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春节也以它独特的魅力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已传承了2000多年,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情感、愿望、信仰和梦想。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它本身也在不停地发展变化、推陈出新,也随着中国的影响力,传播到世界各地。
西方对中国年的“青睐”
在美国,随着华侨、华裔人数日渐增多,中国在世界影响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也对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日益青睐。近年来,每逢农历新年,上至总统、下至华人聚居较多地区的地方民选官员,都会利用不同的场合向华人致以新年的祝福,纽约州甚至将农历春节定为公共假日。每当农历新年到来时,美国人都在家里布置中国特色的装饰物,如中国结、红灯笼、春联等,许多家长还给自己和孩子置备了专门在新春期间穿的中式服装,对华人社区举办的各种新春庆祝活动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衷。
英国也是华人较多的国家。春节期间,英国的大街上会增添许多展示中国文化的东西,非中餐馆也会添置几道专为中国春节准备的菜肴,英国大报推出“中国周”教人学汉语。以伦敦为例:有一年的大年初一,30万人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齐声高呼“恭喜发财”,当时的场面令所有华人都感到无比骄傲。舞龙舞狮、爆竹烟花、盛装巡游、文艺表演等欢庆活动令人目不暇接,两个广场上还有文艺演出和烟花表演。伦敦警方将相关街区全部变成步行街,持续一整天的庆祝活动盛况空前。
相对于英美人对中国春节的高度接纳,德国人对中国春节持有的是一种好奇但又审慎的态度。比较奇特的是,德国的青少年对中国春节反而抱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家长也乐观其成,甚至带有某种鼓励与支持。近几年来,每逢春节到来之际,德国街头都会出现浓浓的节日气氛。在柏林的商场内,春节前夕总会醒目地摆出五颜六色的中德文贺年卡。春节前夕,很多德国人争相购买此类贺卡,或送给朋友以示祝福,或个人收藏。
中国文化影响亚洲国家
除欧美国家外,在一些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春节早已经融入他们的文化中,其欢庆的程度与中国相差不远。如韩国、新加坡等,一直都有欢度春节的传统。韩国规定春节放假三天,是一年中假期最长的,韩国过年时,年味很浓,但和中国又不大一样。新加坡的年夜饭是千家万户都举家围坐,端出大盆年糕,大吃特吃,“年糕”与“年高”之通,为“年年长高”祈祷祝福。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人的新年从中国的春节改成了新历年的元旦,元旦是迎接新一年的“正日”。春节是日本比较盛大的节日,每家用松柏装饰房屋,除夕晚上全家人围着火炉守岁,午夜时寺院响起108声钟声,第二天互相拜年。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是公历,不过因宗教信仰历法之不同,新年日期也有所不同,如犹太人按犹太历法算,元旦在公历的9~10月间。按伊斯兰教历,纪元以公元622年7月16日为元年元旦,一年只354天,每年元旦的日期有变化。
希腊人庆新年时,全家围坐一起烤一个特大面包来分享,面包里藏有一枚分币,谁吃到它谁就会生活富有,来年吉祥。在苏格兰,当指针接近12点,主人默默打开大门,直到响过最后一下钟声才关上,这样做,把旧年放走,让新年进来。来访的客人,手拿一块煤投入主人家的壁炉,让火焰烧得很久很久。爱尔兰人庆祝新年的美食以生鲜牛羊肉、烤鹅、马铃薯、乳酪、蔬菜、培根等传统菜肴为主,鲑鱼是爱尔兰人最喜爱的食物,有很多种做法。爱尔兰人的新年食物,里面会藏一些小东西,既可兆吉,又可卜凶。如蛋糕中有一枚戒指,象征着要喜结良缘,若是粒纽扣,则代表学位到手。
在俄罗斯,新年期间会摆出一大桌美食与家人慢慢享用,比如烤鸭或烤鹅、奶酪、黑鱼子酱、含有杏仁和葡萄干的手抓饭等,当然还有配佳肴的美酒伏特加。馅饼是俄罗斯人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食物,馅饼在俄罗斯蕴含着太阳、节日、丰收、健康、幸福等美好的含义,其原料以黄米、荞麦、面粉类为主,做法和样式多样,最后佐以果酱、鱼子酱,非常美味。
洋人“过年” 国人自信
春节在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节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热衷于过春节,这无疑让我们感到自豪。其中折射出中国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并在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中逐渐扩大影响力的现实。而在自豪之外,我们还应从中体味到一种自信。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非议过洋节,或者将某种文化拒于国门之外,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更好的办法是借助逐渐强大的国力,将自身的文化特色推向世界,在与别国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形成创新。
不管是西方的情人节还是圣诞节,只要你喜欢,就可以把它们当成自己的节日一样过,只要节日能带给你快乐,就不必计较它源于何方。拥有这样的自信,才表明我们的文化心理是成熟的,我们的胸襟是开阔的,才表明我们正以成熟和自信的心态拥抱世界,并逐渐成为一个开放国度里的世界公民。
(编辑:沈仲义)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已传承了2000多年,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情感、愿望、信仰和梦想。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它本身也在不停地发展变化、推陈出新,也随着中国的影响力,传播到世界各地。
西方对中国年的“青睐”
在美国,随着华侨、华裔人数日渐增多,中国在世界影响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也对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日益青睐。近年来,每逢农历新年,上至总统、下至华人聚居较多地区的地方民选官员,都会利用不同的场合向华人致以新年的祝福,纽约州甚至将农历春节定为公共假日。每当农历新年到来时,美国人都在家里布置中国特色的装饰物,如中国结、红灯笼、春联等,许多家长还给自己和孩子置备了专门在新春期间穿的中式服装,对华人社区举办的各种新春庆祝活动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衷。
英国也是华人较多的国家。春节期间,英国的大街上会增添许多展示中国文化的东西,非中餐馆也会添置几道专为中国春节准备的菜肴,英国大报推出“中国周”教人学汉语。以伦敦为例:有一年的大年初一,30万人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齐声高呼“恭喜发财”,当时的场面令所有华人都感到无比骄傲。舞龙舞狮、爆竹烟花、盛装巡游、文艺表演等欢庆活动令人目不暇接,两个广场上还有文艺演出和烟花表演。伦敦警方将相关街区全部变成步行街,持续一整天的庆祝活动盛况空前。
相对于英美人对中国春节的高度接纳,德国人对中国春节持有的是一种好奇但又审慎的态度。比较奇特的是,德国的青少年对中国春节反而抱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家长也乐观其成,甚至带有某种鼓励与支持。近几年来,每逢春节到来之际,德国街头都会出现浓浓的节日气氛。在柏林的商场内,春节前夕总会醒目地摆出五颜六色的中德文贺年卡。春节前夕,很多德国人争相购买此类贺卡,或送给朋友以示祝福,或个人收藏。
中国文化影响亚洲国家
除欧美国家外,在一些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春节早已经融入他们的文化中,其欢庆的程度与中国相差不远。如韩国、新加坡等,一直都有欢度春节的传统。韩国规定春节放假三天,是一年中假期最长的,韩国过年时,年味很浓,但和中国又不大一样。新加坡的年夜饭是千家万户都举家围坐,端出大盆年糕,大吃特吃,“年糕”与“年高”之通,为“年年长高”祈祷祝福。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人的新年从中国的春节改成了新历年的元旦,元旦是迎接新一年的“正日”。春节是日本比较盛大的节日,每家用松柏装饰房屋,除夕晚上全家人围着火炉守岁,午夜时寺院响起108声钟声,第二天互相拜年。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是公历,不过因宗教信仰历法之不同,新年日期也有所不同,如犹太人按犹太历法算,元旦在公历的9~10月间。按伊斯兰教历,纪元以公元622年7月16日为元年元旦,一年只354天,每年元旦的日期有变化。
希腊人庆新年时,全家围坐一起烤一个特大面包来分享,面包里藏有一枚分币,谁吃到它谁就会生活富有,来年吉祥。在苏格兰,当指针接近12点,主人默默打开大门,直到响过最后一下钟声才关上,这样做,把旧年放走,让新年进来。来访的客人,手拿一块煤投入主人家的壁炉,让火焰烧得很久很久。爱尔兰人庆祝新年的美食以生鲜牛羊肉、烤鹅、马铃薯、乳酪、蔬菜、培根等传统菜肴为主,鲑鱼是爱尔兰人最喜爱的食物,有很多种做法。爱尔兰人的新年食物,里面会藏一些小东西,既可兆吉,又可卜凶。如蛋糕中有一枚戒指,象征着要喜结良缘,若是粒纽扣,则代表学位到手。
在俄罗斯,新年期间会摆出一大桌美食与家人慢慢享用,比如烤鸭或烤鹅、奶酪、黑鱼子酱、含有杏仁和葡萄干的手抓饭等,当然还有配佳肴的美酒伏特加。馅饼是俄罗斯人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食物,馅饼在俄罗斯蕴含着太阳、节日、丰收、健康、幸福等美好的含义,其原料以黄米、荞麦、面粉类为主,做法和样式多样,最后佐以果酱、鱼子酱,非常美味。
洋人“过年” 国人自信
春节在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节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热衷于过春节,这无疑让我们感到自豪。其中折射出中国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并在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中逐渐扩大影响力的现实。而在自豪之外,我们还应从中体味到一种自信。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非议过洋节,或者将某种文化拒于国门之外,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更好的办法是借助逐渐强大的国力,将自身的文化特色推向世界,在与别国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形成创新。
不管是西方的情人节还是圣诞节,只要你喜欢,就可以把它们当成自己的节日一样过,只要节日能带给你快乐,就不必计较它源于何方。拥有这样的自信,才表明我们的文化心理是成熟的,我们的胸襟是开阔的,才表明我们正以成熟和自信的心态拥抱世界,并逐渐成为一个开放国度里的世界公民。
(编辑:沈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