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其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呢?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重要一点是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因为,学生主体意识的觉悟和自主能力的提高会使学生主动寻找、充分利用各种外部条件,有计划地、主动地掌控自身发展,逐渐实现身心自由、全面发展。正如安东尼·罗宾在《潜能成功者》中所说: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限,价值无比,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座潜能的金矿。但是,由于没有进行各种开发潜能的训练,个人的潜能从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并非大多数人命里注定不能成为爱因斯坦,只要发挥了足够的潜能,任何人都能成就一番事业,都可以成为爱因斯坦式的人物。
二、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以人为本,就是在教学中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万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因此,在教育的指导思想上要以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个性、情感、创造性等)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么教都要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使学生的发展适应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是统治“学”,也不是代替“学”。教师的“教”要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因此,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而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
三、创设民主参与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流主体,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知识认同与情感认同程度。“亲其师,信其道。”民主平等的学生观,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看成是教学的主宰,而只能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设计师和领路人、疑难问题的解答人、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启发学生质疑问题的积极引导者。只有创设良好的民主参与氛围,建立起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充分发挥。
四、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也就没有学生的智慧和灵感。布鲁纳认为,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饥饿感”,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求。
五、实施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行为
由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观向开放式教学观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开放式教学观表现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进一步拓展上。具体地讲,在时间上表现为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教师要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具有获取知识的方法、技能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在空间上表现为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群众的广泛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加强课堂教学的应用性,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容上表现为通才教育,即教育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努力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广泛联系和相互渗透,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学的综合性。总之,实施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就是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意对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授人以渔”。
为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充分发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重要一点是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因为,学生主体意识的觉悟和自主能力的提高会使学生主动寻找、充分利用各种外部条件,有计划地、主动地掌控自身发展,逐渐实现身心自由、全面发展。正如安东尼·罗宾在《潜能成功者》中所说: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限,价值无比,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座潜能的金矿。但是,由于没有进行各种开发潜能的训练,个人的潜能从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并非大多数人命里注定不能成为爱因斯坦,只要发挥了足够的潜能,任何人都能成就一番事业,都可以成为爱因斯坦式的人物。
二、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以人为本,就是在教学中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万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因此,在教育的指导思想上要以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个性、情感、创造性等)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么教都要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使学生的发展适应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是统治“学”,也不是代替“学”。教师的“教”要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因此,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而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
三、创设民主参与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流主体,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知识认同与情感认同程度。“亲其师,信其道。”民主平等的学生观,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看成是教学的主宰,而只能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设计师和领路人、疑难问题的解答人、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启发学生质疑问题的积极引导者。只有创设良好的民主参与氛围,建立起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充分发挥。
四、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也就没有学生的智慧和灵感。布鲁纳认为,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饥饿感”,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求。
五、实施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行为
由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观向开放式教学观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开放式教学观表现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进一步拓展上。具体地讲,在时间上表现为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教师要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具有获取知识的方法、技能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在空间上表现为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群众的广泛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加强课堂教学的应用性,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容上表现为通才教育,即教育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努力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广泛联系和相互渗透,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学的综合性。总之,实施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就是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意对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授人以渔”。
为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充分发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