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一例诊断为布鲁氏杆菌病病例发生经过的调查与分析,促使相关人员提高对此病的防范意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防止对布鲁氏杆菌病的漏诊和误诊。 方法:调查分析患者暴露并患病的经过。 结论:本次病例是由于在养羊过程中感染布鲁氏杆菌而引起的布鲁氏菌病。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调查;防范
布鲁菌病又称波状热,是布鲁菌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特点。该病为全球性疾病,来自100多个国家每年上报WHO的布鲁菌病超过50万例。【1】近年来,布病在我国发病呈增多趋势,从牧区向农区及城市蔓延【2】。该病例为我区首例布鲁菌病病例,為了引起对布病诊断和治疗以及其防治对策的重视,我们将本次布病病例调查报告如下:
一、病历简介
患者,男,57岁,农民,于2014年5月1日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发热,最高温度38.9℃,偶伴畏寒,至当地医院就诊,予予头孢、奥硝唑抗感染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后至江都人民医院就诊,予米星治疗,体温恢复正常一周,后再次发热,5月31日至苏北人民医院就诊,以发热待查收治入院,给予阿昔洛韦、邦达抗感染治疗,体温未见下降,追问病史,出生并生长于本地,有与羊接触史一年。6月8日经骨髓培养提示布鲁氏杆菌感染,诊断:布鲁氏杆菌病。后转至苏北人民医院新区分院治疗,WBC:3.3×109/L,N:57.4%,L:53.4%,ESR:28mm/h,经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已好转。
二、疫情调查
病例曾在邵伯兽医站从事动物检疫工作22年,三年前下岗,2013年初至邵伯镇昭关林场养殖场工作,主要从事羊的饲养、治疗、屠宰工作,工作过程中无防护措施。13年底辞职后至安徽从事建筑业相关工作。
三、存在问题
1、畜间检疫、免疫工作不彻底,在牧畜交易过程中,畜间检疫不严或不检疫是造成布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外地购进的羊不经检疫,直接放入了羊群里放牧或饲养。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不能及时检出传染源,疫区处理措施不落实,使布病在畜间传播并传染给人成为可能。
2、群众对布病及其危害认识不足农牧民卫生知识缺乏,没有自我防范的保护意识和措施,出现病人病畜不能及时发现处理。
3、对布病防治宣传力度不够,有些基层医务人员,对布病症状认识不清,造成布病误诊、误治。这次首例患者在当地镇医院就诊后,不见好转,转入江都区人民医院未果,最后在苏北人民医院住院8天后骨髓培养阳性才被确诊。
四、对策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及就诊医院的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初步认定是一起由布氏杆菌引起的疫情。该起疫情处置主要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消灭传染源:养殖场在引进种畜和补充畜群时,要进行严格检疫;检出的牲畜已没有治疗和利用价值,应一律屠宰做无害化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个人防护,防止经消化道传染;接羔助产人员,除备有工作服、橡胶围裙、帽子、口罩和胶靴等,还应内带胶皮手套,决不要赤手接触流产物,防止呼吸道感染。
3、强化流通环节管理。外购畜必须具有当地动物检疫部门开具的检疫合格证明引进后,经隔离观察2个月后,检疫合格,方可混群。
4、认真做好环境消毒。养殖场羊的排泄物、流产物、死羔等污物要集中进行消毒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要定期对羊群集中饲养环境进行清理和消毒。
5、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不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布病防控知识,特别是对布病高发人群进行必要的行为干预,对牲畜养殖、畜产品生产加工等人员,促其改变不良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定期开展专项健康体检和布病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6、卫生部门应加强卫生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水平,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误诊和漏诊,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蔓延。
五 讨论
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病,由牛、羊、猪、犬等带菌动物通过皮肤、粘膜接触及消化道、呼吸道传染给人。其临床特点是长期发热、热型呈波浪状、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流行于世界各地,每年有近100个国家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病人超过50万例[3]。我国主要流行于新疆、西藏、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等牧区,由于我省发病率低,临床症状复杂多变,症状各异,轻重不一, 呈多器官病变或为局限。临床上由于抗菌素及退热剂的应用,常使波状热不典型。加之缺乏相应检测试剂。易造成误诊及漏诊。故临床上若遇发热伴出汗、关节痛、神经痛、全身软弱、游走性关节炎、高热但神志尚可,很少谵妄时,应警惕布氏杆菌感染。应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对于有养牛、羊、猪、犬等动物并有相关临床症状,一定要仔细调查,做好预防性指导工作。并送有检验能力的机构进行检测。同时注意与伤寒、副伤寒、风湿热、肺结核等疾病相鉴别。
参考文献:
1 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84-187.
2 张晓梅.候柏春.布氏菌病1例报道.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6,21(4):242.
3柯伟民.布医杆苗病【A】.姚集鲁,杨绍蔫传染病与寄生虫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杜,2OO0 97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调查;防范
布鲁菌病又称波状热,是布鲁菌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特点。该病为全球性疾病,来自100多个国家每年上报WHO的布鲁菌病超过50万例。【1】近年来,布病在我国发病呈增多趋势,从牧区向农区及城市蔓延【2】。该病例为我区首例布鲁菌病病例,為了引起对布病诊断和治疗以及其防治对策的重视,我们将本次布病病例调查报告如下:
一、病历简介
患者,男,57岁,农民,于2014年5月1日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发热,最高温度38.9℃,偶伴畏寒,至当地医院就诊,予予头孢、奥硝唑抗感染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后至江都人民医院就诊,予米星治疗,体温恢复正常一周,后再次发热,5月31日至苏北人民医院就诊,以发热待查收治入院,给予阿昔洛韦、邦达抗感染治疗,体温未见下降,追问病史,出生并生长于本地,有与羊接触史一年。6月8日经骨髓培养提示布鲁氏杆菌感染,诊断:布鲁氏杆菌病。后转至苏北人民医院新区分院治疗,WBC:3.3×109/L,N:57.4%,L:53.4%,ESR:28mm/h,经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已好转。
二、疫情调查
病例曾在邵伯兽医站从事动物检疫工作22年,三年前下岗,2013年初至邵伯镇昭关林场养殖场工作,主要从事羊的饲养、治疗、屠宰工作,工作过程中无防护措施。13年底辞职后至安徽从事建筑业相关工作。
三、存在问题
1、畜间检疫、免疫工作不彻底,在牧畜交易过程中,畜间检疫不严或不检疫是造成布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外地购进的羊不经检疫,直接放入了羊群里放牧或饲养。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不能及时检出传染源,疫区处理措施不落实,使布病在畜间传播并传染给人成为可能。
2、群众对布病及其危害认识不足农牧民卫生知识缺乏,没有自我防范的保护意识和措施,出现病人病畜不能及时发现处理。
3、对布病防治宣传力度不够,有些基层医务人员,对布病症状认识不清,造成布病误诊、误治。这次首例患者在当地镇医院就诊后,不见好转,转入江都区人民医院未果,最后在苏北人民医院住院8天后骨髓培养阳性才被确诊。
四、对策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及就诊医院的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初步认定是一起由布氏杆菌引起的疫情。该起疫情处置主要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消灭传染源:养殖场在引进种畜和补充畜群时,要进行严格检疫;检出的牲畜已没有治疗和利用价值,应一律屠宰做无害化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个人防护,防止经消化道传染;接羔助产人员,除备有工作服、橡胶围裙、帽子、口罩和胶靴等,还应内带胶皮手套,决不要赤手接触流产物,防止呼吸道感染。
3、强化流通环节管理。外购畜必须具有当地动物检疫部门开具的检疫合格证明引进后,经隔离观察2个月后,检疫合格,方可混群。
4、认真做好环境消毒。养殖场羊的排泄物、流产物、死羔等污物要集中进行消毒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要定期对羊群集中饲养环境进行清理和消毒。
5、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不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布病防控知识,特别是对布病高发人群进行必要的行为干预,对牲畜养殖、畜产品生产加工等人员,促其改变不良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定期开展专项健康体检和布病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6、卫生部门应加强卫生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水平,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误诊和漏诊,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蔓延。
五 讨论
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病,由牛、羊、猪、犬等带菌动物通过皮肤、粘膜接触及消化道、呼吸道传染给人。其临床特点是长期发热、热型呈波浪状、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流行于世界各地,每年有近100个国家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病人超过50万例[3]。我国主要流行于新疆、西藏、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等牧区,由于我省发病率低,临床症状复杂多变,症状各异,轻重不一, 呈多器官病变或为局限。临床上由于抗菌素及退热剂的应用,常使波状热不典型。加之缺乏相应检测试剂。易造成误诊及漏诊。故临床上若遇发热伴出汗、关节痛、神经痛、全身软弱、游走性关节炎、高热但神志尚可,很少谵妄时,应警惕布氏杆菌感染。应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对于有养牛、羊、猪、犬等动物并有相关临床症状,一定要仔细调查,做好预防性指导工作。并送有检验能力的机构进行检测。同时注意与伤寒、副伤寒、风湿热、肺结核等疾病相鉴别。
参考文献:
1 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84-187.
2 张晓梅.候柏春.布氏菌病1例报道.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6,21(4):242.
3柯伟民.布医杆苗病【A】.姚集鲁,杨绍蔫传染病与寄生虫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杜,2OO0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