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走向“诗意”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链》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精美、奇妙的散文诗。课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十分生动形象地让我们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以及小朋友们面对大海时的愉快心情。文本语言清新活泼,洋溢着浓浓的童心、童真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言语智慧,丰盈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无尽的想象。
  《项链》与同组的《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共同体现的人文主题是儿童生活,即“项链”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属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物品,学生读了课文中的表达,能够联想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而引起一种情感的共鸣,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当项链和大海以儿童生活这一独特视角结合在一起,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能够产生由熟悉到向往的阅读期待。进入文本,其中的大海、沙滩、小娃娃还有项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奇妙地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全新的意象,生发出迷人的诗意,让人百读不厌。
  一、文本内容的梳理
  一年級的学生是喜爱有故事的课文,但从组成《项链》的两个自然段内容看:第1自然段是一组迷人的画面,第2自然段由两个句子组成,是围绕小娃娃写的。文本明显淡化了故事的意味,强化的竟然是诗的韵味。
  1.一组迷人的画面
  “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这是一个远镜头,体现的是大海的整体印象,感觉上辽阔无边,是水天一色的蔚蓝。“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这是一个中距离的镜头,沙滩是沿着大海伸向远方,感觉很长很长,软的感觉一方面来自沙滩的质地;另一方面是弯弯曲曲看上去也很柔软;尽管沙滩随着海岸伸向远方,但黄色让它的距离变近了,这样画面看上去有了些许动感,这种动感其实是在静中体现出来的,又悄悄地消融在远方。当“雪白雪白的浪花”出现在大海和沙滩之间时,镜头被拉到了眼前,浪花源自大海,在远方它消失在蔚蓝里,只有在近处,才显现出动人的风采,不仅发出笑声“涌向沙滩”,而且还“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更有“雪白雪白”的迷人色彩。这里的“笑声”除了在距离上一下子有近在咫尺的感觉,也在拟人之中带来了美好的情感;“小小的海螺和贝壳”与“又宽又远”的大海比,肯定是特写镜头了。这一部分虽然只有三句话,但呈现的一组画面是层次分明,远静近动,把海边的美景描写得十分迷人。
  2.一个快活的小娃娃
  第一个句子写小娃娃笑着捡拾海滩上的海螺和贝壳,并“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胸前”。这是课文里出现的第一种项链,材料是小娃娃兴之所至时,用海滩上捡拾的各色海螺、贝壳,加工也是小娃娃自己动手穿成的,从“挂在胸前”看小娃娃对自己做的项链是非常喜欢的,不然做完了,可能就随手丢弃在海滩上了。第二个句子是小娃娃捡拾海螺和贝壳时一串“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这些脚印被“又长又软”的黄色沙滩“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这是课文里出现的第二种项链,材料是小娃娃留在沙滩上的一串脚印,谁加工的,粗略地看好像不确定,是小娃娃,还是沙滩,或者是大海,细细一想就明白,原来加工者至少有两位,一是这幅画面的捕捉者,也就是作者;二是大自然不经意之间的巧妙组合。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串项链的归属竟然是“挂在大海的胸前”,谁能够做得到呢?也许只有那快活的小娃娃吧。
  由此,我们努力还原课文中的故事:大海、沙滩既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是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具体故事是一个小娃娃在沙滩上捡拾了许多海螺、贝壳穿成了一串彩色的项链并挂在胸前,同时,小娃娃留在沙滩上的脚印又被“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了大海胸前”,实在是太神奇了。但在读课文的时候,故事一点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小娃娃带来的那妙不可言的诗意。
  二、儿童视角的解读
  面对课文表达的内容,如何引导一年级小学生去解读呢?从哪个角度切入更容易把握课文呢?最直接的就是儿童视角,因为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往往能够把一些简单、平常的东西变成特别神奇的东西。无疑本课中就是要抓住“小娃娃”这个中心点:一是小娃娃与学生年龄比较接近,很容易想到一块儿;二是文章中的一切也正是小娃娃的生活经历,是他在大海边的活动创造了那一切。
  1.用小娃娃的眼睛去观察
  课文中的小娃娃虽然在第2自然段中才出现,但是一个“迎上去”就表明他看到的正是第1自然段中的大海、沙滩、浪花。“蓝蓝的”“黄黄的”还有“雪白雪白的”这种单调而略带重复的说法,看上去是一种愚笨的表述,其实包含着小娃娃对眼前所见的喜爱。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而第2自然段后面说“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就是一种虚拟的看见。首先这金色的项链是由想象来支撑的,其次挂在大海胸前好像很难做到。但是,从儿童的视角看,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落在黄黄的沙滩上一串脚印就穿成了“金色的项链”而且能够“挂在大海的胸前”。
  2.用小娃娃的耳朵去聆听
  课文中可听的内容有两处,一是浪花“哗哗地笑着”,一是“小娃娃嘻嘻地笑着”。浪花的笑是一种拟人的表达,其实当小娃娃来到海边觉得很兴奋、很快乐时,他听到的一切声音可能都是美好的笑。浪花“哗哗地笑”,小娃娃从中明白了那就是大海在告诉他小秘密,于是他也高兴得“嘻嘻地笑起来”,可见小娃娃的笑应是开心的笑。
  3.用小娃娃的心去感受
  最能体现小娃娃心里感受的词语是“快活”,这种快乐从何而来呢?其实孩子天生是快活的,所以在任何地方他们都是快活的。小娃娃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一切,都是他快活的源泉。课文中的大海、沙滩,从形状到色彩,在小娃娃看来都那么可爱,浪花的笑声在小娃娃听来是那么美妙,在这样的世界里,小娃娃除了开心还是开心,一切在他看来都是那么美好。而在这种美好的心境中,小娃娃不仅看到了美好的事物,而且感受到了美妙的诗意,那挂在大海胸前的金色项链就是小娃娃的最得意的诗作。
  三、语文要素的训练
  上述对课文的解读,如何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呢?关键是把握好本课语文要素的学习重点所在。本课安排了语文要素的学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这是在课后练习1中安排的训练;也就是说出组成大海项链的材料:快活的脚印和黄黄的沙滩;二是积累运用“××的”词语,这是在课后练习2中安排的训练,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给出的图片,写出或者说出相应的词语,然后根据“泡泡提示语”的示例,说带颜色的短语,可以不受所给图片的限制,选择生活中自己喜欢的带颜色的短语,都可以说,说到后来可以引导学生向上跳一跳摘果子。看本课要求学习的生字、词语,则发现,表示颜色的词语是本课学习和运用的重点,它既与积累运用“××的”词语相关,又是说清大海的项链是什么的必要准备。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古宜镇中心小学(545500)
其他文献
《火烧云》作为精读课文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学习,对接本篇课文学习,课后用3道练习题细化了训练要求:背诵第3~6自然段;说说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语了解的;读读下面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再说几个类似的。这些学习目标和要求,为我们解读文本指出了方向:课文把火烧云描写得美如画,而这种美是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的具体变化中得以呈现的。  一、丰富的“色变”  萧红虽然是用文字来描绘火烧云的
期刊
从一二年级写话到三年级写作文,这是一关键过渡期,如果指引不到位,学生对作文兴趣培养不上来,将对后续的作文教学留下很大“隐患”。怎样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快乐?可引入丰富多样的写作活动,从活动中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致,并在活动体验与交流分享中,增强作文自信心,形成良好作文习惯,从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一、顺应学生心智特点,以趣味活动导写作文  提起作文课,每位教师都会感到棘手,特别是中低段学生,对作文不了
期刊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也有文化价值体系。小学语文教学中成功引入文化自信培养意识,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文化渗透和教育,让学生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增强民族创造力和文化学习凝聚力,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的成长。教师深潜教材发掘文化资源、精设教学程序、优化学习引导、夯实训练实践,为语文学习提供丰沛助力。  一、发掘资源,建立文化自信意识  教师深潜教材之中,不仅要为教学设计寻找切入点,还要对文化因素展开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标》在高年级閱读教学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真正达到上述目标,可以尝试“以点带面”和“重视人文”两种基本方法。  一、深挖教材,给阅读教学精准定位  课标对于高年级阅读的阅读方法、阅读体验都有着着纲领性要求,具体落实还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广度的拓展。从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教材来看,各单
期刊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是学生爱读、乐读的一种文学样式。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专设了小说单元,主要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编排了三篇课文,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让学生理解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其中“关注”是路径,“感受”是目的,通过关注情节和环境,更好地去关注人物的品行,关注人物形象背后
期刊
佐藤学先生认为,在学校里“学习”的本质就是在教师的介入下,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的活动。“学习共同体”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语言为中心,回归语文教学本质,调动多向交往,培养倾听品质,促进学生共同成长。  一、回归教学本质,避免形式主义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学习共同体”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依然是语文教学。学习共同体为语文教学服务,而非反之,学习共同体应回归语文教学本质。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改
期刊
“有目的地阅读”是一种阅读策略。有目的地阅读,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去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对本次阅读的干扰;确定阅读内容后,还要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活动,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学会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效率,有助于尽快完成学习任务,是阅读高效的一种表现。那么在说明文教学中,如何使用“有目的地阅读”这种阅读策略进行教学呢?《宇宙生命之谜》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科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文言文是中国古文化的载体,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课本都编入了一两篇文言文,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文言词汇和文言知识、感受文言文的魅力,获得语言的发展,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下面以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伯牙鼓琴》为例,具体谈谈小学高年级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一、反复朗读,读好课文  朗读是读懂文言文的最好办法,教师要甘于
期刊
基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与难度系数,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紧迫。如果没有富有实效的课前预习,那么统编版课文的教学目标难以真正实现,学生的高品质思维能力也难以提升。  一、预习式微课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迅速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已经在全国铺开。见“微”知著,微课就是5-8分钟的短小视频。教师既可以采用录屏的方式制作,也可以自己出镜讲解问题,形式多样,内容灵活
期刊
曾几的《三衢道中》以简练朴实的语言、清晰优美的画面描写了诗人在三衢道中游览的见闻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平淡生活以及和谐山水的无限热爱。虽然整首诗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其中丰富的韵味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咀嚼。教学中,教师要以“三衢寻美”为思维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和想象中走进诗歌语言的内在世界,深切感受文本中所蕴藏的情感和意蕴,为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助力。  一、整体把握,借助丰富文化初识美景  1.延续悠久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