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高级技工荒的对策研究及实践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188413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企业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高级技工荒成为企业常态化用工的现状。从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培养、社会技能培训的现状分析入手,通过课程整合、“双导制”、开发培训资源包、职业院校的校际合作、高技能人才的引领示范及技能大赛对缓解高级技工荒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及实践。
  [关    键   词]  高级技工荒;课程整合;双导制;精准培训;技能大赛
  [中圖分类号]  F24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9-0038-02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企业从“用工荒”转化为常态化“技工荒”, 缓解高级技工荒这一课题始终贯穿于职业教育研究中,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缓解高级技工荒的方法及手段加以研究和总结。
   一、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培养现状分析
   我国职业院校的培养重点以中职3年、高职3年、技工院校5年或6年一贯制以及应用型本科4年等学制为主,但很多学生连本专业的实习期都没完成就与自己的专业脱钩,学生没有从事其专业相关的职业工种,表面看是学生的职业规划不成熟,但随着产业的升级换代,职业院校单独依靠自身力量,要培养出达到企业期望的高级技工越来越困难,导致越是新兴高端、培养成本越高的专业,学生越早与自己的专业脱钩,新兴高端技术岗位越是缺人。这也是政府投入持续加大,而我国高级技工荒却持续紧张的原因之一,产业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脱离企业的支持,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十分困难,这是职业院校不得不面对的现状,校企深入合作才能缓解高级技工荒。
   二、职业院校社会技能培训现状分析
   我国职业院校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短期技能培训,但随着产业的升级,职业院校的设备融入了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以智能生产线为例,理解生产线复杂的工艺,就需要一年半载甚至更长的时间,面对复杂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师自身技能的提升无法快速有效地解决,企业员工又来自各行各业,培训一般都是短期的,培训结果是连生产线的工艺都没了解清楚,更别提相关技术的掌握了。为助力“中国制造2025”,培训师需要下沉至地方产业,结合地方产业进行研究,对相关产业的技术需求进行分析,将技术需求融入职业院校对教学设施设备升级改造中,才能精准对应企业技术需求,为企业提供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技能培训,缓解企业高级技工荒。
   三、课程整合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效率
   “中国制造2025”产业升级背景下,职业院校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新技术融入课堂,但学制的不变无法保障各课程的学时,如果简单地删除一些专业课程,会导致知识结构不完整,技工院校为了保持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出现了七年制预备技师班级。在“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更高层次需求的背景下,依靠延长学制来解决新技术的学习,与当前因劳动力及人才紧缺而延迟退休,保障劳动力及人才供给的大环境是相矛盾的。整合课程资源是解决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与学制年限不足矛盾的有效方法,以对新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电工这一职业工种为例,教学单元的设计基于典型继电器控制线路,整合了触摸屏控制技术、变频器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并在典型机电设备数控机床上实现电气控制线路的综合应用。重点突出了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岗位的核心技能,形成了“任务引领,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特色,课程整合解决了课程多、学时少、学生掌握核心专业技能不扎实等矛盾,提升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效率。
   四、“双导制”提升技工院校教学效率
   技工院校导师导生“双导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起源于技能大赛,是技工院校教师在技工教育教学改革中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鉴于技工院校在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中的特殊位置及本人实际情况,实践了四阶段“双导制”教学,既防止了多名教师对1名学生的“精英职业教育”误区,又让学生反哺课堂,增强了学习技能,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级工阶段:为技工院校的第1~2年,结合浙江省中职课改选修课程及兴趣班建设,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改课程,兴趣班由导师来负责,课程的内容以实习为主,由导师制定课程的教学计划,导生具体操作实施,这样既锻炼了导生的带徒能力,又不至于因为导师工作忙,而让兴趣班流于形式。
   中级工阶段:为技工院校的第3年。这时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进入导师导生团队,导师结合学生特长,制定学生的技能培训计划、科研领域的目标,成长为技工。
   高级工阶段:为技工院校的第4~5年。学生需要承担双重任务,除了在导师的引导下成长为高技能人才外,还需要帮助教师辅导初、中级工阶段的学生,承担起导生的初级作用,指导初、中级工阶段的学生学习、技能竞赛等,成长为具有指导能力的高级技工。
   技师阶段:这一阶段为技工院校的第6年。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技师研修、课题、竞赛及技术指导等工作,成长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技师。
   五、开发培训资源包,提升社会培训效率
   在产业升级背景下需充分认识到,没有企业的参与,职业院校要将在校学生培养成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级技工,可以说是十分困难的,但企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这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级技工创造了客观条件,校企双方要探索共同利益点,同心合力提高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的培养效率。高级技工荒提升了企业参与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意愿,为政府、院校、企业等的多方合作打开了局面,这就需要结合区域产业,对企业员工实施精准培训,实事求是地定位职业院校的培训能力,在有限的培训时间里做职业院校能做的事情,可以用员工熟悉的典型案例讲清楚新技术的入门知识,让企业员工学有所成,而不是将宝贵的学习时间浪费在复杂的、并与自己所在企业生产实际不相符的生产工艺上,学员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回到企业后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线做更加深入的自主探索,达到企业对新技能的要求,这就需要开发出适于企业员工理解的资源包,资源包应注重立体化资源库的建设,配备PPT、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等。在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中,尤其要对传统技能精湛的中老年骨干员工加大新技能的精准培训,精准培训既能提升骨干员工的职业生命周期,又能有效缓解高级技工荒。    六、加强职业院校的校际合作,支援西部职业教育
   以扶贫攻坚、东西部对口支援为载体,加强职业院校的校际合作,联合全省甚至全国知名职业院校,利用各类学术交流会议探讨一些共性难题,梳理相关工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所需的新技术,并整合出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开发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扶贫资源包,并将资源包精准提供给对口支援的西部职业院校,助力西部职业教育,协助西部脱贫攻坚及预防返贫。可以结合院校实际联合西部职业院校办学,到高年级阶段时可以让西部学子到东部职业院校就学,利用东部优秀的师资力量及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迅速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解决西部学生的就业问题及缓解东部高技能人才不足的矛盾。杭州技师学院在与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的校际合作中,依托世界技能大赛新增赛项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共建专家及教练团队,共同指导竞赛选手,联合组队参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银牌的好成绩,创新了职业院校的校际合作新模式。
   七、高技能人才的引领示范
   利用好技术能手、专业学科带头人、职业技能带头人、首席技师的技术资源,政府、学校、企业要为他们搭建更多的平台,让他们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分配到带徒传艺中;利用好职业院校名师的示范效应,学校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让他们愿意走进企业,不仅为企业做好员工培训,更为他们提升技能增加实践机会。行业协会要结合地方产业实际,形成产业联盟,共享人才,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充分利用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实践经验,不仅在企业带徒传艺,还要让技能大师服务校园,同理,不仅要让职业院校名师在校园内传播知识,还要让他们服务企业。政府投入的资源要向各层次的高技能人才倾斜,技能培训的政府补贴对培训机构、培训讲师的门槛要逐年提高,要让企业及院校的高技能人才更加愿意投身到职业培训师资队伍中,助力缓解高级技工荒问题。
   八、结论
   任何研究都需要经过实践的论证与总结,为及时验证培养高级技工的有效性,在研究的同时应及时组建师生技能竞赛团队,对接西部院校,提升师资水平,落实竞赛团队师生培养机制,并与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技能难点,对一线产业工人提供精准的高技能培训,做好交流与总结。结合笔者专业实际,通过参加机器人技术应用、机器人虚拟仿真、机器人系统集成、电工、机床装调维修工等技能大赛对研究内容及技能培训质量进行验证。优秀的竞赛成绩证明缓解高级技工荒的相关对策,对培养高级技工是高效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项万明.可编程控制器一体化横向教学研究[J].教育界,2015(27).
   [2]王彦善,潘兴田.山东平度“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归零[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7(9).
   [3]仇梦华,张力跃.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9(3).
   [4]马艳秀.对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06(3).
   [5]丁宁.本科生导师制:意义、困境与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
   [6]袁劲松.网络应用项目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电脑与电信,2019(9).
   [7]陈杏环,武春岭.基于导师制/导生制的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4(6).
   [8]张秀杰,关丽丽.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调研结果分析[J].电脑与电信,2019(8).
   [9]陈美玲,王玉鹏,石瑶,等.全过程递进式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2).
   [10]谢晓红.世赛项目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对接的探究[J].职业,2019(9).
   [11]唐昌松,黎少辉,李荣兵,等.高职全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J].职教通讯,2016(29).
   [12]李立坚.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究[J].广西教育,2010(24).
  编辑 薛直艳
   ①本论文来源于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社发〔2020〕4号,2020年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科研项目立项课题,项目名称:精准培训缓解产业升级背景下的高级技工荒,项目类别:温暖工程,立项编号:ZJCVD25。
   作者简介:项万明(1976—),男,四川威远人,本科,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全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优秀教师,浙江省技工院校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杭州市职业技能带头人,研究方向:机电技术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 将数学文化融入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优化设计教学方案,不断补充教学内容,充分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增强他们探究实践的自信心,更多学生通过感知数学文化,发现数学课程的魅力所在,为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做好准备,也将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使各项育人计划的具体执行变得异常顺利。总结了数学文化融入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希望能为其他教师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行的职业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新时期各行各业的发展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建构和应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要思考与探索的重要问题。WIA导航式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是重庆能源工业技术学院经过探索与总结、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新课
为wèi什shén么me乌wū云yún能nénɡ下xià雨yǔ,而ér白bái云yún不bù能nénɡ?  为wèi什shén么me叶yè子zi都dōu是shì绿lǜ色sè的de,而ér不bú是shì蓝lán色sè的de?  为wèi什shén么me毛máo毛mɑo虫chónɡ只zhǐ吃chī树shù叶yè,而ér不bù吃chī肉ròu?  为wèi什shén么me妈mā妈mɑ生shēnɡ了le我
期刊
[摘 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研究生秘书作为最直接的管理人员应主动适应、积极探索适合研究生管理的先进模式。通过介绍研究生秘书的角色定位和岗位职责,分析研究生秘书的工作现状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时代研究生特点提出提升研究生秘书管理水平的对策。  [关 键 词] 研究生秘书;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
我wǒ们men的de学xué校xiào坐zuò落luò在zài一yí个ɡè村cūn庄zhuānɡ里li。校xiào园yuán里li充chōnɡ满mǎn欢huān声shēnɡ笑xiào语yǔ。  早zǎo晨chen,我wǒ们men背bēi着zhe书shū包bāo兴xìnɡ高ɡāo采cǎi烈liè地de来lái到dào学xué校xiào。展zhǎn现xiàn在zài我wǒ们men眼yǎn前qián的d
期刊
我wǒ的de学xué校xiào很hěn漂piào亮liɑnɡ,有yǒu整zhěnɡ潔jié的de楼lóu房fánɡ、蓝lán蓝lán的de屋wū顶dǐnɡ、高ɡāo高ɡāo的de大dà树shù和hé青qīnɡ青qīnɡ的de草cǎo坪pínɡ。学xué校xiào是shì我wǒ的de乐lè园yuán,我wǒ爱ài我wǒ的de学xué校xiào。  操cāo场chǎnɡ是shì我wǒ的de乐lè园yu
期刊
[摘 要] 从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四个痛点问题入手,立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增强及引入工程案例等三个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改革,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在土木工程专业方面的创新思维,最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创新;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