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材料质量控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mlove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要从材料的采购、检验、保管、使用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工程材料质量的控制。
  关键词:工程材料;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的工程材料的应用也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工程材料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及材料标准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结果安全,与之相应的对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也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构件等应有出厂合格证和材质报告单。对需要作材质抽检的材料,应规定抽检内容、取样方法并填写委托单,试验员按要求取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材料方
  能使用。
  一、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主要过程
  材料的采购、检验、保管、使用
  二、材料采购的控制
  1、掌握建材方面有关的法规及有关条文。
  2、通过市场调研,认准合格材料,考察调研生产经营厂商,考察调研建筑业界,选择供货质量稳定、履约能力强、信誉高、价格有竞争力的供货单位。
  3、确定供货厂家后,还必须对供货厂家提供的质量文件内容、文件格式、份数做出明确要求。
  三、把好材料检验关
  (一)、抽检材料的取样
  为了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在抽取样品时应首先选取有疑问的样品,也可以由承发包双方商定增加抽样数量。
  工程材料抽检取样的原则:
  1、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类型、同一生产批次的进场材料应根据相应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与管理规程、规范要求的代表数量确定取样批次,抽取样品进行复试,当合同另有约定时按合同执行。
  2、建筑施工企业试验应逐步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见证取样和送检次数不得少于试验总次数的30%,试验总次数在10次以下的不得少于2次。
  3、每项工程的取样和送检见证人,由该工程的建设单位书面授权,委托在本工程现场的建设单位或监理人员1至2名担任。见证人应具备与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见证人及送检单位对试样的代表性、真实性负有法定责任。
  4、试验室在接受委托试验任务时,须由送检单位填写委托单,委托单上要设置见证人签名栏。委托单必须与同一委托试验的其他原始资料一并由试验室存档。
  (二)、建筑材料的抽检结果处理
  1、试验室必须单独建立不合格试验项目台账。出现不合格项目应及时向施工企业主管领导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质量监督站报告;其中,影响结构安全的建材应在24小时内向以上部门报告。
  2、建筑施工企业试验室出具的试验报告,是工程竣工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建设单位或监理人员对建筑施工企业试验室出具的试验报告有异议时,可委托法定检测机构进行抽检。如果抽检结果与建筑施工企业试验报告相符,抽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反之,由建筑施工企业承担。
  3、依据标准需重新取样复试时,复试样品的试件编号应与初试时相同,但应后缀复试加以区别。初试与复试报告均应进入工程档案。
  (三)、主要材料抽检内容及要求
  1、钢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的纵向受力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之比不应小于1.25,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之比不应大于1.3.
  2、水泥:抗拉強度、抗折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袋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吨为一批检验。
  3、混凝土外加剂:检验报告中应有碱含量指标,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混凝土结构中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的氯化物总含量应符合规定。
  4、石子:筛分析、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吸水率及石子的非活动性骨料检验。
  5、砂子:筛分析、泥块含量、含水率、吸水率及非活动性骨料检验。
  6、预拌混凝土:检测预拌混凝土合格证书及配套的水泥、砂子、石子、外加剂掺合料原材复试报告和合格证、混凝土配合比单、混凝土石块强度报告。
  7、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同一部位工程使用的小砌块应持有同一厂家生产的合格证书和进场复试报告,小砌块在厂内的养护及后期停放期总时间必须确保28d。
  8、饰面板(砖):室内用花岗岩放射性,粘贴用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强度,外墙陶瓷面砖的吸水率及抗冻性能复检。
  9、建筑外墙金属窗、塑料窗: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性能。
  四、材料的保管和使用控制
  1、建立管理台账,进行收、发、储、运等环节的技术管理,避免混料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
  2、要严格按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进行现场堆料,不得乱堆乱放。检验与未检验物资应标明分开码放,防止非预期使用。
  3、应做好各类物资的保管、保养工作,定期检查,做好记录,确保其质量完好。
  4、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损失,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坏、变质和污染环境。
  工程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首要条件,在工程质量控制的实践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要加强工程质量控制应该从源头抓起,从工程材料质量控制抓起。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园林施工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精神生活的品质提升予以了非常多的关注,所以说,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工作面临着全新的局面。因此,本文笔者根据个人多年来相关行业工作经验并结合当前我国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的实际情况,先对园林施工的重要性进行描述,继而对园林施工的要点进行分析,最终再对园林的养护管理进
期刊
摘要:本文从建筑施工中工程机械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分析了法律、法规不健全、作业人员的素质不高、安全资料的管理缺少规范等问题,提出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工作、建筑企业要完善规章制度、做好设备的更新换代等措施。  关键字:建筑施工 工程机械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伴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机械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已经被广泛地推广,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详细阐述了钻孔灌注桩各工艺流程,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房屋建筑;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进步,新型的施工材料及施工工艺不断的被研制和发明,这为我国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物质基础。现代城市高层建筑逐渐增多,我国虽地大物博但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使得城市建筑不得不纵向发
期刊
【摘要】在各个国家中,对于微内压储罐的规范都各不相同,其中专业技术设计人员,在实际微内压储罐设计造成失误的浪费。  【关键词】微内压;储罐;设计;罐壁;规范;  中图分类号:U2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 言  本文在对微内压储罐的设计当中,根据多方面内容来阐述微内压储罐的设计内容,本文针对压储罐的公式进行推导与说明,主要是为了对储罐的一些不同之生进行分析与比较。  二.微内
期刊
摘 要:介绍我国水资源现状和农业用水状况,通过分析节水灌溉的发展趋势,指出了在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现状和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节水灌溉是解决灌区水资源危机的两大途径。    关键词:节水灌溉;水资源  中图分类号S7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水资源作为生态与环境的基本要素,又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已经成为
期刊
摘要:近年来,建筑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但是接二连三发生的多起重大、特大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企业生存的大事。因此,安全管理应作出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将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尽早辨识出来,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控制,做到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工作管理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要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增长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各个城市都把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量逐年增加,绿化水平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园林绿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绿化树种选择和配置工作尤为薄弱,树种选择存在一定盲目性,如以个人意志或喜好为主导、崇尚潮流盲目跟风等,这些都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科学性较差的主要表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园林绿化
期刊
中图分类号:U655.5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屋面渗漏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影响很大,是使用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解决屋面渗漏是衡量维修工作搞得好坏的关键之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引起高度注意,只有经过仔细研究、认真处理,才能改善生产和居住环境,确保房屋使用安全,延长使用年限。  本人通过近二十年在建筑设备使用单位的大维修工作经验,就维修工作中对平顶屋面防水层的大维修施工谈一些个人看法。  平
期刊
摘要:本文从建筑电气安装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出发,再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详细的论述了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质量控制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建筑;电气安装;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最近这几年,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电气安装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功能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智能大楼的不断出现,更加对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提
期刊
摘要:环境工程建设是治理环境污染和改进环境质量所进行的建设活动。过去人们治理环境污染着重末端治理,通过消减污染物排放量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但是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单纯末端治理方式已不能有效解决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因此亟须将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以生态学的理论解决环境问题,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环境工程;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 [P642.5]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