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都明白坚持就是胜利,风雨过后才能见彩虹,但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承受起了成功前孤独与艰苦的漫长岁月呢?
郭良顺,这个曾经不被人理解、成天与石头打交道的小伙子,当他今天把一件作品卖出上万元价格,同时因石影雕艺术而在民间艺术界享有一定声誉的时候,我们或许应该关注下他成功背后的曲折……
失之交臂的大学梦
郭良顺家在农村,年少时的他非常喜欢画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华夏书画院副院长陈银须先生发现并给予了启蒙指导。从此以后,郭良顺对艺术的狂热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手里没事做,就会拎起树枝在地上草草画上几笔,随意地勾描几下。而每遇到放假时,郑州的书画、古玩市场就成了他最快乐的艺术天堂,常常一呆就是一天。
虽然一直担任着班干部,工作学习都很忙,但一到乡里、区里、市里有绘画比赛时,他仍旧一马当先为校争光。因为学习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所以大家对他这个“未来的大学生”抱了很大的希望。高三报考志愿的时候,他选择了艺术类学院,全省统考时,他的成绩在所报院校中名列第四。然而,天意弄人,偏偏在高考那天,郭良顺竟然忘记了考试时间。
“等我赶到考场时发现考生都在外面复习第二门考试科目了,我苦苦哀求所报学校的校长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也考一次,可对方却无可奈何地回答说这是统一考试,不可能补考的……”无奈下,郭良顺只有努力把后面的科目考好,但老天终究没有给他机会。高考总分因与分数线差4分,他与大学失之交臂。
痴心一片学技艺
看儿子整天愁着脸不是个办法,郭良顺的父亲就把不情愿的他送到了一所技校学钳工。在钳工课程中,有一门是制图课,这是郭良顺最擅长的。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让大家画一个正立方体六面各有圆孔相交穿过的零部件的三面视图,“全班除了我画对了外,其余就连老师和教材答案也无一幸免全沦陷了,老师站在他的立场上与我辩论,争执了两节课都没有结果,后来在课余时间他终于认可了我的答案。”郭良顺说道。就是这张图让他这个一年级新生在整个学校被传得沸沸扬扬,同时也改变了郭良顺的思想,更改变了他的人生。没过几个月,他便主动退学了,他决定逃出学校这个笼子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朋友的引荐下,郭良顺拜在了玉雕工艺美术大师麻文生门下,潜心学习玉雕。工作之余,他还坚持每天画画到夜里1点多钟,“为了每一步的转折,我都要走一大段的弯路,但功夫没有白费。两年后,师傅为我选了两名新学生让我带,第一次带学生,才知道学不容易,要想把自己的所学传出去更不容易!”
学艺三年,郭良顺出师参加工作了,他先后到新密、广东揭阳、上海做玉石雕刻工作。每当碰触到这些天然的石材时,他就忍不住感慨大自然的魔力与神奇。作为一名观赏者,当我们看到玉石雕刻作品时,也许会感慨材质的润滑和雕刻的工艺,而郭良顺的讲述却让我们认识到这美丽作品的背后,却是工艺师们用汗水,甚至鲜血换来的。“那时候光手上虎口那个地方都好几处伤,最严重的一次我的眼睛差点被打碎的玉石渣打瞎。而我的一个师弟那次直接被机器从手心穿透到手背上……”
越过万难求真谛
一次偶然的机会,郭良顺无意中看到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敬一丹播出的一档关于石影雕艺术的专题片。看着镜头中的小姑娘竟然能够用手在石头上雕刻出一个个逼真形象,郭良顺被深深震撼了。“我一定要把这个技术学到手!”凭着对艺术的狂热,细心的郭良顺注意到节目当中仅有的一个地域名词“崇武”。
崇武在哪?他根本没有听说过,只好毫无头绪地在地图上书籍上查阅。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地图上福建省的一个小角落里找到了答案。但从郑州到福建路途遥远,无法了解那边石影雕的情况到底如何。于是,郭良顺拨打了当地的114查号台,得知那边有几家做影雕,就是不收学徒。为了自己的理想,只有破釜沉舟了,郭良顺在国庆节时毅然辞掉了3000多元的玉雕工作,踏上前往福州的火车,几经周折他才打听到地方,光在路上绕远的路程就有几百里之遥。
但没有人会怜悯他半夜12点还在崇武的街道上寻觅。郭良顺逐个拜访大大小小的石影雕店面,结果处处吃闭门羹。最后,在火车上认识的当地一个外贸公司的经理帮他介绍了一个石材厂老板,郭良顺这才托关系进了一家石影雕加工店。
“那可是被国务院誉为‘中华一绝’的石影雕艺术呀!”郭良顺如获至宝,平时他积极地包揽下所有做饭打扫卫生的杂活,到了晚上还在勤奋练习。因为本身有比较好的美术功底和玉雕基础,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郭良顺所练就的功夫就已经超过了一些学习了三年的师姐们。
到了第四个月,郭良顺老家郑州有急事,加上随后一直忙得脱不开身,郭良顺回家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崇武,只有自己买石材在家苦练。但他所做的这些却招来了家人的不理解,“整天跟着一堆石头打交道,还不如在厂里找个活赚点钱好呢!”家人的话让他陷入了深思:是呀!毕竟自己大了,得赚钱养活自己了,学艺术是艰难,但它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呀!
以商养艺待时飞
思前想后,他心中便想出了一个“以商养艺”的点子。所谓“以商养艺”就是一边赚钱一边研习艺术。一次他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加工锆石的项目,感觉挺不错的,就在村子里找了一些人帮着做。但这些人没什么经验也不用心做,做废了很多石料。后来,他专门去劳务市场找人做,毕竟那边的人要比村子里的人专业许多。但最终还是撑不了一个月就不做了。而这次创业,他唯一的收获就是找到了一个机灵的年轻人做他的学徒,跟着他学习影雕。
接下来,郭良顺去叔叔开的沙厂里工作,每月400元钱的工资总算能勉强支撑住他练习石影雕技术的开支。“其实学艺术就是这样,在你没成功之前都是很艰难的,而且还不被人理解!”郭良顺深有感触地说到,而他的第一个徒弟也仅仅学了半年就离开了。
学艺几年,郭良顺一直过的非常艰难,但这并不代表这个技术真的无用武之地。曾经有人找他雕墓碑,4寸照片雕成同大小就可以获得七八百元的报酬,而且一般只需两三天的时间就可完成!
其实这个时候,郭良顺的石影雕技术已经相当不错,而且也积累了一些好的作品,2005年,他在森林公园摆摊做现场表演,因为本身没有什么名气也没有钱,他被安排在公园里面一个很不显眼的位置,但是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吸引了很多人过来围观。这时候,公园的一个负责人又专门找到他,把他的位置调到了公园门口的售票处附近,为的是能借助他的人气吸引公园外面的行人进来参观。
回忆起来,这可能是他学艺以来第一次受到这么多人的重视。后来,郭良顺就经常带着自己的石影雕作品参与各种庙会,在活动中他认识了民间艺人张艳,并加入到了她所组织的河南民间艺术展演团。由此,他的作品便频频参与到各种展演活动和大赛的评比中,有了更多展示的机会。
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
2006年6月份,郭良顺终于成立了自己的石影雕工作室,没什么资金,他就带着几个徒弟在自己家里安营扎寨,平时通过各种展览接一些作品的订单。随着工艺的不断趋于精湛,他被张艳提为河南民间艺术展演团的宣传部主任,各种展演也由原来的自发展览变为后来政府企业邀请的有偿展览,郭良顺的石影雕艺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喜爱。他的事业也开始重复着展览—接活—展览—接活的良性循环中,先后受邀到凤凰岛休闲山庄、黄河风景名胜区、2008年中国旅游交易会、2008年中国园林景观雕刻设计博览会等地献艺。他的绝活也被各大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媒体接连报道。
现在,郭良顺已不再是那个为学艺而四处奔波的穷小子,也不再为生计把自己的心血摆在地摊上待卖,而是一个能把一件作品卖到上万元,而且是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民间艺术大师。随之,郭良顺又在自己的博客里发出了招生的信息,想不到前来报名的竟有几十人,仅仅网上咨询的累积下来就有几百人,“其中外省有个四五十岁的大伯,十分热爱这门艺术,知道我这里招生,他专门让她女儿联系到我要跟我学艺,现在听说他把自己的养鸡场都给卖了,就是想一心来跟我学这个,其实我也劝他好多次了但是没用,如果他真的来了,我一定好好把这个手艺交给他……”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周华健的一句歌词道出了所有创业者的心声。“这么多年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终于挺过来了,在艺术这条路上,很多人都在半路上趴下了,要么就直接放弃艺术改行做其他的了,我庆幸自己依然坚持地走到了今天!我想这与我对艺术的狂热是分不开的吧!”最后,郭良顺这样说。
后记:可能在多数人看来,郭良顺的创业经历更在于他对艺术上的成功蜕变,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一点:无论是对事业,还是对艺术,要想走到成功的终点,一定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就是坚持与热爱!我们祝福郭良顺把工作室办得越来越好,艺术道路上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作品来!
郭良顺,这个曾经不被人理解、成天与石头打交道的小伙子,当他今天把一件作品卖出上万元价格,同时因石影雕艺术而在民间艺术界享有一定声誉的时候,我们或许应该关注下他成功背后的曲折……
失之交臂的大学梦
郭良顺家在农村,年少时的他非常喜欢画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华夏书画院副院长陈银须先生发现并给予了启蒙指导。从此以后,郭良顺对艺术的狂热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手里没事做,就会拎起树枝在地上草草画上几笔,随意地勾描几下。而每遇到放假时,郑州的书画、古玩市场就成了他最快乐的艺术天堂,常常一呆就是一天。
虽然一直担任着班干部,工作学习都很忙,但一到乡里、区里、市里有绘画比赛时,他仍旧一马当先为校争光。因为学习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所以大家对他这个“未来的大学生”抱了很大的希望。高三报考志愿的时候,他选择了艺术类学院,全省统考时,他的成绩在所报院校中名列第四。然而,天意弄人,偏偏在高考那天,郭良顺竟然忘记了考试时间。
“等我赶到考场时发现考生都在外面复习第二门考试科目了,我苦苦哀求所报学校的校长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也考一次,可对方却无可奈何地回答说这是统一考试,不可能补考的……”无奈下,郭良顺只有努力把后面的科目考好,但老天终究没有给他机会。高考总分因与分数线差4分,他与大学失之交臂。
痴心一片学技艺
看儿子整天愁着脸不是个办法,郭良顺的父亲就把不情愿的他送到了一所技校学钳工。在钳工课程中,有一门是制图课,这是郭良顺最擅长的。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让大家画一个正立方体六面各有圆孔相交穿过的零部件的三面视图,“全班除了我画对了外,其余就连老师和教材答案也无一幸免全沦陷了,老师站在他的立场上与我辩论,争执了两节课都没有结果,后来在课余时间他终于认可了我的答案。”郭良顺说道。就是这张图让他这个一年级新生在整个学校被传得沸沸扬扬,同时也改变了郭良顺的思想,更改变了他的人生。没过几个月,他便主动退学了,他决定逃出学校这个笼子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朋友的引荐下,郭良顺拜在了玉雕工艺美术大师麻文生门下,潜心学习玉雕。工作之余,他还坚持每天画画到夜里1点多钟,“为了每一步的转折,我都要走一大段的弯路,但功夫没有白费。两年后,师傅为我选了两名新学生让我带,第一次带学生,才知道学不容易,要想把自己的所学传出去更不容易!”
学艺三年,郭良顺出师参加工作了,他先后到新密、广东揭阳、上海做玉石雕刻工作。每当碰触到这些天然的石材时,他就忍不住感慨大自然的魔力与神奇。作为一名观赏者,当我们看到玉石雕刻作品时,也许会感慨材质的润滑和雕刻的工艺,而郭良顺的讲述却让我们认识到这美丽作品的背后,却是工艺师们用汗水,甚至鲜血换来的。“那时候光手上虎口那个地方都好几处伤,最严重的一次我的眼睛差点被打碎的玉石渣打瞎。而我的一个师弟那次直接被机器从手心穿透到手背上……”
越过万难求真谛
一次偶然的机会,郭良顺无意中看到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敬一丹播出的一档关于石影雕艺术的专题片。看着镜头中的小姑娘竟然能够用手在石头上雕刻出一个个逼真形象,郭良顺被深深震撼了。“我一定要把这个技术学到手!”凭着对艺术的狂热,细心的郭良顺注意到节目当中仅有的一个地域名词“崇武”。
崇武在哪?他根本没有听说过,只好毫无头绪地在地图上书籍上查阅。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地图上福建省的一个小角落里找到了答案。但从郑州到福建路途遥远,无法了解那边石影雕的情况到底如何。于是,郭良顺拨打了当地的114查号台,得知那边有几家做影雕,就是不收学徒。为了自己的理想,只有破釜沉舟了,郭良顺在国庆节时毅然辞掉了3000多元的玉雕工作,踏上前往福州的火车,几经周折他才打听到地方,光在路上绕远的路程就有几百里之遥。
但没有人会怜悯他半夜12点还在崇武的街道上寻觅。郭良顺逐个拜访大大小小的石影雕店面,结果处处吃闭门羹。最后,在火车上认识的当地一个外贸公司的经理帮他介绍了一个石材厂老板,郭良顺这才托关系进了一家石影雕加工店。
“那可是被国务院誉为‘中华一绝’的石影雕艺术呀!”郭良顺如获至宝,平时他积极地包揽下所有做饭打扫卫生的杂活,到了晚上还在勤奋练习。因为本身有比较好的美术功底和玉雕基础,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郭良顺所练就的功夫就已经超过了一些学习了三年的师姐们。
到了第四个月,郭良顺老家郑州有急事,加上随后一直忙得脱不开身,郭良顺回家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崇武,只有自己买石材在家苦练。但他所做的这些却招来了家人的不理解,“整天跟着一堆石头打交道,还不如在厂里找个活赚点钱好呢!”家人的话让他陷入了深思:是呀!毕竟自己大了,得赚钱养活自己了,学艺术是艰难,但它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呀!
以商养艺待时飞
思前想后,他心中便想出了一个“以商养艺”的点子。所谓“以商养艺”就是一边赚钱一边研习艺术。一次他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加工锆石的项目,感觉挺不错的,就在村子里找了一些人帮着做。但这些人没什么经验也不用心做,做废了很多石料。后来,他专门去劳务市场找人做,毕竟那边的人要比村子里的人专业许多。但最终还是撑不了一个月就不做了。而这次创业,他唯一的收获就是找到了一个机灵的年轻人做他的学徒,跟着他学习影雕。
接下来,郭良顺去叔叔开的沙厂里工作,每月400元钱的工资总算能勉强支撑住他练习石影雕技术的开支。“其实学艺术就是这样,在你没成功之前都是很艰难的,而且还不被人理解!”郭良顺深有感触地说到,而他的第一个徒弟也仅仅学了半年就离开了。
学艺几年,郭良顺一直过的非常艰难,但这并不代表这个技术真的无用武之地。曾经有人找他雕墓碑,4寸照片雕成同大小就可以获得七八百元的报酬,而且一般只需两三天的时间就可完成!
其实这个时候,郭良顺的石影雕技术已经相当不错,而且也积累了一些好的作品,2005年,他在森林公园摆摊做现场表演,因为本身没有什么名气也没有钱,他被安排在公园里面一个很不显眼的位置,但是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吸引了很多人过来围观。这时候,公园的一个负责人又专门找到他,把他的位置调到了公园门口的售票处附近,为的是能借助他的人气吸引公园外面的行人进来参观。
回忆起来,这可能是他学艺以来第一次受到这么多人的重视。后来,郭良顺就经常带着自己的石影雕作品参与各种庙会,在活动中他认识了民间艺人张艳,并加入到了她所组织的河南民间艺术展演团。由此,他的作品便频频参与到各种展演活动和大赛的评比中,有了更多展示的机会。
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
2006年6月份,郭良顺终于成立了自己的石影雕工作室,没什么资金,他就带着几个徒弟在自己家里安营扎寨,平时通过各种展览接一些作品的订单。随着工艺的不断趋于精湛,他被张艳提为河南民间艺术展演团的宣传部主任,各种展演也由原来的自发展览变为后来政府企业邀请的有偿展览,郭良顺的石影雕艺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喜爱。他的事业也开始重复着展览—接活—展览—接活的良性循环中,先后受邀到凤凰岛休闲山庄、黄河风景名胜区、2008年中国旅游交易会、2008年中国园林景观雕刻设计博览会等地献艺。他的绝活也被各大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媒体接连报道。
现在,郭良顺已不再是那个为学艺而四处奔波的穷小子,也不再为生计把自己的心血摆在地摊上待卖,而是一个能把一件作品卖到上万元,而且是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民间艺术大师。随之,郭良顺又在自己的博客里发出了招生的信息,想不到前来报名的竟有几十人,仅仅网上咨询的累积下来就有几百人,“其中外省有个四五十岁的大伯,十分热爱这门艺术,知道我这里招生,他专门让她女儿联系到我要跟我学艺,现在听说他把自己的养鸡场都给卖了,就是想一心来跟我学这个,其实我也劝他好多次了但是没用,如果他真的来了,我一定好好把这个手艺交给他……”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周华健的一句歌词道出了所有创业者的心声。“这么多年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终于挺过来了,在艺术这条路上,很多人都在半路上趴下了,要么就直接放弃艺术改行做其他的了,我庆幸自己依然坚持地走到了今天!我想这与我对艺术的狂热是分不开的吧!”最后,郭良顺这样说。
后记:可能在多数人看来,郭良顺的创业经历更在于他对艺术上的成功蜕变,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一点:无论是对事业,还是对艺术,要想走到成功的终点,一定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就是坚持与热爱!我们祝福郭良顺把工作室办得越来越好,艺术道路上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