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法诺·博埃里能否将钢筋丛林变成绿色森林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ongh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九江路501号,Dobe We Bund,中文名称是“德必外滩”,1914年落成之际,它是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百多年来,见证了九江路这一东方华尔街的兴衰。如今,在这百年老建筑里,能看到的竟然是室内的“一丝丝垂杨线,一丢丢榆荚钱”的感觉。当然,这只是一种感觉,实际上,在此室内楼板、墙壁上种植的绿树芳花,都是精心挑选并精心设计的。
  2016年4月22日下午,其设计者斯坦法诺·博埃里(Stefano Boeri)先生再次来到现场,出席其新书《一座垂直的森林》中文版发布会。


  其实这本由同济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博埃里新书,不仅仅是中文版。精确地说,应该是中英文双语,外加图文并茂版。某种程度上说,这本书就是一件装置艺术品。恰如当天与会的《时代建筑》主编支文军所言,“意大利人对艺术品质的追求,在图书出版领域也充分体现。”
  《一座垂直的森林》,主要解读的是博埃里的作品——在米兰的天空下,冉冉升起两栋披着植物外衣,具有生命的高层建筑,大名就叫——垂直的森林(Vertical forest)。它们不仅仅是供人类栖息的建筑,还是其他生物诸如鸟类、昆虫的家。
  这一项目在2014 年获得IHP 国际高层建筑大奖之后,又荣膺2015 年CTBUH 世界最佳高层建筑大奖。
  米兰的垂直森林是否有可复制性?是否能将钢筋水泥的城市变作绿色森林?且听米兰理工大学教授、前米兰副市长、2015 年米兰世博会总规划师博埃里教授和他的朋友们娓娓道来。
  走向未来的空间
  “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信息量极大,适合所有关注绿色建筑、生态城市和未来生活方式的人士一读。”这是书的版权页上的一小段话,算是推介,也证明了这本书的作者虽是建筑艺术领域的顶尖专家,但他的创意完全可以和普罗大众分享。
  作为一幢革命性的建筑,垂直森林诞生在时尚设计之都米兰,是并不意外的事。其竣工于米兰世博会前的2014年10月17日。从2011年开始建造而论,这一对世界首例绿色公寓姐妹楼建造周期是3年。但假若从2007年博埃里动心起念算起,其孕育期,长达7年之久。终于,高度分别为365英尺(约111.25米)和260英尺(约79.28米)的楼房落成了,人们看到的是沿着外墙体层层种下的共730棵乔木、5000株灌木和1.1万株草本植物。
  说起如何想到设计垂直森林,博埃里直言:“那源于一次植树活动。当时突然想到,为什么不能将平铺的森林立起来,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里建造一处人与自然共同的家呢?”
  其实,有这样念头的人又何止博埃里一人?生活在上海的人们,但凡1970年代之际与之前出生的,谁又没有这样的记忆呢——那爬山虎攀爬到二楼、三楼的水泥墙上,绕着窗框慢慢向上生长。这样的生长周期虽然漫长,乃至诞生了一句上海骂人的话“牵丝攀藤”,形容一个人动作太慢,但爬山虎的韧性强,每每能从春季萌芽,长满一个夏天。
  如今,仍能看到零星的老建筑上有这样的景况。比如位于天目东路80号的上海铁路局大楼,每年夏季外墙上的爬山虎都能爬上三楼甚至五楼。
  但问题是——首先,爬山虎上墙,只能保证一季的绿色,同时在诸如枝叶修剪、防虫等领域无法深入展开。最重要的是——爬山虎不可能攀爬到几十层楼上。而且,爬山虎只能保证楼宇的一部分绿色,而无法做到灌木、乔木、草本植物等等组成一个微型生态圈或者说一座垂直的森林,更无法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当然,不能否认的是——正因为有了爬山虎,让生活在上海的人们更能理解博埃里,爬山虎影响到如今人们对垂直的森林的接受度。


  与单一的爬山虎不同,博埃里的理念,贯穿到垂直的森林中,是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城市理念、建筑理念成为现实的一个过程。
  如今的垂直森林,甚至催生了一份颇具幸福感的职业,亦即“空中园丁”。他们每隔四个月才工作一次。其幸福感从凌晨4点开始,不仅能从高空森林中见证整座城市的苏醒,还可以在数千棵树木和植物间攀援、下落,帮植物枝条修理身姿,顺便叫醒蜗牛、甲壳虫和鸽群……。那就是所谓“空中园丁”。不仅仅要懂植物学、园艺,更要学会在空中保护自己。他们要在楼顶牢牢固定好安全绳,然后在不同楼层间的阳台上跳跃,逐层而下。
  在完成工作以后,《一座垂直的森林》中英双语版的编辑吕炜如此感叹:“步入近现代以后,建筑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一样突飞猛进,我们往天空伸展,我们往海上筑路,老去的建筑崩塌,而更多的新建筑在崛起。建筑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从矮到高,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直线到曲线。但是当太多的钢铁巨塔插向云端,水泥路面铺满脚下的时候,一个个物种开始消失,天空和海洋开始褪色,环境越来越糟糕和陌生。我们突然发现文明的进程似乎已经偏离了航向,人类在迈步向前,而大自然退向地平线的远方。在当今,城市的发展模式抵达临界点,舒适度生存度急剧下降,人造的环境又怎么比得过上帝的作品?我们不可能拆毁城市驱散人群来返还大自然的原貌,但任何族群的进步发展,都不应该以破坏和牺牲为前提。”


  在吕炜看来,在清晨的鸟鸣声中醒来,夜晚听着风吹树叶的声音入眠,假如室外还有个长得像罗伯特·巴乔般的意大利男人在空中修剪树枝,那才是生活本来的面目,更是面向未来的生活。
  而如今博埃里的垂直森林,很可能将是建筑艺术领域走向未来的一种尝试,甚而成为未来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影响到更多人。
  灵感来源于艺术家植树项目


  博埃里所谓“一次植树活动”,亦即一座垂直的森林之灵感来源,往深了说,源于1972年。这在这本书中有一个章节仔细回忆。
  博埃里如此写道:“1972年,我16岁。那时候的我,并没有意识到,在米兰城,我所生存的的城市街道上,出现了一位怪异人物的踪迹。他就是奥地利艺术家百水先生。他手握着一棵树苗,宣扬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建筑理念:围绕着树木,建造房屋、庭院和房间。”
  那一次,博埃里看到在离斯卡拉歌剧院仅几步之遥之处,百水先生手握着一株橡树苗,进行一个关于有机建筑的实验。作为高中生的博埃里,正在米兰的同一条街道上,在国会门口,参与左派社会运动的示威活动。“但那时,我并不是为了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确切地说,是为了社会不平等、教育权利和‘帝国主义’那一类更重要的问题在抗争。”博埃里事后如此解释。


  然而,在做成垂直的森林之际,博埃里已经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师、策展人、评论家及教育家。2011 年至2013 年,他担任米兰市副市长,主管文化和时尚,并是2015 米兰世博会总规划师,也是该世博会“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的主题命题人。
  如今的博埃里先生同时是米兰理工大学城市学教授,曾执教于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荷兰贝拉罕建筑研究所、莫斯科斯特来卡等国际著名建筑院校。2004 年至2007 年,他曾担任《Domus》 杂志主编。那时候,他来到同济大学访问,与中国《时代建筑》杂志主编支文军成为了好朋友。后来,支文军成为了同济大学出版社社长,并力主引进博埃里的著作。支文军透露,博埃里的相关著作正在同济大学出版社接下来的出版规划中,未来将有更多博埃里的书的中文版面世。有意思的是,支文军在博埃里新书发布会上的身份,又一次回到了《时代建筑》主编的位置。
  从博埃里与支文军长达十多年的友谊可以看出,博埃里喜好交游的性格,让他的作品能够更好地面世。支文军在发布会现场则表示,这本书的出版对中国城市建筑来说,意义重大。
  米兰垂直森林项目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建筑项目,而是由植物学家、昆虫学家、风动力学家和材料学家联合的科技团队构筑而成。


  博埃里还是个讲故事的能手。在垂直的森林完工后,博埃里建筑事务所从与建筑依存而生的动植物的角度讲述了七个童话故事。其中之一——筑巢的鹦鹉一家。其最初并没有受到屋主的欢迎,但是在它们的宝宝诞生后,有了新的变化,它们自述道:“楼上的卡斯托迪家和塞雷蒂家,照顾着我们孩子的成长。我们看到他们,有时会在我们进食的时候,悄悄拨开窗帘盯着我们看,只是为了不打扰我们。”
  从米兰到上海
  说起垂直的森林之诞生,博埃里回忆:“2007年初,在新兴石油与金融资本的摇篮——迪拜,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建造一栋四周被树木环绕的塔楼。当时,作为《Domus》杂志的主编,我正在跟踪报道这座正疯狂建设摩天大楼的沙漠城市。所有的建筑表皮都由玻璃、陶瓷材料或金属构成。所有的建筑都反射着阳光,成为一个个巨大的加热器,炙烤着空气,炙烤着地面上的行人。当时,我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任教。扎埃拉·波罗在哈佛的一份校刊《哈佛设计杂志》第一期上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其中提到,2000年后新建的高楼中有94%的建筑外立面被玻璃覆盖。玻璃表皮、金属外观及人造矿物立面的建筑,在城市中越来越普遍。”
  从2006年开始,博埃里接手为米兰市中心设计两栋塔楼。因为迪拜之行,博埃里产生了至今他仍认为是“一个冲动怪异的想法”——创造两栋生态友善的塔楼;它们不被玻璃,而是被树叶覆盖,不仅是灌木的树叶,更重要的是乔木的树叶。
  博埃里在发布会现场表示:“之所以米兰能诞生垂直的森林这样实验性的建筑,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米兰,作为一座历史城市,对未来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而垂直的森林,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感觉,是综合的复杂性空间。”


  如今,在上海九江路501号,我所见到的九江路“德必外滩”项目改造,颇有博埃里垂直森林的理念。在不变更原有遗迹面貌的同时,将建筑打造成充满生机的绿色地标。建筑内部的空间设计采用了多种中意文化交流的构想。这些构想在空间设计中互相共鸣,营造了与建筑外观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建筑的大堂被完全打开,而大堂内部采用了定制的玻璃柱,完美连接了中庭四周,光线透过这些玻璃竖柱,干净地洒在中庭中,如同著名的意大利建筑师特拉尼(Terragni)希望为但丁纪念馆设计的天堂玻璃柱一般。这种具有“透明建筑学”的处理方式,为整个建筑营造了一种近乎“纯净”的体验效果。
  作为《一座垂直的森林》一书的中文版译者——胥一波,是米兰理工大学空间规划学博士。他的本科学位是同济大学建筑学,然后在米兰理工大学修读硕士、博士,在海外期间曾任职于米兰的齐诺·祖奇事务所(CZA),鹿特丹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目前是博埃里建筑事务所(SBAChina) 中国区合伙人。可以说,胥一波深受博埃里影响。提及博埃里的作品,胥一波感叹道:“在我们中间总有一些真正的勇士和智者在思考未来,而这些对未来的美丽描绘就应该被一一呈现。”
  也许未来,在上海亦能看到博埃里设计的全新建筑。将钢筋水泥城市变作绿色森林,这一点亦未可知。起码,博埃里在现场对我和所有与会嘉宾说,垂直的森林,让他获得了经验和对建筑艺术的全新理解。“从垂直的森林,到未来可能的巨大的森林般的社区,我相信人类的生活水平的上升,将随着草木同生。”


  从互联网上,我搜索到垂直的森林公寓的户型及价格:有售价56万英镑(约571.90万元人民币)的80平方米小户型公寓,也有售价达170万英镑(约1736.11万元人民币)的200平方米大户型观景豪宅,后者能俯览全城。截至2014年12月,已有24户入驻,亦即70%已售出。我不知道房价高企的上海,未来假若有类似博埃里垂直森林这样的建筑,售价会是多少。但无论如何,它是开启人类未来建筑的途径之一。恰如美国《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所言:“未来已经呈现,只是我们尚未习惯。”
其他文献
雕塑是一门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艺术史情景中,其内涵与外延均在不断地拓展。  譬如就艺术形式与审美趣味而言,在古典向现代过渡的阶段,曾出现过作为形式的雕塑、作为语言的雕塑、作为技巧的雕塑、作为风格的雕塑。从现代到后现代阶段,也曾出现过作为结构的雕塑、作为剧场的雕塑、作为地点的雕塑。  进入当代以后,雕塑艺术不但打破了传统雕塑所界定的艺术本体领域,而且在创作观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期刊
2016年4月,正值以色列的重要节日——逾越节前夕,笔者有幸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团的成员,在以色列外交部的安排下,考察这个身处中东热点的神秘国度的当代艺术现状。整整5天排得满满的日程,用代表团团长、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的话形容,“进入了以色列当代艺术的现场”。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大大小小功能各异的美术馆,构成了层次丰富的完整体系,无疑是认识与理解生动活泼的以色列当代艺术生态的焦点。笔者不避浮光掠
期刊
2016年上半年艺术市场可谓地震频繁,苏富比业绩下滑,大批高层资深雇员离职,搞得人心惶惶,佳士得还来不及幸灾乐祸,紧接着就被巴拿马文件泄露牵扯出一连串丑闻,也自顾不暇。无独有偶,每年3月由欧洲艺术基金会在欧洲艺博会期间公布的《全球艺术市场报告》明确指出,2015年的国际艺术市场交易总额自2011年以来第一次缩水,下跌了7个百分点,从682亿美元跌到638亿。不过在欧洲和中国市场都相对衰退的情况下,
期刊
漫画与动画是陪伴多数人成长的伙伴,提及这两类文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验表述。动漫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了从娱乐到信息传达的功能,是以图像表达为主的媒体。对于传统华人世界来说,漫画与绘画有着较为明确的界线,漫画的阅读者通常以孩童、青少年为主,是比较难登大雅之堂的文本。然而在西方,漫画与绘画却不存在明显的分界,不论是历史悠久的讽刺画、达达艺术家们利用报纸上的漫画进行的拼贴、波普艺术中利用漫画角色所进行
期刊
艺术品经营和艺术教育是跨度很大的两个行业,但近年来,艺术品经营者日益着力于国内的艺术教育。  两家世界级拍卖巨头开设的艺术学院,已进驻中国。佳士得艺术学院于2013年与北京中欧国际关系学院合作,推出了“全球艺术市场: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课程。苏富比艺术学院于2014年与清华大学合作,推出了“艺术管理与投资高端研修”课程,并于2016年2月与雅昌达成战略合作,旨在将艺术教育推向更广泛的群体。2014年
期刊
2015年4月23日,由美国纪录片导演Tim Sternberg和Francisco Bello共同摄制的木心纪录片《梦想抵抗世界》(Dreaming Against the World)在纽约首映,中国上映计划却一再推迟,但是这并不影响在互联网上长大的这一代追随者,他们有很多渠道资源,将这部纪录片当做教科书般膜拜。2015年11月15日,木心美术馆在乌镇开馆,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朝圣。
期刊
当越来越多的艺术展览频频出现在世人面前,如何出奇制胜无不成为艺术家、策展人需要耗费心力去思考的问题。事实上,如今的人们早已不再满足于一幅美妙的油画、一件冰冷的雕塑,或是一个静止的装置所能带来的精神享受。  “艺术融入生活”这句话并不能仅仅是浮于表面的泛泛之谈,而要真正落到实处。如果并非每个人都能有幸成为艺术家,那么起码可以从一场展览中获得启发,培养一种意识和美感。那么,究竟该如何打造一场引人入胜的
期刊
1990年代中期,当我开始从前卫艺术的形式美学转向社会问题情境的艺术讨论的时候,发现当时艺术家的作品并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可让我讨论,当时艺术的真理依然是艺术就是艺术,如果变成社会主题了,艺术就会沦为政治的工具,而且用这种观点来质疑我已经成为了一种套路,当然到了2010年后,持这样的观点的艺术家人数在下降,但艺术不是艺术家在做,而是新闻本身可以成为艺术一说,依然让艺术家受不了,因为艺术家认为他们是艺
期刊
如今流行选择“地方风味”  走进最近启用的上海中心大厦,人们会一眼看到陈逸飞的雕塑作品《上海少女》。同样,走进成都万达瑞华酒店,在酒店一楼正中位置,就是一幅巨型漆画《蝶恋蓉城》,其与左侧的《蓉城古韵》,来自中国顶尖的漆画艺术家陈秋荣先生。  与土生土长的上海画家陈逸飞不同,陈秋荣并非成都本地人。这位来自福建的畲族画家,是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与陈逸飞类似,陈秋荣亦有留洋历史——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
期刊
中国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持续的快速上涨,使得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4个城市加总的房屋价值已经达到美国整个房地产市场价值的一半。分别按照“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住房均价=住房总价值”,对4个城市进行统计,可以得出中国一线城市住房总值达到约12.8万亿美元,而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机构测算的美国全国家庭住房总价值为26万亿美元。  房价上涨取决于人口流入等基本面因素,日本当年房价大跌之前也是有各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