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本研究拟对小学生心目中良好教师人格特征进行调查,选取安庆市50名小学生,其中低年级24人,中年级16人,高年级10人,均使用临床谈话法进行访谈。结果: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二年级)偏喜欢有爱心、有耐心、细心公正的老师;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三、四年级)更喜欢有激情、和蔼的、上课轻松的老师;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五、六年级)更喜欢有责任心、学识渊博、循循善诱的老师。结论:小学教师应认识到不同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人格特质,设计生动、有趣的课程。
关键词 教师人格 小学生 素质教育 谈话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人格(也称为个性)是指个体独有的、稳定的对待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一个优良的教师,除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有健全的人格。小学时期是个体生活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其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小学生的“向师性”及好模仿的特点,在其个性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近几年日渐丰富的关于小学教师人格特征的研究中,都是用艾森克的人格特质问卷(16PF)对小学教师的人格特质进行直接测量,对小学教师人格特征的现状及性别、行业对比做了较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这些研究对教师人格培养及教师选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价值,然而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角度,目前从这一角度研究的视角较少。因此,本研究从小学生角度,对其心目中良好教师的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分析,能给小学教师更好地适应现代学生人格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贴近学生心灵提供借鉴。
1 研究方法和对象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安庆市50名小学生学生进行访谈,其中一、二年级学生24名;三、四年级学生16名;五、六年级10名。各年级被试男女随机抽出,性别及学业成绩好坏不做自变量。
1.2 研究方法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因而没有采取问卷法进行研究,而是对所选被试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单独访谈。在过程中,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是第一步的;然后采用谈话法,用很生活化、能被小学生理解的语言由浅入深地询问了几个问题;从回答中提炼人格特征词。
2 结论与分析
2.1 低年级小学生的访谈结果
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小朋友访谈的问题一般是:小朋友最喜欢上哪位老师的课?为什么呢?你最喜欢跟哪个老师见面说话呢?对什么课最有兴趣?等等。小学生的回答很是简单、生动而有趣。记录下来的原话为:我喜欢数学老师,因为他对我好、喜欢我;语文课不好玩,因为语文老师是班主任,爱板着脸,说话很严肃;画画的女老师最好,很喜欢笑,还不会骂人;不喜欢数学老师,不让我发言等。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小学低年级孩子心中好的老师人格标准很简单:有爱心、有耐心、公正地对待学生。
2.2 中年级小学生的访谈结果
对小学三、四年级的小学生,访谈问题一般是:喜欢上什么样的课?喜欢跟什么样的老师相处?觉得老师做些什么样的改变会让你更喜欢?你觉得你们老师是不是你心中的好老师呢?等等。回答五花八门,记录原话:喜欢体育课,老师带着我们玩,不会让我们一直坐着;希望老师可以多笑笑;要是数学老师的课再生动些就好;希望上课举手回答问题时,老师不要一直找几个同样的人;我希望听新来的小老师给我们讲故事等。
2.3 高年级小学生的访谈结果
在对高年级的几个小学生交流后,得到了较一致的答案。这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在被问到诸如“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认为好老师应该具备些什么特征”、“你们老师什么特征让你很喜欢”等时,几个孩子看法记录如下:喜欢负责任的老师,不会仅在上完课之后就离开,在上课时课堂纪律不好时也不会听之任之;知识丰富,能出口成章;会耐心地讲解不懂的知识;经常会说一些人生道理等。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知道对于即将走入初中的小学生来说更喜欢有责任心、学识渊博、有耐心而又循循善诱。
3 讨论及结论
小学阶段童年的心理发展主要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方面。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而展开的,其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具体运算性,从幼儿园时期的以游戏为主体到以学习为主体的转变,是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社会性主要表现在逐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在集体交往中促进社会化的发展,其中教师在这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50名小学生的访谈可以看出,在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今天,学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小学生的情感依托、人格榜样。
(1)小学阶段是从家里的“专宠”到成为集体中普通成员的一个转变和适应过程,小学生只有在觉得学校环境是安全的、值得信赖的、满足的,才会在学校的生活愉快,爱上学习。因此会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关心、爱护和公正对待是最基本的的心理需要,在慢慢适应的过程中,会对课堂有新的渴望与要求,比如上课不是总坐在教室枯燥地听老师讲,老师多说些好听的故事和寓言,可以在活动中学习,享受轻松的没压力的课堂氛围。所以今天的教师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主动求索,形成积极开放的教学风格。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小学生与日俱增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设计出有趣、生动、贴近学生生活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2)从访谈中能明显感觉到小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与依赖,对老师的新要求也是渴望跟老师能更亲近,小学生就是在对老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认同和模仿中学会了对社会初步的认识和反应。因此就特别要求教师的师德建设与良好人格的培养。在高年级访谈中,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好教师的要求有一项是被很多学生提到的,即希望老师可以旁征博引、循循善诱,说一些精辟的、有趣的、神奇的、他们所不知道的寓言故事与哲理,这是一种对成长的期待,渴望从老师口中了解这个世界及如何应对这个世界,这个时候的价值标准主要都是服从权威型的,从老师的言行及对错反馈中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因此更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健全的教师人格的核心,教师只有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才可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力量,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
(3)被问及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的时候,小学生都提到喜欢得到老师公正、平等的对待,喜欢老师亲切、喜欢老师在课后的时候也能对自己多些关注和交流。小学生的回答中更多地偏重于学习之余的情感需求,因此,对小学教师的要求就是要学会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会在教学之余更多地了解学生,跟学生交流,要真正关心和爱护学生,把教书当成伟大的事业而不仅仅是工作而已,只有真正把学生放在心里,才能准确了解学生的需要、给予及时的关怀。
(4)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老师有耐心、细心和爱心,同时还认为老师在课上多讲好玩的故事课堂会比较有趣;而中年级的学生喜欢老师幽默、公正、上课时多些活动的参与,觉得能在游戏和参与活动中学习是最快乐的;而高年级的学生喜欢听老师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说些人生故事和课外知识,同时希望老师富有责任心,为他们的升学提供帮助。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自我学习和提升,在对待不同年级时要有区别地适应他们的发展和需求,要用创造性的、发展的、变化的眼光来对待教师职业,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吴素梅.小学教师人格特征现状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5).
[2] 廖伟丽,徐丽华.近十年来我国小学教师人格研究述评[J].教育理论研究,2012.
[3] 刘磊.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人格的塑造[J].继续教育,2007(7).
[4] 刘恩允,杨诚德.教师人格对学生影响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5).
[5] 苗军芙,张福建.山东省小学教师的人格特征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6).
关键词 教师人格 小学生 素质教育 谈话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人格(也称为个性)是指个体独有的、稳定的对待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一个优良的教师,除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有健全的人格。小学时期是个体生活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其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小学生的“向师性”及好模仿的特点,在其个性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近几年日渐丰富的关于小学教师人格特征的研究中,都是用艾森克的人格特质问卷(16PF)对小学教师的人格特质进行直接测量,对小学教师人格特征的现状及性别、行业对比做了较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这些研究对教师人格培养及教师选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价值,然而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角度,目前从这一角度研究的视角较少。因此,本研究从小学生角度,对其心目中良好教师的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分析,能给小学教师更好地适应现代学生人格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贴近学生心灵提供借鉴。
1 研究方法和对象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安庆市50名小学生学生进行访谈,其中一、二年级学生24名;三、四年级学生16名;五、六年级10名。各年级被试男女随机抽出,性别及学业成绩好坏不做自变量。
1.2 研究方法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因而没有采取问卷法进行研究,而是对所选被试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单独访谈。在过程中,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是第一步的;然后采用谈话法,用很生活化、能被小学生理解的语言由浅入深地询问了几个问题;从回答中提炼人格特征词。
2 结论与分析
2.1 低年级小学生的访谈结果
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小朋友访谈的问题一般是:小朋友最喜欢上哪位老师的课?为什么呢?你最喜欢跟哪个老师见面说话呢?对什么课最有兴趣?等等。小学生的回答很是简单、生动而有趣。记录下来的原话为:我喜欢数学老师,因为他对我好、喜欢我;语文课不好玩,因为语文老师是班主任,爱板着脸,说话很严肃;画画的女老师最好,很喜欢笑,还不会骂人;不喜欢数学老师,不让我发言等。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小学低年级孩子心中好的老师人格标准很简单:有爱心、有耐心、公正地对待学生。
2.2 中年级小学生的访谈结果
对小学三、四年级的小学生,访谈问题一般是:喜欢上什么样的课?喜欢跟什么样的老师相处?觉得老师做些什么样的改变会让你更喜欢?你觉得你们老师是不是你心中的好老师呢?等等。回答五花八门,记录原话:喜欢体育课,老师带着我们玩,不会让我们一直坐着;希望老师可以多笑笑;要是数学老师的课再生动些就好;希望上课举手回答问题时,老师不要一直找几个同样的人;我希望听新来的小老师给我们讲故事等。
2.3 高年级小学生的访谈结果
在对高年级的几个小学生交流后,得到了较一致的答案。这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在被问到诸如“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认为好老师应该具备些什么特征”、“你们老师什么特征让你很喜欢”等时,几个孩子看法记录如下:喜欢负责任的老师,不会仅在上完课之后就离开,在上课时课堂纪律不好时也不会听之任之;知识丰富,能出口成章;会耐心地讲解不懂的知识;经常会说一些人生道理等。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知道对于即将走入初中的小学生来说更喜欢有责任心、学识渊博、有耐心而又循循善诱。
3 讨论及结论
小学阶段童年的心理发展主要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方面。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而展开的,其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具体运算性,从幼儿园时期的以游戏为主体到以学习为主体的转变,是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社会性主要表现在逐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在集体交往中促进社会化的发展,其中教师在这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50名小学生的访谈可以看出,在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今天,学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小学生的情感依托、人格榜样。
(1)小学阶段是从家里的“专宠”到成为集体中普通成员的一个转变和适应过程,小学生只有在觉得学校环境是安全的、值得信赖的、满足的,才会在学校的生活愉快,爱上学习。因此会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关心、爱护和公正对待是最基本的的心理需要,在慢慢适应的过程中,会对课堂有新的渴望与要求,比如上课不是总坐在教室枯燥地听老师讲,老师多说些好听的故事和寓言,可以在活动中学习,享受轻松的没压力的课堂氛围。所以今天的教师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主动求索,形成积极开放的教学风格。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小学生与日俱增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设计出有趣、生动、贴近学生生活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2)从访谈中能明显感觉到小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与依赖,对老师的新要求也是渴望跟老师能更亲近,小学生就是在对老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认同和模仿中学会了对社会初步的认识和反应。因此就特别要求教师的师德建设与良好人格的培养。在高年级访谈中,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好教师的要求有一项是被很多学生提到的,即希望老师可以旁征博引、循循善诱,说一些精辟的、有趣的、神奇的、他们所不知道的寓言故事与哲理,这是一种对成长的期待,渴望从老师口中了解这个世界及如何应对这个世界,这个时候的价值标准主要都是服从权威型的,从老师的言行及对错反馈中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因此更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健全的教师人格的核心,教师只有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才可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力量,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
(3)被问及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的时候,小学生都提到喜欢得到老师公正、平等的对待,喜欢老师亲切、喜欢老师在课后的时候也能对自己多些关注和交流。小学生的回答中更多地偏重于学习之余的情感需求,因此,对小学教师的要求就是要学会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会在教学之余更多地了解学生,跟学生交流,要真正关心和爱护学生,把教书当成伟大的事业而不仅仅是工作而已,只有真正把学生放在心里,才能准确了解学生的需要、给予及时的关怀。
(4)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老师有耐心、细心和爱心,同时还认为老师在课上多讲好玩的故事课堂会比较有趣;而中年级的学生喜欢老师幽默、公正、上课时多些活动的参与,觉得能在游戏和参与活动中学习是最快乐的;而高年级的学生喜欢听老师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说些人生故事和课外知识,同时希望老师富有责任心,为他们的升学提供帮助。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自我学习和提升,在对待不同年级时要有区别地适应他们的发展和需求,要用创造性的、发展的、变化的眼光来对待教师职业,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吴素梅.小学教师人格特征现状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5).
[2] 廖伟丽,徐丽华.近十年来我国小学教师人格研究述评[J].教育理论研究,2012.
[3] 刘磊.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人格的塑造[J].继续教育,2007(7).
[4] 刘恩允,杨诚德.教师人格对学生影响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5).
[5] 苗军芙,张福建.山东省小学教师的人格特征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