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职教语文课堂的运用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uj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如炎如荼,但基础课教学如何真正地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还是一个有待思考的问题。本学期我在职中语文教学中尝试构建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希望能在职校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开辟一条新路。
  关键词:问题探究式 教学模式 职校语文
  
  当前,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特别是各专业课如理实一体、项目教学法等新教学方法得到广泛运用,但基础课教学如何改还是我们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语文教学课改从整体来看还存在着一大问题。没有真正地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些老师也意识到这一点,在上课时有意识地通过多提问题来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这还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因为大部分问题都是教师提。学生被动回答。有些整堂课都是提问,看似很热闹,但问题大多繁琐或没有多少价值,关键性问题议的也少,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某次我到一所学校听公开课,在课上老师花了大量时间提问学生,看似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事实上这节课学生只是疲于完成老师提的每个问题。就像一位老师在听课后所说的:“虽然在课堂上没有了传统的老师满堂灌,而教师就像埋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地雷让学生挖,挖出来一个继续挖下一个。挖不出来大家继续挖!”本质上仍然是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形式。借学生之口完成了教师的满堂灌。
  在这个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想到既然教师能设计问题让学生答,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回答呢?也就是通常说的“问题探究”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法。
  
  一、关于问题探究式教学
  
  “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它重视知识的获得,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该教学法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法中由教师单向传递信息的做法,建立了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多向思维交流的新型关系。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情景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充分设想、发表见解,进而设计实验。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开展
  
  我认为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成功的前提是能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课改新理念,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乐于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自主探究就是给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权利,这种教学模式就要求教师不能预设框框。而要解放学生的手脚,每一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把学生作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由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则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从而。探究式教学模式进入理想的境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兴趣。设计好教学的开端,是上好一节探究课的前提。新课的导人应以“探究”为起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如何改变传统教学上的一贯以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引入的方式,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呢?
  我在讲授《致橡树》时就从古今中外的各种爱情观着手,谈到了当代女性的爱情观。引出问题,舒婷在《致橡树》这首诗中谈到的是怎样一种爱情观?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迫切地希望从诗中找出答案。
  (二)发散思考,引发探究意识。问题探究性学习依靠的是学生的自主性。要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假设。并让他们自己主动地体验这些假设。这是很重要的。对学生来说,任何可能成立的假设,都应该加以探索。应该鼓励学生设法了解一个问题可能具有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解答,然后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有目的地寻求许多问题的解答。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到科学方法的重要。
  我在课文讲解完后,经常会提一些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并向学生强调,这些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只要你言之成理即可。在教完《江城子·密州出猎》和《一剪梅》后,我就让学生谈一下他们认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词孰优孰劣。学生们各抒已见,谈了他们对于这两派词风的看法。说到了很多方面。无形之中加深了学生对于这两派词风特点的了解,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如。我在下半学期的教学中又布置学生写一篇论文,对于论文的内容我只要求是关于小说欣赏的。让学生自己确定主题。这样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去看小说,查资料,取得的教学效果反而优于教师上课的满堂灌。
  (三)设计问题。分组探究。问题探究式教学不能脱离内容的互相结合。在探究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分一些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处理课文中的问题。
  教师可以针对课文布置一系列问题,在教《三王基》分析课文的时候,为分析楚王的人物形象,我让学生设计了一系列问题:“第一段楚王一共发了几次怒”、“这几次发怒各是因为什么”、“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剑,干将却反遭杀身之祸,楚王为什么这样残忍”。然后通过各小组间交叉回答其他小组的问题,用合作探究的形式由记录员记下大家的答案。小组中心发言人公布答案。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反思拓展,让他们依托文本内容。“由内及外”展开讨论,通过每个小组发言人的发言,综合分析,归纳总结,最终实现对文本的超越。
  如《三王墓》课文讲完后,我就问学生。你如何看待赤为父报仇这个行为?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认为这是一种反抗封建暴政的行为。有个同学表示了反对。认为赤的行为不合法。并引起在座的学生哄堂大笑,但我并没有马上否定他的意见。而是让他说出理由,“剑客替赤报仇,杀死楚王。犯了杀人罪,这样做是违反法律的”。由此引发了一场论战。我也从中得到启发,归纳总结剑客杀人确实不合法。但在古代这是唯一的办法。如果发生在现在,那就必须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既完成了语文的教学任务。无形之中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法制教育。
  
  三、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启示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否取得成效归根结底是由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对于我们职校语文教学来说,教师要为自己定好位,不能设置框框,把学生的手脚绑起来,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通过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从而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所以说教师先让学生尝试。把学生推向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这样就可以使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进入理想的境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每一种教学模式也都是有其不足之处的。教学所依存的条件多样。具体的教学情境也千差万别。正如我们经常说的,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在语文教学中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和两节课。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其相应的使用领域。而且有具体的应用条件和范围,在教育中我们不能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模式,而应当根据教育过程中的具体的情况。合理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职校语文教改中闯出一条新路。
其他文献
诗人的死实际等于诗人的再生。  ——普拉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出生于安徽怀宁,1979年考入北大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年仅25岁的海子卧轨自杀。  有人以为海子以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是“一个逃避现实的懦夫”,“他在精神的冲突中无暇顾及他人的感受,只专注于他自己的解脱(其实是逃避)”。他的诗“宣扬了解脱矛盾与困扰的极端方式”,所以“
期刊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个人/给每条河每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有人说,这是一个众语喧哗而又丧失中心的时代,一切的周期都太短,今天
期刊
场面是生活的横断面。生活像一条长河。场面是一朵浪花。要学会描写生活,首先得学会写生活片断,所以,对记叙文中场面描写的指导非常重要。  下面以笔者在聊城一中高一年级的一次试教为例具体说明。    一、明确点面关系    写前指导时初步明确:场面描写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环境中展开的。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要使画面开阔。意境深远,就要有面的勾勒,能使读者对画面有亲切具体的感觉,以更好地了解整
期刊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而探究式教学则是一种最好、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大凡文学作品,都直接或间接表现“人性”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表现生活中的美丑善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专题的标题是“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其专题的内涵是“人性”这一抽象又富有内涵的话题。本专题所节选的《雷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辛德勒名单》三篇课文分别从人性中真和假的复杂
期刊
如今,“创新”是一个很热门的词汇,无论是政府文件,还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报告、讲话,以及报刊杂志上的报道、评论,均在谈论创新,思考创新,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实践着创新。时代呼唤创新,创新需要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着创新教育。反观我们的教育教学,我们却猛然发现,我们往往在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他们循规蹈矩、墨守成规。  在中国城市儿童想象力和幻想力科研成果发布会上,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教授讲述了这样一个
期刊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所以,《语言文字应用》的学习显得非常重要。书中编者阐述了这门课程的几个特点:一是在学习内容上注意了“前后呼应”。二是在教学形式上突出了“动脑动手”。三是在专题选择上考虑了“自由取舍”。四是在课程安排上体现了“抓大放小”。五是在学习目标上注重了“有效有用”。从一方面看。教材内容都是最重要的语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诵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诵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法,离开诵读,语言学不好,语文也是学不好的。    一、诵读——享受美言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她的美主要体现在音节的轻重缓急、音调的抑扬顿挫、音律的婉转飞扬上。美文需要美读。诵读就是一种美读。本次观摩课,笔者有幸聆听了十一
期刊
摘要:朗读,其意义和作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仍不容忽视。首先,新课程理念对学生语言的积累、运用、感悟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初中阶段的教师更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以后学习语文打下扎实的基础。其次。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析文章,有助于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应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出发,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加强朗读指导。培养
期刊
语文教学中时常强调要不断扩大知识面,其实,这里的知识面就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文化积淀深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会有浓郁的兴趣。反之,则索然无味。那么,如何理解语文教学和文化积淀的关系呢?浅谈如下: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知识含量大。覆盖面广,甚至可以说,它的知识因体系庞大而繁杂。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教师时常困惑于无处着眼,学生常疑虑于无从下手。对于施教者,事倍却功半;对于受教育者,常劳而
期刊
摘要:本文对苏教版必修一专题四的几节课进行评价,从课堂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从中对当前的新课程语文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和归因,试图通过这样的简析,来阐述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设计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2008年10月,师范学院的一批实习生来我校实习。我带了四名实习生。他们的实习也给我带来了一个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