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样班级主题活动培育小学生的爱国精神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dp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国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该怎样去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并让这种美好的爱国情怀指导学生的生活、滋润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本文从文化熏陶,牵念祖国;时事教育,了解动态;情景创设,表达内心;行为引导,回归生活,四个方面培育学生的爱国精神。让爱国精神在多样的班级主题活动中自然愉悦地走进学生的脑海中,更走进学生子的心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爱国精神
  中国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国度,五千年的辉煌历史,留下璀璨的传统文化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中华美德熠熠生辉。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有义务弘扬中华优良传统美德。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新时代的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时代的象征,是建设和谐社会祖国的生力军,更应该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笔者尝试利用多样的班级主题活动培育学生的爱国意识,并让这种美好的爱国情怀指导学生的生活、滋润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一、文化熏陶,牵念祖国
  1.诵读经典诗词,弘扬爱国精神
  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词,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是继承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方法。在经典诗词诵读中弘扬爱国精神,教师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吟诵的机会,但经典的诗词实在太多了,学生无从下手。因此,教师要精挑细选,在大量的经典诗词中挑选出符合爱国主题的作品。如,古诗词《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等,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通过诵、背、唱等形式,渗透到每个学期、每个月乃至每一天的生活中,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与作者心灵相碰撞,这样潜移默化地接受情感的熏陶。当然,光是简单地诵读太枯燥单调了,学生的兴趣维持时间不长。因此,在班级每学期开展一到两次以上“诵读经典”活动,包括指定内容背、接龙赛、自由背诵等,还可以是小组诵读、个人诵读等形式来展现,活动结束后评选优秀小组和选手。以竞赛形式提高学生对诵读经典诗词的兴趣,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诵读中受到人文熏陶,逐渐内化为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爱国情怀。
  2.演绎经典课文,传承爱国精神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材是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不断充实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比如在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经典课文:《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小英雄雨来》《黄继光》《梅花魂》等。為了让学生能铭记历史,了解革命英雄事迹,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班里举行“小小故事会,浓浓爱国情”——讲英雄故事比赛。还充分利用这些课文,进行适当地改编,以课本剧的形式展现出来。有抗日小英雄雨来;奋不顾身以身堵枪眼的黄继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等等。学生以生动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个英雄事迹,通过开展讲红色故事、课本剧表演的比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弘扬爱国精神、革命精神,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3.观看红色电影,增强爱国精神
  影视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途径。因为学生观看红色电影时,可以更形象。更直观地认识爱国英雄的伟大,感悟爱国精神的可贵。经过精挑细选,笔者选定了几部爱国影片《飞夺泸定桥》《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鸡毛信》《小兵张嘎》《地道战》《红色娘子军》等。通过每月一部优秀影片,感染和熏陶学生,倡导奋发向上、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影片放映后让学生分析、讨论,更加牢固地树立爱国意识。并进行“红色电影观后感”征文活动,使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这些优秀的作品张贴在班级的“光荣榜”上,供大家一起阅读,分享观后的感受。文章虽然稚嫩,但从字里行间充分展现出学生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敬佩和赞扬,今后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同时还会加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时事教育,了解动态
  学生求知欲强,思想敏感,接受信息的意识很强,对时事的发展也比较关心。因此,教师要有时事敏感性,能把最新鲜有趣且有价值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要掌握整合资源和信息的能力,善于把各种有用的资源加工成为教学服务的素材;教师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以国家时事为教育内容,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时事中,并将其体现在活动中。
  首先,教会学生在众多的新闻中搜集新闻,筛选出国内时事专题,可以是社会发展的进步、各行各业的发展成就、国家方针政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也可以是模范人物的专题。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流中,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大公无私,为国为民的先进模范人物。然后每天早上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让学生轮流当“新闻主播”,把自己提前一天收集到的国家新闻与大家分享。例如,在疫情期间,学生们收集较多的是关于疫情期间一个个感人的画面。作为班主任,笔者借着这股东风顺势通过图片、视频给学生看看无论是年轻的医护人员还是年纪比较大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土;还有坚守阵地做着深入报道,不断披露疫情最新进展的新闻人;还有为建医院、为制口罩日夜赶工的工人;或是日夜驰援运送物资的驾驶员……他们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爱国爱家。他们把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放在心底,共同努力,抗击疫情。当学生也关注到钟南山院士获得“共和国勋章”的新闻时,与他们一同观看9月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大会隆重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勾勒出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唤起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为了激发学生不断挖掘更多更富有影响力的新闻,每月根据他们报道的情况评出“十大新闻”。学生在收集新闻和倾听新闻的过程中对祖国的动态有更多更深刻的了解,同时明白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三、情景创设,表达内心
  小学生对生动、形象、具体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作为班主任可以把爱国知识、国情教育渗入生活的实践之中。学校每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这项活动可以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始。为了让学生懂得尊重国旗就是尊重祖国,笔者首先让学生观看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礼的视频,感受其神圣庄严的气氛。再让学生回顾奥运会颁奖仪式上伴随雄壮的国歌声,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正因为学生有了之前的感受,他们在每次学校举行的升旗就能自觉做到庄严肃穆了,也更珍惜每一次当护旗手和国旗下讲话发言人的机会了。
  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节日,把爱国主义教育始终贯穿于重大节日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节日活动的影响力。如,清明节,组织学生到西海烈士陵园缅怀英烈寄哀思。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感恩报国,传承英烈精神,忠孝父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寻根问祖访祠堂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与事,更懂得自己作为家乡的一份子,应该以实际行动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感恩祖国。儿童节,开展“红领巾心向党”主题系列活动如:“歌唱祖国歌唱党——快乐童年大家唱”歌咏比赛和“中国梦,我的梦”绘画比赛,让学生感受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开展“迎中秋、庆国庆”歌唱比赛、制作灯笼和设计灯谜活动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端午节比较其他的传统节日,更能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屈原作为伟大的诗人,首先是个爱国主义者,爱国情怀洋溢在他的诗歌中,而他的诗歌又使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升与不配朽。所以,除了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还可以让学生诵读屈原的诗歌,一起包粽子缅怀屈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行为引导,回归生活
  思想决定行动,有爱国的心方能有报国的志向。反之,行动也会指引思想,只有把爱国的心落实到日常的行动中,才会让学生心中庄严的种子生根发芽。对于小学生而言,维护国家利益是爱国,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也同样是爱国。爱国主义教育不应该是抽象的、遥远的,应该回归到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细致具体的行为入手,在点滴小事上引申发掘出其爱国积极的一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爱祖国,从爱身边的人开始。家乡是我们生长和生活的地方,万物皆是情。家人、老师、同学,是生活在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人。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孝敬老人、尊重老师、团结同学这样的小处着手。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甚至是平时为家人做一道菜,或者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重阳节带着学生去慰问社区里的孤寡老人或贫困老人,了解到他们其实是非常需要别人关心和照顾的,让学生意识到爱身边的人既是对自己负责,又是爱国的具体体现。
  爱祖国,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对于小学生来说,哪怕在一件平常不过的小事上也能表现出爱国之情。如,在一次劳动清洁中主动承担最脏最累的活、为学校比赛争得荣誉、看到地上有粉笔主动捡起来、每次离开教室及时关电源、节约用水等都是爱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梦想奋斗是爱国。让学生明白爱国其实很简单。比如,每次学校都会在寒暑假时布置一些实践活动,其中就包括制作手工作品,学生精心制作的手工展示评优后,进行“心手相连·共建和谐”爱心义卖活动,这是一堂生动的“爱”的教育,以及六月份“扶贫济困,奉献爱心”捐助活动中学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把筹得的善款捐给慈善会,帮助有困难的人。活动中,学生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生用实际行动去关心、帮助他人,这就是爱国,同时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与体验中逐渐形成。
  生活中的点滴都是爱国的折射。我们要培养学生从最普通、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完善学生的人格。爱国无小事,事事皆能爱国。
  教育雖无痕,却有着惊人的力量;润物虽无声,但能“于无声处听惊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着整个民族的精神方向。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更需要爱国精神的引领与滋养。作为老师,我们要寻找教学的契合点与抓手, 让爱国意识在多样的班级主题活动中自然愉悦地走进学生的脑海中,更走进学生的心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赵慧芳.浅议如何在经典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
  [2]黄娟.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以南京市南湾营小学为例[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3]谢群龙.如何利用重大的节日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的教育功能及其体现的价值在学习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针对初中音乐特长生进行必要的“情有独钟”,无论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还是为进入高中阶段选修音乐以备高考,抑或是作为班级学习的“领头雁”,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音乐特长生既能带动本班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又能为同学“贡献”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特长生;实践;素养;展示  音乐在人的内心世界能产生一种美的体验
【摘要】说话能力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本领,这种能力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靠训练,从小培养而成的。“说”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启蒙阶段、成长过程。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说好一段话,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激发学生说话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  【关键词】小学生;说话能力;说话兴趣;语文素质  说话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使学生成为现代开拓型人才的源泉。小学生提高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主要靠日常
【摘要】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国家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成长的重要举措。广州市南沙东涌中学经过五年的精心设计和实践论证,终于创建了一整套卓有成效的具有本地区和学校发展特色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这套体系中,课程改革是支撑,诚信建设是保障,计分评价是核心,过程管理是基础,星级评价是动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文主要从这五个方面介绍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摘要】文章载有作者丰富的感情,揭示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真实本质。 音乐依赖于美妙动人的旋律来触动听众。从通感的角度来看,修辞和音乐理论具有共性,它们具有支持和支持的优点。在汉语课堂教学实践中,音乐辅助教学的引入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音乐之美;通感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是承载作者感情真实流露,读者通过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与精神,以通感的角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意识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新一代的教育愈发地重视起来。在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如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此,本文将对这一课题展开研究,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小学语文  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的链接性,对创新实践教学更为重视,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改革举
【摘要】从小学升上初中,学生跨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阶段,很多学生都觉得小学时简单易学的数学一下子就变得抽象难学了,渐渐地就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甚至有一些在小学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造成学生、家长的焦虑和不安。因此,在七年级阶段做好小升初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架起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的桥梁,让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数学学习的自如衔接, 保证中小学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就成为我们初
【摘要】在日益强调教育教学改革的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活动进展得如火如荼,其中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方式,是时代教育发展要求和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学生利益需求共同结合下的产物,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日渐迸发出不可忽视的突出作用,对小学生,尤其是对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从作者自身教学的实践活动路径出发,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群文
【摘要】以“东江文化”为基础,以“研学旅行”为途径,构建研学旅行的课程体系、校本教材、实施策略及评价体系,以提高小学德育实效的研究。坚持“教育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公益性原则”四大原则,从惠州本土文化出发,结合小学不同阶段学生身心特点,设置不同的研学旅行活动,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东江文化;研学旅行;课程;小学  基于“东江文化”的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依托惠州自
【摘要】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抽象性与逻辑性特点的重要学科,良好的运算及推理能力则是学好数学的有效保证。高中体育生的数学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培养其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体育生未来的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鉴于此,本文从高中体育生出发,重在探讨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达到促进学生体育水平与数学能力同步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体育生;运算能力  对于高中体育生而言,提升自身数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一方面,但学生怕写作文已是较突出的现象,究其原因,我们目前对学生的作文要求太高是其中之一。另外,作文教学目前也仍带有太多的功利性:为分数、为应试、为升学。每逢作文训练,教师往往向学生提出一大串作文要求,似乎要在一夜之间让学生个个成为“作文高手”。孰不知“高处不胜寒”,因为这样的要求束缚了学生自由的心灵,捆住了学生灵巧的手脚,使他们不知所措。因此,作文教学泯灭了学生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