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反思,即对已经发生的教学活动进行效益反思与得失总结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要总结并应用有效的教学经验,规避现有不足,以便逐步优化科学教学结构,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因此,小学科学教师不仅要积极组织教学反思活动,而且要全方位反思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学目标的完成度、教学目标的落实方法等,全面诊断教学问题,及时做出调整与改进。文章将从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完善、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反思科学迁移是否有效、反思是否渗透科学精神四个主方向来分析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如何组织教学反思活动。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反思;经验汇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1-0035-02
虽然小学科学教学在近些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是没有到最理想状态,原因是小学科学教师习惯性通过单向讲解追赶教学进度,缺乏反思、总结,无法及时发现教学问题,自然也就难以做出正确的教学决策,不能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反思,既要根据实际效益总结现阶段的教学成效,又要针对现有不足做出科学设想,以便在下一轮科学探究活动中总结教学经验,逐步优化科学教学结构,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建优良的教学环境。
一、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完善
教学目标看似是一个不起眼的教学因素,但是却直接影响着科学教育的具体走向,而且也反映着教师本身的教学思想,体现着科学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过去,小学科学教学之所以出现了“唯知识论”“唯考试论”的现实问题,就是因为教师一心为了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而服务,没有从学生的终身成长、多元发展考虑。在此状态下,小学科学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也是为了在短期内快速完成科学知识传递任务,并不能真正改善学生的科学认知。但是,现在的小学科学教学追求的素养本位思想,应该切实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结构,所以教学目标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应该设计“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则应通过教学反思活动审视自己是否真正设计了三维目标,又是否按照三维目标组织了科学教育活动,客观分析每一轮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完成度。
就如在《果实和种子》一课的教学中,我便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认真反思,反思了教学目标是否多元、合理与有效。首先,从知识层面来说,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为: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各类种子的传播方式;分析种子萌芽的条件;通过科学观察活动观察种子萌芽的条件以及种子成长为植物并结果的动态过程,撰写植物观察日记。从过程与方法层面来说,我所设计的课时目标为:能够掌握解剖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结构;使用精简的科学语言或图画描述种子萌芽、植物结果的具体过程;通过对比总结活动总结出种子的相似性特点。再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来说,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为:能够知道一种植物的生命从种子阶段便开始了,让学生懂得爱护植物。为了落实三维目标,我在课堂上充分解放了学生,而且提前让学生观察了种子的萌芽过程,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反复告诉学生不可以伤害花花草草,要尊重并保护每一个生命,可以说是尽量按照三维目标组织了科学教育,让学生切实实现了有效学习,且体现了德智共生的教育理念。
二、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
教学方法本身就是依照教学目标所选择的教学形式,当然,每一种教学方法會产生不同的教学效益。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讨论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确实可以不断增加课堂知识容量,但是既然科学教育并不仅仅只关心学生的科学知识储备情况,那么教师就应随之调整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散学生的科学思维为基础,由此调整、创新教学方法。对此,小学科学教师也要及时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学方法的作用,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等,以便真正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与之相适应的,小学科学教师也应解放学生,让学生反思自己所选择的科学学习方法是否有效,使其积极审视自身的科学学习行为,引导学生自觉调整科学学习方法。
在《声音的传播》一课的教学中,我就让本班学生以小组形式全面探究了声音的传播方式,并且积极组织了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率先猜测声音传播的方式与基本条件,尊重了学生的想法,使其通过集体讨论设计了小组实验探究计划。然后,我并未干涉各小组的探究行为,而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分组实验,证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使其自主归纳科学结论。为了实现有效反思,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了自评互评活动,结合习题检测,证明了本班学生基本上都更新了科学知识,但是却因为认知差异的客观存在,在解题时出现了不同的解题错误。但是,大多数学生却认为自己的学习进步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还表示他们没有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的科学知识,而是融合了自己的思考,也主动与同伴配合,参与了科学发现活动,由此生成了科学认知。虽然依然存在认知盲区,但是学生却相信自己可以通过继续探索逐步攻克认知难题。这就说明本班学生非常享受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也非常珍惜这一能够展现自己科学智慧、汲取他人认知经验的机会,而且也确实提高了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其积累了有效的科学认知经验。这就说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也能切实保护学生的积极学习心态。在反思中,我也让学生认真分析了为何自己会存在认知盲区,发现存在认知盲区的学生依然存在被动学习的行为表现,他们不敢主动发言,只能跟随小组合作学习节奏完成自己的任务。于是,我就告诉这部分学生,要珍惜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机会,且不必害怕犯错、失败,因为每一项科学发明都是以大量的失败为基础的。
三、反思科学迁移是否有效
目前,随着知行结合、生活化教学、“做中学”等多种理念的普及,我国小学科学教师也不再将视野局限在理论知识教学层面,而是会尽量引导学生追溯科学问题的起源,使其利用生活资源发现科学问题、解决科学问题,以便顺利引导学生自主迁移科学概念,切实提高学生的生活水平。那么,我们是否要通过教学反思去检验科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因为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我们才能及时了解小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如何运用了科学概念,抑或是否依然存在科学认知盲区等,既要证明科学教育的现实价值,又要反过来证明实践活动对拓展学生科学认知、提升学生科学能力的推动作用。如此,才可更科学地设计科学探究实践计划,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去启发学生、提升学生,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做好准备。 就如在《怎样搭配食物》一课的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利用科学认知经验分析如何才能正确搭配食物,希望学生能够及时内化科学概念,有效保护学生的科学认知兴趣。而且,我还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份合理的食物搭配方案,监督学生主动按照饮食计划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在教学反思中,我尽量观察學生的实践行为,但是为了突破时空限制,我会让学生使用手机拍摄一日三餐。通过这些真实资料,我就可以判断本班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反思科学教育的现实价值。其中,多数学生都能按照科学的饮食计划就餐,但是也有几个学生虽然利用科学知识制订了科学的三餐计划,但是因为自己比较挑食,而且饭量较小,并没有很好地内化科学概念。于是,我就据此反思了科学实践的监督制度问题,认为可以与家长合作,公开科学实践计划,由家长代行监督职责,利用亲子交往活动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以便切实启发学生,使其实现自主探究。
四、反思是否渗透科学精神
在现阶段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除了要关心学生的科学认知、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等的发展,还要客观分析学生是否可以形成科学品质,及时传承科学精神,切实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保证学生真正实现健康成长。当然,科学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了让学生传承科学精神的基本育人目标,而且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也必须主动投身于德育活动之中,尽量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然而,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属于学生的隐性变化,更加需要通过教学反思活动去检查学生是否形成了科学精神,以便进一步突出科学教育的人文性教育功能。
就如在《植物与我们》一课的教学中,我就重点介绍了植物对自然环境、人类生活的具体影响,而且还告诉学生人类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人类与植物应该和谐相处,所以学生要主动保护自然环境,不可践踏花草,爱惜、保护这些植物。在教学反思中,我就重点反思了环保教育的实施情况,认为单纯以口头解释强调植物与我们的相互依存关系,很难真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难以回想本课所学知识,难以自觉传承科学精神。于是,我就尝试采用情境教学、实践体验方法重新渗透了科学精神。首先,我利用一些公益平台中关于植被减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现实资料创设了环保情境,且重点选择了一些图片、视频资源,旨在通过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生正确认识环保问题,使其明白保护自然环境的紧迫性。其次,我就重新强调了植物与人类的相互依存关系,告诉学生要爱惜花草树木,维护生态平衡,并且组织了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自觉践行环保意识。最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发现本班学生都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意识。
总而言之,教学反思活动是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活动,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实际展开教学反思,确保学生可以内化科学概念、生成科学能力,从而真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小学科学教师要重视教学反思活动,全方位地反思教学系统,如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完成情况,教学方法的适宜性,科学教育与现实生活的整合情况,科学精神的渗透与传承,等等,以反思促高效,提升科学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振明.关于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科学结论问题的教学反思[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7):100-101.
[2]石勤爱.小学科学教学反思[N].贵州民族报,2017-08-02(B03).
[3]于鹏有.由蚯蚓一课不同教学方法引发的反思——中外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比较之我见[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7):151-152.
[4]邵爱莲.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目中无人”现象的反思及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2):60.
作者简介:吴 亮(1987— ),男,江苏南通人,小学二级教师。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反思;经验汇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1-0035-02
虽然小学科学教学在近些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是没有到最理想状态,原因是小学科学教师习惯性通过单向讲解追赶教学进度,缺乏反思、总结,无法及时发现教学问题,自然也就难以做出正确的教学决策,不能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反思,既要根据实际效益总结现阶段的教学成效,又要针对现有不足做出科学设想,以便在下一轮科学探究活动中总结教学经验,逐步优化科学教学结构,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建优良的教学环境。
一、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完善
教学目标看似是一个不起眼的教学因素,但是却直接影响着科学教育的具体走向,而且也反映着教师本身的教学思想,体现着科学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过去,小学科学教学之所以出现了“唯知识论”“唯考试论”的现实问题,就是因为教师一心为了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而服务,没有从学生的终身成长、多元发展考虑。在此状态下,小学科学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也是为了在短期内快速完成科学知识传递任务,并不能真正改善学生的科学认知。但是,现在的小学科学教学追求的素养本位思想,应该切实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结构,所以教学目标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应该设计“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则应通过教学反思活动审视自己是否真正设计了三维目标,又是否按照三维目标组织了科学教育活动,客观分析每一轮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完成度。
就如在《果实和种子》一课的教学中,我便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认真反思,反思了教学目标是否多元、合理与有效。首先,从知识层面来说,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为: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各类种子的传播方式;分析种子萌芽的条件;通过科学观察活动观察种子萌芽的条件以及种子成长为植物并结果的动态过程,撰写植物观察日记。从过程与方法层面来说,我所设计的课时目标为:能够掌握解剖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结构;使用精简的科学语言或图画描述种子萌芽、植物结果的具体过程;通过对比总结活动总结出种子的相似性特点。再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来说,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为:能够知道一种植物的生命从种子阶段便开始了,让学生懂得爱护植物。为了落实三维目标,我在课堂上充分解放了学生,而且提前让学生观察了种子的萌芽过程,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反复告诉学生不可以伤害花花草草,要尊重并保护每一个生命,可以说是尽量按照三维目标组织了科学教育,让学生切实实现了有效学习,且体现了德智共生的教育理念。
二、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
教学方法本身就是依照教学目标所选择的教学形式,当然,每一种教学方法會产生不同的教学效益。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讨论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确实可以不断增加课堂知识容量,但是既然科学教育并不仅仅只关心学生的科学知识储备情况,那么教师就应随之调整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散学生的科学思维为基础,由此调整、创新教学方法。对此,小学科学教师也要及时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学方法的作用,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等,以便真正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与之相适应的,小学科学教师也应解放学生,让学生反思自己所选择的科学学习方法是否有效,使其积极审视自身的科学学习行为,引导学生自觉调整科学学习方法。
在《声音的传播》一课的教学中,我就让本班学生以小组形式全面探究了声音的传播方式,并且积极组织了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率先猜测声音传播的方式与基本条件,尊重了学生的想法,使其通过集体讨论设计了小组实验探究计划。然后,我并未干涉各小组的探究行为,而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分组实验,证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使其自主归纳科学结论。为了实现有效反思,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了自评互评活动,结合习题检测,证明了本班学生基本上都更新了科学知识,但是却因为认知差异的客观存在,在解题时出现了不同的解题错误。但是,大多数学生却认为自己的学习进步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还表示他们没有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的科学知识,而是融合了自己的思考,也主动与同伴配合,参与了科学发现活动,由此生成了科学认知。虽然依然存在认知盲区,但是学生却相信自己可以通过继续探索逐步攻克认知难题。这就说明本班学生非常享受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也非常珍惜这一能够展现自己科学智慧、汲取他人认知经验的机会,而且也确实提高了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其积累了有效的科学认知经验。这就说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也能切实保护学生的积极学习心态。在反思中,我也让学生认真分析了为何自己会存在认知盲区,发现存在认知盲区的学生依然存在被动学习的行为表现,他们不敢主动发言,只能跟随小组合作学习节奏完成自己的任务。于是,我就告诉这部分学生,要珍惜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机会,且不必害怕犯错、失败,因为每一项科学发明都是以大量的失败为基础的。
三、反思科学迁移是否有效
目前,随着知行结合、生活化教学、“做中学”等多种理念的普及,我国小学科学教师也不再将视野局限在理论知识教学层面,而是会尽量引导学生追溯科学问题的起源,使其利用生活资源发现科学问题、解决科学问题,以便顺利引导学生自主迁移科学概念,切实提高学生的生活水平。那么,我们是否要通过教学反思去检验科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因为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我们才能及时了解小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如何运用了科学概念,抑或是否依然存在科学认知盲区等,既要证明科学教育的现实价值,又要反过来证明实践活动对拓展学生科学认知、提升学生科学能力的推动作用。如此,才可更科学地设计科学探究实践计划,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去启发学生、提升学生,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做好准备。 就如在《怎样搭配食物》一课的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利用科学认知经验分析如何才能正确搭配食物,希望学生能够及时内化科学概念,有效保护学生的科学认知兴趣。而且,我还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份合理的食物搭配方案,监督学生主动按照饮食计划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在教学反思中,我尽量观察學生的实践行为,但是为了突破时空限制,我会让学生使用手机拍摄一日三餐。通过这些真实资料,我就可以判断本班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反思科学教育的现实价值。其中,多数学生都能按照科学的饮食计划就餐,但是也有几个学生虽然利用科学知识制订了科学的三餐计划,但是因为自己比较挑食,而且饭量较小,并没有很好地内化科学概念。于是,我就据此反思了科学实践的监督制度问题,认为可以与家长合作,公开科学实践计划,由家长代行监督职责,利用亲子交往活动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以便切实启发学生,使其实现自主探究。
四、反思是否渗透科学精神
在现阶段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除了要关心学生的科学认知、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等的发展,还要客观分析学生是否可以形成科学品质,及时传承科学精神,切实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保证学生真正实现健康成长。当然,科学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了让学生传承科学精神的基本育人目标,而且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也必须主动投身于德育活动之中,尽量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然而,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属于学生的隐性变化,更加需要通过教学反思活动去检查学生是否形成了科学精神,以便进一步突出科学教育的人文性教育功能。
就如在《植物与我们》一课的教学中,我就重点介绍了植物对自然环境、人类生活的具体影响,而且还告诉学生人类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人类与植物应该和谐相处,所以学生要主动保护自然环境,不可践踏花草,爱惜、保护这些植物。在教学反思中,我就重点反思了环保教育的实施情况,认为单纯以口头解释强调植物与我们的相互依存关系,很难真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难以回想本课所学知识,难以自觉传承科学精神。于是,我就尝试采用情境教学、实践体验方法重新渗透了科学精神。首先,我利用一些公益平台中关于植被减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现实资料创设了环保情境,且重点选择了一些图片、视频资源,旨在通过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生正确认识环保问题,使其明白保护自然环境的紧迫性。其次,我就重新强调了植物与人类的相互依存关系,告诉学生要爱惜花草树木,维护生态平衡,并且组织了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自觉践行环保意识。最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发现本班学生都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意识。
总而言之,教学反思活动是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活动,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实际展开教学反思,确保学生可以内化科学概念、生成科学能力,从而真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小学科学教师要重视教学反思活动,全方位地反思教学系统,如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完成情况,教学方法的适宜性,科学教育与现实生活的整合情况,科学精神的渗透与传承,等等,以反思促高效,提升科学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振明.关于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科学结论问题的教学反思[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7):100-101.
[2]石勤爱.小学科学教学反思[N].贵州民族报,2017-08-02(B03).
[3]于鹏有.由蚯蚓一课不同教学方法引发的反思——中外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比较之我见[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7):151-152.
[4]邵爱莲.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目中无人”现象的反思及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2):60.
作者简介:吴 亮(1987— ),男,江苏南通人,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