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的评价功能概括为: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过程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在体育与健康课的评价方法上要改变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成绩评价;探索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建立在全新教育理念基础上,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并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新的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细化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这五个学习领域实际上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身体活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换言之,就是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不但要在体能、运动技能方面有所收获,而且更要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具有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三维健康水平的整体提高。由此可见,新的课程标准其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是多元性的,那么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内容必须与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相匹配,评价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缩影,必须体现学习内容和课程目标的范围与属性。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必须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从评定内容看,体能、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评定容易量化,属客观性评价范畴;而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等则难以量化,属定性、主观性评价。主观性评价如评价方法不科学、不合理,往往会使评价结果失去“有效性”。因此,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中要做到以下四个结合:
一、 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系统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体育成绩进行评价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任何人会怀疑这种权威式的评价存在什么弊端。然而,我们往往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是同学及学生本人,在成绩评价中,如果单纯由教师进行评价,难免会有不准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使学生慢慢地厌倦体育课,不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教育心理学曾告诫我们;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与教学效果成高度正相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从课程设计到学生成绩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来看待。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评价手段,因势利导,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更好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或不足,从而激励和鞭策自己更有效地学习。当然,在强调学生评价的前提下,并不否认教师的评价。应将学生自评、同学间互评、教师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在教学中进行过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过程和终结评价相结合
现代体育教学理念要求把评价的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运动体验和学习过程,只有关注过程,体育教学评价才能深入学生身心发展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对学生持续发展、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获得运动过程的情感体验,获得生理和心理的和谐发展。传统的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使评价成为一种甄别、选拔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只有少数人获得了鼓励,体验到成功,大多数学生都成为体育学习的失败者。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有的学生不用努力也能得高分,而有的学生再努力也得不到好成绩,甚至达不到及格标准,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篮球选项课评价办法改革中,强调了过程评价,并把学习过程的比例提高到30 ,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基础好的学生必须注重学习过程,否则,很难得到好的评价。而基础差的学生,只要努力,照样可以获得好的成绩。由于过程评价是动态的,教师要收集学生的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能力要求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评价能力。
三、体育课程学习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长期来采用单一的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处于被动的被审视与被甄别的位置,很容易产生恐惧、消极、对立等心理情绪,使评价偏离目标,严重阻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主体的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学生参与评价过程,进行自评和互评,将被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过程。学生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在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沟通中,增进了师生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民主的关系,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在我校篮球选项课评价中,采取了教师、学生代表、学生自己共同评价的办法,课堂气氛活跃民主,师生关系融洽,评价结果的认同率大大提高,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
所谓相对评价是指根据个人在学习中进步的幅度进行评价;绝对评价则是指在评价中不考虑个体差异,均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目前,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普遍采用的是绝对评价方法,即以学生最后成绩达到的程度为依据进行评分,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不同,起点各异,往往造成身体条件差的人无论怎样勤学苦练,也得不到高分;相反,体育基础好的学生并不需要努力却轻而易举地得到高分。这种评价方法在应用上固然方便,但并不能反映学生学习成就上的变化及教学效果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学习的评定,从教育测量学的角度出发,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思想、态度、学业、行动和个性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评估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成就的变化上。同理,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目的是对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测验和评定,而绝对评价方法仅仅以学生的绝对成绩作为评价依据,这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其评定结果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也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近年来,美、日、德、俄等国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中,往往将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结合起来,特别是对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价,更多地运用相对评价方法,尤其重视对学生“努力程度,进步幅度“的评价。日本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的进步,提出了依据每个学生的实际进步情况进行考评的思想;美国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更是强调个体评价的意义,指出学生应依据个人的进步得到评价,而不是通过相互比较或统一的标准来衡量。由此可见,相对评价有助于学生看到通过自己努力所取得的进步,并得到强化和肯定,从而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当然在肯定相对评价方法的同时,也不能完全否定绝对评价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将两种评价方法合理、科学地结合起来。
五、主观性评价与客观性评价相结合
在体育课程的成绩考核中,身体素质、体能等达标类项目比较容易量化,一般采用客观评价方法就能有效地测评出所要评价的内容,但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合作精神、情意表现、自信心、意志品质、行为等则难以准确量化,一般采用主观性评价方法。在主观性评价中,由于评价者的角度不同、学识水平不同,评价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也许会有不同的倾向性,导致评价结果的“三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努力程度、合作意识、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价时,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将定性的东西合理量化。例如对于学习态度的测评,除了可采用态度量表的形式外,还可对学生课中、课外参加练习的次数、表现等进行记录和统计,以此反映学生运动参与程度;又如合作意识方面的评定,也可通过观察学生课中参加集体性项目中与同学相互的合作表现进行定级,然后由定性转化为定量。总而言之,一切主观性的评价内容都可通过学生课中练习次数,投入程度等行为表现进行量化,为客观化评价奠定基础。
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学习评价必须遵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根本目标,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评价内容和方法上要体现多元化和多样性,客观测试、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并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
参考文献:
[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吴志越.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成绩评价;探索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建立在全新教育理念基础上,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并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新的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细化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这五个学习领域实际上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身体活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换言之,就是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不但要在体能、运动技能方面有所收获,而且更要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具有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三维健康水平的整体提高。由此可见,新的课程标准其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是多元性的,那么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内容必须与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相匹配,评价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缩影,必须体现学习内容和课程目标的范围与属性。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必须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从评定内容看,体能、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评定容易量化,属客观性评价范畴;而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等则难以量化,属定性、主观性评价。主观性评价如评价方法不科学、不合理,往往会使评价结果失去“有效性”。因此,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中要做到以下四个结合:
一、 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系统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体育成绩进行评价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任何人会怀疑这种权威式的评价存在什么弊端。然而,我们往往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是同学及学生本人,在成绩评价中,如果单纯由教师进行评价,难免会有不准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使学生慢慢地厌倦体育课,不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教育心理学曾告诫我们;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与教学效果成高度正相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从课程设计到学生成绩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来看待。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评价手段,因势利导,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更好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或不足,从而激励和鞭策自己更有效地学习。当然,在强调学生评价的前提下,并不否认教师的评价。应将学生自评、同学间互评、教师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在教学中进行过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过程和终结评价相结合
现代体育教学理念要求把评价的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运动体验和学习过程,只有关注过程,体育教学评价才能深入学生身心发展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对学生持续发展、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获得运动过程的情感体验,获得生理和心理的和谐发展。传统的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使评价成为一种甄别、选拔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只有少数人获得了鼓励,体验到成功,大多数学生都成为体育学习的失败者。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有的学生不用努力也能得高分,而有的学生再努力也得不到好成绩,甚至达不到及格标准,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篮球选项课评价办法改革中,强调了过程评价,并把学习过程的比例提高到30 ,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基础好的学生必须注重学习过程,否则,很难得到好的评价。而基础差的学生,只要努力,照样可以获得好的成绩。由于过程评价是动态的,教师要收集学生的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能力要求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评价能力。
三、体育课程学习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长期来采用单一的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处于被动的被审视与被甄别的位置,很容易产生恐惧、消极、对立等心理情绪,使评价偏离目标,严重阻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主体的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学生参与评价过程,进行自评和互评,将被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过程。学生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在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沟通中,增进了师生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民主的关系,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在我校篮球选项课评价中,采取了教师、学生代表、学生自己共同评价的办法,课堂气氛活跃民主,师生关系融洽,评价结果的认同率大大提高,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
所谓相对评价是指根据个人在学习中进步的幅度进行评价;绝对评价则是指在评价中不考虑个体差异,均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目前,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普遍采用的是绝对评价方法,即以学生最后成绩达到的程度为依据进行评分,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不同,起点各异,往往造成身体条件差的人无论怎样勤学苦练,也得不到高分;相反,体育基础好的学生并不需要努力却轻而易举地得到高分。这种评价方法在应用上固然方便,但并不能反映学生学习成就上的变化及教学效果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学习的评定,从教育测量学的角度出发,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思想、态度、学业、行动和个性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评估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成就的变化上。同理,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目的是对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测验和评定,而绝对评价方法仅仅以学生的绝对成绩作为评价依据,这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其评定结果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也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近年来,美、日、德、俄等国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中,往往将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结合起来,特别是对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价,更多地运用相对评价方法,尤其重视对学生“努力程度,进步幅度“的评价。日本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的进步,提出了依据每个学生的实际进步情况进行考评的思想;美国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更是强调个体评价的意义,指出学生应依据个人的进步得到评价,而不是通过相互比较或统一的标准来衡量。由此可见,相对评价有助于学生看到通过自己努力所取得的进步,并得到强化和肯定,从而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当然在肯定相对评价方法的同时,也不能完全否定绝对评价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将两种评价方法合理、科学地结合起来。
五、主观性评价与客观性评价相结合
在体育课程的成绩考核中,身体素质、体能等达标类项目比较容易量化,一般采用客观评价方法就能有效地测评出所要评价的内容,但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合作精神、情意表现、自信心、意志品质、行为等则难以准确量化,一般采用主观性评价方法。在主观性评价中,由于评价者的角度不同、学识水平不同,评价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也许会有不同的倾向性,导致评价结果的“三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努力程度、合作意识、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价时,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将定性的东西合理量化。例如对于学习态度的测评,除了可采用态度量表的形式外,还可对学生课中、课外参加练习的次数、表现等进行记录和统计,以此反映学生运动参与程度;又如合作意识方面的评定,也可通过观察学生课中参加集体性项目中与同学相互的合作表现进行定级,然后由定性转化为定量。总而言之,一切主观性的评价内容都可通过学生课中练习次数,投入程度等行为表现进行量化,为客观化评价奠定基础。
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学习评价必须遵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根本目标,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评价内容和方法上要体现多元化和多样性,客观测试、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并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
参考文献:
[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吴志越.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