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
1 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使得人们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各种心理矛盾日趋突出。
2 家庭结构变化给中小学生幼稚的心灵带来众多的矛盾和冲突。
3 片面追求升学率、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影响,给中小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心理不适和心理障碍。
4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家长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
5 心理素质是民族和公民素质的基础,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走向成材之路的保证。
6 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保健,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已成为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
因此,“中小学生心理保健与健全人格”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以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免疫力和对社会的适应力为出发点,探索健康人格构成的关键品质,以构建出适合国情、区情、校情的中小学生人格培养模型、教材和操作系统。
(二)研究内容
将目标分解为三个内容系统展开研究。
1 认知动力系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1)采取实证和行动研究法,通过日常教学工作,贯彻和谐、兴趣、成功三原则,做到师生合作、全员启动、教有特色、学有特长,以达到乐教、乐学、乐思、乐考,调动个性积极性之目的。
具体来说,学校可以制定学生学习心理研究计划,或进行诸如“乐学、乐考”、“我能行”等实验研究,也可以进行学生学习兴趣或态度及后进生学习心理状况的研究,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制定课程改革方案,开设心理课、侧重于学生自主自立、全面素质提高的研究,如“快乐教育”研究等。
(2)以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为主要实验带动校。
2 品德行为系统:形成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
(1)学校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龙头,制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知形统一,以课堂为主渠道的研究计划,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行为品格。
(2)以北京市崇文区宝华里小学为主要实验带动校。
3 意志品质和自我调节系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人格品质
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发明制作等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班主任顾问制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自立和自信的品质。另外,实验校还进行一些优秀学生心理品质的研究及职业高中毕业生择业指导及择业分配的心理研究。
三、研究步骤和方法
(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1 样本:在各实验校随机取样,共1095人
2 采用心理健康调查量表(MHT)进行测量
3 撰写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根据调查报告,针对普遍性、典型性的人格问题,进行对策设计,完成侧重于学生自我教育,促进学生人格成长的心理保健手册。
第三阶段:各校根据本校特点,结合教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相关的实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 测验法
选择一些实验校,运用信、效度较高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学生进行测查,了解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形式、形成诱因、构成比等,为实验校课题子目标的确立及课题开展提供依据。
2 行动研究法
由于此课题规模较大,所以特设立一个课题指导小组,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指导实验校的课题活动。
(1)通过调查等方法收集背景资料,通过研讨分析确定实验目标。
(2)通过实验法等进行各校的应用实验,并逐一落实各项实验目标。
(3)交流、研讨、指导、再实验。
通过此方法不断地对课题实验进行有效地监控。课题组按计划了解实验校课题进展情况,定期召开交流会,集体攻关,帮助实验校解决实验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使课题顺利进行。
3 经验分析法
课题组组织务实验校成员分析案例、汇集经验,将课题研究引向深入。
4 研究与实践的具体方法
(1)情境教育法:设计情境,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2)班级自治教育法:如通过班主任顾问制教育法,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律、自尊、自信的品质。
(3)行为规范养成法:制定各种行为常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4)范例引导法:充分利用范例的形象性进行品格培养。
(5)心理疏导法: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疏导,克服心理障碍。
(6)心理训练法:明确健全人格的心理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训练。
(7)磨难法:培养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研究成果
(一)探索并实践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原则和实施途径,初步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目标系统
课题实验校的全体实验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出了教育教学自然情境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原则,如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人格与环境的协调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等。这些理论指导性原则均来自大量有针对性的教育实验,完成了理论—实践—理论的验证工作。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方面,各校也进行了实践。
1 通过专题讲座、组织讨论、自学等方式大力宣传、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2 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卫生问题,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全员育人。
3 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改革教法,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精神。
4 在课外活动、班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多方面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班会队会活动,培养学生组织能力、交往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根据条件利用节假日组织夏令营、冬令营、野外考察、社会公益、参观访问等活动,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克服困难的爱心和勇气,锻炼社会交往能力等。
5 鼓励实验校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树型”配套心理服务网络。
如建立教职员工的心理档案,开设家长学校,从事专兼职心理辅导、咨询工作,设立知心信箱等,初步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目标系统。
(二)实验校结合本校实际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健全人格培养模型,形成了北京市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模式的雏形
我区是北京市素质教育实验区,在素质教育实施 的诸多方面都展现丁特色。“中小学生心理保健与健全人格培养”课题组实验校奉着出经验、出精品的创新意识,从各校实际出发,着眼于健全人格培养的关键因素,构建了颇具特色的健全人格培养模型。如我区前门小学几年来致力于改进班主任管理制度,将班主任变为顾问的角色,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能力的实践就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了一条可借鉴的成功途径。又如我区光明小学的“我能行”实验研究,从健全人格的核心——自信心出发,提出了“我能行”的八句格言,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的研究领域创出了经验,同时,该校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模式的构建以及其与高校联合科研的典型经验也为我区乃至全国树立了典范。在实验带动校的引领下,其他实验校都拟定了本校的实验研究方向并付诸于实施,形成了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模式的雏形。
(三)实验校广泛开展了以健全人格培养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研究与实践活动,师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课题组对我区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1039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20.12%的学生在测查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学生非健康心理的年级检出率分布不均匀,小学阶段表现出四年级与六年级的高检出率,中学阶段大致随年级增高而呈上升趋势,学生非健康心理还表现出内容差异,性别差异、学校差异。以上各项非健康心理的表现,实际上都反应了学生个性方面的不足。
为了有针对性地指导各校的心理保健工作,课题组的教师进行了原因与对策的研究,如对小学中年级的高检出率,我们做了以下分析:小学中年级,学生开始产生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和评价社会和人际关系,逐步尝试用自己的评估标准衡量世界,由于经验的缺乏,容易产生各种冲突。庄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教育对策及建议,并开始有针对性地研究实践……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从各校的汇报和调查资料中看出,不仅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师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提高了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课题组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课题组对我区7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了“生活、学习中你最感困惑的问题是什么”的开放式调查,并从调查问卷中的2000多个题目中筛选出典型问题,进行了包括情境聚焦、心理分析、送你一句话等项目的对策分析,并结集由开明出版社出版,书名分别是《学生心理素质自助读本》、《初中生心理素质自助读本》和《高中生心理素质自助读本》。
课题组还对家长进行了调查,并使用同样方法进行了家教的教材建设;除此之外,课题组让教师参与到指导学生心理成长的过程中来,对学生的心理成长给予支持及点评,并结集出版了师生共读教材,由于这些教材的问题均来自学生的生活实践,又是学生的切身体验,所以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五)课题组的实验研究工作带动了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展开与蓬勃发展
1 课题组对崇文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调查及撰写的调查报告,为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依据,同时,为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可靠数据,该调查报告多次得到领导的好评。
2 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师生读用心理书”、“母子读用心理书”的活动,使教师、家长、学生共度了一段令人难忘的生命历程,共创了以前未曾有的人生体验,从而使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家长都受益匪浅。
3 我区特有的注重学生自我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得到了外省市有关部门的关注,1999年暑期,课题组带领部分实验校成员赴大连讲学,介绍经验,宣传了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的丰硕成果。
4 课题组组织的大型《中小学生心理素质自助读本》发行会及为社会服务的大型家教咨询会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5 完成了面向学生、家长、教师的十余本著作,几十篇论文(测查报告,文献综述及各实验校论文等),获奖奖项近十项,带动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的蓬勃开展。
6 成立了我区心理素质督导委员会,教委有关负责人亲自主抓工作,将我区心理健康教育推向专业化、规范化轨道。
五、研究的体会
1 健康的心理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 健全人格应是认知动力系统、品德行为系统、意志品质和自我调节系统的高度统一和和谐。
3 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学校学生实际进行,可以从上述提到的任一系统着手。
4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配套的心理服务系统。
[备注]
课题组负责人:刘德彰(特级教师)
崔树毅(北京市崇文区教委主任)
协作组成员分工:小学实验组负责人:许书阁、夏 珺
中学实验组负责人:马荣润、杨建文
职教组负责人:赵增序
实验校:光明小学、前门小学、体育馆路小学、宝华里小学、26中学、天坛中学、92中学、179中学、计划统计学校
栏目编辑/王 莉
1 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使得人们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各种心理矛盾日趋突出。
2 家庭结构变化给中小学生幼稚的心灵带来众多的矛盾和冲突。
3 片面追求升学率、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影响,给中小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心理不适和心理障碍。
4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家长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
5 心理素质是民族和公民素质的基础,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走向成材之路的保证。
6 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保健,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已成为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
因此,“中小学生心理保健与健全人格”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以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免疫力和对社会的适应力为出发点,探索健康人格构成的关键品质,以构建出适合国情、区情、校情的中小学生人格培养模型、教材和操作系统。
(二)研究内容
将目标分解为三个内容系统展开研究。
1 认知动力系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1)采取实证和行动研究法,通过日常教学工作,贯彻和谐、兴趣、成功三原则,做到师生合作、全员启动、教有特色、学有特长,以达到乐教、乐学、乐思、乐考,调动个性积极性之目的。
具体来说,学校可以制定学生学习心理研究计划,或进行诸如“乐学、乐考”、“我能行”等实验研究,也可以进行学生学习兴趣或态度及后进生学习心理状况的研究,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制定课程改革方案,开设心理课、侧重于学生自主自立、全面素质提高的研究,如“快乐教育”研究等。
(2)以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为主要实验带动校。
2 品德行为系统:形成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
(1)学校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龙头,制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知形统一,以课堂为主渠道的研究计划,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行为品格。
(2)以北京市崇文区宝华里小学为主要实验带动校。
3 意志品质和自我调节系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人格品质
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发明制作等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班主任顾问制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自立和自信的品质。另外,实验校还进行一些优秀学生心理品质的研究及职业高中毕业生择业指导及择业分配的心理研究。
三、研究步骤和方法
(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1 样本:在各实验校随机取样,共1095人
2 采用心理健康调查量表(MHT)进行测量
3 撰写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根据调查报告,针对普遍性、典型性的人格问题,进行对策设计,完成侧重于学生自我教育,促进学生人格成长的心理保健手册。
第三阶段:各校根据本校特点,结合教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相关的实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 测验法
选择一些实验校,运用信、效度较高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学生进行测查,了解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形式、形成诱因、构成比等,为实验校课题子目标的确立及课题开展提供依据。
2 行动研究法
由于此课题规模较大,所以特设立一个课题指导小组,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指导实验校的课题活动。
(1)通过调查等方法收集背景资料,通过研讨分析确定实验目标。
(2)通过实验法等进行各校的应用实验,并逐一落实各项实验目标。
(3)交流、研讨、指导、再实验。
通过此方法不断地对课题实验进行有效地监控。课题组按计划了解实验校课题进展情况,定期召开交流会,集体攻关,帮助实验校解决实验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使课题顺利进行。
3 经验分析法
课题组组织务实验校成员分析案例、汇集经验,将课题研究引向深入。
4 研究与实践的具体方法
(1)情境教育法:设计情境,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2)班级自治教育法:如通过班主任顾问制教育法,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律、自尊、自信的品质。
(3)行为规范养成法:制定各种行为常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4)范例引导法:充分利用范例的形象性进行品格培养。
(5)心理疏导法: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疏导,克服心理障碍。
(6)心理训练法:明确健全人格的心理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训练。
(7)磨难法:培养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研究成果
(一)探索并实践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原则和实施途径,初步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目标系统
课题实验校的全体实验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出了教育教学自然情境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原则,如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人格与环境的协调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等。这些理论指导性原则均来自大量有针对性的教育实验,完成了理论—实践—理论的验证工作。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方面,各校也进行了实践。
1 通过专题讲座、组织讨论、自学等方式大力宣传、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2 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卫生问题,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全员育人。
3 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改革教法,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精神。
4 在课外活动、班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多方面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班会队会活动,培养学生组织能力、交往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根据条件利用节假日组织夏令营、冬令营、野外考察、社会公益、参观访问等活动,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克服困难的爱心和勇气,锻炼社会交往能力等。
5 鼓励实验校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树型”配套心理服务网络。
如建立教职员工的心理档案,开设家长学校,从事专兼职心理辅导、咨询工作,设立知心信箱等,初步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目标系统。
(二)实验校结合本校实际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健全人格培养模型,形成了北京市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模式的雏形
我区是北京市素质教育实验区,在素质教育实施 的诸多方面都展现丁特色。“中小学生心理保健与健全人格培养”课题组实验校奉着出经验、出精品的创新意识,从各校实际出发,着眼于健全人格培养的关键因素,构建了颇具特色的健全人格培养模型。如我区前门小学几年来致力于改进班主任管理制度,将班主任变为顾问的角色,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能力的实践就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了一条可借鉴的成功途径。又如我区光明小学的“我能行”实验研究,从健全人格的核心——自信心出发,提出了“我能行”的八句格言,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的研究领域创出了经验,同时,该校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模式的构建以及其与高校联合科研的典型经验也为我区乃至全国树立了典范。在实验带动校的引领下,其他实验校都拟定了本校的实验研究方向并付诸于实施,形成了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模式的雏形。
(三)实验校广泛开展了以健全人格培养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研究与实践活动,师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课题组对我区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1039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20.12%的学生在测查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学生非健康心理的年级检出率分布不均匀,小学阶段表现出四年级与六年级的高检出率,中学阶段大致随年级增高而呈上升趋势,学生非健康心理还表现出内容差异,性别差异、学校差异。以上各项非健康心理的表现,实际上都反应了学生个性方面的不足。
为了有针对性地指导各校的心理保健工作,课题组的教师进行了原因与对策的研究,如对小学中年级的高检出率,我们做了以下分析:小学中年级,学生开始产生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和评价社会和人际关系,逐步尝试用自己的评估标准衡量世界,由于经验的缺乏,容易产生各种冲突。庄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教育对策及建议,并开始有针对性地研究实践……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从各校的汇报和调查资料中看出,不仅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师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提高了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课题组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课题组对我区7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了“生活、学习中你最感困惑的问题是什么”的开放式调查,并从调查问卷中的2000多个题目中筛选出典型问题,进行了包括情境聚焦、心理分析、送你一句话等项目的对策分析,并结集由开明出版社出版,书名分别是《学生心理素质自助读本》、《初中生心理素质自助读本》和《高中生心理素质自助读本》。
课题组还对家长进行了调查,并使用同样方法进行了家教的教材建设;除此之外,课题组让教师参与到指导学生心理成长的过程中来,对学生的心理成长给予支持及点评,并结集出版了师生共读教材,由于这些教材的问题均来自学生的生活实践,又是学生的切身体验,所以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五)课题组的实验研究工作带动了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展开与蓬勃发展
1 课题组对崇文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调查及撰写的调查报告,为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依据,同时,为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可靠数据,该调查报告多次得到领导的好评。
2 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师生读用心理书”、“母子读用心理书”的活动,使教师、家长、学生共度了一段令人难忘的生命历程,共创了以前未曾有的人生体验,从而使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家长都受益匪浅。
3 我区特有的注重学生自我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得到了外省市有关部门的关注,1999年暑期,课题组带领部分实验校成员赴大连讲学,介绍经验,宣传了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的丰硕成果。
4 课题组组织的大型《中小学生心理素质自助读本》发行会及为社会服务的大型家教咨询会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5 完成了面向学生、家长、教师的十余本著作,几十篇论文(测查报告,文献综述及各实验校论文等),获奖奖项近十项,带动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的蓬勃开展。
6 成立了我区心理素质督导委员会,教委有关负责人亲自主抓工作,将我区心理健康教育推向专业化、规范化轨道。
五、研究的体会
1 健康的心理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 健全人格应是认知动力系统、品德行为系统、意志品质和自我调节系统的高度统一和和谐。
3 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学校学生实际进行,可以从上述提到的任一系统着手。
4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配套的心理服务系统。
[备注]
课题组负责人:刘德彰(特级教师)
崔树毅(北京市崇文区教委主任)
协作组成员分工:小学实验组负责人:许书阁、夏 珺
中学实验组负责人:马荣润、杨建文
职教组负责人:赵增序
实验校:光明小学、前门小学、体育馆路小学、宝华里小学、26中学、天坛中学、92中学、179中学、计划统计学校
栏目编辑/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