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链》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精美、奇妙的散文诗。课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十分生动形象地让我们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以及小朋友们面对大海时的愉快心情。文本语言清新活泼,洋溢着浓浓的童心、童真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言语智慧,丰盈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无尽的想象。
《项链》与同组的《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共同体现的人文主题是儿童生活,即“项链”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属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物品,学生读了课文中的表达,能够联想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而引起一种情感的共鸣,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当项链和大海以儿童生活这一独特视角结合在一起,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能够产生由熟悉到向往的阅读期待。进入文本,其中的大海、沙滩、小娃娃还有项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奇妙地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全新的意象,生发出迷人的诗意,让人百读不厌。
一、文本内容的梳理
一年級的学生是喜爱有故事的课文,但从组成《项链》的两个自然段内容看:第1自然段是一组迷人的画面,第2自然段由两个句子组成,是围绕小娃娃写的。文本明显淡化了故事的意味,强化的竟然是诗的韵味。
1.一组迷人的画面
“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这是一个远镜头,体现的是大海的整体印象,感觉上辽阔无边,是水天一色的蔚蓝。“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这是一个中距离的镜头,沙滩是沿着大海伸向远方,感觉很长很长,软的感觉一方面来自沙滩的质地;另一方面是弯弯曲曲看上去也很柔软;尽管沙滩随着海岸伸向远方,但黄色让它的距离变近了,这样画面看上去有了些许动感,这种动感其实是在静中体现出来的,又悄悄地消融在远方。当“雪白雪白的浪花”出现在大海和沙滩之间时,镜头被拉到了眼前,浪花源自大海,在远方它消失在蔚蓝里,只有在近处,才显现出动人的风采,不仅发出笑声“涌向沙滩”,而且还“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更有“雪白雪白”的迷人色彩。这里的“笑声”除了在距离上一下子有近在咫尺的感觉,也在拟人之中带来了美好的情感;“小小的海螺和贝壳”与“又宽又远”的大海比,肯定是特写镜头了。这一部分虽然只有三句话,但呈现的一组画面是层次分明,远静近动,把海边的美景描写得十分迷人。
2.一个快活的小娃娃
第一个句子写小娃娃笑着捡拾海滩上的海螺和贝壳,并“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胸前”。这是课文里出现的第一种项链,材料是小娃娃兴之所至时,用海滩上捡拾的各色海螺、贝壳,加工也是小娃娃自己动手穿成的,从“挂在胸前”看小娃娃对自己做的项链是非常喜欢的,不然做完了,可能就随手丢弃在海滩上了。第二个句子是小娃娃捡拾海螺和贝壳时一串“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这些脚印被“又长又软”的黄色沙滩“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这是课文里出现的第二种项链,材料是小娃娃留在沙滩上的一串脚印,谁加工的,粗略地看好像不确定,是小娃娃,还是沙滩,或者是大海,细细一想就明白,原来加工者至少有两位,一是这幅画面的捕捉者,也就是作者;二是大自然不经意之间的巧妙组合。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串项链的归属竟然是“挂在大海的胸前”,谁能够做得到呢?也许只有那快活的小娃娃吧。
由此,我们努力还原课文中的故事:大海、沙滩既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是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具体故事是一个小娃娃在沙滩上捡拾了许多海螺、贝壳穿成了一串彩色的项链并挂在胸前,同时,小娃娃留在沙滩上的脚印又被“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了大海胸前”,实在是太神奇了。但在读课文的时候,故事一点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小娃娃带来的那妙不可言的诗意。
二、儿童视角的解读
面对课文表达的内容,如何引导一年级小学生去解读呢?从哪个角度切入更容易把握课文呢?最直接的就是儿童视角,因为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往往能够把一些简单、平常的东西变成特别神奇的东西。无疑本课中就是要抓住“小娃娃”这个中心点:一是小娃娃与学生年龄比较接近,很容易想到一块儿;二是文章中的一切也正是小娃娃的生活经历,是他在大海边的活动创造了那一切。
1.用小娃娃的眼睛去观察
课文中的小娃娃虽然在第2自然段中才出现,但是一个“迎上去”就表明他看到的正是第1自然段中的大海、沙滩、浪花。“蓝蓝的”“黄黄的”还有“雪白雪白的”这种单调而略带重复的说法,看上去是一种愚笨的表述,其实包含着小娃娃对眼前所见的喜爱。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而第2自然段后面说“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就是一种虚拟的看见。首先这金色的项链是由想象来支撑的,其次挂在大海胸前好像很难做到。但是,从儿童的视角看,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落在黄黄的沙滩上一串脚印就穿成了“金色的项链”而且能够“挂在大海的胸前”。
2.用小娃娃的耳朵去聆听
课文中可听的内容有两处,一是浪花“哗哗地笑着”,一是“小娃娃嘻嘻地笑着”。浪花的笑是一种拟人的表达,其实当小娃娃来到海边觉得很兴奋、很快乐时,他听到的一切声音可能都是美好的笑。浪花“哗哗地笑”,小娃娃从中明白了那就是大海在告诉他小秘密,于是他也高兴得“嘻嘻地笑起来”,可见小娃娃的笑应是开心的笑。
3.用小娃娃的心去感受
最能体现小娃娃心里感受的词语是“快活”,这种快乐从何而来呢?其实孩子天生是快活的,所以在任何地方他们都是快活的。小娃娃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一切,都是他快活的源泉。课文中的大海、沙滩,从形状到色彩,在小娃娃看来都那么可爱,浪花的笑声在小娃娃听来是那么美妙,在这样的世界里,小娃娃除了开心还是开心,一切在他看来都是那么美好。而在这种美好的心境中,小娃娃不仅看到了美好的事物,而且感受到了美妙的诗意,那挂在大海胸前的金色项链就是小娃娃的最得意的诗作。
三、语文要素的训练
上述对课文的解读,如何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呢?关键是把握好本课语文要素的学习重点所在。本课安排了语文要素的学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这是在课后练习1中安排的训练;也就是说出组成大海项链的材料:快活的脚印和黄黄的沙滩;二是积累运用“××的”词语,这是在课后练习2中安排的训练,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给出的图片,写出或者说出相应的词语,然后根据“泡泡提示语”的示例,说带颜色的短语,可以不受所给图片的限制,选择生活中自己喜欢的带颜色的短语,都可以说,说到后来可以引导学生向上跳一跳摘果子。看本课要求学习的生字、词语,则发现,表示颜色的词语是本课学习和运用的重点,它既与积累运用“××的”词语相关,又是说清大海的项链是什么的必要准备。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古宜镇中心小学(545500)
《项链》与同组的《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共同体现的人文主题是儿童生活,即“项链”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属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物品,学生读了课文中的表达,能够联想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而引起一种情感的共鸣,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当项链和大海以儿童生活这一独特视角结合在一起,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能够产生由熟悉到向往的阅读期待。进入文本,其中的大海、沙滩、小娃娃还有项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奇妙地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全新的意象,生发出迷人的诗意,让人百读不厌。
一、文本内容的梳理
一年級的学生是喜爱有故事的课文,但从组成《项链》的两个自然段内容看:第1自然段是一组迷人的画面,第2自然段由两个句子组成,是围绕小娃娃写的。文本明显淡化了故事的意味,强化的竟然是诗的韵味。
1.一组迷人的画面
“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这是一个远镜头,体现的是大海的整体印象,感觉上辽阔无边,是水天一色的蔚蓝。“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这是一个中距离的镜头,沙滩是沿着大海伸向远方,感觉很长很长,软的感觉一方面来自沙滩的质地;另一方面是弯弯曲曲看上去也很柔软;尽管沙滩随着海岸伸向远方,但黄色让它的距离变近了,这样画面看上去有了些许动感,这种动感其实是在静中体现出来的,又悄悄地消融在远方。当“雪白雪白的浪花”出现在大海和沙滩之间时,镜头被拉到了眼前,浪花源自大海,在远方它消失在蔚蓝里,只有在近处,才显现出动人的风采,不仅发出笑声“涌向沙滩”,而且还“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更有“雪白雪白”的迷人色彩。这里的“笑声”除了在距离上一下子有近在咫尺的感觉,也在拟人之中带来了美好的情感;“小小的海螺和贝壳”与“又宽又远”的大海比,肯定是特写镜头了。这一部分虽然只有三句话,但呈现的一组画面是层次分明,远静近动,把海边的美景描写得十分迷人。
2.一个快活的小娃娃
第一个句子写小娃娃笑着捡拾海滩上的海螺和贝壳,并“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胸前”。这是课文里出现的第一种项链,材料是小娃娃兴之所至时,用海滩上捡拾的各色海螺、贝壳,加工也是小娃娃自己动手穿成的,从“挂在胸前”看小娃娃对自己做的项链是非常喜欢的,不然做完了,可能就随手丢弃在海滩上了。第二个句子是小娃娃捡拾海螺和贝壳时一串“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这些脚印被“又长又软”的黄色沙滩“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这是课文里出现的第二种项链,材料是小娃娃留在沙滩上的一串脚印,谁加工的,粗略地看好像不确定,是小娃娃,还是沙滩,或者是大海,细细一想就明白,原来加工者至少有两位,一是这幅画面的捕捉者,也就是作者;二是大自然不经意之间的巧妙组合。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串项链的归属竟然是“挂在大海的胸前”,谁能够做得到呢?也许只有那快活的小娃娃吧。
由此,我们努力还原课文中的故事:大海、沙滩既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是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具体故事是一个小娃娃在沙滩上捡拾了许多海螺、贝壳穿成了一串彩色的项链并挂在胸前,同时,小娃娃留在沙滩上的脚印又被“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了大海胸前”,实在是太神奇了。但在读课文的时候,故事一点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小娃娃带来的那妙不可言的诗意。
二、儿童视角的解读
面对课文表达的内容,如何引导一年级小学生去解读呢?从哪个角度切入更容易把握课文呢?最直接的就是儿童视角,因为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往往能够把一些简单、平常的东西变成特别神奇的东西。无疑本课中就是要抓住“小娃娃”这个中心点:一是小娃娃与学生年龄比较接近,很容易想到一块儿;二是文章中的一切也正是小娃娃的生活经历,是他在大海边的活动创造了那一切。
1.用小娃娃的眼睛去观察
课文中的小娃娃虽然在第2自然段中才出现,但是一个“迎上去”就表明他看到的正是第1自然段中的大海、沙滩、浪花。“蓝蓝的”“黄黄的”还有“雪白雪白的”这种单调而略带重复的说法,看上去是一种愚笨的表述,其实包含着小娃娃对眼前所见的喜爱。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而第2自然段后面说“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就是一种虚拟的看见。首先这金色的项链是由想象来支撑的,其次挂在大海胸前好像很难做到。但是,从儿童的视角看,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落在黄黄的沙滩上一串脚印就穿成了“金色的项链”而且能够“挂在大海的胸前”。
2.用小娃娃的耳朵去聆听
课文中可听的内容有两处,一是浪花“哗哗地笑着”,一是“小娃娃嘻嘻地笑着”。浪花的笑是一种拟人的表达,其实当小娃娃来到海边觉得很兴奋、很快乐时,他听到的一切声音可能都是美好的笑。浪花“哗哗地笑”,小娃娃从中明白了那就是大海在告诉他小秘密,于是他也高兴得“嘻嘻地笑起来”,可见小娃娃的笑应是开心的笑。
3.用小娃娃的心去感受
最能体现小娃娃心里感受的词语是“快活”,这种快乐从何而来呢?其实孩子天生是快活的,所以在任何地方他们都是快活的。小娃娃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一切,都是他快活的源泉。课文中的大海、沙滩,从形状到色彩,在小娃娃看来都那么可爱,浪花的笑声在小娃娃听来是那么美妙,在这样的世界里,小娃娃除了开心还是开心,一切在他看来都是那么美好。而在这种美好的心境中,小娃娃不仅看到了美好的事物,而且感受到了美妙的诗意,那挂在大海胸前的金色项链就是小娃娃的最得意的诗作。
三、语文要素的训练
上述对课文的解读,如何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呢?关键是把握好本课语文要素的学习重点所在。本课安排了语文要素的学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这是在课后练习1中安排的训练;也就是说出组成大海项链的材料:快活的脚印和黄黄的沙滩;二是积累运用“××的”词语,这是在课后练习2中安排的训练,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给出的图片,写出或者说出相应的词语,然后根据“泡泡提示语”的示例,说带颜色的短语,可以不受所给图片的限制,选择生活中自己喜欢的带颜色的短语,都可以说,说到后来可以引导学生向上跳一跳摘果子。看本课要求学习的生字、词语,则发现,表示颜色的词语是本课学习和运用的重点,它既与积累运用“××的”词语相关,又是说清大海的项链是什么的必要准备。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古宜镇中心小学(54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