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型还是2型?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oufangfang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位病友来信问:我今30岁,去年秋天突然感觉乏力、难受,于是到医院检查,诊断是糖尿病。然而医生并没有对我做出1型还是2型糖尿病的判断,只是让我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我很想知道自己到底是哪一型?但当地医生好像持一种“看发展、看情况”的态度,不做判断。
  这种情况是否应该做分型诊断?在分型不清的情况下,应该怎样治疗呢?我们就此问题咨询了解放军306医院内分泌科王玉珍主任。
  
  糖尿病分型诊断
  
  说起糖尿病的诊断,也难也容易。说容易,只要检查血糖值达到诊断标准就可以诊断糖尿病;说难,就是指分型。
  典型的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人群,临床症状显著;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现在大部分2型糖尿病发病时症状不显著。
  王主任说:最近一二十年,糖尿病诊断变得复杂了。青少年甚至儿童也发生了2型糖尿病,有的中年2型糖尿病发生了嬗变,即所谓的成人晚发性1型糖尿病(LADA)。所以有时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分型不是那样简单,不是那样泾渭分明,发病年龄段交错在一起。而在治疗上,1型糖尿病必须依靠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在初期应用口服降糖药,但在发展过程中部分患者也需要用胰岛素治疗。
  
  相关检查
  
  由免疫因素造成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遭到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在患者的血液里可以检查出与糖尿病有关的抗体,如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等。由于胰岛细胞的破坏,检测血液中的C肽可减少,尤其是在进食后或者注射胰升血糖素的刺激下,C肽不能相应升高。这些检查帮助确定1型糖尿病的分型诊断。
  有些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在25岁以上,没有肥胖,起初口服药治疗效果比较满意,但到了40岁左右,口服药的效果就不好了,并且会发生酮症(在1型糖尿病多见);在血液里能够检查出胰岛素抗体(IAA)和胰岛细胞抗体(ICA)。这是成人晚发型1型糖尿病(LADA)的表现。这种LADA糖尿病是原来 “隐藏”的1型糖尿病,在治疗上要求应用胰岛素。
  另外王主任指出,青少年2型糖尿病是目前突出的新问题。在美国、中国、日本等国家都比较突出,已经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视。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都存在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许多2型小病童年纪小小就大腹便便,他们中很多人的父母也是糖尿病患者。一些年轻的糖尿病患者以酮症为起病表现,可能是1型糖尿病,也像2型糖尿病,不通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很难做出正确的诊断。即使是1型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在某一时间段,并不需要胰岛素治疗。这就需要临床跟踪观察,这也就是读者所说的“看发展、看情况”了。好在,对于这类患者,治疗原则不会有大的出入。
  
  分型与治疗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治疗是不同的。明确分型,有利于指导科学合理的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用胰岛素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生了酮症,是胰岛细胞功能受损较严重的表现,及时应用胰岛素治疗能够迅速恢复胰岛功能,让它们重新发挥作用。经过合理的胰岛素治疗,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可以控制得很好,此后患者可以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甚至只需要控制饮食即可。
  王主任指出,当分型不明确时,需要进行“无害”处理——胰岛素治疗。如果因为诊断不清而给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有可能加速胰岛功能的丧失;如果要等到有了分型结论才治疗则可能坐失良机,让本来可以挽救的胰岛细胞发生衰竭,或者因高血糖造成感染、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后果。
  
  飞出块
  
  王主任说:经常有患者问医生“我得了那种糖尿病?”这并不是一个可以马上回答的简单问题,它需要时间。有的时候糖尿病分型是困难的,化验指标让人困惑不解。需要在3~6个月内多次复查。包括:检查血清C肽、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这些检查一般不能当天得到结果。在诊断条件不高的中小医院,没有进行基因和自身抗体检查的诊断条件。在不能立即得出分型诊断的时候,建议采取胰岛素治疗。在接受3~6个月的胰岛素治疗后,如果血C肽水平仍然比较低,或者患者需要大量胰岛素才能控制血糖(每天超过2单位/公斤体重),则可能是1型糖尿病。
其他文献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因其高致残率和发生率,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糖尿病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重视。从理论上讲,造成糖尿病足疼痛、发凉、感染乃至坏疽的根本原因有两个,即糖尿病所致的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结合我国的医疗现状,有很大一部分的糖尿病患者的截肢是因为下肢血管病变导致的缺血所引起,可以说“缺血”是糖尿病患者“失足”的元凶。即使不截肢,缺血所致的疼痛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实与其他糖尿病
期刊
上厕所顺便做个体检    日本最大厕所生产商TOTO及建造商大和房建目前设计出先进的“智能厕所”,它有一个检查尿液的小杯和量血压、体重和脂肪的装置,到时连上厕所也可以进行医疗检查。  在“智能厕所”,如厕者一坐上马桶,就会从旁边伸出一个小杯,小杯可以盛载5立方厘米的尿液,尿液再透过金属管被输到隐藏感应器,测量血糖含量。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个装置不卫生,但是制造商指出,每次测试过后小杯都会自动清洗。  
期刊
问1:我今年60岁,已患2型糖尿病1 0年,今年体检又发现血脂也不正常,但不知血脂紊乱与糖尿病是什么关系?  答:高血脂(血脂紊乱)、高血糖与高血压被统称为”三高”,是威胁糖尿病患者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糖与高血脂密切相关。糖尿病是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临床上以血糖升高为标志,因同时还存在其他的代谢异常,这其中就包括血脂异常(又称为继发性血脂异常),其发病机理
期刊
张忠厚,一位身患糖尿病20余年的西北老汉。他拖着病体六进北京、七上公堂,历时一年零三个月,通过艰难取证,2005年1月25日,贫病交加的张忠厚终于用法律捍卫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吃药本是为了治病,可是,家住陕西省西安市的张忠厚老汉在北京花了5万余元买的药却是假药(经药监局鉴定证实)。气愤不已的张老汉返回曾经看病的北京大观园畅海中医门诊部理论,却遭到一顿毒打,并抢走了购药发票等重要物证。不得已,张老
期刊
我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因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我家族里不论是直系还是旁系的亲属,很多都患有糖尿病,所以我们对糖尿病的各方面知识是特别地渴望。常常是每期《糖尿病之友》我还没读完就不知被哪个亲戚“顺”走了。  经常就杂志中的某篇文章展开家族大讨论已成为我们相聚时不可缺少的话题,这辩论让一家子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是既生动又深刻。我们认为贵刊有很多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专家;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如何治疗糖尿病、预防
期刊
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对女性的危害大于男性。女性发生糖尿病相关性心脏疾患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两倍;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糖尿病并发症。  就此,在妇女节到来之际,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北京二九二医院妇产科邹宪力主任,她呼吁社会各界对女性糖尿病病友给予更多的关注——  糖尿病的侵袭对象本来是没有性别之分的,男女皆可受害。不过,由于受女性生理特点的影响,女性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一些男性患者所没有的并发症。
期刊
服药5分钟内别躺下    有些病人喜欢躺或半躺在床上服药,这易使药物滞留并刺激食管壁。正确的服药姿势是站立或坐位,这样药物15秒钟即可通过食管到胃。服药前先喝1/3的水,服后再喝2/3的水,服后站或坐5~10分钟才可上床休息。尽量少在睡眠期间服药,夜间大脑处于抑制状态病人感觉迟钝,药品易滞留在食管黏膜引起损伤。  病人在服药后如出现烧心、吞咽困难、咽痛或胸骨后刺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服用同类药,并喝
期刊
一年前,我丈夫患上糖尿病,现在采用注射胰岛素治疗。由于工作原因,他经常不能按时注射胰岛素,回家后测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请问餐前不能及时注射胰岛素,饭后能否补上?   河南/华某  答:一般不可以在饭后补注射。若其注射的胰岛素为诺和锐,可在饭后立即皮下注射.否则亦不能补注射。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调整注射剂量。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徐焱成)    还能选择哪些部位注射胰岛素?  
期刊
高压氧治疗能改善组织缺氧,促进溃疡愈合,是治疗糖尿病足的新途径。  什么是高压氧?  高压氧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仅百余年历史,国内发展较晚,在20世纪60年代才起步。  物理学上把超过一个大气压(即101.3千帕斯卡)的压力称为高气压,而在高气压环境中吸氧被称为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是在密闭的压力容器(高压氧舱)中让患者加压吸氧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由于高压氧对微循环、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血液
期刊
患病之初,由于我对糖尿病的无知险些丧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住院和逐步接受糖尿病的教育后,我才悟出了“糖尿病病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的真正含义。18年后的今天,我终于走上了主动监测病情、合理运动、平衡饮食、规范治疗、全面达标的光明之路。  患糖尿病一般是从无症状到有症状,从症状轻到症状重,从无并发症到有并发症,从并发症少到并发症多的过程。这种变化过程有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正确认识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