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道理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ouwei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感光材料和摄影器材生产商,柯达历史无疑是辉煌的,从世界上第一架胶卷相机开始,柯达力主发展让普通民众可以使得起的相机产品,并在不断推陈出新中将摄影的乐趣带给千家万户。事实上,柯达一直把普及型相机作为公司产业的重要内容,各个时期均生产过大量的普及型产品,有效带动了全球摄影消费业的发展。
  历史上,尤其是中画幅时期,柯达的普及型产品除各种方箱式相机外,还有不同特色的折叠式相机,其中亦包括价格低廉的简易型折叠相机。事实上,简易相机一直是柯达产品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如著名的勃朗尼(Brownie)相机(图1),它是弗兰克·勃朗维尔(Frank Browell)1900年为柯达公司设计的一种最简单而又最有影响力的相机,它被认为是人人都能使用的相机。勃朗尼相机不仅强调“连孩子都会使用”,而且当时售价仅为一美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售出近25万台。在世界相机发展历程中,勃朗尼相机是真正的第一次将摄影有效地普及到了大众的消费层中,由于广受欢迎,勃朗尼相机一直持续生产到1965年。其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低价位和简单而有效的设计。
  很显然,“简单而有效”是相机设计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对简易相机而言尤为如此。其实,这种“简单而有效”的设计方案源自柯达更为早期的“日光相机”,这种相机利用小光圈和对应的超焦距设计可以应付丽日下的拍摄需求,而丽日拍照又是当初最为流行的一种拍摄模式。在这种设计思想的影响下,携带便利的折叠相机也出现了不少简易型产品。柯达No.2 Folding Cartridge HAWK-ETE Model B(以下简称鹰眼B)(图2)和Kodak VIGILANT JUNIOR SIX-20(以下简称启蒙6-20)(图3)就是柯达众多简易产品中的两款。前者产于1926-1934年,使用116胶卷;后者产于1940-1949年,使用620胶卷。两架相机的生产周期都超过了8年,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简单”的道理在鹰眼B和启蒙6-20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枚新月形镜片及前置方式的快门和光圈构成两架相机的光学组成。新月镜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光学透镜(图4),由英国物理学家乌拉斯顿(W.H.Wollaston)于1812年发明,其单片状态下即可与光圈组成摄影镜头,不过最大相对孔径小,最初仅有1:16,因此有着较好的景深范围,故有风景透镜之称(沙占祥,1991)。最早的新月镜安装在绘画暗箱上,绘画暗箱又衍生出照相机。事实上,新月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成像透镜,但其光学特性与复合透镜相比存在差距,比如“慧差”,而利用小光圈在某种程度上则弥补了成像时的部分缺陷,使新月镜的成像效果达到相对理想的状态,能够满足所获影像不放大或低倍放大的要求。由于新月镜的简单结构和成像的有效性,很长一个时期曾被一些简易相机所大量采用,并衍生出多种基于新月形几何结构的变种镜头,如无色差单透镜、格罗白直弧透镜(T.Grubb’s aplanatic lens)等等(陈思仪,1928)。柯达公司则是采用这类结构最多的相机制造商,事实上这些结构简单的相机产品也是柯达公司胶卷推广策略的衍生物,其每一个产品同时又是柯达胶卷的活广告(图5)。
  虽然鹰眼B和启蒙6-20属于简易折叠相机,但做工上并不含糊。两架相机均采用铁皮机身,贴黑色饰皮。由于生产年代的原因,鹰眼B尚未脱离古典相机的范式,系大、小主体即皮腔镜头部分和机身胶卷部分设计成分和结构,换胶卷时需分离(图6);而启蒙6-20则为简便的一体结构。不过,两架相机无一例外地装备了彩虹光圈,这在简易相机上其实并不多见。尤其鹰眼B的光圈叶片多达8叶之众,属于精密级别,光圈分1-4标识的四挡调节(图7),使用时需参照当时的柯达择光手册;启蒙6-20为常见的5叶,也足以应付可变光圈的技术要求,光圈调节已采用标准的光圈值,范围为f/12.5、f/16、f/22和f/32,也是四挡(图8),可根据户外情况(含纬度)进行选择。唯一疑惑的是f/12.5是欧洲大陆制(德、法习惯),而其他光圈值为英美制(见表1),这也是这架相机的奇怪之处。当然,该机产自柯达在加拿大的子公司,不排除加拿大方面使用德国相关技术参照的可能。为了防止灰尘对前置光圈与快门叶片甚至镜头的影响,启蒙6-20相机还在镜口前装加了一片平光镜,虽然没有资料显示这枚平光镜属于滤镜类别,但在理论上它的存在对光线多少会产生微量影响,比如削弱紫外光。
  两架相机均有红窗,背皮计数。鹰眼B系早期简易折叠式相机,底片尺寸较大,片门有效成像面积达108.5×64毫米(标称108×63.5毫米),故呈现出相对较大的光孔直径,这就使得相机的镜中快门必须达到一定的技术要求。于是,该机着实采用了5叶片组的中心快门结构(图9),但速度方面只有T、B、1/25和1/50秒四挡,所以尽管快门本身具备较高档次的模式,但其调速机构十分简单,且快门挡为一步动作式。启蒙6-20虽然使用620胶卷,画面尺寸略小于鹰眼B型,不过其有效尺寸依然达到81.5×56.6毫米(标称82.6×57.2毫米),所以该机也采用了两叶片组的一步动作式中心快门(柯达快门),速度简单到T、B、I(约1/50秒的快门)三挡,这也符合“简单”的道理。有趣的是,较早生产的鹰眼B相机由于采用了风腔拔出式结构,故而稍带预留出了手动调焦功能,其调节范围有2.5米/8英尺、超焦距固定点、30米/100英尺三挡(图10),所以该机具备了一定的调焦能力,提高了其所摄主体影像的清晰度。而启蒙6-20相机采用较为先进的风腔弹出式结构,不过和鹰眼B相机一样采用了后置镜头的方案(图11),因此无法借助位移风腔来调焦,只能完全借助超焦距设计。好在最大光圈f/12.5的景深范围还算够用,这样一来,启蒙6-20相机就显得更为简单易用。
  两架相机从毛屏上观测到的影像都还不错,鹰眼B的亮度更高一些,且由于镜头部分可以分离并有T门的支持,故而很容易获得其拍到的数码图片,当然只是其成像面很小的一个局部(图12);启蒙6-20的亮度稍低,也无法获得正常的数码影像,只能在T门状态下超出该机的能力范围去拍摄微距,尽管所获数码影像也是很小的一个局部,但还算可以接受(图13),毕竟是60多年前的产品了。
  鹰眼B和启蒙6-20折叠后均为扁平的盒状(图14),前者尺寸为200×38×95毫米,重约800克;后者尺寸为67×45×96毫米,重约600克。两架相机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全都配备了当时颇为流行的光亮取景器(图15)。这是一种基于反光方式的光学取景装置,故为腰平取景,可做90°调转,以此完成横向或纵向的取景。启蒙6-20的机身上还备有简易折叠式框架取景器(图16),用于眼平取景。
  纵观两架相机,虽然简单,但却易用。“简单而有效”成为相机设计的主旨,由此可以看出那个时代柯达产品对市场普及方面的重视。其实,无论鹰眼B还是启蒙6-20相机,它们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经久耐用。时至今日,几十年过去了,两架相机风采依旧,如果有胶卷的话依然可以发挥其拍摄功效。正是这种简单牢靠造就的耐久性能,使其具备了收藏方面的良好条件,这类简易相机正逐渐成为相机藏家们的一个重要专题。
  
  *本文得到北京相机收藏家胡浩先生大力协助,特此鸣谢!
  
  参考文献:
  1 沙占祥. 摄影镜头的性能与选择. 中国摄影出版社,1991:206
  2 陈思仪. 照相学. 商务印书馆,1928:77
  3 陈怀德. 摄影入门. 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15
  说明:为了保持文章的规范性,本文参考文献引用为国标方式。
  
  图1、 1901年的No.1 Brownie简易相机。
  图2、 柯达·鹰眼B型相机。
  图3、 柯达·启蒙6-20型相机。
  图4、 新月镜结构示意。
  图5、 贴在相机内部的柯达胶卷广告标志。
  图6、 鹰眼B的前分离结构。
  图7、 鹰眼B的光圈系统。
  图8、 启蒙6-20的光圈系统。
  图9、 鹰眼B相机的中心快门。
  图10、 鹰眼B的调焦器。
  图11、 启蒙6-20相机的后置镜头。
  图12、 由鹰眼B镜头截获的(APS-C面积)数字影像。
  图13、 启蒙6-20相机镜头微距状态截获的(APS-C面积)数字影像。
  图14、两架折叠后的相机。
  图15、两架相机的光亮取景器。
  图16、启蒙6-20相机上的框架取景器。
其他文献
当人们提到“桑巴”一词即会想到巴西,同时也会想到巴西这个南半球美洲大陆的国度是那样的遥远。大多数中国人很难轻易就能前往巴西。近些年,随着中国与巴西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升温,关于巴西的社会和文化的信息也开始传播到中国,国人对这个南美大国的认识也在逐步增加,中国和巴西的心理距离在缩小。  每当人们提到“桑巴”时,自然就联想到在电视上看到的巴西嘉年华狂欢节桑巴舞的热烈节奏和绚丽多彩的画面。同时,在提到
期刊
开篇阅读  本期开篇介绍了摄影家Steve Bloom的新书《我最爱的动物家庭》,这是一本儿童画册,内容是毛茸茸的小动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可爱影像。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David Henry Wilson为本书撰写了文字。该书不仅有教育意义,而且非常有趣和令人愉悦。Steve在访谈中说道:家庭对于儿童的生活非常重要,而动物有着和人类相似的家庭结构,如果没有家庭的存在,动物们无法生存下去。他认为如果孩
期刊
本期采访的二位摄影人是卞志武和成卫东。应该说在西藏题材的拍摄和展示,都有前人未企及、后人难超越的成就。应该说明,让我这样一位和摄影界不熟悉的记者采访二位大师,好处是有新鲜感,没有成见或偏见;缺点也是明摆着的,对他们的作品和经历了解太少,有时要开天辟地问起。好在二位前辈不觉其烦,让我总有豁然开朗的发现。  卞志武先生不善言辞,但他的执著和功力,在现在西藏热销的经典画册中已为许多中外人士明了,工作期间
期刊
成卫东和我讲过一故事。长久以来,他一直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忠实读者,从英文版、台湾繁体中文版一路读来,杂志的文章、图片也是他学习思考的目标。多少年后,大陆画册《西藏秘境》引起台湾一位文化人的惊叹,因为此书背景文章竟有12万字,而且都是一手原创的纪实篇章,之前很少有拍摄者用如此多的文字来书写主题,也很少人有那么丰富的见识,敢洋洋洒洒谈西藏。画册的作者就是摄影师成卫东,那位文化人就是美国《国家地理
期刊
拍摄水面  角度  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想从一面镜子里看到自己,我们需要站在镜子的正前方;而如果我们从一个斜角去看镜子,我们所看到的是房间另一头的东西。同样道理,我们站在水边向下望,如果我们没看到自己,那么所看到的多半是我们头顶的天空(至少是高上云天的景物)的倒影;而如果我们从一个比较低的角度来看水面,我们所看到的就往往是水对面一些树木或山石的倒影。这个情况说明了为什么在开阔的水面上,我们常常只看
期刊
绰号的由来  熟悉谭进的人都知道他绰号“小蜜蜂”,这名儿究竟是谁起的已经无从考证。  “9号楼”是新华社的内部招待所,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来自天南海北的国内分社记者到总社来,都聚住此地。在发稿技术手段还不那么先进的年代,对一些时效性不很强又比较重要的稿件,分社记者会亲自送到总社,一可以节省邮寄时间,二可以当面和编辑沟通交流、讨论改进方式。  摄影记者出差都带着相机,一般不与陌生人合住。而摄影记
期刊
数码影像的发展使许多滤镜都遭遇淘汰。这些滤镜对图像的修正作用,现在甚至可以在拍摄结束后通过软件完成。尽管如此,仍有一种滤镜的地位无可取代,那就是偏光镜。  对于深谙其使用方法的摄影师来说,偏光镜在防止眩光、增加天空颜色饱和度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很少有摄影师知道,将两块偏光镜重叠在一起,可以产生非常有趣的效果。  我在摄影课上向学生们展示偏振光的特性时,他们惊讶的神情总是让我感到享受。这让我感到自己
期刊
图1为美空军第14航空队飞行员唐纳德·克尔中尉与曾生司令员会见,图2为克尔当年用随身照相机为曾生将军所拍照片,图3是克尔当时所拍摄的护送其脱险的东纵游击队员照片。毫无疑问,这三张是抗日历史中极为珍贵的中美关系之文物照片,拍摄于1944年2月,克尔遇险获救抵达东江纵队司令部的时候。  1943年夏秋,二战战场形势渐渐发生逆转。随着太平洋战争深入发展,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已将原来援华的退役空军志愿人员组
期刊
前些日子有条新闻,几乎所有能看见的报纸都登了,说世界首席和平之国瑞士(因在好战国家堆里苟存)今年2月13日举行“限枪”全民公决,最后遭到2/3的公民否决,认为拥有私人枪支合法,且传统悠久,不宜推翻。只可惜所有刊登这条消息的媒体都没有配发照片,也没有相关背景的介绍,使我身边的许多人不禁提出疑问,说原以为瑞士是个以生产手表和巧克力而著称于世的和平国家,怎么民间会有如此强悍的尚武精神,以至于家家有枪呢?
期刊
这次专题我想谈一谈关于黑白照片色调的问题。  在银盐摄影时代,打印照片时可以随意使用各种相纸。像我们上个月提到的那样,可以根据照片对光泽度与厚度的需求挑选合适的相纸。除此之外,选相纸还有其他的标准,就是“色调”。即使同为黑白照片,也会因选择不同色调相纸的缘故,使照片产生微妙的差异。  黑白照片的相纸,有“纯黑调”“温黑调”和“冷黑调”(也称青黑调)之分。所谓“纯黑调”就是纯粹的黑色色调、“温黑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