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亲身感受并体验者语文的魅力。就在人们忙于为应试教育而扬鞭奋蹄无暇顾及自己的时候,我独享了语文给予我们的灿美的世界。
语文是什么?刚刚站在讲台上的我只知道是一门学科,一门我必须教好的学科。后来我在每天的教学和咀嚼中懂得了:语文是朦胧的美,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是回肠荡气的美妙乐曲,是意蕴悠远的诗韵……
一、语文概念
“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具体形态层面上的概念,指为了达到语文科特定的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作为“定篇”的选文,是其重要的构成。
“语文教材内容”,是语文教材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指为了有效地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作为“例文”、“样本”、“用件”类型的选文,定位在这个层面。
“语文教学内容”,则是语文教学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从教的方面说,是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
但是由于对“语文教什么才是最有价值”这个处于第一位问题的追问,暂时难以找到有效解答,于是研究者在研究方向上做了战略性的调整:目前的任务主要是对“既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审查,探究“应有”的教学内容状态。既有的语文教学内容大部分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因而“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建构具有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目前,语文教师对自己在课程改革中被赋予的这项权利却缺乏意识,在他们眼中,所谓的“语文教学内容”依然停留在“语文教学内容就是语文教材内容”的认识上。当问及“语文教什么”时,大部分依然选择这样的回答:“语文教的是语文教材,教的是大纲所规定的东西,教的是考试要考的东西,我们没有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利。”也由于其认定“语文教什么”的预设已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认为“怎么教”,即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才是最为重要的,缘何?
二、语文,我该教些什么
几年后的今天我可以肯定地说,语文教学就是去引导我们的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曾几何时,我们为 “枯藤老树昏鸦”的凄静,“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期许,“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潮翻涌。可这些“美”却在不经意间被我们“丑化”了,没有了感悟美的激情,学生们只有痛苦的选择“可以考学的语文”,语文中的美变得无关紧要了,因为重要的是考试成绩和升学。
尽管在语文教育理论界对“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内容”概念的分野与层面研制的划分,取得了大部分人的认同,但是在教师群体中,依然缺乏“层面”意识,主要原因有下:
1、“一纲一本”的思维定势,使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材内容”产生了混淆。
2、课程层面研究的不充分,导致“语文教学内容”研究的困境。
3、教师培训中有关“内容”培训的缺失,使得教师对课程视域产生漠视。
目前的教师培训还是倾向“观念”“理念”“方法”“模式”等通识培训上,“语文课教什么”,对教师而言,这才是最为重要,也是最急需的,但在培训上却没有涉及。尽管语文理论界对“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内容”三者的区别达成了认同,但是因为在语文教师培训中处于缺失状态,因而教师对其产生了漠视,依然故我,坚持认为“语文教学内容就是语文教材内容”,依然停留在“教学”层面上来认识。
三、语文,我该如何去教
面对普遍的教学现状,我不去哀叹,不去感慨。我相信,语文教学是流动着的美的旋律,它需要我们放开步子尽情地舞蹈。我知道,生活是语文教学无止的底片,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冲洗。所以要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去发现,去欣赏,去感悟,去表现,去挖掘这美好的生活。我懂得,语文教师只是语文教学韵律中的“指挥”,只有学生才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乐器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所以不要干涉太多,一刀切下去。仅此而已吗?不!语文的美仍需创造。如果不是吴承恩驾驭思维的翅膀纵横驰骋,哪会有孙悟空身上折射出来的另类文化?如果不是汪国真将感性和理性混融而遐思,怎会见校园诗中显现的清新与哲理?所以语文教学要善于帮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让学生释放个性的潜能,用无拘无束的遐想去开拓。
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然而,由于目前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过于注重考试,拘泥于题型,却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要想教好语文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兴趣,很多学生认为语文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灵活性差,知识太死。其实不然,语文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开放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可以学到语文。因而语文具有最便于自学的突出特点。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不仅文章,就连我们民族的文字也个个充满着感情色彩。教师带着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学生带着感情学,才有可能学好。离开了感情因素去单纯地学知识,是导致学生对语文厌学的重要愿意之一。三是灵活性。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线形或链条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的,是相对而言的。学习语文不能搞自我封闭,机械死板的学。
让我们在五彩缤纷的语文海洋中遨游,把语文当作美来教,用心去感悟语文的美,相信语文这门学科会独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
[2]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
[3] 章熊.21世纪语文教学展望(上)[J].
语文是什么?刚刚站在讲台上的我只知道是一门学科,一门我必须教好的学科。后来我在每天的教学和咀嚼中懂得了:语文是朦胧的美,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是回肠荡气的美妙乐曲,是意蕴悠远的诗韵……
一、语文概念
“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具体形态层面上的概念,指为了达到语文科特定的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作为“定篇”的选文,是其重要的构成。
“语文教材内容”,是语文教材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指为了有效地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作为“例文”、“样本”、“用件”类型的选文,定位在这个层面。
“语文教学内容”,则是语文教学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从教的方面说,是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
但是由于对“语文教什么才是最有价值”这个处于第一位问题的追问,暂时难以找到有效解答,于是研究者在研究方向上做了战略性的调整:目前的任务主要是对“既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审查,探究“应有”的教学内容状态。既有的语文教学内容大部分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因而“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建构具有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目前,语文教师对自己在课程改革中被赋予的这项权利却缺乏意识,在他们眼中,所谓的“语文教学内容”依然停留在“语文教学内容就是语文教材内容”的认识上。当问及“语文教什么”时,大部分依然选择这样的回答:“语文教的是语文教材,教的是大纲所规定的东西,教的是考试要考的东西,我们没有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利。”也由于其认定“语文教什么”的预设已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认为“怎么教”,即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才是最为重要的,缘何?
二、语文,我该教些什么
几年后的今天我可以肯定地说,语文教学就是去引导我们的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曾几何时,我们为 “枯藤老树昏鸦”的凄静,“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期许,“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潮翻涌。可这些“美”却在不经意间被我们“丑化”了,没有了感悟美的激情,学生们只有痛苦的选择“可以考学的语文”,语文中的美变得无关紧要了,因为重要的是考试成绩和升学。
尽管在语文教育理论界对“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内容”概念的分野与层面研制的划分,取得了大部分人的认同,但是在教师群体中,依然缺乏“层面”意识,主要原因有下:
1、“一纲一本”的思维定势,使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材内容”产生了混淆。
2、课程层面研究的不充分,导致“语文教学内容”研究的困境。
3、教师培训中有关“内容”培训的缺失,使得教师对课程视域产生漠视。
目前的教师培训还是倾向“观念”“理念”“方法”“模式”等通识培训上,“语文课教什么”,对教师而言,这才是最为重要,也是最急需的,但在培训上却没有涉及。尽管语文理论界对“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内容”三者的区别达成了认同,但是因为在语文教师培训中处于缺失状态,因而教师对其产生了漠视,依然故我,坚持认为“语文教学内容就是语文教材内容”,依然停留在“教学”层面上来认识。
三、语文,我该如何去教
面对普遍的教学现状,我不去哀叹,不去感慨。我相信,语文教学是流动着的美的旋律,它需要我们放开步子尽情地舞蹈。我知道,生活是语文教学无止的底片,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冲洗。所以要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去发现,去欣赏,去感悟,去表现,去挖掘这美好的生活。我懂得,语文教师只是语文教学韵律中的“指挥”,只有学生才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乐器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所以不要干涉太多,一刀切下去。仅此而已吗?不!语文的美仍需创造。如果不是吴承恩驾驭思维的翅膀纵横驰骋,哪会有孙悟空身上折射出来的另类文化?如果不是汪国真将感性和理性混融而遐思,怎会见校园诗中显现的清新与哲理?所以语文教学要善于帮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让学生释放个性的潜能,用无拘无束的遐想去开拓。
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然而,由于目前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过于注重考试,拘泥于题型,却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要想教好语文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兴趣,很多学生认为语文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灵活性差,知识太死。其实不然,语文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开放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可以学到语文。因而语文具有最便于自学的突出特点。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不仅文章,就连我们民族的文字也个个充满着感情色彩。教师带着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学生带着感情学,才有可能学好。离开了感情因素去单纯地学知识,是导致学生对语文厌学的重要愿意之一。三是灵活性。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线形或链条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的,是相对而言的。学习语文不能搞自我封闭,机械死板的学。
让我们在五彩缤纷的语文海洋中遨游,把语文当作美来教,用心去感悟语文的美,相信语文这门学科会独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
[2]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
[3] 章熊.21世纪语文教学展望(上)[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