逻辑对新建构的知识体系反复梳理、取舍、优化、取代原来的外部逻辑,才能把知识完全转为自己的东西,才能让新知识在头脑中生根发芽。这种过程就是反思,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呢?
  物理教育专家陶昌宏说:“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给学生创造进行表达的条件,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2]。”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辩论、上台讲演、课堂小结等不同方式,针对一个概念、一段文字、一个图像、一个题目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交流。比如让学生说题,重点要求学生说清以下方面:①、我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②、我是怎么理解题意的,我为什么这样理解;③、我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我为什么用这个思路;④、我为什么要用这个规律等。通过训练元认知的策略,让学生分析审问自己的思维,从而大大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通过别人的交流反馈以及自我意识的审问及纠正,不断优化和发展自己的思维体系,这是一个批判性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升华的必经之路。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意思是“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目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归到简约去”。如何让学生返归简约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一是教学生做小结,上完一节课留下几分钟让学生做课堂小结,一章结束后做个章小结等,也可以让学生课后对笔记或习题进行整理归纳;二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形象化和条理化,做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为了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思维导图进行讲解、交流,说明自己划分的逻辑等。不同类型思维导图的交流会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问题,使思维更简约、更开放、更全面、更深刻。
  总之,通过反思和交流,可以让知识更好更快地内化于心,在此过程中,通过对自己思维进行监控和诊断,学生的批判性、自主性学习能力将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成长。
  3.注重思想方法教育,提升思维能力
  要创设思维型的课堂,培养学生的思想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思想方法主要有:理想化方法,等效替代法,微元法,极限法,类比法,转换法,比值法、图像法等,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各种契机对学生进行渗透。物理思想方法教育对于啟迪思维,化难为易,提升学生思维能力非常有效。比如为了突破加速度与速度关系这一难点,我采用类比的思维进行突破:用存钱和取钱代表加速度的方向,存取钱的多少代表加速度的大小,账户余额代表速度的大小。学生不难理解账户余额的增减取决于“存”还是“取”,也就能够理解速度的增减不是由加速度大小而是由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关系来决定的。
  此外,辩证思维法的渗透对于思维能力培养也是非常有益的,它让学生跳出僵化的思维,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事物本质特征。在明白大小、内外、上下等的相对性和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质点、整体法与隔离法、相对误差、上下坡法等能很好地理解。比如内外接法选择时,常用口诀“大内大,小外小”来帮忙学生记忆,但是要让学生知道这里面的大和小是相对的,大电阻和小电阻是相对什么来讲的,大误差小误差又是怎样理解的。用辩证思维可以更好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比如机械能守恒条件的表述是:只有重力那类力做功,就不能理解为只受重力或者其它力一定不做功。
  通过物理思想方法教育,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大大提高,为思维型课堂打下更良好的基础。当然,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应用,去提炼。总之,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反思及思想方法教育,促使学生想思考、深思考、会思考,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思考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郭玉英姚建欣张玉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物理学科能力研究[M].2017年9月第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出版社:2-8
  [2]陶昌宏.高中物理教学理论与实践[M].2008年11月第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出版社:141-153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幼儿礼仪教育相对缺失,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交往,在幼儿阶段开展礼仪教育变得尤为重要。但幼儿园阶段的幼儿不适合简单粗暴的说教,故尝试开展“情境式礼仪活动”,情境式礼仪活动在一日活动中的组织形式与策略可渗透在社会实践、传统节日、互动游戏、集体活动和仪式活动中。  关键词:情境式礼仪活动;组织形式;策略  “礼仪”是指礼节和仪表,它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既是一种外显行为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本应是好奇探索,培养性格的关键时期,然而却因为成长环境或是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品德、性格、心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行为日渐乖张,成为教育工作者眼中的“问题学生”。如何在小学阶段帮助“问题学生”改掉不良习惯,树立高尚的品德思想,是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都在探索的问题,也是本篇文章将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由水而得到启发,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有了一定的经验,在具体论述中期望能以
期刊
摘要:诗词鉴赏类题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无论高考改革如何变化,题型如何调整改变,诗词鉴赏仍是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从命题来看,既要结合试题中的文本,又要结合平时积累的知识,包括教材知识、知人论世、时代背景、相关诗句等,作出综合性的评判。诗词鉴赏的目的,就是引导同学们对诗歌有更为广泛的认知,回归到诗歌的本真,感受诗歌的魅力,融入诗歌的国度。本文就将从积累知识、梳理归纳、形成思路来找到
期刊
摘要: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尽快适应数学课程的从难度到深度的变化,同时学生也应从意识上重视对初中基础数学的学习。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变革,初中数学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对数学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改进,而且还需要教师在传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知识点,加深基础知识的牢固性,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自我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尽快适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体育不仅起着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还起到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小学生完整品格的作用,同时,体育课程的加入让学生在学习压力过大之余得到身心的放松,激发对学习的热情。对于如何优化小学体育课堂来提高小学生体育素养,教学设计者和教师要持有正确态度,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落实“健康第一”的小学体育教学思想,本文结合体育教学课程的重大意义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了教育的热点问题,各学校纷纷自主开发语文、数学等专业课的校本课程,以期来更有针对性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然而受升学压力的影响,高中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课程却少有关注,相关学者的研究方向大多是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艺术水平,对于校本课的研究较少。同时还要重视的是,在当前科技发展的推动下,教学资源信息化已经是时代所趋,如何将高中美术校本课程与科技信息化相
期刊
摘要:边疆民族地区的小学科学教育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却面临着普遍缺乏科学课教师、小学校长不重视科学教育、现有课程不一定符合边疆民族地区小学科学教育的需要等困难和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小学校长的重视程度、推动课程整合等方式尽快给予解决。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农村义务教育;教学经验;边疆民族地区  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培养学
期刊
摘要:幼儿教学一直都是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有诸多家长抱着一种不能让孩子落后于起跑线的观点想要给孩子们寻找一个更加优越的幼儿园,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幼儿教师对于幼儿园整体的教学水平,对于幼儿的今后的发展都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主要从如何展开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具体论述,希望让幼儿教师可以切实的实现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给幼儿提供一个优越的学习成长环境。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率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找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关键词:培养;提高;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率进行运算的能力。培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全国的深入开展,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受到了冲击。体育是一门较为特殊的学科,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体育教师既是学生的启蒙老师,也是贯彻“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倡导者、实践者,肩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责任。因此,新时期的体育教师要有心得教育理念。本文从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具体分析,由此总结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