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浅议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思想,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充分表明了我们党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定决心,深刻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愿望和根本利益。实践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业得到了加强、农村得到了发展、农民得到了实惠。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发展道路,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是:
  (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的落后首先是经济的落后。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农村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脱离了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农村其他各项建设就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
  (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总结基层创造的经验,通过改革创新破除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要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民意愿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在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扶助的同时,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要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确保让农民真正受益。
  (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要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互相配套,防止重复建设、分散投入,首先要集中力量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关切的问题。要注重立足乡村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尊重各地的传统、习惯和风格,不能把鲜明的民族特色改没了,不能把突出的地域特征搞没了,不能把优秀的文化传统弄没了。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模式,没有统一标准,各地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合理确定目标和任务。①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举措
  3.1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二十个字内容全面、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必须全面把握,突出重点,协调推进。从根本上说,经济是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发展阶段,都必须始终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否则,新农村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走偏方向。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同时,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3.2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维护、实现和发展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把解决农民群众受益最直接、要求最急迫的现实问题作为着力点。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着力抓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解决农民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饮水难和农业基础薄弱等突出问题,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改变农村面貌需要进行村庄建设,但这必须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的重点也应放在整治村庄环境、完善配套设施、节约使用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上,切忌盲目照搬城镇小区建设模式和某些发达地区新村建设的模式,切忌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3.3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按科学规律办事,坚持不懈地艰苦努力
  我国各地农村差异很大,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提出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必须符合当地实际、符合群众意愿,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强求一律,盲目攀比。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使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协调,与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相衔接。②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提高花生种植效益,应优化优质花生品种布局。我省作为我国花生主要产区之一,花生种植总面积稳定。为了更好提高花生种植效益,提高农民收入,需要在现有品种布局基础上,加强优质品种布局。在本文中,笔者从花生品种利用现状及趋势、优化花生优质品种布局等两个方面对该命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优质品种;花生;种植效益;产业化  当前,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且国内外市场出现了深刻的
【摘 要】分析潜山县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茧丝绸产业存在问题;对策  潜山县属安徽省蚕桑生产重点县,由于历届地方县委政府的重视支持,蚕桑产业得以稳定积极发展,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全县现有桑园面积6.8万亩,养蚕农户1.5万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5个,科技示范户80户。去年发种5万盒,蚕茧产量2500吨,产业总产值近2亿元,为地方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摘 要】在林业育苗工作发展过程中,良好的育苗技术管理工作是培养高质量的树苗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更好地发展林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主要从林业育苗技术出发,简单地分析了在林业育苗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相关的问题给出一定的改善措施,希望能够为提高育苗技术工作带来一定得帮助。  【关键词】浅析;林业;育苗技术;问题;措施  树苗是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苗圃则
【摘 要】本文以山东省Q村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走访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采访村民等方式,调查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及现状,并分析了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形成原因,从政府、社会及村民自身等不同层面提出了解决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对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
【摘 要】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财力保障,是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的必然要求。文章从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的反思入手,分析了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理论和体制障碍,并对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建设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建设  公共产品供给是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其提供数量的多少和产品质量的高低,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农业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互联网技术在数字化学习农业,精准农业,建模技术和农业信息传播的应用,互联网技术将势必会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举重若轻的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现代农业;应用  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媒的一种。具有快捷性、普及性,是现今最流行、最受欢迎的传媒之一。这种大众
【摘 要】加快农村道路的建设,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农民脱离贫困,促进文明,增强法制观念等生活质量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村镇;道路建设;推动;经济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这一观点很早就已经被提出,可以看出人们已经意识到道路建设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加快农村道路的建设,可以打破农村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状态,使得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利用开发,并使其蕴含的矿产,土地以及
【摘 要】我国目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可归结于在农业国“工业化”,农村社会经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质量低下,剩余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政策、体制、方法、保障措施都还不完善,农民对自身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意识还很弱,全社会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问题  1.政策原因  由于历史上我国曾执行过错误的人口政策,使得我国人口数量庞大。以前人们认为
【摘 要】人口数量增长、素质提高和结构演进实际上是以家庭为基础的人类自身再生产周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表现形态。从人力资本观点看,教育是从事人力资源开发、推动人力资本积累和形成的一个主导产业,其可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决定着一国兴衰存亡,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如何以制度创新为先导推动教育事业尤其是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最关键、最核心、最具有挑战的战略问题
【摘 要】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其中对于农业水利的建设是促使农业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实现国家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的重点建设对象。在我国农村,通过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实现了对于农业活动的生产、农民生活的用水以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最终,使得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村发展;水利建设;资源利用  1.对于水利建设活动的开展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