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感光材料和摄影器材生产商,柯达历史无疑是辉煌的,从世界上第一架胶卷相机开始,柯达力主发展让普通民众可以使得起的相机产品,并在不断推陈出新中将摄影的乐趣带给千家万户。事实上,柯达一直把普及型相机作为公司产业的重要内容,各个时期均生产过大量的普及型产品,有效带动了全球摄影消费业的发展。
历史上,尤其是中画幅时期,柯达的普及型产品除各种方箱式相机外,还有不同特色的折叠式相机,其中亦包括价格低廉的简易型折叠相机。事实上,简易相机一直是柯达产品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如著名的勃朗尼(Brownie)相机(图1),它是弗兰克·勃朗维尔(Frank Browell)1900年为柯达公司设计的一种最简单而又最有影响力的相机,它被认为是人人都能使用的相机。勃朗尼相机不仅强调“连孩子都会使用”,而且当时售价仅为一美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售出近25万台。在世界相机发展历程中,勃朗尼相机是真正的第一次将摄影有效地普及到了大众的消费层中,由于广受欢迎,勃朗尼相机一直持续生产到1965年。其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低价位和简单而有效的设计。
很显然,“简单而有效”是相机设计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对简易相机而言尤为如此。其实,这种“简单而有效”的设计方案源自柯达更为早期的“日光相机”,这种相机利用小光圈和对应的超焦距设计可以应付丽日下的拍摄需求,而丽日拍照又是当初最为流行的一种拍摄模式。在这种设计思想的影响下,携带便利的折叠相机也出现了不少简易型产品。柯达No.2 Folding Cartridge HAWK-ETE Model B(以下简称鹰眼B)(图2)和Kodak VIGILANT JUNIOR SIX-20(以下简称启蒙6-20)(图3)就是柯达众多简易产品中的两款。前者产于1926-1934年,使用116胶卷;后者产于1940-1949年,使用620胶卷。两架相机的生产周期都超过了8年,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简单”的道理在鹰眼B和启蒙6-20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枚新月形镜片及前置方式的快门和光圈构成两架相机的光学组成。新月镜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光学透镜(图4),由英国物理学家乌拉斯顿(W.H.Wollaston)于1812年发明,其单片状态下即可与光圈组成摄影镜头,不过最大相对孔径小,最初仅有1:16,因此有着较好的景深范围,故有风景透镜之称(沙占祥,1991)。最早的新月镜安装在绘画暗箱上,绘画暗箱又衍生出照相机。事实上,新月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成像透镜,但其光学特性与复合透镜相比存在差距,比如“慧差”,而利用小光圈在某种程度上则弥补了成像时的部分缺陷,使新月镜的成像效果达到相对理想的状态,能够满足所获影像不放大或低倍放大的要求。由于新月镜的简单结构和成像的有效性,很长一个时期曾被一些简易相机所大量采用,并衍生出多种基于新月形几何结构的变种镜头,如无色差单透镜、格罗白直弧透镜(T.Grubb’s aplanatic lens)等等(陈思仪,1928)。柯达公司则是采用这类结构最多的相机制造商,事实上这些结构简单的相机产品也是柯达公司胶卷推广策略的衍生物,其每一个产品同时又是柯达胶卷的活广告(图5)。
虽然鹰眼B和启蒙6-20属于简易折叠相机,但做工上并不含糊。两架相机均采用铁皮机身,贴黑色饰皮。由于生产年代的原因,鹰眼B尚未脱离古典相机的范式,系大、小主体即皮腔镜头部分和机身胶卷部分设计成分和结构,换胶卷时需分离(图6);而启蒙6-20则为简便的一体结构。不过,两架相机无一例外地装备了彩虹光圈,这在简易相机上其实并不多见。尤其鹰眼B的光圈叶片多达8叶之众,属于精密级别,光圈分1-4标识的四挡调节(图7),使用时需参照当时的柯达择光手册;启蒙6-20为常见的5叶,也足以应付可变光圈的技术要求,光圈调节已采用标准的光圈值,范围为f/12.5、f/16、f/22和f/32,也是四挡(图8),可根据户外情况(含纬度)进行选择。唯一疑惑的是f/12.5是欧洲大陆制(德、法习惯),而其他光圈值为英美制(见表1),这也是这架相机的奇怪之处。当然,该机产自柯达在加拿大的子公司,不排除加拿大方面使用德国相关技术参照的可能。为了防止灰尘对前置光圈与快门叶片甚至镜头的影响,启蒙6-20相机还在镜口前装加了一片平光镜,虽然没有资料显示这枚平光镜属于滤镜类别,但在理论上它的存在对光线多少会产生微量影响,比如削弱紫外光。
两架相机均有红窗,背皮计数。鹰眼B系早期简易折叠式相机,底片尺寸较大,片门有效成像面积达108.5×64毫米(标称108×63.5毫米),故呈现出相对较大的光孔直径,这就使得相机的镜中快门必须达到一定的技术要求。于是,该机着实采用了5叶片组的中心快门结构(图9),但速度方面只有T、B、1/25和1/50秒四挡,所以尽管快门本身具备较高档次的模式,但其调速机构十分简单,且快门挡为一步动作式。启蒙6-20虽然使用620胶卷,画面尺寸略小于鹰眼B型,不过其有效尺寸依然达到81.5×56.6毫米(标称82.6×57.2毫米),所以该机也采用了两叶片组的一步动作式中心快门(柯达快门),速度简单到T、B、I(约1/50秒的快门)三挡,这也符合“简单”的道理。有趣的是,较早生产的鹰眼B相机由于采用了风腔拔出式结构,故而稍带预留出了手动调焦功能,其调节范围有2.5米/8英尺、超焦距固定点、30米/100英尺三挡(图10),所以该机具备了一定的调焦能力,提高了其所摄主体影像的清晰度。而启蒙6-20相机采用较为先进的风腔弹出式结构,不过和鹰眼B相机一样采用了后置镜头的方案(图11),因此无法借助位移风腔来调焦,只能完全借助超焦距设计。好在最大光圈f/12.5的景深范围还算够用,这样一来,启蒙6-20相机就显得更为简单易用。
两架相机从毛屏上观测到的影像都还不错,鹰眼B的亮度更高一些,且由于镜头部分可以分离并有T门的支持,故而很容易获得其拍到的数码图片,当然只是其成像面很小的一个局部(图12);启蒙6-20的亮度稍低,也无法获得正常的数码影像,只能在T门状态下超出该机的能力范围去拍摄微距,尽管所获数码影像也是很小的一个局部,但还算可以接受(图13),毕竟是60多年前的产品了。
鹰眼B和启蒙6-20折叠后均为扁平的盒状(图14),前者尺寸为200×38×95毫米,重约800克;后者尺寸为67×45×96毫米,重约600克。两架相机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全都配备了当时颇为流行的光亮取景器(图15)。这是一种基于反光方式的光学取景装置,故为腰平取景,可做90°调转,以此完成横向或纵向的取景。启蒙6-20的机身上还备有简易折叠式框架取景器(图16),用于眼平取景。
纵观两架相机,虽然简单,但却易用。“简单而有效”成为相机设计的主旨,由此可以看出那个时代柯达产品对市场普及方面的重视。其实,无论鹰眼B还是启蒙6-20相机,它们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经久耐用。时至今日,几十年过去了,两架相机风采依旧,如果有胶卷的话依然可以发挥其拍摄功效。正是这种简单牢靠造就的耐久性能,使其具备了收藏方面的良好条件,这类简易相机正逐渐成为相机藏家们的一个重要专题。
*本文得到北京相机收藏家胡浩先生大力协助,特此鸣谢!
参考文献:
1 沙占祥. 摄影镜头的性能与选择. 中国摄影出版社,1991:206
2 陈思仪. 照相学. 商务印书馆,1928:77
3 陈怀德. 摄影入门. 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15
说明:为了保持文章的规范性,本文参考文献引用为国标方式。
图1、 1901年的No.1 Brownie简易相机。
图2、 柯达·鹰眼B型相机。
图3、 柯达·启蒙6-20型相机。
图4、 新月镜结构示意。
图5、 贴在相机内部的柯达胶卷广告标志。
图6、 鹰眼B的前分离结构。
图7、 鹰眼B的光圈系统。
图8、 启蒙6-20的光圈系统。
图9、 鹰眼B相机的中心快门。
图10、 鹰眼B的调焦器。
图11、 启蒙6-20相机的后置镜头。
图12、 由鹰眼B镜头截获的(APS-C面积)数字影像。
图13、 启蒙6-20相机镜头微距状态截获的(APS-C面积)数字影像。
图14、两架折叠后的相机。
图15、两架相机的光亮取景器。
图16、启蒙6-20相机上的框架取景器。
历史上,尤其是中画幅时期,柯达的普及型产品除各种方箱式相机外,还有不同特色的折叠式相机,其中亦包括价格低廉的简易型折叠相机。事实上,简易相机一直是柯达产品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如著名的勃朗尼(Brownie)相机(图1),它是弗兰克·勃朗维尔(Frank Browell)1900年为柯达公司设计的一种最简单而又最有影响力的相机,它被认为是人人都能使用的相机。勃朗尼相机不仅强调“连孩子都会使用”,而且当时售价仅为一美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售出近25万台。在世界相机发展历程中,勃朗尼相机是真正的第一次将摄影有效地普及到了大众的消费层中,由于广受欢迎,勃朗尼相机一直持续生产到1965年。其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低价位和简单而有效的设计。
很显然,“简单而有效”是相机设计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对简易相机而言尤为如此。其实,这种“简单而有效”的设计方案源自柯达更为早期的“日光相机”,这种相机利用小光圈和对应的超焦距设计可以应付丽日下的拍摄需求,而丽日拍照又是当初最为流行的一种拍摄模式。在这种设计思想的影响下,携带便利的折叠相机也出现了不少简易型产品。柯达No.2 Folding Cartridge HAWK-ETE Model B(以下简称鹰眼B)(图2)和Kodak VIGILANT JUNIOR SIX-20(以下简称启蒙6-20)(图3)就是柯达众多简易产品中的两款。前者产于1926-1934年,使用116胶卷;后者产于1940-1949年,使用620胶卷。两架相机的生产周期都超过了8年,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简单”的道理在鹰眼B和启蒙6-20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枚新月形镜片及前置方式的快门和光圈构成两架相机的光学组成。新月镜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光学透镜(图4),由英国物理学家乌拉斯顿(W.H.Wollaston)于1812年发明,其单片状态下即可与光圈组成摄影镜头,不过最大相对孔径小,最初仅有1:16,因此有着较好的景深范围,故有风景透镜之称(沙占祥,1991)。最早的新月镜安装在绘画暗箱上,绘画暗箱又衍生出照相机。事实上,新月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成像透镜,但其光学特性与复合透镜相比存在差距,比如“慧差”,而利用小光圈在某种程度上则弥补了成像时的部分缺陷,使新月镜的成像效果达到相对理想的状态,能够满足所获影像不放大或低倍放大的要求。由于新月镜的简单结构和成像的有效性,很长一个时期曾被一些简易相机所大量采用,并衍生出多种基于新月形几何结构的变种镜头,如无色差单透镜、格罗白直弧透镜(T.Grubb’s aplanatic lens)等等(陈思仪,1928)。柯达公司则是采用这类结构最多的相机制造商,事实上这些结构简单的相机产品也是柯达公司胶卷推广策略的衍生物,其每一个产品同时又是柯达胶卷的活广告(图5)。
虽然鹰眼B和启蒙6-20属于简易折叠相机,但做工上并不含糊。两架相机均采用铁皮机身,贴黑色饰皮。由于生产年代的原因,鹰眼B尚未脱离古典相机的范式,系大、小主体即皮腔镜头部分和机身胶卷部分设计成分和结构,换胶卷时需分离(图6);而启蒙6-20则为简便的一体结构。不过,两架相机无一例外地装备了彩虹光圈,这在简易相机上其实并不多见。尤其鹰眼B的光圈叶片多达8叶之众,属于精密级别,光圈分1-4标识的四挡调节(图7),使用时需参照当时的柯达择光手册;启蒙6-20为常见的5叶,也足以应付可变光圈的技术要求,光圈调节已采用标准的光圈值,范围为f/12.5、f/16、f/22和f/32,也是四挡(图8),可根据户外情况(含纬度)进行选择。唯一疑惑的是f/12.5是欧洲大陆制(德、法习惯),而其他光圈值为英美制(见表1),这也是这架相机的奇怪之处。当然,该机产自柯达在加拿大的子公司,不排除加拿大方面使用德国相关技术参照的可能。为了防止灰尘对前置光圈与快门叶片甚至镜头的影响,启蒙6-20相机还在镜口前装加了一片平光镜,虽然没有资料显示这枚平光镜属于滤镜类别,但在理论上它的存在对光线多少会产生微量影响,比如削弱紫外光。
两架相机均有红窗,背皮计数。鹰眼B系早期简易折叠式相机,底片尺寸较大,片门有效成像面积达108.5×64毫米(标称108×63.5毫米),故呈现出相对较大的光孔直径,这就使得相机的镜中快门必须达到一定的技术要求。于是,该机着实采用了5叶片组的中心快门结构(图9),但速度方面只有T、B、1/25和1/50秒四挡,所以尽管快门本身具备较高档次的模式,但其调速机构十分简单,且快门挡为一步动作式。启蒙6-20虽然使用620胶卷,画面尺寸略小于鹰眼B型,不过其有效尺寸依然达到81.5×56.6毫米(标称82.6×57.2毫米),所以该机也采用了两叶片组的一步动作式中心快门(柯达快门),速度简单到T、B、I(约1/50秒的快门)三挡,这也符合“简单”的道理。有趣的是,较早生产的鹰眼B相机由于采用了风腔拔出式结构,故而稍带预留出了手动调焦功能,其调节范围有2.5米/8英尺、超焦距固定点、30米/100英尺三挡(图10),所以该机具备了一定的调焦能力,提高了其所摄主体影像的清晰度。而启蒙6-20相机采用较为先进的风腔弹出式结构,不过和鹰眼B相机一样采用了后置镜头的方案(图11),因此无法借助位移风腔来调焦,只能完全借助超焦距设计。好在最大光圈f/12.5的景深范围还算够用,这样一来,启蒙6-20相机就显得更为简单易用。
两架相机从毛屏上观测到的影像都还不错,鹰眼B的亮度更高一些,且由于镜头部分可以分离并有T门的支持,故而很容易获得其拍到的数码图片,当然只是其成像面很小的一个局部(图12);启蒙6-20的亮度稍低,也无法获得正常的数码影像,只能在T门状态下超出该机的能力范围去拍摄微距,尽管所获数码影像也是很小的一个局部,但还算可以接受(图13),毕竟是60多年前的产品了。
鹰眼B和启蒙6-20折叠后均为扁平的盒状(图14),前者尺寸为200×38×95毫米,重约800克;后者尺寸为67×45×96毫米,重约600克。两架相机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全都配备了当时颇为流行的光亮取景器(图15)。这是一种基于反光方式的光学取景装置,故为腰平取景,可做90°调转,以此完成横向或纵向的取景。启蒙6-20的机身上还备有简易折叠式框架取景器(图16),用于眼平取景。
纵观两架相机,虽然简单,但却易用。“简单而有效”成为相机设计的主旨,由此可以看出那个时代柯达产品对市场普及方面的重视。其实,无论鹰眼B还是启蒙6-20相机,它们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经久耐用。时至今日,几十年过去了,两架相机风采依旧,如果有胶卷的话依然可以发挥其拍摄功效。正是这种简单牢靠造就的耐久性能,使其具备了收藏方面的良好条件,这类简易相机正逐渐成为相机藏家们的一个重要专题。
*本文得到北京相机收藏家胡浩先生大力协助,特此鸣谢!
参考文献:
1 沙占祥. 摄影镜头的性能与选择. 中国摄影出版社,1991:206
2 陈思仪. 照相学. 商务印书馆,1928:77
3 陈怀德. 摄影入门. 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15
说明:为了保持文章的规范性,本文参考文献引用为国标方式。
图1、 1901年的No.1 Brownie简易相机。
图2、 柯达·鹰眼B型相机。
图3、 柯达·启蒙6-20型相机。
图4、 新月镜结构示意。
图5、 贴在相机内部的柯达胶卷广告标志。
图6、 鹰眼B的前分离结构。
图7、 鹰眼B的光圈系统。
图8、 启蒙6-20的光圈系统。
图9、 鹰眼B相机的中心快门。
图10、 鹰眼B的调焦器。
图11、 启蒙6-20相机的后置镜头。
图12、 由鹰眼B镜头截获的(APS-C面积)数字影像。
图13、 启蒙6-20相机镜头微距状态截获的(APS-C面积)数字影像。
图14、两架折叠后的相机。
图15、两架相机的光亮取景器。
图16、启蒙6-20相机上的框架取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