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公共基础学科,学好语文不仅在小学生未来学习之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极具重要意义。如何确保语文教学效果的高质量,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作出论述,以优化语文读写训练的方法作为切入点,分析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指导方案,以期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益。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优化策略
中国分类号:G633.2
前言
我国农村小学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在校园环境、软硬件设施及教学质量、师资水平等内外部条件上都逊色于城镇教育。实现新课改中提到的语文的根本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和理解本国的语言文字,如何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成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当前首要教学目标。
一、优化农村小学语文读写训练的方法
农村的学生受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约束,能够接触课外书籍的机会较少,大部分书源都来自校藏图书馆。学生缺乏开拓视野的途径,阅读量很少,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与兴趣。由此,教师应借助可利用资源,找到切入点,从简单的读写训练开始逐步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1、利用教材与读写结合
目前入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精选文章,教师应当深刻钻研教材,将提高写作与阅读能力作为教学目的,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让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比如,在学习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时,作者在文章头尾都点明了1927年4月28日,以此表达对父亲李大钊的深切怀缅之情。教师应着重讲解这种头尾呼应的写作手法,让学生联系课文进行思考,并对此发表看法。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经过一番热议,学生都体会到了头尾呼应能够让文章更具有层次,让思想情感得到更深刻的表达。教师再对此设置练习,要求学生以生活中难忘的一件事情为题进行写作,文章中要运用头尾呼应的写作手法,以此巧妙的将读与写有效融合,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成能力。由此,教师在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目的。另外,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含有童趣成分的古诗词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进行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因为古诗词的篇幅通畅简短,描述也留有很大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比较适合进行读写训练。比如,在学习古诗《牧童》时,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引导他们在脑海中勾勒小牧童放牧归来的画面,就此设置练习题,让学生假想自己就是那位小牧童,然后展开想象,小牧童那时在想什么,眼前的景色是什么样的,等等。
2、循序渐进开展练习
对于语文的教学应遵循渐进的原则,要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找到合适的契合点有步骤的指导学生。简单的说,就是低年级写一句话,中年级写片段,高年级按命题写。比如,在学习三年级课文《富饶的西山群岛》时,教师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将课文融入自己的写作。文章通过描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时,采用了先总结,后再分别描述各类海鸟、鸟蛋等的形式,由此,让学生也模仿这种手法并以“我的家庭很幸福”为总起句来写一段话,扎实写作功底之余,也为高年级时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3、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仅靠阅读教材中课文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的,所以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帮助与辅导,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书籍阅读。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和乡村风气的影响,一方面对读书看书的重视度不够,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家庭的经济能力。对此,教师应当积极主动的借助可利用资源,开辟各类途径为学生寻找书籍资料。比如,没有丰富校藏的图书馆的学校,可以和乡镇图书馆合作,定期借阅与教学相关的书籍供广大学生阅读。对偏远地区学校,可以发动社会力量募捐图书解决当地学生阅读需求,等等。
二、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指导方案
1、布置开放性作业。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乏味、沉闷的作业内容远没有灵活有趣的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好。所谓灵活有趣的作业,就是教师按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设计作业题目,而且作業内容范围不受局限,能够让学生可以有得选择。比如学习生字,如果只是要求学生反复抄写,只会让他们产生厌恶排斥的心理。但将生字融入童谣,让学生在朗诵过程中自然的学习生字,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印象,又练习了普通话的讲读。所以,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语文教学方法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育。
2、转变学生的角色。站在不同的视角下看待事物,通常都有不同的认知,教育上也需要这种换位思考。传统课堂一直都是以老师作为主导,学生因为被动接受而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新的教学理念倡导要强化学生的探究与合作的学习精神,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和增加学生思考的时间。而事实也证明,转变学生角色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投入,学习效果更好。
3、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死记硬背的机械式记忆方法只能让学生对知识留有“短暂记忆”,所以不再适用于当代教育,新课标提出的理解式记忆则是目前较为有效的记忆方式。比如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的古诗词,如果只是要求学生单纯的背诵,根本无法令学生体会到诗词的真实含义。如果可以将古诗当故事一样讲给学生听,让他们从诗人的生平来理解,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
4、注重学生心理变化。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因惧怕老师,而产生排斥交流的心理。对此,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多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学生当中,倾听他们的难处与困扰,打破两者之间的身份隔阂,有利于教学顺利开展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改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两点建议
1、优化教学内容
有的教师以为课堂上讲得越多,教学效果就会越好,往往不懂得如何取舍教材的知识点,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低效教学。如何抓住教学重点,应学会“去糟粕、留精髓”。对于篇幅很长的文章就不用逐段解析,而是扣重点,将段落重要内容进行整合,简洁明了,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明白,教学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2、优化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语言训练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比如在学习课文《五彩池》时,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说读”。比如,针对例句“明明是清水,为什么会在水池里显现出不同的颜色呢?”指定学生用这三种句式来回答:“因为…所以”、“所以…是因为…”、“所以……”将语言训练并作为课堂主线,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坤炽.以教材为生发点,有效拓展阅读[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21).
[2]周金珠.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学生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0(8):17.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优化策略
中国分类号:G633.2
前言
我国农村小学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在校园环境、软硬件设施及教学质量、师资水平等内外部条件上都逊色于城镇教育。实现新课改中提到的语文的根本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和理解本国的语言文字,如何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成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当前首要教学目标。
一、优化农村小学语文读写训练的方法
农村的学生受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约束,能够接触课外书籍的机会较少,大部分书源都来自校藏图书馆。学生缺乏开拓视野的途径,阅读量很少,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与兴趣。由此,教师应借助可利用资源,找到切入点,从简单的读写训练开始逐步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1、利用教材与读写结合
目前入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精选文章,教师应当深刻钻研教材,将提高写作与阅读能力作为教学目的,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让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比如,在学习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时,作者在文章头尾都点明了1927年4月28日,以此表达对父亲李大钊的深切怀缅之情。教师应着重讲解这种头尾呼应的写作手法,让学生联系课文进行思考,并对此发表看法。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经过一番热议,学生都体会到了头尾呼应能够让文章更具有层次,让思想情感得到更深刻的表达。教师再对此设置练习,要求学生以生活中难忘的一件事情为题进行写作,文章中要运用头尾呼应的写作手法,以此巧妙的将读与写有效融合,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成能力。由此,教师在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目的。另外,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含有童趣成分的古诗词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进行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因为古诗词的篇幅通畅简短,描述也留有很大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比较适合进行读写训练。比如,在学习古诗《牧童》时,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引导他们在脑海中勾勒小牧童放牧归来的画面,就此设置练习题,让学生假想自己就是那位小牧童,然后展开想象,小牧童那时在想什么,眼前的景色是什么样的,等等。
2、循序渐进开展练习
对于语文的教学应遵循渐进的原则,要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找到合适的契合点有步骤的指导学生。简单的说,就是低年级写一句话,中年级写片段,高年级按命题写。比如,在学习三年级课文《富饶的西山群岛》时,教师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将课文融入自己的写作。文章通过描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时,采用了先总结,后再分别描述各类海鸟、鸟蛋等的形式,由此,让学生也模仿这种手法并以“我的家庭很幸福”为总起句来写一段话,扎实写作功底之余,也为高年级时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3、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仅靠阅读教材中课文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的,所以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帮助与辅导,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书籍阅读。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和乡村风气的影响,一方面对读书看书的重视度不够,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家庭的经济能力。对此,教师应当积极主动的借助可利用资源,开辟各类途径为学生寻找书籍资料。比如,没有丰富校藏的图书馆的学校,可以和乡镇图书馆合作,定期借阅与教学相关的书籍供广大学生阅读。对偏远地区学校,可以发动社会力量募捐图书解决当地学生阅读需求,等等。
二、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指导方案
1、布置开放性作业。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乏味、沉闷的作业内容远没有灵活有趣的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好。所谓灵活有趣的作业,就是教师按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设计作业题目,而且作業内容范围不受局限,能够让学生可以有得选择。比如学习生字,如果只是要求学生反复抄写,只会让他们产生厌恶排斥的心理。但将生字融入童谣,让学生在朗诵过程中自然的学习生字,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印象,又练习了普通话的讲读。所以,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语文教学方法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育。
2、转变学生的角色。站在不同的视角下看待事物,通常都有不同的认知,教育上也需要这种换位思考。传统课堂一直都是以老师作为主导,学生因为被动接受而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新的教学理念倡导要强化学生的探究与合作的学习精神,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和增加学生思考的时间。而事实也证明,转变学生角色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投入,学习效果更好。
3、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死记硬背的机械式记忆方法只能让学生对知识留有“短暂记忆”,所以不再适用于当代教育,新课标提出的理解式记忆则是目前较为有效的记忆方式。比如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的古诗词,如果只是要求学生单纯的背诵,根本无法令学生体会到诗词的真实含义。如果可以将古诗当故事一样讲给学生听,让他们从诗人的生平来理解,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
4、注重学生心理变化。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因惧怕老师,而产生排斥交流的心理。对此,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多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学生当中,倾听他们的难处与困扰,打破两者之间的身份隔阂,有利于教学顺利开展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改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两点建议
1、优化教学内容
有的教师以为课堂上讲得越多,教学效果就会越好,往往不懂得如何取舍教材的知识点,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低效教学。如何抓住教学重点,应学会“去糟粕、留精髓”。对于篇幅很长的文章就不用逐段解析,而是扣重点,将段落重要内容进行整合,简洁明了,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明白,教学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2、优化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语言训练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比如在学习课文《五彩池》时,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说读”。比如,针对例句“明明是清水,为什么会在水池里显现出不同的颜色呢?”指定学生用这三种句式来回答:“因为…所以”、“所以…是因为…”、“所以……”将语言训练并作为课堂主线,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坤炽.以教材为生发点,有效拓展阅读[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21).
[2]周金珠.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学生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