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从理念到设计,从目标到实施都有突破性的进展,其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个核心有三根支柱支撑着: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的教育,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专业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从而谋求自我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专业角色的转变,发挥角色应有的作用。
从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到陶行知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从满腹经纶的一代大师,到不仅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更要在实践中率先垂范,以德服人,教师这一角色在逐步向专业化发展。时至今日,新课程标准对教师这一角色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就设置的教学目标而言,新课程标准变固定目标为开放目标,变单一知识目标为多元目标;就评价的标准与内容而言,新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其他的特质与潜能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评价。这就需要教师明确自己专业角色的转变: 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教师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专业人员。
在我看来,教师这一角色的作用具体可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营造鼓励探索、富于理解的课堂气氛;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策划自身的全面合理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也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新课程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在机遇与挑战中不断获得自我的发展。
其次,教师要培养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质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样,教师可以有效地将个人的专业经验转化为专业知识,在实践创新基础上努力形成自己的扎根性理论,并将其作为进一步反省与提高自身的基础。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更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 反思实践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将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使我们教师面临新的挑战。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通则。因此,要求我们教师随时对自己所处的情境以及个人专业能力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了解个人与环境间的动态关系,并据此制定与修正个人未来的 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有效地促成自己专业潜能最大化的发挥。
为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与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不断地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在教育研究过程中,自觉学习新的理论,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变为教学行为,实现科研与教研的有效结合;要力求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总结自己和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从而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一个理性而成熟的教师,不但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表现自身的价值,并能保持开放的心态,进行团体的合作与协商、自觉地不断学习,这样才能适应新的变革,谋求自身的不断发展。教师是人梯,奉献是教师应有的职业品质;教师是知识的传承者,求真是教师必须具有的职业素养;教师是未来人才的培养者,创新是教师追求自身价值的职业目标。只有富有专业精神的教师,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造就出富有个性和特长的多方面人才。
(作者联通:401120重庆市渝北区教师进修学校)
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专业角色的转变,发挥角色应有的作用。
从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到陶行知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从满腹经纶的一代大师,到不仅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更要在实践中率先垂范,以德服人,教师这一角色在逐步向专业化发展。时至今日,新课程标准对教师这一角色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就设置的教学目标而言,新课程标准变固定目标为开放目标,变单一知识目标为多元目标;就评价的标准与内容而言,新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其他的特质与潜能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评价。这就需要教师明确自己专业角色的转变: 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教师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专业人员。
在我看来,教师这一角色的作用具体可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营造鼓励探索、富于理解的课堂气氛;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策划自身的全面合理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也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新课程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在机遇与挑战中不断获得自我的发展。
其次,教师要培养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质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样,教师可以有效地将个人的专业经验转化为专业知识,在实践创新基础上努力形成自己的扎根性理论,并将其作为进一步反省与提高自身的基础。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更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 反思实践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将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使我们教师面临新的挑战。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通则。因此,要求我们教师随时对自己所处的情境以及个人专业能力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了解个人与环境间的动态关系,并据此制定与修正个人未来的 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有效地促成自己专业潜能最大化的发挥。
为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与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不断地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在教育研究过程中,自觉学习新的理论,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变为教学行为,实现科研与教研的有效结合;要力求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总结自己和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从而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一个理性而成熟的教师,不但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表现自身的价值,并能保持开放的心态,进行团体的合作与协商、自觉地不断学习,这样才能适应新的变革,谋求自身的不断发展。教师是人梯,奉献是教师应有的职业品质;教师是知识的传承者,求真是教师必须具有的职业素养;教师是未来人才的培养者,创新是教师追求自身价值的职业目标。只有富有专业精神的教师,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造就出富有个性和特长的多方面人才。
(作者联通:401120重庆市渝北区教师进修学校)