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连云港赣榆县罗阳中学 222134)
【摘要】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法,来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地联想、想象、积极地思维,以获得某种与新学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或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
【关键词】数学; 问题情境;有效性;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10-02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那么在数学课堂上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又该怎样去创设呢?
1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既关注“社会化”,又立足“学生化”
数学问题情境的“社会化”,能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社会的生存文化,激发学生社会认同感和责任感,能使学生感受得到技術的创新和人文的关怀,先进的技术体现着现代化的进程,也展示着新奇的力量;文化的渗透渲染着融洽的学习氛围,也滋养着学生学习的心灵,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做人,这些都是大家共同追求和倡导的。数学问题情境的“学生化”,能够使数学情境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之中,从而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2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既关注“生活化”,又突出“数学味”
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意义不明确,觉得数学没什么用,学习数学枯燥、乏味。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利用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来创设情境。如,学习“等可能事件”时,让学生“掷骰子”、“抛硬币”,在一次、两次……多次的游戏中寻求规律,探求新知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讲述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很喜欢,为了对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大臣所提出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一直到64格。”国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只要这么一些米。”这时候,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呢?”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有这么多的米吗?这个故事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起认知冲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可以让学生看到活生生的数学生活,又可以领悟到生活中的浓浓的数学味。数学情境生活化,但决不是简单地说数学等于生活,在现实生活的层面重复操作。因而,我们在创设数学情境时也不应只注重情境的生活化,同时更应注重情境的数学味。“情境的数学味”1个重要体现形式就是基于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来创设学习新内容的情境。例如:负数的教学:我们既可以从生活中出现的负数的形式来创设学习情境,比如:天气预报、电梯的楼层、银行存折上的支出等等。
3 既倡导内容“综合性”,又兼顾形式“多样性”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目标是为了学习数学,但从具体内容来看,情境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包罗万象,都可以成为数学教学情境,为数学教学所用。从学科的角度来分析,数学情境中可以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例如:水文知识,苏科版教材在有理数的乘法学习时,创设的就是水文观测方面的问题情境;地理知识,在学习平行和垂直时,教材创设了观察北京城市交通图的情境;社会学知识,在学习统计图的选用时,教材创设了尝试将中国5次人口普查数据用统计图来表现的情境;美学知识,在学习黄金分割时,教材创设的就是芭蕾舞演员身体比例和东方明珠电视塔塔体比例的情境……这些充分体现了情境创设的“综合性”;而课程标准又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数学实验是指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典型的实验环境中或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索活动。在数学实验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使学生体验、感受“做”数学的乐趣,培养合作交流能力。例如: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引入中,教师可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块三角形纸片,过顶点A翻折该纸片得到折痕AD,请同学们研究:如何来翻折纸片,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垂直呢?学生通过自已动手操作,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并通过自已的实验直观地自已“发现”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其对定理的理解会比老师直接给出深刻得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兼顾形式“多样性”。
总之,情景创设要让情景创设服从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重点,情景创设只是一个手段。因此要努力提高各种情景创设的效度,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得体验,唤起情感,激活思维,更好地学习。
【摘要】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法,来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地联想、想象、积极地思维,以获得某种与新学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或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
【关键词】数学; 问题情境;有效性;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10-02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那么在数学课堂上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又该怎样去创设呢?
1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既关注“社会化”,又立足“学生化”
数学问题情境的“社会化”,能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社会的生存文化,激发学生社会认同感和责任感,能使学生感受得到技術的创新和人文的关怀,先进的技术体现着现代化的进程,也展示着新奇的力量;文化的渗透渲染着融洽的学习氛围,也滋养着学生学习的心灵,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做人,这些都是大家共同追求和倡导的。数学问题情境的“学生化”,能够使数学情境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之中,从而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2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既关注“生活化”,又突出“数学味”
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意义不明确,觉得数学没什么用,学习数学枯燥、乏味。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利用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来创设情境。如,学习“等可能事件”时,让学生“掷骰子”、“抛硬币”,在一次、两次……多次的游戏中寻求规律,探求新知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讲述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很喜欢,为了对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大臣所提出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一直到64格。”国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只要这么一些米。”这时候,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呢?”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有这么多的米吗?这个故事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起认知冲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可以让学生看到活生生的数学生活,又可以领悟到生活中的浓浓的数学味。数学情境生活化,但决不是简单地说数学等于生活,在现实生活的层面重复操作。因而,我们在创设数学情境时也不应只注重情境的生活化,同时更应注重情境的数学味。“情境的数学味”1个重要体现形式就是基于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来创设学习新内容的情境。例如:负数的教学:我们既可以从生活中出现的负数的形式来创设学习情境,比如:天气预报、电梯的楼层、银行存折上的支出等等。
3 既倡导内容“综合性”,又兼顾形式“多样性”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目标是为了学习数学,但从具体内容来看,情境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包罗万象,都可以成为数学教学情境,为数学教学所用。从学科的角度来分析,数学情境中可以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例如:水文知识,苏科版教材在有理数的乘法学习时,创设的就是水文观测方面的问题情境;地理知识,在学习平行和垂直时,教材创设了观察北京城市交通图的情境;社会学知识,在学习统计图的选用时,教材创设了尝试将中国5次人口普查数据用统计图来表现的情境;美学知识,在学习黄金分割时,教材创设的就是芭蕾舞演员身体比例和东方明珠电视塔塔体比例的情境……这些充分体现了情境创设的“综合性”;而课程标准又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数学实验是指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典型的实验环境中或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索活动。在数学实验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使学生体验、感受“做”数学的乐趣,培养合作交流能力。例如: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引入中,教师可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块三角形纸片,过顶点A翻折该纸片得到折痕AD,请同学们研究:如何来翻折纸片,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垂直呢?学生通过自已动手操作,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并通过自已的实验直观地自已“发现”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其对定理的理解会比老师直接给出深刻得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兼顾形式“多样性”。
总之,情景创设要让情景创设服从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重点,情景创设只是一个手段。因此要努力提高各种情景创设的效度,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得体验,唤起情感,激活思维,更好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